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161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具有并列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电池单体具备壳体,在该壳体内收容有电极组装体以及电解液。电极组装体具有正极电极、负极电极以及对正极电极与负极电极进行绝缘的分隔件。电极组装体成为在正极电极与负极电极之间夹设有分隔件的层叠构造。

电池模块具有并列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电池单体以与电极组装体的正极电极、负极电极以及分隔件的重叠方向即层叠方向一致的方式并列设置。另外,电池模块具有将多个电池单体从电池单体的并列设置方向的两侧夹持的2个端板。并且,在电池模块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出于防止液体、灰尘向电池单体附着、电池单体的端子间的母线连接部分的绝缘以及保护等的目的,存在设置将电池单体的壳体的设置有端子的面覆盖的罩的情况。

然而,各电池单体伴随着使用而膨胀。具体而言,若电池单体反复进行充放电,则壳体内的电极组装体在电极组装体的层叠方向膨胀。伴随着该电极组装体的在层叠方向上的膨胀,壳体的位于电极组装体的层叠方向的侧壁被挤压,壳体变形。若电池单体这样膨胀,则存在对2个端板施加负载的担忧。因此,电池模块例如具有夹持于2个端板的一方与电池单体之间的弹性体。据此,在电池单体伴随着电池单体的使用而膨胀时,通过弹性体弹性变形,对2个端板施加负载的情况被抑制。

存在在罩固定有设置于电池单体的连接部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若电池单体膨胀,则连接部件在电池单体的并列设置方向移动。但是,若罩无法在电池单体的并列设置方向移动,则存在在电池单体与罩之间对连接部件施加应力从而连接部件破损的担忧。因此,电池模块具有夹持于弹性体与电池单体之间并且在罩安装的安装板。据此,若电池单体膨胀,则连接部件、罩以及安装板成为一体地在电池单体的并列设置方向移动。由此,在电池单体与罩之间对连接部件施加应力的情况被抑制,连接部件破损的情况被抑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09152号公报

罩的上表面例如适合作为搭载当电池模块(电池单体)产生异常时进行放电切断等控制的监视ECU、电流传感器等多个电子部件的空间。多个电子部件彼此通过布线电连接。另外,罩存在具有沿电池单体的并列设置方向并列设置的第1罩部件以及第2罩部件的情况。而且,例如,第1罩部件与连接部件被固定,并且安装于安装板,第2罩部件固定于2个端板中的一个。这样,存在第1罩部件相对于第2罩部件在电池单体的并列设置方向能够接近离开的情况。

例如,多个电子部件的一个亦即第1电子部件固定于第1罩部件,并且多个电子部件的一个亦即第2电子部件固定于第2罩部件。将第1电子部件与第2电子部件电连接的布线以跨越第1罩部件与第2罩部件之间的方式延伸。

此时,若电池单体膨胀,连接部件、第1罩部件以及安装板成为一体地在电池单体的并列设置方向移动,则第1罩部件相对于第2罩部件分离。于是,存在布线在第1电子部件与第2电子部件之间抽动从而布线断线的担忧。

考虑将布线预先充分地弯曲,即便第1罩部件相对于第2罩部件分离也不在第1电子部件与第2电子部件之间抽动布线。但是,若过度弯曲布线,则布线在罩上容易抖动,存在布线与布线的周围的电子部件接触从而布线断线的担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布线断线的电池模块。

实现上述目的的电池模块具备:多个电池单体,它们是并列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并且各电池单体具有端子;2个端板,它们从上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并列设置方向的两侧夹持上述多个电池单体;弹性体,其被上述2个端板中的一个与上述多个电池单体中的一个夹持,并且伴随着上述电池单体的膨胀而弹性变形;罩,其与上述电池单体的设置有上述端子的面对置,包括沿上述电池单体的并列设置方向并列设置并且伴随着上述电池单体的膨胀而相互在上述并列设置方向能够相对移动的第1罩部件以及第2罩部件;第1电子部件,其固定于上述第1罩部件;第2电子部件,其固定于上述第2罩部件;以及布线,其将上述第1电子部件与上述第2电子部件电连接。上述布线具有能够对应于上述第1罩部件以及上述第2罩部件在上述并列设置方向的相对移动而变形的挠曲部。上述罩具有以保持上述挠曲部的姿势的方式支承上述布线的多个支承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电池模块的剖视图。

图3中,(a)是电池单体的分解立体图,(b)是电极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电池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电池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1罩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2罩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监视ECU、电流传感器以及布线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弹性体弹性变形之前的状态的电池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弹性体弹性变形之后的状态的电池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1罩部件向相对于第2罩部件分离的方向移动之后的状态的电池模块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第1罩部件以及第2罩部件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11说明将电池模块具体化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电池模块10具有多个电池单体11与多个导热板41。电池单体11以及导热板41在保持于电池支架20的状态下交互地并列设置。多个电池单体11以及导热板41被设置于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的两侧的两个端板亦即第1端板61以及第2端板62夹持。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并列设置方向的两端的电池单体11中,将一方设为第1电池单体11a,将另一方设为第2电池单体11b进行说明。第1电池单体11a是与第1端板61相邻的电池单体11,第2电池单体11b是与第2端板62相邻的电池单体11。

如图3的(a)所示,电池单体11具有铝制的壳体12,在壳体12收容有电极组装体13。壳体12由有底四角筒状的壳体主体14与关闭壳体主体14的开口部的矩形板状的罩部件15构成。在罩部件15设置有供连接电池单体11彼此的连接部件(未图示)连接的端子16(正极端子以及负极端子)。

如图3的(b)所示,电极组装体13通过在正极电极13a与负极电极13b之间夹设分隔件13c被层叠而成。正极电极13a以及负极电极13b包括在金属箔涂覆活性物质而构成的矩形的活性物质层13d、以及从金属箔的一端延伸的引板13e。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正极电极13a、负极电极13b以及分隔件13c的重叠方向设为电极组装体13的层叠方向。

如图2所示,多个电池单体11以与电极组装体13的层叠方向一致的方式并列设置。在第1端板61与第1电池单体11a之间夹持有平板状的弹性体31。弹性体31由橡胶、树脂类的海绵等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另外,在弹性体31与第1电池单体11a之间夹持有平板状的安装板51。

如图4所示,电池支架20具有矩形平板状的第1覆盖壁21。在第1覆盖壁21的长边方向两端设置有在第1覆盖壁21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矩形平板状的第2覆盖壁22以及第3覆盖壁23。被第1覆盖壁21、第2覆盖壁22以及第3覆盖壁23围起的区域成为供电池单体11收容的收容部S。

在第2覆盖壁22的长边方向第1端部22a与第3覆盖壁23的长边方向第1端部23a设置有在各覆盖壁22、23的短边方向第1端部22b、23b之间延伸的矩形平板状的第4覆盖壁24。第2覆盖壁22的长边方向第1端部22a是与设置第1覆盖壁21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第3覆盖壁23的长边方向第1端部23a是与设置第1覆盖壁21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第4覆盖壁24的厚度方向与覆盖壁22、23的短边方向一致。第4覆盖壁24的长边方向和第2覆盖壁22与第3覆盖壁23的对置方向一致。而且,与第4覆盖壁24的厚度方向以及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成为第4覆盖壁24的短边方向。

另外,在第4覆盖壁24的长边方向两端的第4覆盖壁24的短边方向的一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成为U字状并且在第4覆盖壁24的厚度方向开口的端子收容部25。各端子收容部25与第2覆盖壁22以及第3覆盖壁23连续设置。

在第4覆盖壁24的短边方向的一端面上以与端子收容部25相邻的方式设置有四棱柱状的柱部件26。柱部件26的轴在覆盖壁22、23的短边方向延伸。在柱部件26,插通孔26a以在柱部件26的轴向贯通的方式设置。

在第2覆盖壁22以及第3覆盖壁23的长边方向第1端部22a、23a设置有与各覆盖壁22、23连续设置并且在各覆盖壁22、23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矩形平板状的引导部27。另外,在第2覆盖壁22以及第3覆盖壁23的长边方向第2端部22c、23c设置有四棱柱状的脚部28。脚部28的轴在覆盖壁22、23的短边方向延伸。在脚部28,插通孔28a以在脚部28的轴向贯通的方式设置。

导热板41通过使金属制的板材弯曲为L字状而形成。导热板41具有矩形平板状的主体42以及从主体42的长边方向一端向主体42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弯曲部43。

如图5所示,安装板51具有矩形平板状的基部52。在基部52设置有在沿基部52的厚度方向的面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53、54。具体而言,在基部52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部的一方设置有2个第1突出部53,在另一方设置有2个第2突出部54。

各第1突出部53设置于短边方向的端部的中央附近,并且在基部52的长边方向相互空开间隔地设置。在各第1突出部53设置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第1贯通孔55以及第2贯通孔56。第1贯通孔55彼此的间隔成为与电池支架20的柱部件26的插通孔26a彼此的间隔相同的间隔。

第2突出部54设置于基部52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在各第2突出部54设置有第3贯通孔57。第3贯通孔57彼此的间隔成为与电池支架20的脚部28的插通孔28a彼此的间隔相同的间隔。

第1端板61具有矩形平板状的板基部63。2个第1板突出部64与2个第2板突出部65分别从板基部63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部突出。

在各第1板突出部64设置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第1板贯通孔66。第1板贯通孔66彼此的间隔成为与电池支架20的柱部件26的插通孔26a的间隔相同的间隔。在各第2板突出部65设置有第2板贯通孔67。第2板贯通孔67彼此的间隔成为与电池支架20的脚部28的插通孔28a彼此的间隔相同的间隔。

如图4所示,第2端板62与第1端板61形状相同。因此,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在第2端板62的各第1板突出部64设置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第3板贯通孔68。

如图2所示,电池单体11、导热板41、电池支架20、安装板51以及弹性体31通过被第1端板61与第2端板62夹持而一体化。在第1端板61的各板贯通孔66、67、电池支架20的插通孔26a、28a、安装板51的第1贯通孔55、安装板51的第3贯通孔57以及第2端板62的板贯通孔66、67插通有螺栓B。螺栓B在对第1端板61的板贯通孔66、67进行了贯通的位置与螺母N旋合。由此,对第1端板61以及第2端板62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作用负载,由此各部件被拘束。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电池模块10具有罩70。罩70与电池单体11的壳体12的设置有端子16的面(罩部件15)对置。而且,罩70覆盖壳体12的设置有端子16的面。罩70配设于电池支架20的引导部27间。罩70具有沿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并列设置的第1罩部件71以及第2罩部件72。

如图6所示,第1罩部件71具有矩形平板状的主体73。在主体73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在主体73的厚度方向立设的立设部74。在主体73设置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75。贯通孔75靠主体73的一个角部设置。在主体73的厚度方向的面中的设置有立设部74的面设置有平板状的固定板79。固定板79设置于贯通孔75的附近。在固定板79通过嵌入成型等任意方法埋设有螺母80。

在主体73的厚度方向的面中,在与设置有立设部74的面相反一侧的面设置有四棱柱状的固定部81。固定部81在短边方向的端部中的一方设置有2个。固定部81在主体73的长边方向空开间隔设置。2个固定部81的间隔比电池支架20的2个柱部件26的间隔小。具体而言,2个固定部81的外侧面间的距离比电池支架20的柱部件26的内侧面间的距离短。针对固定部81以及柱部件26,内侧面是指相互对置的面,外侧面是指与内侧面相反一侧的面。在固定部81通过嵌入成型等任意方法埋设有螺母82。

如图7所示,第2罩部件72具有矩形平板状的主体76。在主体76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在主体76的厚度方向立设的立设部77。在主体76设置有在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78。贯通孔78靠主体76的一个角部设置。

在主体76的厚度方向的面中,在与设置有立设部77的面相反一侧的面设置有四棱柱状的固定部83。固定部83在短边方向的端部中的一方设置有2个。固定部83在主体76的长边方向空开间隔设置。在固定部83通过嵌入成型等任意方法埋设有螺母84。埋设于各固定部83的螺母84彼此的间隔(中心间距离)与第2端板62的第3板贯通孔68彼此的间隔相同。

如图1所示,第1罩部件71与第2罩部件72以设置有贯通孔75、78的角对角地定位的方式配置。第1罩部件71位于第1端板61附近,第2罩部件72位于第2端板62附近。第1罩部件71的立设部74与第2罩部件72的立设部77分别沿电池支架20的引导部27设置。由于第1罩部件71与第2罩部件72相互未被固定,所以相互在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能够分离,即能够相对移动。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被插通于第2端板62的第3板贯通孔68的螺钉59与埋设于第2罩部件72的固定部83的螺母84旋合。由此,第2端板62与第2罩部件72被固定。

如图5所示,第1罩部件71的固定部81位于电池支架20的柱部件26之间。而且,通过被插通于安装板51的第2贯通孔56的螺钉58与埋设于固定部81的螺母82旋合,安装板51与第1罩部件71被固定。

如图1所示,在第1罩部件71的贯通孔75插通有柱状的母线100。母线100具有第1柱部101以及与第1柱部101直角相交的第2柱部102。第1柱部101与第1电池单体11a的端子16连接,并且插通第1罩部件71的贯通孔75在罩70上突出。第2柱部102沿固定板79延伸。在第2柱部102通过螺钉103固定有线束104。螺钉103贯通线束104的连接部105以及第2柱部102与埋设于固定板79的螺母80旋合。由此,在第1罩部件71与母线100一起地固定有线束104。

在第1罩部件71固定有作为第1电子部件的监视ECU85a,其监视电池模块10,在电池模块10(电池单体11)产生异常的情况下进行放电切断等控制。在第2罩部件72固定有作为第2电子部件的电流传感器85b。电流传感器85b与电池单体11连接。具体而言,在第2电池单体11b的端子16设置有柱状的母线86,母线86经由第2罩部件72的贯通孔78与电流传感器85b的连接端子(未图示)固定。

监视ECU85a与电流传感器85b通过布线95电连接。另外,在罩70设置有作为支承布线95的支承部的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罩70具有位于与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第1端部701、以及位于该第1端部701的相反侧的第2端部702。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配置于罩70的上表面70a的第1端部701附近。第1端部701附近是指在各支承部96、97、98、99与第1端部701以及第2端部702的位置关系中各支承部96、97、98、99与第2端部702相比相对地接近第1端部701。

监视ECU85a位于罩70的上表面70a的与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央部,且配置于第1端板61附近。第1端板61附近是指在监视ECU85a与端板61、62的位置关系中监视ECU85a与第2端板62相比相对地接近第1端板61。电流传感器85b位于罩70的上表面70a的第2端部702附近,且配置于第2端板62附近。第2端板62附近是指在电流传感器85b与端板61、62的位置关系中电流传感器85b与第1端板61相比相对地接近第2端板62。

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是弯曲为L字状的钩状。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具有从罩70的上表面70a立设的立设部96a、97a、98a、99a、以及与立设部96a、97a、98a、99a的前端连续并且与罩70的上表面70a平行地延伸的延伸配置部96b、97b、98b、99b。

第1支承部96以及第2支承部97在相对于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交叉的方向相互偏移地配置。第1支承部96比第2支承部97靠第1端部701配置。第3支承部98在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相对于第1支承部96向与第2支承部97相反一侧沿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相邻地配置。第4支承部99在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相对于第2支承部97向与第1支承部96相反一侧沿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相邻地配置。第1支承部96以及第3支承部98设置于第1罩部件71,并且第2支承部97以及第4支承部99设置于第2罩部件72。

如图8所示,对于布线95而言,对支承于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的位置明示,并且具有作为辅助布线95的配布作业的辅助部的第1~第4辅助部95a、95b、95c、95d。第1~第4辅助部95a、95b、95c、95d的颜色与布线95的第1~第4辅助部95a、95b、95c、95d以外的部分不同。

如图1所示,布线95在通过第1~第4辅助部95a、95b、95c、95d明示的位置被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支承。具体而言,第1支承部96在第1辅助部95a明示的位置支承布线95,并且第2支承部97在第2辅助部95b明示的位置支承布线95。并且,第3支承部98在第3辅助部95c明示的位置支承布线95,并且第4支承部99在第4辅助部95d明示的位置支承布线95。

而且,布线95从监视ECU85a朝向第3支承部98延伸,并且从第3支承部98朝向第1支承部96延伸,进而从第1支承部96朝向第2支承部97延伸。接着,布线95从第2支承部97朝向第4支承部99延伸,并且从第4支承部99朝向电流传感器85b延伸。

具体而言,布线95在第1支承部96与第3支承部98之间沿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延伸,并且在第1支承部96与第2支承部97之间在相对于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以在第2支承部97与第4支承部99之间沿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延伸的方式被配布。而且,布线95具有对应于第1罩部件71以及第2罩部件72的向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的相对移动能够变形的挠曲部95f。挠曲部95f设置于第1支承部96与第2支承部97之间。而且,通过布线95被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支承,挠曲部95f的姿势被保持。

布线95在第1支承部96、第3支承部98以及第4支承部99配布于比对应的立设部96a、98a、99a接近第1端部701的位置。另外,布线95在第2支承部97配布于比立设部97a接近第2端部702的位置。因此,第1支承部96、第3支承部98以及第4支承部99的立设部96a、98a、99a的朝向第1端部701的部位与布线95对置。第2支承部97的立设部97a的朝向第2端部702的部位与布线95对置。

在图9中,示出弹性体31弹性变形之前的状态,并且在图10中,示出弹性体31弹性变形之后的状态。电池单体11伴随着使用膨胀。具体而言,若电池单体11反复充放电,则在正极电极13a以及负极电极13b的表面形成有被膜。因该被膜变厚,电极组装体13在层叠方向膨胀。伴随着该电极组装体13的向层叠方向的膨胀,壳体12的位于电极组装体13的层叠方向的侧壁被挤压,壳体12变形。若电池单体11这样膨胀,则伴随着该电池单体11的膨胀,弹性体31弹性变形。因此,即便壳体12变形,向第1端板61以及第2端板62施加负载的情况也被抑制。

如图10所示,若弹性体31弹性变形,则安装有第1罩部件71的安装板51与第1罩部件71成为一体地移动。因此,母线100、第1罩部件71以及安装板51成为一体地在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移动,在电池单体11与第1罩部件71之间对母线100施加应力的情况被抑制。在第1罩部件71移动时,通过立设部74沿电池支架20的引导部27移动,第1罩部件71在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被引导。

接下来,根据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在图11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电池支架20的图示。

如图11所示,布线95以在其一部分具有挠曲部95f的状态支承于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因此,与在布线95没有挠曲部95f的情况相比,在第1罩部件71已向相对于第2罩部件72分离的方向移动时,布线95在监视ECU85a与电流传感器85b之间抽动的情况被抑制。另外,布线95以通过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保持挠曲部95f的姿势的方式被支承。因此,与布线95未被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支承的情况相比,布线95在罩70上抖动的情况被抑制。因此,因布线95抽动或者抖动从而布线95断线的情况被抑制。

挠曲部95f设置于第1支承部96与第2支承部97之间。例如,存在在第1罩部件71已向相对于第2罩部件72分离的方向移动时在布线95与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布线95无法相对于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滑动的情况。即便在该情况下,布线95在监视ECU85a与电流传感器85b之间抽动的情况也被抑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1)布线95具有对应于第1罩部件71以及第2罩部件72的向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的相对移动能够变形的挠曲部95f,罩70具有以保持挠曲部95f的姿势的方式支承布线95的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据此,与在布线95没有挠曲部95f的情况相比,在伴随着电池单体11的膨胀从而第1罩部件71以及第2罩部件72已相互在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相对移动时,能够抑制布线95在监视ECU85a与电流传感器85b之间抽动。另外,与布线95未被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支承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布线95在罩70上抖动。因此,能够抑制因布线95抽动或抖动从而布线95断线的情况。

(2)挠曲部95f设置于第1支承部96与第2支承部97之间。据此,挠曲部95f容易形成,能够容易进行布线95的配布作业。

(3)在第1罩部件71设置有第1支承部96,并且在第2罩部件72设置有第2支承部97。例如,存在在第1罩部件71已向相对于第2罩部件72分离的方向移动时在布线95与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布线95无法相对于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滑动的情况。即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布线95在监视ECU85a与电流传感器85b之间抽动。

(4)布线95相对于第1支承部96配布于比立设部96a接近第1端部701的位置。另外,布线95相对于第2支承部97配布于比立设部97a接近第2端部702的位置。据此,布线95即便朝向第1端部701以及第2端部702的任一个移动,也难以从第1支承部96以及第2支承部97脱落。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抑制布线95在罩70上抖动。

(5)布线95在第1支承部96与第3支承部98之间沿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延伸。另外,布线95在第1支承部96与第2支承部97之间在相对于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布线95以在第2支承部97与第4支承部99之间沿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延伸的方式配布。挠曲部95f在沿相对于电池单体11的并列设置方向交叉的方向相互偏移地配置的第1支承部96与第2支承部97之间形成。因此,例如,与在第1支承部96与第3支承部98之间、第2支承部97与第4支承部99之间形成挠曲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布线95的抖动抑制为最小限并且形成挠曲部95f。

(6)第1~第4辅助部95a、95b、95c、95d以在布线95被支承于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时在布线95设置挠曲部95f的方式,辅助布线95的配布作业。据此,能够容易进行布线95的配布作业。

(7)第1~第4辅助部95a、95b、95c、95d设置于布线95,并且对被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支承的位置进行了明示。据此,仅在通过第1~第4辅助部95a、95b、95c、95d被明示的位置通过第1~第4支承部96、97、98、99支承布线95,就能够在布线95形成挠曲部95f,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布线95的配布作业。

(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端板61与第1电池单体11a之间设置有弹性体31,在第2端板62与第2电池单体11b之间未设置有弹性体31。因此,在电池单体11的壳体12变形并且电池单体11略微移动时,电池单体11朝向弹性体31即朝向第1端板61移动。因此,与第2电池单体11b相比,第1电池单体11a的移动量较大。由于第1罩部件71与第2罩部件72相互未被固定,所以伴随着第1电池单体11a的移动欲成为一体地移动仅是第1罩部件71。即,通过仅在第1端板61与第1电池单体11a之间设置弹性体31,确定电池单体11的移动方向,使第1罩部件71与第2罩部件72能够分离,能够减少对第2罩部件72的影响。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那样变更。

○如图12所示,也可以在罩70的上表面70a设置对布线95的配布路径进行明示的辅助部95g。辅助部95g例如通过在罩70的上表面70a涂上颜色,对布线95的配布路径进行了明示。据此,仅沿通过辅助部95g被明示的布线95的配布路径对布线95进行配布,就能够在布线95形成挠曲部95f,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布线95的配布作业。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第4辅助部95a、95b、95c、95d,例如也可以对布线95标记文字、花纹等的指标。

○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布线95没有第1~第4辅助部95a、95b、95c、95d。

○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增加罩部件的数量。

○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增加支承部的数量。

○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适当地变更支承部的配置位置。

○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适当地变更挠曲部95f的位置。

○在实施方式中,支承部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

○在实施方式中,母线100固定于罩70的任意位置即可,也可以不固定于固定板79。在未将母线100固定于固定板79的情况下,也可以未设置有固定板79。

○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仅在第1端板61与第1电池单体11a之间,而且在第2端板62与第2电池单体11b之间设置弹性体。而且,也可以设置在第2罩部件72安装并且夹持于弹性体与第2电池单体11b之间的安装板。

○在实施方式中,安装板51也可以通过除螺钉58以外安装于罩70,例如也可以通过粘合剂安装。

○在实施方式中,布线95并不限定于将监视ECU85a与电流传感器85b电连接,将固定于第1罩部件71的第1电子部件与固定于第2罩部件72的第2电子部件电连接即可。

○在实施方式中,电极组装体13也可以是卷绕带状的正极电极与带状的负极电极从而层状地进行了层叠的卷绕型类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