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的制备方法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37217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的制备方法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制程简单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的制备方法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2014年,USB协会发布了Type C版本的USB标准,该种USB Type C连接器可进行正反插接,并且信号传输速率和屏蔽效果均作了相应改善。但,该种USB连接器整体结构复杂,制程及安装均较为麻烦。

另,应用该种USB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通常将线缆部分设置为圆形,若干导线同轴设置在一外绝缘套内。该种圆形线缆部分中的导线需要采用成本较高的极细同轴线,并且因导电端子通常呈并排排列设置,进而将导线与导电端子进行焊接连接前,需要先将圆形线缆内的若干导线露出,然后分开并摆成并排,再与导电端子进行焊接,使得焊接较为麻烦,且导线在摆放焊接时容易相互接触而产生短路现象。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及应用该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内置接地组件,使得制程简单、信号传输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第一端子组件,具有若干第一端子和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周围的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舌部与第一安装部;

第二端子组件,具有若干第二端子和固定在所述第二端子周围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舌部与第二安装部;

中央接地单元,置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

接地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二端子组件上,并包括位于所述中央接地单元上方和下方的上接地片和下接地片;

外壳组件,包括前壳体、叠置于所述前壳体上的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将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二端子组件的第一舌部和第二舌部、中央接地单元、接地组件等完整包覆,所述后壳体遮覆于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二端子组件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外壳组件与所述接地组件电性连接。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前述电连接器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提供第一端子和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周围的第一本体,用以形成第一端子组件,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舌部与第一安装部;

提供第二端子和固定在所述第二端子周围的第二本体,用以形成第二端子组件,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舌部与第二安装部;

提供中央接地单元,将所述中央接地单元置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

提供接地组件,将所述接地组件安装至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二端子组件上,所述接地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中央接地单元上方和下方的上接地片和下接地片;

提供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前壳体、叠置于所述前壳体上的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完整包覆在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二端子组件的第一舌部和第二舌部、中央接地单元及接地组件的外围,所述后壳体遮覆于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二端子组件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外壳组件与所述接地组件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该线缆连接器不仅制程简单、信号传输效果好,而且采用扁平线缆以方便焊接。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

第一端子组件,具有若干第一端子和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周围的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舌部与第一安装部;

第二端子组件,具有若干第二端子和固定在所述第二端子周围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舌部与第二安装部;

中央接地单元,置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

接地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二端子组件上,并包括位于所述中央接地单元上方和下方的上接地片和下接地片;

外壳组件,包括前壳体、叠置于前壳体上的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将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二端子组件的第一舌部和第二舌部、中央接地单元、接地组件等完整包覆,所述后壳体遮覆于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二端子组件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外壳组件与所述接地组件电性连接;

内置电路板,具有位于一端以与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对应连接的第一金手指以及位于另一端并与第一金手指电性连接的第二金手指;

扁平线缆,具有若干与所述第二金手指对应连接的导线和固定在若干导线外侧的外被层,若干导线呈并排设置且其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借由将外壳组件设计为前后两段式,且前壳体与后壳体点焊固定,借此可在具备较佳屏蔽效果的同时简化成型步骤、增加强度。又,将第一、第二端子和第一、第二本体,上、下接地片和绝缘座分别先组装成组件,然后再进行相互组装,该种制造方式使得各部分结构设计较为简单,对应的模具设计也较为简单且容易制造。另,将线缆设置为扁平线缆,即:使得导线在外被层内与第二金手指相对应呈并排设置且其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借此使得扁平线缆与第二金手指连接时,可直接进行对应焊接,焊接方便且不会发生接触短路现象;且该种扁平线缆制造方便,无需使用极细同轴线也可有同样效果,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去除护套后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去除护套、扁平线缆和内置电路板后的电连接器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图。

图6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6中第一端子组件组装之后的立体图。

图9是图6中第二端子组件组装之后的立体图。

图10是图6中外壳组件的分解图。

图11是图10所示外壳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分解图。

图1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的扁平线缆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12所示,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100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线缆连接器100包括电连接器部分和线缆部分。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部分为USB Type C连接器,线缆部分为扁平线缆。所述线缆连接器100包括端子组件1、环绕设置于端子组件1外围的外壳组件3、夹设于外壳组件3与端子组件1之间的接地组件2、设置在端子组件1后端的内置电路板900、连接于内置电路板900一端的扁平线缆800、套设于端子组件1后侧和内置电路板900以及扁平线缆800前侧外围的护套700。

请参阅图3至图9所示,所述端子组件1包括沿上下方向相互组装的第一端子组件4、第二端子组件5、位于第一端子组件4和第二端子组件5之间的中央接地单元6以及固定连接第一端子组件4、第二端子组件5和中央接地单元6的绝缘块7。当然,也可不设置所述绝缘块7,仅借由在第一端子组件4和第二端子组件5之间设置相互扣持的其他扣持结构,例如卡勾和卡槽(未图示),也可将第一端子组件4、第二端子组件5和中央接地单元6固定在一起。

所述第一端子组件4具有若干第一端子41和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41周围的第一本体42。所述第一端子41具有固定在第一本体42内的第一固定部410、自第一固定部410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接触部411和自第一固定部410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本体42的第一焊接部4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41呈一排镶埋固定在所述第一本体42中,所述第一焊接部412经第一固定部410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后再沿水平方向向后延伸而成,以便于采用表面焊接方式焊接至内置电路板900上。所述第一焊接部412沿横向成一排设置。

所述第二端子组件5具有若干第二端子51和固定在所述第二端子51周围的第二本体52。所述第二端子51具有固定在第二本体52内的第二固定部510、自第二固定部510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二接触部511和自第二固定部510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本体52的第二焊接部5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51也呈一排镶埋固定在第二本体52中,且所述第一端子41与第二端子51在线缆连接器100厚度方向上呈上下两排设置。所述第二焊接部512沿垂直于第二固定部510方向自第二本体52后侧下方延伸出,并位于第一焊接部412前侧。所述第二焊接部512在前后方向(即线缆连接器100长度方向)上排列有两排,并且前后两排第二焊接部512交错设置。

所述第一端子41与第二端子51的排布符合标准USB Type C插头连接器的端子排布,每一排具有设置于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43、相邻两个接地端子43设置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44、分别相邻两对差分信号端子44内侧设置的两个电源端子45、以及位于两个电源端子45之间的低频信号端子46。上下两排端子中的差分信号端子44类型相同且反向排布,以使得对接连接器正反插时均可与本发明线缆连接器100电性导通,并可进行信号传输。

所述第一本体42包括第一舌部421和与第一舌部421相连接的第一安装部422。所述第一舌部421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均小于第一安装部422。所述第一舌部421与第一安装部422的连接处形成有上下贯穿、以供模具(未图示)定位第一端子41的第一让位槽4211。所述第一舌部421定义有上外接面4212朝向所述外壳组件3和下内接面4213朝向所述中央接地单元6,所述下内接面4213上位于所述第一让位槽4211的一侧凹陷形成有收容孔4214、另一侧突设有定位柱4215。

所述第二本体52包括第二舌部521和与第二舌部521相连接的第二安装部522。所述第二舌部521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均小于第二安装部522。所述第一舌部421与第二舌部521前侧形成有收容所述第一接触部411和第二接触部511的对接空间20。所述第一舌部421与第二舌部521的前方两侧分别设有供第一舌部421与第二舌部521相互扣合定位的扣合块5214和扣合槽5215。所述第二舌部521对应定义有下外接面5212朝向所述外壳组件3和上内接面5213朝向所述中央接地单元6,所述第二舌部521的上内接面5213一侧也对应凹陷形成有第二让位槽5211,且在所述第二让位槽5211的一侧对应突设有定位柱4215、另一侧对应凹陷形成有收容孔4214,从而借由所述定位柱4215与收容孔4214的相互配合,可将第一端子组件4、第二端子组件5及中央接地单元6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定位柱4215的形状不同,以防止中央接地单元6安装错误;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定位柱4215为圆型,另一定位柱4215为矩型。另,在第二端子51的第二焊接部512位置处,所述第二安装部522背离第一本体42的下侧表面还凹陷形成有用以安装内置电路板900的收容部5221,在收容部5221后侧向下突设有一对沿横向间隔分布的凸块5222,所述凸块5222用以焊接至内置电路板900上。

所述中央接地单元6具有固定在第一本体42与第二本体52之间的中央接地片61和延伸至第一接触部411与第二接触部511旁侧的接地锁扣臂62。所述中央接地片61设有与所述定位柱4215相配合的一对定位孔611、位于定位孔611之间的长条形孔洞612以及位于一对定位孔611后侧的一对方形孔洞613。所述第一让位槽4211和第二让位槽5211在长条形孔洞612处上下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央接地片61的后端设有向两侧延伸的延长臂614,所述接地锁扣臂62的后端向相反方向弹性悬伸,所述延长臂614末端及接地锁扣臂62的后端分别与所述外壳组件3相接触,以实现外壳组件3与中央接地单元6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安装部522上开设有供限位收容所述延长臂614的限位槽5224,所述第二舌部521与第二安装部522的连接处凸设有将所述接地锁扣臂62后端与中央接地片61相间隔的间隔块5223。所述第一舌部421与第二舌部521的两侧边均开设有供放置所述接地锁扣臂62的开口4216,且在所述第一舌部421与第二舌部521组装完成后,所述接地锁扣臂62曝露于所述开口4216。

所述绝缘块7射出成型于第一本体42、第二本体52和中央接地单元6上,并镶埋于第一让位槽4211、第二让位槽5211和长条形孔洞612及方形孔洞613中,从而将第一本体42、第二本体52及中央接地单元6稳固固定在一起。所述绝缘块7包括射出成型于第一本体42内并曝露于第一本体42外表面的第一固定部71、射出成型于第二本体52内并曝露于第二本体52外表面的第二固定部72及射出成型于中央接地片61上的连接部73。所述第一固定部71、第二固定部72和连接部73相互连接,使得所述绝缘块7呈工字型。

请参阅图10所示,所述外壳组件3包覆于第一端子组件4和第二端子组件5外围,并包括前壳体31、叠置于所述前壳体31上的后壳体32。所述前壳体31将所述第一端子组件4和第二端子组件5的前端完整包覆,所述后壳体32遮覆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件4和第二端子组件5的后端。具体来说,所述前壳体31将所述第一端子组件4与第二端子组件5的第一舌部421和第二舌部521、中央接地单元6、接地组件2等完整包覆;所述后壳体32遮覆于第一端子组件4与第二端子组件5的第一安装部422和第二安装部522。

所述接地锁扣臂62的后端与所述前壳体31的内壁面弹性抵接,所述延长臂614末端与所述后壳体32的内壁面相接触,以实现外壳组件3与中央接地单元6电性连接,具体可参见图4与图5。所述前壳体31具有椭圆形横截面,且为一体成型,所述后壳体32叠置于前壳体31后端。所述前壳体31的后端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向前延伸的弹片311,所述绝缘块7的第一固定部71的上壁面上凹设有凹陷部711,所述第二舌部521的下壁面上亦对应凹设有凹陷部711,以借由所述弹片311与凹陷部711的相互配合,防止前壳体31相较第一本体42和第二本体52向前移动而脱落。

所述后壳体32包括叠置于前壳体31后端的外置部321及遮盖所述第一安装部422与第二安装部522顶部的遮盖部322,所述外置部321与所述前壳体31后端点焊固定。所述外置部321设有撕破成型的翻边3211,以在与护套700注塑成型时增加注塑强度,进而增加产品破坏力。所述遮盖部322的两侧设有沿线缆连接器100高度方向延伸的焊脚3221,以焊接至内置电路板900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置部321呈椭圆形环状设计,并呈全包式包覆于前壳体31的后端,所述翻边3211设置于所述外置部321的前端上下两侧,具体请参图10所示。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外置部321也可呈半包式固定于前壳体31的后端,此时,所述翻边3211设置于所述外置部321的前端上侧,具体请参图11所示。

请参阅图3至图9所示,所述接地组件2沿线缆连接器100高度方向分别安装至所述第一端子组件4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5,并夹设于所述前壳体31与第一、第二端子组件4、5之间,以使得所述接地组件2与所述前壳体31电性连接。所述接地组件2包括位于所述中央接地单元6上方和下方的上接地片21和下接地片22,所述上接地片21与下接地片22内分别固定有绝缘座23。所述上接地片21与所述上外接面4212位于同一平面,所述下接地片22与所述下外接面5212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上接地片21与下接地片22分别设有向相反方向延伸的内抵接弹片24和外抵接弹片25,所述外抵接弹片25向外突伸并与前壳体31相抵持以实现电性连接。所述内抵接弹片24前端反向弯折后形成U状头部241,所述第一舌部421与第二舌部521的前端开设有供所述U状头部241突伸入所述对接空间20的通孔4217及位于通孔4217后方以供安置绝缘座23的安置孔4218。沿线缆连接器100长度方向视之,所述U状头部241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411、第二接触部511与线缆连接器100前端面10之间。

所述内抵接弹片24与外抵接弹片25之间形成有收容口26,所述收容口26与安置孔4218对应设置,以便于所述绝缘座23借由所述收容口26安置在所述安置孔4218中。沿线缆连接器100长度方向视之,所述收容口26呈凸字型,并位于内抵接弹片24与外抵接弹片25之间,且外抵接弹片25分设于收容口26较窄一端的两侧。

所述绝缘座23上形成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条状凸起231朝向第一端子41与第二端子51,且若干条状凸起231中两两之间形成长槽232,所述长槽232沿前后方向延伸,以供收容并限位第一接触部411和第二接触部511,所述通孔4217位于长槽232的前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座23的作用在于:当第一、第二端子41、51在与对接连接器匹配过程中旋转时,绝缘座23可以起到隔离第一、第二端子41、51与前壳体31的作用,进而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所述上、下接地片21、2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沿线缆连接器100高度方向延伸的固定脚27,沿线缆连接器100长度方向视之,所述外抵接弹片25位于所述内抵接弹片24与固定脚27之间。所述第一舌部421和第二舌部521上对应开设有供收容所述固定脚27的固定槽5216。借由所述固定脚27固定在固定槽5216内、内抵接弹片24的U状头部241突伸入通孔4217内,可限制上、下接地片21、22相较第一、第二本体42、52移动。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内置电路板900呈凸字型设置,并包括与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51相焊接的前端91和与扁平线缆800相焊接的后端92。其中,内置电路板900的后端92沿横向方向比前端91窄,借此可方便与扁平线缆800焊接。

内置电路板900的前端91设置有若干第一金手指911,内置电路板900的后端92上侧设置有若干第二金手指921。若干第一金手指911中,一部分用以与第一端子41的第一焊接部412呈表面式焊接,另一部分用以与第二端子51的第二焊接部512呈穿插式焊接。若干第二金手指921用以与第一金手指911电性连接,具体地,设置在前端91的第一金手指911均借由内置电路板900内侧的导电线路(未图示)与第二金手指921电性导通连接。

因对应于第一端子41的若干第一金手指911与对应于第二端子51的若干第一金手指911的信号传输类型基本相同,故,一方面,可将信号传输类型相同的第一金手指911借由导电线路共同连接至同一第二金手指921上,例如,用于传输接地信号的若干第一金手指911可共用同一第二金手指921或者共用两个第二金手指921等,借此可减少第二金手指921的设置,方便扁平线缆800的设置和焊接;另一方面,可根据本实施例中线缆连接器100的具体应用需求,对第一金手指911和第二金手指921的连接进行适应性设置,例如,可将用于连接差分信号端子44的第一金手指911与第二金手指921借由导电线路一一对应连接设置,以此实现多通道高频信号传输,其余第二金手指921则根据应用需求与第一金手指911借由导电线路进行选择性连接设置等等。

请参阅图12并结合图2所示,所述扁平线缆800包括与所述第二金手指921对应连接的若干导线81和固定在若干导线81外侧的外被层82。若干导线81在外被层82内呈并排设置且其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借此设置可使得扁平线缆800与第二金手指921连接时,可直接进行对应焊接,焊接方便。另,该种扁平线缆800制造方便,无需使用极细同轴线也可有同样效果,成本较低。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线81设置有若干导线组84及若干第三导线83。每一导线组84包括有相邻设置且形成差分信号对的第一导线841和第二导线842。所述第一导线841和第二导线842分别具有位于中心位置处的第一导体843、包覆于第一导体843外围的第一包覆层844和包覆于第一包覆层844外围的第二包覆层845。

所述第一包覆层844的介电系数低于第二包覆层845的介电系数。其中,第一包覆层844可设置为介电系数接近空气,如此使得第一包覆层844的阻抗较小,从而可提供第一导体843较好的信号传输环境,减少信号的传播延迟,降低信号之间的串扰,保证信号的高速有效传输,减小信号衰减。另,所述第二包覆层845设置为介电系数相对较高,具体为采用由可吸收电磁波的吸波材料制成吸波层,借此,可以利用该吸波层845吸收外界辐射的电磁波,有效抑制外界电磁干扰,对第一导体843与外界进行有效隔绝,保证高频、超高频信号传输;另,所述吸波层845还具有质量轻、耐温、耐湿、抗腐蚀等性能,进而可有效保护位于内侧的第一导体843,延长扁平线缆800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三导线83设置于导线组84的两侧,并具有位于中心位置处的第二导体831以及包覆于第二导体831外围的第三包覆层832。所述第二导体831的直径异于第一导线841和第二导线842的第一导体843的直径,即所述第二导体831的直径可根据差分信号对的阻抗匹配情况进行调整,可以为大于或小于第一导线841和第二导线842的第一导体843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外被层82对所有导线81进行相对定位和保护,并且可设置为同时包覆于所有导线81外侧的外包覆层,或者同时遮盖所有导线81的上侧和下侧以进行定位的覆盖膜。所述第一包覆层844、第二包覆层845和外被层82的材料均不同。

在制造和安装电连接器部分时:首先,成型出第一端子组件4和第二端子组件5;其次,将中央接地单元6借由定位孔611和第二本体52上的定位柱4215相配合而定位至第二端子组件5上;然后,将第一端子组件4和第二端子组件5借由扣合块5214与扣合槽5215相互配合定位在一起,再在其上注塑形成将第一端子组件4、第二端子组件5和中央接地单元6固定在一起的绝缘块7,从而形成所述端子组件1;另,将所述接地组件2沿线缆连接器100高度方向分别安装至所述第一端子组件4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5,使得U状头部241收容于通孔4217内、固定脚27固定于固定槽5216内、第一端子41的第一接触部411和第二端子51的第二接触部511分别收容限位在绝缘座23的长槽232内;又,将前壳体31自前向后套设至端子组件1外围,使得前壳体31将第一端子组件4与第二端子组件5的第一舌部421和第二舌部521、中央接地单元6、接地组件2等完整包覆,将后壳体32自前向后套设至前壳体31后端外围,使得遮盖部322遮覆于第一端子组件4与第二端子组件5的第一安装部422和第二安装部522;最后,将前壳体31后端与后壳体32的外置部321点焊固定。

具体的制造和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端子41和固定在所述第一端子41周围的第一本体42,并成型出第一端子组件4;

提供第二端子51和固定在所述第二端子51周围的第二本体52,并成型出第二端子组件5;

提供中央接地单元6,并将第一端子组件4、中央接地单元6、第二端子组件5相互配合定位在一起;

在第一本体42和第二本体52上射出成型绝缘块7,以将第一端子组件4、中央接地单元6、第二端子组件5固定在一起;

提供接地组件2,将接地组件2沿线缆连接器100高度方向分别安装至所述第一端子组件4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5;

提供外壳组件3,该外壳组件3包括前壳体31、叠置于前壳体31上的后壳体32,将前壳体31自前向后套设至第一端子组件4与第二端子组件5的第一舌部421和第二舌部521、中央接地单元6、接地组件2等外围,将后壳体32自前向后套设至前壳体31后端外围,使得遮盖部322遮覆至第一端子组件4与第二端子组件5的第一安装部422和第二安装部522,最后将前壳体31与后壳体32点焊固定。

将电连接器部分与内置电路板900焊接固定时,先将第二端子52的第二焊接部512穿过内置电路板900上的焊接孔,然后将第一端子41的第一焊接部412与对应的第一金手指911以表面焊接的方式焊接固定,再将第二端子52的第二焊接部512与对应的第一金手指911在焊接孔内焊接固定。

在焊接扁平线缆800时,将扁平线缆800的前端部分外被层82去除而露出导线81的前侧部分,然后将导线81内侧的第一导体843和第二导体831露出,并将该露出的第一导体843和第二导体831以表面焊接方式焊接至第二金手指921上,最后再借由所述护套700将电连接器部分后侧与内置电路板900连接处、内置电路板900外侧以及内置电路板900与扁平线缆800前侧连接处进行遮盖保护。

综上可知,本发明的线缆连接器100,一方面借由将接地组件2沿线缆连接器100高度方向分别安装至第一端子组件4与第二端子组件5,且夹设于外壳组件3与第一、第二端子组件4、5之间,借此不仅可避免第一、第二端子41、51出现短路的风险,同时还使得接地组件2的组装方法简单。另,借由将外壳组件3设计为前后两段式,且前壳体31与后壳体32点焊固定,借此可在具备较佳屏蔽效果的同时简化成型步骤、增加强度。又,将第一、第二端子41、51和第一、第二本体42、52,上、下接地片21、22和绝缘座23分别先组装成组件,然后再进行相互组装,该种制造方式使得各部分结构设计较为简单,对应的模具设计也较为简单且容易制造。

另一方面,借由将线缆设置为扁平线缆800,即:使得若干导线81在外被层82内与第二金手指921相对应呈并排设置且其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借此使得扁平线缆800与第二金手指921连接时,可直接进行对应焊接,焊接方便且不会发生接触短路现象。另,该种扁平线缆800制造方便,无需使用极细同轴线也可有同样效果,成本较低。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