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粘附线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74277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粘附线缆。



背景技术:

电线是由一根或几根柔软的导线组成,外面包以轻软的护层;电缆是由一根或几根绝缘包导线组成,外面再包以金属或橡皮制的坚韧外层。电线是由一根或几根柔软的导线组成,外面包以轻软的护层;电缆是由一根或几根绝缘包导线组成,外面再包以金属或橡皮制的坚韧外层。电缆与电线一般都由线芯、绝缘包皮和保护外皮三个组成部分组成。常用电缆的特性如下:CEF--乙丙橡胶绝缘氯丁橡胶护套,船用阻燃电力电缆。CVV--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船用阻燃电力电缆。氧舱电线常采用BV,BX,RV,RVV系列电线,其中:B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长期允许温度65℃,最低温度-15℃,工作电压交流500V,直流1000V,固定敷设于室内、外,可明敷也可暗敷。BX--铜芯橡皮绝缘线,最高使用温度65℃,敷于室内。RV--聚氯乙烯绝缘单芯软线,最高使用温度65℃,最低使用温度-15℃,工作电压交流250V,直流500V,用作仪器和设备的内部接线。RV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软电线,允许长期工作温度105℃,工作电压交流500V,直流1000V,用于潮湿,机械防护要求高,经常移动和弯曲的场合。其实,”电线”和”电缆”并没有严格的界限。通常将芯数少、产品直径小、结构简单的产品称为电线,没有绝缘的称为裸电线,其他的称为电缆;导体截面积较大的(大于6平方毫米)称为大电线,较小的(小于或等于6平方毫米)称为小电线,绝缘电线又称为布电线这样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电缆一般有2层以上的绝缘,多数是多芯结构,绕在电缆盘上,长度一般大于100米。电线一般是单层绝缘,单芯,100米一卷,无线盘。电缆常见型号:VV表示:聚氯乙烯绝缘(第一个V),聚氯乙烯护套(第二个V)YJV22表示:交连聚氯乙烯绝缘(YJ),聚氯乙烯护套(V),钢带凯装(22)型号加“ZR”或“FR”的为阻燃电缆(电线)。加“L”为铝线电线的型号较简单:BVV--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铜心线,BV--聚氯乙烯绝缘铜心线,BYJ--铜芯交联聚烯烃绝缘电线,BVR--聚氯乙烯绝缘铜心软线,BX--橡皮绝缘铜心线,RHF--氯丁橡套铜心软线。有时直径小的叫“线”;直径大的叫“缆”;有时结构简单的叫“线”;结构复杂的叫“缆”。但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很多品种“线中有缆”,“缆中有线”。所以没有必要严格区分。在日常习惯上,人们把家用布电线叫做电线,把电力电缆简称电缆,在本发明中统称为线缆。电线电缆主要包括裸电线、绕组线、电力电缆、通信电缆与光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由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保护层四部分组成。导体是电线电缆的导电部分,用来输送电能,是电线电缆的主要部分。绝缘层是将导体与大地以及不同相的导体之间在电气上彼此隔离,保证电能输送,是电线电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屏蔽层,15KV及以上的电线电缆一般都有导体屏蔽层和绝缘屏蔽层。屏蔽层的作用有:1、是因为电力电缆通过的电流比较大,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为了不影响别的元件,所以加屏蔽层可以把这种电磁场屏蔽在电缆内。2、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接地保护作用,如果电缆线芯内发生破损,泄露出来的电流可以顺屏蔽层流如接地网,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如果是控制电缆,别的没什么区别,只是在很多地方,特别是计算机系统的控制电缆,这里的屏蔽层是用来屏蔽外来影响的,因为其本身电流很弱,非常怕外界的电磁场影响。保护层的作用是保护电线电缆免受外界杂质和水分的侵入,以及防止外力直接损坏电力电缆。电缆明敷时,应沿全长采用电缆支架、挂钩或吊绳等支持。最大跨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满足支持件的承载能力和无损电缆的外护层及其缆芯。(2)使电缆相互间能配置整齐。(3)适应工程条件下布置要求。在35kV以上高压电缆的终端、接头与电缆连接部位,宜有伸缩节。伸缩节应大于电缆容许弯曲半径,并满足金属护层的应变不超出容许值。未设伸缩节的接头两侧,应予刚性固定或在适当长度内电缆实施蛇形敷设。固定电缆用的夹具、扎带、捆绳或支托件等部件,应具有表面平滑、便于安装、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适合使用环境的耐久性。电缆固定用部件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除交流单相电力电缆情况外,可采用经防腐处理的扁钢制夹具或尼龙扎带、镀塑金属扎带。强腐蚀环境,应采用尼龙扎带或镀塑金属扎带。(2)交流单相电力电缆的刚性固定,宜采用铝合金等不构成磁性闭合回路的夹具;其他固定方式,可用尼龙扎带、绳索。(3)不得用铁丝直接捆扎电缆。交流单相电力电缆固定部件的机械强度,应验算短路电动力条件。位于直流牵引的电气化铁道附近时,电缆与金属支持物之间宜设置绝缘衬垫。电缆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1)表面光滑无毛刺。(2)适应使用环境的耐久稳固。(3)满足所需的承载能力。(4)符合工程防火要求。电缆支架除支持单相工作电流大于1000A的交流系统电缆情况外,宜用钢制。在强腐蚀环境,选用其他材料电缆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沟中普通支架(臂式支架),可选用耐腐蚀的刚性材料制。(2)电缆桥架组成的梯架、托盘,可选用满足工程条件难燃性的玻璃钢制。(3)技术经济综合较优时,可用铝合金制电缆桥架。金属制桥架系统,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接地。使用玻璃钢桥架,应沿桥架全长另敷设专用接地线。位于振动场所的桥架系统,对包括接地部位的螺栓连接处,应装置弹簧垫圈。要求防火的金属桥架,应对金属构件外表面施加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规定的耐火涂层。简易固定线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线卡钉”。钢钉线卡是一款塑料制品。采用PE料注射成型,弹性大,耐冲击,绝不破裂。产品系列为插钉式,钢钉直接附在线卡上,可大量节省工时,降低施工成本。使用方法是将电线置于卡内,用铁锤将钢钉钉上墙壁即可将电线固定,一般室内配线固定电线用。但如果是在金属板等(如钢板、含钢铁的其它板)不能钉钉或不已钉钉的场合上要固定线缆就不能采用钢钉线卡,这时就要另想办法了。

铁磁性,是指物质中相邻原子或离子的磁矩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而在某些区域中大致按同一方向排列,当所施加的磁场强度增大时,这些区域的合磁矩定向排列程度会随之增加到某一极限值的现象。即磁畴内每个原子的未配对电子自旋倾向于平行排列。因此,在磁畴内磁性是非常强的,但材料整体可能并不体现出强磁性,因为不同磁畴的磁性取向可能是随机排列的。如果我们外加一个微小磁场,比如螺线管的磁场会使本来随机排列的磁畴取向一致,这时我们说材料被磁化。材料被磁化后,将得到很强的磁场,这就是电磁铁的物理原理。当外加磁场去掉后,材料仍会剩余一些磁场,或者说材料"记忆"了它们被磁化的历史。这种现象叫作剩磁,所谓永磁体就是被磁化后,剩磁很大。到目前为止,仅有四种金属元素在室温以上是铁磁性的,即铁,钴,镍和钆;极低低温下有五种元素是铁磁性的,即铽、镝、钬、铒和铥。磁性材料,是古老而用途十分广泛的功能材料,而物质的磁性早在3000年以前就被人们所认识和应用,例如中国古代用天然磁铁作为指南针。现代磁性材料已经广泛的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例如将永磁材料用作马达,应用于变压器中的铁心材料,作为存储器使用的磁光盘,计算机用磁记录软盘等。可以说,磁性材料与信息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国防、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而通常认为,磁性材料是指由过度元素铁、钴、镍及其合金等能够直接或间接产生磁性的物质。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现物质磁性现象和应用磁性材料的国家。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关于天然磁性材料(如磁铁矿)的记载。11世纪就发明了制造人工永磁材料的方法。1086年《梦溪笔谈》记载了指南针的制作和使用。1099~1102年有指南针用于航海的记述,同时还发现了地磁偏角的现象。近代,电力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金属磁性材料──硅钢片(Si-Fe合金)的研制。永磁金属从19世纪的碳钢发展到后来的稀土永磁合金,性能提高二百多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软磁金属材料从片状改为丝状再改为粉状,仍满足不了频率扩展的要求。20世纪40年代,荷兰J.L.斯诺伊克发明电阻率高、高频特性好的铁氧体软磁材料,接着又出现了价格低廉的永磁铁氧体。50年代初,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美籍华人王安首先使用矩磁合金元件作为计算机的内存储器,不久被矩磁铁氧体记忆磁芯取代,后者在60~70年代曾对计算机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50年代初人们发现铁氧体具有独特的微波特性,制成一系列微波铁氧体器件。压磁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即已用于声纳技术,但由于压电陶瓷的出现,使用有所减少。后来又出现了强压磁性的稀土合金。非晶态(无定形)磁性材料是近代磁学研究的成果,在发明快速淬火技术后,1967年解决了制带工艺,正向实用化过渡。可以利用磁性材料的相互吸附来制作能够粘附的线缆,这样这种线缆就可以吸附在磁性材料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在具有磁性的材料上线缆的简易固定问题,无需采用像现有钢钉线卡这样的具有破坏性的固定装置,设计一种可以吸附在磁性材料的线缆,这样就无需采取任何破坏性的措施,就可实现线缆在磁性材料的简易固定,其技术方案如下:

通过改进线缆的包皮,将线缆的包皮局部(不必全部,否则成本太高)具有磁性材料层用于吸附,磁性吸附是一种实现粘附的很好的方法,无需打孔钉钉,没有任何破坏性,就可实现粘附。同时该磁性材料层至少靠线缆一侧(也可全部)有金属膜屏蔽,电磁感应是电磁领域一种非常重要的现象,有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所以要对这个磁性材料层的磁性进行一定的限制和屏蔽,金属特别是铁可以很好的屏蔽磁性,而如果不加这一层阻磁金属膜的话,有可能该磁性材料层在线缆中有电流时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对线缆的信号产生干扰,加了这个阻磁金属膜,就可以尽可能减少这种干扰。

电磁感应(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现象是指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电动势。此电动势称为感应电动势或感生电动势,若将此导体闭合成一回路,则该电动势会驱使电子流动,形成感应电流(感生电流)迈克尔·法拉第是一般被认定为于1831年发现了感应现象的人,虽然Francesco Zantedeschi1829年的工作可能对此有所预见。电磁感应是指因为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乃是电磁学领域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不仅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为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转化奠定了实验基础,为人类获取巨大而廉价的电能开辟了道路,在实用上有重大意义。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标志着一场重大的工业和技术革命的到来。事实证明,电磁感应在电工、电子技术、电气化、自动化方面的广泛应用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电磁感应俗称磁生电,多应用于发电机。尽管电磁感应能够被利用产生有益的效果,但有时这种效果不是我们想要的,这就成为负面的影响。空气是磁的弱导体!因此,如果在空间的某个部分隔离磁力线,那么只能使用导磁性好的铁磁材料,将磁力线在空间的这一点通过这个好的铁磁材料将磁力线旁通,这样就能达到隔离的作用!好的铁磁性材料,可以选择普通的碳钢,但比较好的材质比如硅钢片或者矽钢片等等将会有更好的隔离效果!首先要说明:物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在一对磁极之间,S极的磁力线总是指向N极的,没有什么办法能直接切断这种磁力线指向,如果中间加了一个阻断板,磁力线也会从边远的地方绕过去,因为磁路绕远了,也就是说外围磁阻大,必然会有一部分磁力线穿过中间阻断板,直接走到另一极。所提的问题,可以按这样的思路去解决:索性在外围引导磁路,在中间隔断磁路。利用提问者提供的条件,在中间加一个5MM厚的磁性不良导体,如铜板,铝板(这种金属板纯度要高,不含铁,镍等金属杂质),在外围用磁性良导体材料如软铁,连接S、N极,最好用两块,因为两块永磁铁是两对S、N极。这样可以将穿透阻断板的磁力线减少到最小的程度。通常用铅版就可以了,铅的密度大,能很好的起到隔离磁力线的作用。而且价格实惠。当然还可以用钨,钨的密度也很大,效果更佳,只是价格较高,用钛也行,钛轻,但是效果不如前两个。在这里由于是用在包皮上,所以采用相应的金属膜,而非金属板;金属膜也可分两层,内层(靠磁性材料)为导磁金属,而外层(靠线芯)为阻磁金属。该磁性材料层与线缆线芯之间还有绝缘层,即线芯外有绝缘层保护,不直接与磁性材料层接触,这同时也可更好的阻挡磁性的影响。上述用于吸附的靠线缆一侧有金属镀膜的磁性材料层也可独立制成包套附件,包套于所述线缆的包皮上用于吸附,这样就可以在现有的线缆基础上附加使用这种附件,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来使用,包套于什么位置、要用多少个、多长的,都可以根据需要来选配。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本发明的可粘附线缆,可以任意粘附在具有铁磁性的物体上,因此固定非常方便。而且由于采用了具有阻磁、导磁结构保护,线缆不会因此增加电磁感应现象而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上述粘附结构还可从包皮中独立出来,这样使用起来更加灵活和方便,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悬空充电装置示意图。1.磁性材料层2.金属膜3.包皮4.线芯5.绝缘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可粘附线缆(参考图1)

线缆的包皮3局部具有磁性材料层1用于吸附其它铁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层1至少靠线缆一侧有金属膜2屏蔽,同时磁性材料层1与线缆线芯4之间还有绝缘层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