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发生装置和空气调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7344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离子发生装置和空气调节机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子发生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关于现有的离子发生装置,例如在特开2006-284164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负离子发生装置,其目的在于通过使离子化部的放电电极的构成实现最佳化而兼顾设计性的提高和负离子发生效率的最大化且抑制通风阻力的增大,实现结露等的可靠性的提高(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负离子发生装置具有:固定于基座并垂直向上地设置的电极针和接地电极针;以及为了保护电极针和接地电极针而覆盖上述电极针的格子状的箱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6-28416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当多人长时间滞留在密闭的房间、办公室或者会议室等时,由于与呼吸一起排出的二氧化碳、烟草的烟雾、尘埃等,室内的污染微粒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人体不好的有害物质飞散到空气中,因此为了将这种有害物质的浓度抑制为较低而使用离子发生器。能够通过从离子发生器送出到室内的离子(正离子、负离子)来去除在空气中浮游的细菌或者使病毒非活化。

在这种离子发生器中使用具备施加高电压的针状的放电电极并在尖锐化的放电电极的顶端部发生放电现象而产生离子的离子发生装置。在离子发生装置中,需要防止用户触碰尖锐化的放电电极的顶端部,作为其方案考虑在放电电极的周围设置罩的方法。

另一方面,当通过离子发生装置在长时间内重复进行放电时,放电电极会产生污垢。因此,需要定期地清扫放电电极。然而,在放电电极的周围设有罩的情况下,操作放电电极变得困难,有可能无法实施需要的清扫。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能够防止用户触碰放电电极的顶端部且能够容易地清扫放电电极的离子发生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1个方面的离子发生装置,具备:外壳,其收纳基板;针状的放电电极,其从基板的表面向外壳的外部延伸,通过放电产生离子;以及电极保护壁,其用于在外壳的外部保护放电电极。电极保护壁具有第1壁部和第2壁部,上述第1壁部和第2壁部从外壳比放电电极的顶端部更突出地设置,在放电电极的两侧相互隔开间隔而相对。在外壳中形成开口部,上述开口部配置在第1壁部和第2壁部之间,使基板露出。第1壁部和第2壁部的间隔是,与从外壳突出的第1壁部和第2壁部的顶端部侧的间隔相比,根部侧的间隔更大。

另外,优选的是,在第1壁部和第2壁部形成贯通孔,上述贯通孔位于放电电极的顶端部的两侧。

另外,优选的是,在基板的表面上以覆盖放电电极的根部的方式设有绝缘性的树脂层。

另外,优选的是,外壳呈框状,具有:基板收纳部,其收纳基板;第1肋状部,其相对于第1壁部在与开口部相反的一侧从基板收纳部沿着放电电极的延伸方向延伸;以及第2肋状部,其相对于第2壁部在与开口部相反的一侧从基板收纳部沿着放电电极的延伸方向延伸。电极保护壁还具有:第1连接部,其从第1壁部连接到第1肋状部;以及第2连接部,其从第2壁部连接到第2肋状部。

另外,优选的是,外壳呈框状,在其内侧形成空间,放电电极将离子释放到该空间,并且空气在该空间中通风。第1壁部和第2壁部与该空间中的通风方向平行地延伸。

另外,优选的是,第1壁部和第2壁部在放电电极的顶端部的两侧相互平行地延伸。

另外,优选的是,第1壁部和第2壁部包括:倾斜部,其从外壳突出,随着远离外壳而第1壁部和第2壁部的间隔逐渐变小;以及平行部,其从倾斜部向远离外壳的方向延伸,第1壁部和第2壁部的间隔是固定的。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离子发生装置具备:外壳,其收纳基板;针状的放电电极,其从基板的表面向外壳的外部延伸,通过放电产生离子;以及电极保护壁,其用于在外壳的外部保护放电电极。电极保护壁具有第1壁部和第2壁部,上述第1壁部和第2壁部从外壳比放电电极的顶端部更突出地设置,在放电电极的两侧相互隔开间隔而相对。在外壳中形成开口部,上述开口部配置在第1壁部和第2壁部之间,使基板露出。在第1壁部和第2壁部中形成贯通孔,上述贯通孔位于放电电极的顶端部的两侧。

另外,优选的是,在电极保护壁中形成切口部,上述切口部配置在开口部之上,沿着放电电极的中心轴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具备:通道,其形成通风路;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设为相对于通道能够装拆。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防止用户触碰放电电极的顶端部且能够容易地清扫放电电极的离子发生装置和空气调节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离子发生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离子发生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从图2中的箭头III所示的方向观看的离子发生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从图2中的箭头IV所示的方向观看的离子发生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图2中的离子发生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图2中的用双点划线VI包围的范围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2中的用双点划线VI包围的范围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离子发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在图8中的离子发生装置中清扫放电电极和基板的情况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参照的附图中,对同一或与其相当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离子发生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器100具有将正离子H+(H2O)n(n是包括0的任意的整数)和负离子O2(H2O)m(m是包括0的任意的整数)向室内送出,通过这些离子使空气中的病毒非活性化或灭绝的功能。

首先,如果说明离子发生器100的整体构成,则离子发生器100具有壳体12和收纳于壳体12的离子送出单元14及离子送出单元16。离子送出单元14及离子送出单元16能够分别单独地将离子朝向室内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2的内部,在上下方向上层叠地设置。

离子送出单元14具有西洛克风扇21A、通道22A以及离子发生装置26A,离子送出单元16具有西洛克风扇21B、通道22B以及离子发生装置26B(以下在没有特别区分西洛克风扇21A和西洛克风扇21B的情况下,称为西洛克风扇21,在没有特别区分通道22A和通道22B的情况下,称为通道22,在没有特别区分离子发生装置26A和离子发生装置26B的情况下,称为离子发生装置26)。

西洛克风扇21导入室内的空气并将该空气朝向通道22送出。西洛克风扇21A和西洛克风扇21B设置成各自的风扇旋转轴相互平行。通道22与西洛克风扇21连接。通道22形成从西洛克风扇21送出的空气的通风路。离子发生装置26设于通道22的路径上。离子发生装置26产生离子并将离子释放到在通道22中流动的空气中。

此外,作为送出空气的风扇,不限于西洛克风扇,例如也可以使用横流风扇。

离子发生装置26设置成相对于通道22能够装拆。在通道22中形成有离子发生装置26所插入的插入口23(在通道22A中未图示)。离子发生装置26通过相对于插入口23在一个方向上滑动移动而装拆。

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子发生装置26A和离子发生装置26B相对于通道22从相互不同的方向装拆。具体地,离子发生装置26A从与西洛克风扇21A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图1中的箭头101所示的方向)装拆。离子发生装置26A从壳体12的上面侧装拆。离子发生装置26B从与西洛克风扇21B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装拆。离子发生装置26B从壳体12的侧面侧装拆。

接下来,详细地说明图1中的离子发生装置26的结构。图2是表示图1中的离子发生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从图2中的箭头III所示的方向观看的离子发生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从图2中的箭头IV所示的方向观看的离子发生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图2中的离子发生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参照图2至图5,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26具有:外壳31、放电电极41~44、感应电极(相对电极)45、基板51和基板52、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基板支撑壳体54和基板支撑壳体55、以及配线56和配线57。

放电电极41~44具有顶端尖锐化的针状。放电电极41~44设置在同一平面内。放电电极41~44以各电极的中心轴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放电电极41和放电电极42在与电极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设置距离而排列。放电电极43和放电电极44在与电极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设置距离而排列。放电电极41和放电电极43在与电极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设置距离相互相对地配置。放电电极42和放电电极44在与电极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设置距离相互相对地配置。放电电极41的中心轴和放电电极43的中心轴相互位于同一直线上,放电电极42的中心轴和放电电极44的中心轴相互位于同一直线上。

感应电极45配置在放电电极41和放电电极42之间。感应电极45设于距离放电电极41和放电电极42为相互相等的距离的位置,设于距离放电电极43和放电电极44为相互相等距离的位置。

放电电极41和放电电极43产生相互不同的极性的离子,放电电极42和放电电极44产生相互不同的极性的离子。放电电极41和放电电极42产生相互不同的极性的离子,放电电极43和放电电极44产生相互不同的极性的离子。当对放电电极41施加正或负的高电压、对放电电极42施加负或正的高电压时,在上述放电电极和感应电极45之间发生电晕放电,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同样地,当对放电电极43施加负或正的高电压、对放电电极44施加正或负的高电压时,在上述放电电极和感应电极45之间发生电晕放电,产生负离子和正离子。

放电电极41~44不限于上述配置,例如也可以是,放电电极43和放电电极44设于从图5中的位置向与上述电极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滑动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设置2组(放电电极41与放电电极43的组和放电电极42与放电电极43的组)相对配置的放电电极的构成,也可以是设置1组相对配置的放电电极的构成。另外,在放电电极41~44的中心轴不相互平行的情况下,从整体上看时,如果放电电极41和放电电极42与放电电极43和放电电极44是隔着后述的空间38相互面对的构成,则也可以说是相对配置。此外,在本发明中没有特别限定放电电极的数量或配置。

放电电极41和放电电极42设于基板51。放电电极41和放电电极42以从基板51的一方表面51a突出的方式设置。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产生用于对放电电极41~44施加的高电压。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设于基板51的另一方表面51b。基板支撑壳体54支撑基板51并且以覆盖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的方式设置。

基板52与基板51相对地设置。放电电极43和放电电极44设于基板52。放电电极43和放电电极44以从与表面51a面对面的基板52的表面52a突出的方式设置。基板支撑壳体55以支撑基板52的方式设置。

配线56和配线57设为分别将放电电极43及放电电极44和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之间电连接的连接部件。

外壳31设为形成离子发生装置26的外观的壳体。外壳31呈能够插入在图1中的通道22中形成的插入口23的形状。外壳31由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

外壳31具有基板收纳部32及基板收纳部33和肋状部34~36作为其构成部位。外壳31具有包括基板收纳部32、肋状部35、基板收纳部33以及肋状部34的框状的框部37。框部37具有由基板收纳部32、肋状部35、基板收纳部33以及肋状部34构成四边的矩形的框状。

基板收纳部32和基板收纳部33相互隔开距离平行地配置。基板收纳部32具有比基板收纳部33大的容积。肋状部34和肋状部35以相互隔开距离平行地且与基板收纳部32和基板收纳部33正交的方式配置。相互相对的基板收纳部32和基板收纳部33的一方端彼此由肋状部34连结。相互相对的基板收纳部32和基板收纳部33的另一方端彼此由肋状部35连结。

肋状部36与肋状部34和肋状部35平行地配置。肋状部35在肋状部34和肋状部35之间将基板收纳部32和基板收纳部33相互连结。

肋状部34~36从基板收纳部32沿着放电电极41和放电电极42的中心轴方向以直线状延伸。肋状部34~36从基板收纳部33沿着放电电极43和放电电极44的中心轴方向以直线状延伸。

在被基板收纳部32、肋状部35、基板收纳部33以及肋状部34包围的外壳31的内侧形成有空间38。在图1中的通道22中流动的空气在空间38中通风。空间38与通过通道22形成的通风路连通。从通道22流到空间38的空气在表示图2的纸面的正交方向上通风。外壳31形成在通道22中流动的空气的流路的一部分。

当相对于图1中的通道22装配离子发生装置26时,外壳31向图2和图3中的箭头102所示的方向插入(以下将箭头102所示的方向称为“外壳31的插入方向”)。基板收纳部32配置在外壳31的插入方向的里侧,基板收纳部33配置在外壳31的插入方向的近前侧。肋状部34和肋状部35沿着外壳31的插入方向延伸。外壳31俯视时为矩形,并具有沿着外壳31的插入方向延伸的长边和沿着与外壳31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短边。

基板51、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以及基板支撑壳体54收纳于基板收纳部32。在基板收纳部33中收纳有基板52和基板支撑壳体55。放电电极41和放电电极42从基板51的表面51a向外壳31的外部延伸。放电电极43和放电电极44从基板52的表面52a向外壳31的外部延伸。从基板51、52延伸的目标放电电极41~44的顶端部配置于空间38。放电电极41和放电电极43的顶端部配置于肋状部34和肋状部36之间的空间38,放电电极42和放电电极44的顶端部配置于肋状部36和肋状部35之间的空间38。

感应电极45从基板51的表面51a朝向肋状部36的内部突出。感应电极45的顶端部收纳在外壳31(肋状部36)的内部。

配线56布线成从基板收纳部32经过肋状部35朝向基板收纳部33。配线57布线成从基板收纳部32经过肋状部34朝向基板收纳部33。配线56布线成经过肋状部34和肋状部35中的任一方,配线57布线成经过肋状部34和肋状部35中的任一其它方。

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26还具有供电连接器46。供电连接器46设于收纳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的基板收纳部32。供电连接器46将离子发生器100的主体侧和离子发生装置26之间电连接,设为用于对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3供应电力的供电部。

基板收纳部32具有侧面32a。侧面32a面对外壳31的插入方向。侧面32a当装配离子发生装置26时配置在对通道22插入的外壳31的最前侧。供电连接器46设于侧面32a。通过这种构成,当装配离子发生装置26时,能够与对通道22插入外壳31的动作同时地,将供电连接器46与设于离子发生器100的主体侧的连接器自动地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26还具有电极保护壁61。电极保护壁61相对于放电电极41~44的各电极设置。电极保护壁61是为了保护放电电极41~44而设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保护壁61通过树脂材料与外壳31一体地成形。此外,电极保护壁61也可以与外壳31分体地设置,通过适当的接合手段与外壳31接合。

图6是表示图2中的用双点划线VI包围的范围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2中的用双点划线VI包围的范围的截面图。以下代表性地一边关注相对于放电电极42设置的电极保护壁61一边说明其结构。

参照图6和图7,电极保护壁61具有壁部66和壁部67作为其构成部位。

壁部66和壁部67设于空间38。壁部66和壁部67以相互隔开间隔而相对的方式设置。壁部66和壁部67设于放电电极42的两侧。换句话说,放电电极42设于壁部66和壁部67之间的空间。壁部66和壁部67具有以放电电极42为中心的对称形状。

外壳31具有内面31a、内面31b以及内面31c。内面31a、内面31b以及内面31c分别形成于基板收纳部32、肋状部35以及肋状部36。内面31a、内面31b以及内面31c形成为划分肋状部35和肋状部36之间的空间38。

壁部66和壁部67在放电电极42的两侧从外壳31朝向空间38突出。壁部66和壁部67从外壳31(基板收纳部32)的内面31a突出。壁部66和壁部67以从外壳31比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更大地突出的方式设置。即,以内面31a为基准时的壁部66和壁部67的突出长度H1大于以内面31a为基准时的放电电极42的延伸长度H2(H1>H2)。

壁部66和壁部67以与空间38的通风方向(图6中的箭头103所示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

在基板51的表面51a设有绝缘性的树脂层81。树脂层81以覆盖从基板51的表面51a突出的放电电极42的根部的方式设置。树脂层81设于基板51的表面51a的整个面。

在外壳31中形成有开口部71。开口部71形成于基板收纳部32。开口部71以从内面31a贯通基板收纳部32的内部的方式形成。开口部71形成在放电电极42的周围以使基板51露出。开口部71形成于基板51的表面51a的正上方。开口部71形成于壁部66和壁部67之间。放电电极42以从基板51的表面51a经过开口部71向外壳31的外部延伸的方式设置。放电电极42以贯穿开口部71的中心的方式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71具有圆形的开口形状。开口部71具有例如直径为9mm以上的尺寸。此外,开口部71不限于圆形,也可以具有椭圆或轨道形状、矩形等的开口形状。

在图6和图7中所示的范围内,肋状部35相对于壁部66设置在与开口部71相反的一侧,肋状部36相对于壁部67设置在与开口部71相反的一侧。

壁部66和壁部67设置成壁部66和壁部67的间隔是,与从外壳31突出的顶端部侧(L1>L2)的间隔相比根部侧的间隔更大。壁部66和壁部67在距离外壳31的内面31a相对远的位置具有间隔L2,在距离外壳31的内面31a相对近的位置具有比L2大的间隔L1。壁部66和壁部67在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的两侧具有间隔L2,在开口部71的正上方具有比L2大的间隔L1。

离子发生器100为了进行定期的维护或更换而从通道22拆下离子发生装置26。此时,通过设于放电电极42的两侧的壁部66和壁部67来防止用户触碰尖锐化的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壁部66和壁部67的间隔在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的两侧设定为用户的手指无法插入的程度的大小。在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附着有污垢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棉棒等从壁部66和壁部67之间容易地清扫放电电极42。

另一方面,壁部66和壁部67的间隔在离外壳31近的根部设定为更大。通过这种构成,能够与壁部66和壁部67的大宽度的间隔相应地在外壳31中更大地设置开口部71。由此,能够进行将棉棒插入开口部71等来去除放电电极42的根部或基板51的表面51a上的污垢。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树脂模具加工基板51的表面51a,因此能够使表面51a平滑化。由此,能够容易地清扫基板51的表面51a。

当在长时间内重复进行通过放电产生离子的操作时,在放电电极42的周围产生由电气集尘带来的污垢。经过开口部71清扫基板51的表面51a,由此能够防止例如放电电极42和与其相邻的感应电极45之间经由表面51a上的尘埃发生短路等现象。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部66和壁部67以与空间38的通风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通过这种构成,在相对于放电电极42的送风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离子的扩散不会被壁部66和壁部67阻碍。因此,能够从离子发生装置26有效地释放离子。

壁部66和壁部67具有倾斜部76和平行部77作为其构成部位。倾斜部76是在壁部66和壁部67的根部侧具有相对大的间隔的部位,平行部77是在壁部66和壁部67的顶端部侧具有相对小的间隔的部位。

倾斜部76从外壳31(基板收纳部32)突出,以随着远离外壳31壁部66和壁部67的间隔逐渐变小的方式设置。平行部77设置成从倾斜部76向进一步远离外壳31的方向延伸,壁部66和壁部67的间隔是固定的。平行部77配置在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的两侧。倾斜部76和平行部77按比90°大的角度(钝角)折弯而连接。

根据这种构成,能够避免在倾斜部76和平行部77之间形成锐利的边缘部,防止异常放电的发生。另外,在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的两侧平行地配置壁部66和壁部67,由此能够在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的周围形成更均匀的速度分布的空气流。由此,能够从离子发生装置26更有效地释放离子。

在壁部66中形成有贯通孔72,在壁部67中形成有贯通孔73。贯通孔72和贯通孔73以分别贯通壁部66和壁部67的方式设置。贯通孔72和贯通孔73设置成位于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的两侧。

特别是在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发生电场集中,因此该顶端部的两侧的壁部66和壁部67成为最易产生由电气集尘带来的污垢的场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这种最易产生污垢的场所设置贯通孔72和贯通孔73,由此能够防止异常放电的发生,能够防止附着物在放电电极42和壁部66及壁部67之间发生桥接。

电极保护壁61还具有连接部68和连接部69作为其构成部位。连接部68从壁部66连接到肋状部35。连接部69从壁部67连接到肋状部36。连接部68从壁部66的顶端部折弯,朝向肋状部35的内面31b延伸。连接部69从壁部67的顶端部折弯,朝向肋状部36的内面31c延伸。

根据这种构成,通过电极保护壁61加强呈框状的外壳31的四角、肋状部36与基板收纳部32和基板收纳部33的连接部,因此能够提高外壳31的强度。由此,在对通道22重复装拆离子发生装置26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确保外壳31的耐久性。

以上说明了相对于放电电极42设置的电极保护壁61的结构,相对于放电电极41、放电电极43以及放电电极44设置的电极保护壁61也具有同样的结构。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离子发生装置26和离子发生器100,能够防止当从通道22拆下离子发生装置26时用户触碰放电电极41~44的顶端部且能够对放电电极41~44从其顶端部到根部容易地进行清扫。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离子发生器100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除湿器、加湿器、空气调节装置、空气清洁器等用于调整、整治空气的状态的各种空气调节机中应用本发明。

(实施方式2)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离子发生装置与实施方式1的离子发生装置26相比具备基本上同样的结构。以下针对重复的结构不重复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中,图6和图7中所示的壁部66和壁部67在倾斜部76与平行部77的连接位置以弯曲状弯曲。根据这种构成,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壁部66和壁部67的异常放电的发生。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离子发生装置,能够同样地起到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离子发生装置的立体图。在图8中,表示与图6对应的范围。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与实施方式1的离子发生装置26相比具备基本上同样的结构。以下针对重复的结构的一部分不重复其说明。

参照图8,在外壳31中形成有开口部71。开口部71形成在放电电极42的周围以使基板51露出。开口部71形成在壁部66和壁部67之间。

在电极保护壁61的壁部66中形成有贯通孔72,在电极保护壁61的壁部67中形成有贯通孔73。贯通孔72和贯通孔73以分别贯通壁部66和壁部67的方式设置。贯通孔72和贯通孔73设为位于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的两侧。通过贯通孔72和贯通孔73设有在以作为放电部的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为中心的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不存在电极保护壁61的空间。

壁部66和壁部67设置成壁部66和壁部67的间隔是,与从外壳31突出的顶端部侧的间隔相比根部侧的间隔更大。

此外,壁部66和壁部67不限于这种结构,也可以设置成从壁部66、67的根部到顶端部壁部66和壁部67的间隔是固定的。

在电极保护壁61中形成有切口部91p和切口部91q(以下,在没有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称为切口部91)。切口部91设置在开口部71上。切口部91以在放电电极42的中心轴方向上与开口部71重叠地投影的方式设置。切口部91具有在放电电极42的中心轴方向上延伸的切口形状。当从放电电极42的中心轴方向观看时,切口部91设置成以放电电极42为中心将电极保护壁61切为椭圆形。

切口部91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例如也可以设置成以放电电极42为中心将电极保护壁61以圆形切除。在这种情况下,从放电电极42到切口部91的壁面的距离成为等间隔。

切口部91p设置成切去连接部68和壁部66的角部。切口部91p在放电电极42的中心轴方向上延伸,与贯通孔72相连。切口部91q设置成切去连接部69和壁部67的角部。切口部91q在放电电极42的中心轴方向上延伸,与贯通孔73相连。

图9是表示在图8中的离子发生装置中清扫放电电极和基板的情况的立体图。参照图8和图9,一般地用于保护放电电极42的电极保护壁61与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接近设置,使得用户无法容易地触碰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另一方面,在成为放电部的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随着使用而析出附着物。存在当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和电极保护壁61之间的距离近时,在两者之间产生电场,离子发生量减少的课题。另外,附着物不限于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还堆积于支撑放电电极42的基板51,因此需要清扫基板51的表面51a。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于放电电极42的两侧的壁部66和壁部67防止用户触碰尖锐化的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此时,壁部66、67位于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的两侧且形成贯通孔72、73,因此在从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仅隔开一定距离的位置配置壁部66、67。通过这种构成能够抑制由放电部的附着物的析出导致的离子发生量的减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一边将棉棒92插入开口部71一边去除放电电极42的根部或基板51的表面51a上的污垢。此时,将设于电极保护壁61的切口部91用作棉棒92的插入口,由此一边使棉棒92绕放电电极42旋转一边进行清扫。由此,棉棒92到达放电电极42的根部或基板51的表面51a的各个角落,因此易于清扫。

以上,说明了相对于放电电极42设置的电极保护壁61的结构,相对于放电电极41、放电电极43以及放电电极44设置的电极保护壁61也具有同样的结构。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离子发生装置和具备其的离子发生器,能够实现如下离子发生装置和离子发生器:能够将充足量的离子送出到室内且能够容易地实施放电电极41~44的根部或基板51的表面51a上的清扫。

如下所示,针对本发明的构成和作用效果进行总结说明。此外,对发明的构成附上实施方式所记载的附图标记,其为一例。

本发明的1个方面的离子发生装置(26),具备:外壳(31),其收纳基板(51);针状的放电电极(42),其从基板(51)的表面(51a)向外壳(31)的外部延伸,通过放电产生离子;以及电极保护壁(61),其用于在外壳(31)的外部保护放电电极(42)。电极保护壁(61)具有第1壁部(66)和第2壁部(67),上述第1壁部(66)和第2壁部(67)从外壳(31)比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更突出地设置,在放电电极(42)的两侧相互隔开间隔而相对。在外壳(31)形成开口部(71),上述开口部(71)配置在第1壁部(66)和第2壁部(67)之间,使基板(51)露出。第1壁部(66)和第2壁部(67)的间隔是,与从外壳(31)突出的第1壁部(66)和第2壁部(67)的顶端部侧的间隔相比根部侧的间隔更大。

根据这样构成的离子发生装置,按照从外壳比放电电极的顶端部更突出且在放电电极的两侧相互隔开间隔而相对的方式设置第1壁部和第2壁部,由此能够防止用户触碰放电电极的顶端部。此时,使第1壁部和第2壁部的间隔,在根部侧大于从外壳突出的顶端部侧的间隔,由此能够在外壳更大地形成开口部。由此,能够通过第1壁部和第2壁部之间的间隙和开口部容易地清扫放电电极。

另外,优选的是,在第1壁部(66)和第2壁部(67)形成贯通孔(72、73),上述贯通孔(72、73)位于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的两侧。

根据这样构成的离子发生装置,能够防止在放电电极的顶端部的两侧污垢附着于第1壁部和第2壁部。

另外,优选的是,在基板(51)的表面(51a)上以覆盖放电电极(42)的根部的方式设有绝缘性的树脂层(81)。

根据这样构成的离子发生装置,能够通过开口部容易地清扫基板的表面。

另外,优选的是,外壳(31)呈框状,具有:基板收纳部(32),其收纳上述基板(51);第1肋状部(35),其相对于第1壁部(66)在与开口部(71)相反的一侧从基板收纳部(32)沿着放电电极(42)的延伸方向延伸;以及第2肋状部(36),其相对于第2壁部(67)在与开口部(71)相反的一侧从基板收纳部(32)沿着放电电极(42)的延伸方向延伸。电极保护壁(61)还具有:第1连接部(68),其从第1壁部(66)连接到第1肋状部(35);以及第2连接部(69),其从第2壁部(67)连接到第2肋状部(36)。

根据这样构成的离子发生装置,能够提高呈框状的外壳的强度。

另外,优选的是,外壳(31)呈框状,在其内侧形成空间(38),放电电极(42)将离子释放到空间(38),并且空气在空间(38)中通风。第1壁部(66)和第2壁部(67)与该空间(38)的通风方向平行地延伸。

根据这样构成的离子发生装置,能够从外壳的内侧的空间将通过放电电极释放的离子有效地送出。

另外,优选的是,第1壁部(66)和第2壁部(67)在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的两侧相互平行地延伸。

根据这样构成的离子发生装置,能够通过使放电电极的顶端部的周围的空气流稳定而进一步有效地释放离子。

另外,优选的是,第1壁部(66)和第2壁部(67)包括:倾斜部(76),其从外壳(31)突出,随着远离外壳(31),第1壁部(66)和第2壁部(67)的间隔逐渐变小;以及平行部(77),其从倾斜部(76)向远离外壳(31)的方向延伸,第1壁部(66)和第2壁部(67)的间隔是固定的。

根据这样构成的离子发生装置,能够通过防止在第1壁部和第2壁部形成锐利的边缘部来防止异常放电的发生。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离子发生装置,具备:外壳(31),其收纳基板(51);针状的放电电极(42),其从基板(51)的表面(51a)向外壳(31)的外部延伸,通过放电产生离子;以及电极保护壁(61),其用于在外壳(31)的外部保护放电电极(42)。电极保护壁(61)具有第1壁部(66)和第2壁部(67),上述第1壁部(66)和第2壁部(67)从外壳(31)比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更突出地设置,在放电电极(42)的两侧相互隔开间隔而相对。在外壳(31)中形成开口部(71),上述开口部(71)配置在第1壁部(66)和第2壁部(67)之间,使基板(51)露出。在第1壁部(66)和第2壁部(67)中形成位于放电电极(42)的顶端部的两侧的贯通孔(72、73)。

根据这样构成的离子发生装置,以从外壳比放电电极的顶端部更突出且在放电电极的两侧相互隔开间隔而相对的方式设置第1壁部和第2壁部,由此能够防止用户触碰放电电极的顶端部。此时,在第1壁部和第2壁部中形成贯通孔,因此能够防止在放电电极的顶端部的两侧污垢附着于第1壁部和第2壁部。另外,能够通过第1壁部和第2壁部之间的间隙和开口部容易地清扫放电电极或基板。

另外,优选的是,在电极保护壁(61)中形成切口部(91),上述切口部(91)配置在开口部(71)上,沿着放电电极(42)的中心轴方向延伸。

根据这样构成的离子发生装置,能够进一步容易地清扫放电电极或基板。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100)具备:通道(22),其形成通风路;以及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26),其设为相对于通道(22)能够装拆。

根据这样构成的空气调节机,特别是当从通道拆下离子发生装置时,能够防止用户触碰放电电极的顶端部且能够容易地清扫放电电极。

应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方面为例示而非限制性内容。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而是由所要保护技术方案表示,旨在包括与所要保护技术方案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在离子发生器、除湿器、加湿器、空气调节装置或者空气清洁器等中装配的离子发生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2 壳体;14、16 离子送出单元;21、21A、21B 西洛克风扇;22、22A、22B 通道;23 插入口;26、26A、26B 离子发生装置;31 外壳;31a、31b、31c 内面;32、33 基板收纳部;32a 侧面;34~36 肋状部;37 框部;38 空间;41~44 放电电极;45 感应电极;46 供电连接器;51、52 基板;51a、51b、52a 表面;53 高电压发生电路部;54、55 基板支撑壳体;56、57 配线;61 电极保护壁;66、67 壁部;68、69 连接部;71 开口部;72、73 贯通孔;76 倾斜部;77 平行部;81 树脂层;91、91p、91q 切口部;92 棉棒;100 离子发生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