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自动装配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80838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的封装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自动装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类型的锂电池中,软包装的锂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重量轻、形态自定等优点广泛被使用到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笔记本电脑等各种数码产品和其领域中。

而现在的软包锂电池的封装方法步骤包括:铝塑膜充气、对多余的铝塑膜裁边、顶部热封、侧面热封、测试短路、喷码、注液、抽真空和封装;该方法中每一个步骤都是由人手工单体流转进行完成,大大降低了锂电池的封装效率,而且工序复杂提高了人力和物力成本,也存在着电解液的污染和漏液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锂电池封装的效率,降低封装难度、人力和物力成本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锂电池自动装配方法及系统,解决了锂电池封装效率较低,封装工序繁多复杂和人力物力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锂电池自动装配方法,该方法包括的步骤如下:

S1、将下膜卷拉伸成型;

S2、将锂电池内胆芯放入成型的下膜卷中;

S3、自动向内胆芯中注入电解液;

S4、对锂电池进行抽真空处理,并加上上膜卷进行封装;

S5、裁切掉锂电池周边多余的上膜卷和下膜卷。

所述的下膜卷和上膜卷均为单层铝塑膜。

所述的锂电池内胆芯包括卷芯和气袋。

所述的气袋用于盛装注射入锂电池内胆芯的电解液。

一种锂电池自动装配系统,包括拉伸模块、自动控制模块、封装模块和裁切模块;

所述的拉伸模块用于将下膜卷拉伸成型;

所述的自动控制模块用于完成放入锂电池内胆芯、自动注入电解液和自动抽真空处理;

所述的封装模块用于加入上膜卷完成对锂电池的封装;

所述的裁切模块用于切除掉锂电池周边多余的上膜卷和下膜卷。

所述的自动控制模块包括锂电池内胆芯放入单元、自动注液单元和自动抽真空单元;

所述的锂电池内胆芯放入单元用于将锂电池内胆芯放入到成型的下膜卷中;

所述的自动注液单元用于将电解液注入到锂电池内胆芯中的气袋中;

所述的自动抽真空单元用于抽掉锂电池中的空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锂电池自动装配方法及系统,其工序简单,采用自动注液、自动抽真空大大提高了锂电池封装的效率,将锂电池封装合格率提升了3%~5%,消除了电解液的污染和漏液的问题,更好的保证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耐候性达8年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锂电池自动装配方法,该方法包括的步骤如下:

S1、将下膜卷拉伸成型;

S2、将锂电池内胆芯放入成型的下膜卷中;

S3、自动向内胆芯中注入电解液;

S4、对锂电池进行抽真空处理,并加上上膜卷进行封装;

S5、裁切掉锂电池周边多余的上膜卷和下膜卷。

所述的下膜卷和上膜卷均为单层铝塑膜。

所述的锂电池内胆芯包括卷芯和气袋。

所述的气袋用于盛装注射入锂电池内胆芯的电解液。

一种锂电池自动装配系统,包括拉伸模块、自动控制模块、封装模块和裁切模块;

所述的拉伸模块用于将下膜卷拉伸成型;

所述的自动控制模块用于完成放入锂电池内胆芯、自动注入电解液和自动抽真空处理;

所述的封装模块用于加入上膜卷完成对锂电池的封装;

所述的裁切模块用于切除掉锂电池周边多余的上膜卷和下膜卷。

所述的自动控制模块包括锂电池内胆芯放入单元、自动注液单元和自动抽真空单元;

所述的锂电池内胆芯放入单元用于将锂电池内胆芯放入到成型的下膜卷中;

所述的自动注液单元用于将电解液注入到锂电池内胆芯中的气袋中;

所述的自动抽真空单元用于抽掉锂电池中的空气。

优选地,锂电池的厚度范围为0.5mm~30mm、宽度范围为10mm~200mm、长度范围为10mm~500mm、容量范围为0.1Ah~200Ah、内阻范围为0.1~1000毫欧;对应设备的功率范围为0.2KW~20KW、高度范围为0.5m~2m,宽度范围为0.3m~2m、长度范围为2m~10m;对应的热封参数的温度范围为120℃~200℃、时间范围为1s~3s、真空度范围为-0.01KPa~-0.098KPa、环境湿度范围为0.1%~10%。

优选地,锂电池的厚度为5mm、宽度为37mm、长度为59mm、容量为1Ah、内阻为30毫欧;对应设备的功率范围为1.5KW、高度范围为1m,宽度范围为0.7m、长度范围为7m;对应的热封参数的温度范围为1160℃、时间范围为3s、真空度范围为-0.095KPa、环境湿度范围为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