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插座、移动终端及USB插座的点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82161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一种USB插座、移动终端及USB插座的点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USB插座点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USB插座、移动终端及USB插座的点胶方法。



背景技术:

USB插座一般都有点胶防水设计,但点胶效果多数只能达到将引脚覆盖,引脚与USB插座的塑胶外壳本身之间有一定比例气泡产生。如图1和2所示,现有技术的USB插座的结构,引脚102内缩,与塑胶外壳101本身有空隙103,引脚102与塑胶外壳101的位置关系使得空隙103易形成暗室,从而导致USB插座的点胶有以下缺陷:点胶后塑胶外壳101与引脚102形成的暗室之间的气体不易逃出,胶液固化后,易在塑胶外壳101的部分表面104处产生气泡,达不到预期的防水效果。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点胶方法采用直接划线覆盖(如图3箭头所示),以及USB插座与点胶阀相互垂直设计(如图4所示,箭头方向为点胶阀点胶的过程中胶液的滴入方向,由于USB插座与点胶阀相互垂直设计,胶液的滴入方向与引脚102相互垂直),使得胶液的渗透方向未做引导,不利于气体挤压排出,达不到预期的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USB插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USB插座的引脚点胶达不到预期防水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移动终端的USB插座的引脚点胶达不到预期防水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USB插座的点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USB插座的引脚点胶达不到预期防水效果的问题。

第一方面,一种USB插座,包括:壳体和多个相互平行的引脚,所述引脚的第一端依次向第一方向弯折第一角度、向第二方向弯折第二角度,所述引脚的第一端为伸出所述壳体尾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的两个方向,所述引脚向所述第一方向弯折和向所述第二方向弯折的部分完全位于所述壳体尾部的外面。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USB插座。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USB插座的点胶方法,所述USB插座为上述的USB插座,所述方法包括:将胶液点在所述USB插座的位于所述壳体尾部的外面的引脚处。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将弯折部分的引脚完全暴露在壳体尾部的外面,这部分引脚不会与壳体尾部一起形成暗室,排气的通道更通畅,从而点胶后,USB插座结构的空隙中的气体都可以排出,可以有效规避点胶气泡问题,避免进液后气泡位置形成水池效应,使得点胶效果好,能够实现较好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USB插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现有技术中USB插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现有技术中USB插座的点胶路径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USB插座的点胶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USB插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USB插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将胶液点在USB插座的位于壳体尾部的外面的引脚处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USB插座的点胶路径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USB插座的点胶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USB插座。如图5和6所示,该USB插座包括:壳体501和多个相互平行的引脚502。引脚502的第一端依次向第一方向弯折第一角度、向第二方向弯折第二角度。引脚502的第一端为伸出壳体501尾部的一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相反的两个方向。引脚502向第一方向弯折和向第二方向弯折的部分完全位于壳体501尾部的外面,使得引脚502不会与壳体501之间形成暗室,造成气体不易排出,影响点胶效果。

优选的,第一角度大于0°,小于等于90°。第二角度大于0°,小于等于90°。该两次弯折的角度便于引脚502的第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USB插座,由于将弯折部分的引脚502完全暴露在壳体501尾部的外面,这部分引脚502不会与壳体501尾部一起形成暗室,排气的通道更通畅,可以有效规避点胶气泡问题,从而点胶后,USB插座结构的空隙中的气体都可以排出,避免进液后气泡位置形成水池效应,使得点胶效果好,能够实现较好的防水效果。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是但不限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MP3/MP4、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子阅读器、车载电脑、导航仪等等。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第一实施例的USB插座。该USB插座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USB插座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由于具有上述第一实施例的USB插座,因此该移动终端的USB插座的点胶效果好,使得具有该USB插座的移动终端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从而提升了移动终端整机的可靠性、稳定性。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USB插座的点胶方法。该方法中的USB插座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USB插座。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将胶液点在USB插座的位于壳体尾部的外面的引脚处。

由于USB插座将弯折部分的引脚完全暴露在壳体尾部的外面,这部分引脚不会与壳体尾部一起形成暗室,排气的通道更通畅,从而点胶后,USB插座结构的空隙中的气体都可以排出,使得点胶效果好,能够实现较好的防水效果。

优选的,如图7所示,将胶液点在USB插座的位于壳体尾部的外面的引脚处的步骤具体包括如下的过程:

步骤S701:在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之间的空隙处,以及第二引脚和第四引脚之间的空隙处进行第一次点胶。

其中,如图8所示,第一引脚5021和第二引脚5022为多个引脚中位于两边缘的引脚。第三引脚5023为与第一引脚5021相邻的引脚,第四引脚5024为与第二引脚5022相邻的引脚。

通过实践发现,气泡大多存在于第一引脚5021和第二引脚5022的与壳体502尾部接触的位置。这是因为,第一引脚5021和第二引脚5022一般是多个引脚中最宽的两个引脚,与壳体502尾部易形成较大的空隙,因此,点胶后,胶液从第一引脚5021和第二引脚5022的两侧流下时易形成挡墙,更容易包裹空气;此外,第一引脚5021和第二引脚5022是位于两边缘的引脚,第一引脚5021和第二引脚5022的外侧不与其他部件接触,易于排出气体,因此,在第一引脚5021和第三引脚5023之间的空隙503处,以及第二引脚5022和第四引脚5024之间的空隙504处进行点胶便于先将空气从第一引脚5021和第二引脚5022的外侧排出。综上,步骤S701先在在第一引脚5021和第三引脚5023之间的空隙503处,以及第二引脚5022和第四引脚5024之间的空隙504处打点,可使胶液在引脚间充分填充,排出空气。

更优选的,为了实现更好的排气填充效果,可以先在所有引脚之间的空隙处都进行点胶。

步骤S702:采用Z字形的点胶路径进行第二次点胶直到胶液覆盖所有引脚。

其中,如图8所示,第二次点胶的起点为第一引脚5021或者第二引脚5022的与壳体501尾部最接近的位置处。按照箭头方向来回划线点胶。划线的次数不限定,以完全覆盖所有引脚为目的,实现对引脚的包封,从而可进一步排出空气,实现较好的点胶效果。

优选的,如图9所示,在点胶过程中,USB插座相对于胶液的滴入方向倾斜第三角度,使胶液可向壳体尾部流动。具体的,点胶时,通过点胶夹具压接在USB插座的壳体501的顶面,通过点胶载具支撑在USB插座的壳体501的底面,通过点胶夹具的压点和点胶载具的支点不同可使USB插座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从而使引脚502相对于胶液的滴入方向倾斜第三角度;通过点胶阀进行点胶,箭头方向为点胶时,胶液滴入的方向。更优选的,第三角度为45°~60°。因此,通过上述的设计,使得胶液除点胶冲击力外,还增加自身的重力导向作用,使胶液更易向壳体尾部流动,以便进行缝隙间的填充。

优选的,胶液为环氧树脂胶液。环氧树脂胶液的触变指数较好。更优选的,环氧树脂胶液的触变指数为3~5,黏度为22000~30000psi。选择该具有较高触变指数的胶液,可提高胶液的渗透率和填充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填充排气效果。

综上,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USB插座的点胶方法,采用了具有第一实施例结构的USB插座,避免引脚与壳体形成暗室,排气的通道更通畅,从而点胶后,USB插座结构的空隙中的气体都可以排出;并且,通过采用两侧点胶的方式,先在引脚空隙处打点,再在引脚表面划线,使得胶液在引脚间充分填充,将引脚包封,排出空气;再者,使USB插座倾斜一定角度,从而使得胶液滴入到引脚后,在点胶冲击力和胶液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使胶液更易向壳体尾部流动,更好地填充到缝隙中;此外,选择触变系数高的胶液,提高胶液的渗透率和填充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填充排气效果,使得该USB插座的防水效果更好。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