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904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钮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开关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钮开关。



背景技术:

按钮开关是指利用按钮推动传动机构,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按通或断开并实现电路连接的开关。按钮开关是一种结构简单,应用十分广泛的主令电器。在电气自动控制电路中,用于手动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接触器、继电器、电磁启动器等。

然而,现有的按钮开关的按钮帽的面积只适配使用者一个拇指的大小,用在频繁切换的位置时,现有按钮开关的面积显得过小,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就会不好操作,不舒服。此外,如果单纯的将按钮帽的面积做大,按钮开关内的指示灯电路板发光会不均匀,中间亮、两端发暗,既不美观,也不便于人眼识别。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按钮开关,该按钮开关在按钮安装位两边分别设置了第一灯槽、第二灯槽,在第一灯槽、按钮安装位、第二灯槽内分别安装了一个指示灯电路板,解决了现有面积较大的按钮开关的指示灯电路板发光会不均匀,不便于人眼识别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按钮开关,包括按钮帽、按钮、开关外框、开关端子、开关底座、指示灯电路板、弹簧。按钮帽安装在按钮的顶部;开关外框套在按钮下半部分的外面;开关端子安装在开关底座上,并且开关端子位于开关外框的内部;按钮与开关端子相接触,按钮通过在开关外框内上、下运动来控制开关端子的断开、闭合;弹簧位于开关外框内,弹簧安装在按钮与开关底座之间;开关外框安装在开关底座上。所述开关外框包含按钮安装位、及分别设置在按钮安装位两边的第一灯槽、第二灯槽;所述指示灯电路板有三个;每个指示灯电路板分别安装在第一灯槽、按钮安装位、第二灯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帽包含按钮帽上盖、按钮帽底座、按钮帽散光片。按钮帽上盖采用透明且光滑的塑料材质制成;按钮帽上盖为凹槽状。钮帽上盖11扣在按钮帽底座的顶部。按钮帽散光片由可透光的白色的塑料材质制成;按钮帽散光片与按钮帽上盖的凹槽相适配;按钮帽底座将按钮帽散光片顶在按钮帽上盖的凹槽的槽底处。

进一步地,按钮帽底座的底面设有三个透光口,所述透光口为方形,每个方口分别位于三个指示灯电路板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帽散光片的底面的边沿呈一定的弧度,使得按钮帽散光片的底面呈中间凸起的弧面状,通过改变按钮帽散光片不同位置的厚度来改变其透光度,使得指示灯电路板发光时按钮帽散光片透光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的一侧壁上沿着按钮运动的方向设有导向滑柱;导向滑柱位于按钮侧壁中间的位置,且位于按钮的下半部分;导向滑柱由相互平行的第一方形柱、第二方形柱构成;开关底座的顶面上设有与导向滑柱相适配的导向滑柱固定位;导向滑柱固定位由相互平行的第三方形柱、第四方形柱构成;第三方形柱、第四方形柱相对的一面分别设有一道凹槽;第一方形柱、第二方形柱分别与第三方形柱、第四方形柱相适配,导向滑柱的第一方形柱、第二方形柱分别按装在导向滑柱固定位的第三方形柱、第四方形柱的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端子包含第一五金端子、第二五金端子、第三五金端子、摆动触片、触片控制弹簧、弹簧固定片。所述摆动触片为A字型,所述摆动触片的顶部的上、下面分别设有圆形的第二五金端子触点、第三五金端子触点。所述摆动触片的中间设有弹簧挂孔。所述弹簧固定片为U字型;所述弹簧固定片的顶端设有弹簧扣。所述第一五金端子的上部设有用于所述触片控制弹簧上、下摆动的空间;且所述第一五金端子的上部设有摆动触片卡位、弹簧固定片卡位;所述摆动触片卡位、弹簧固定片卡位分别呈锐角型;所述摆动触片卡位、弹簧固定片卡位的顶角相对,且所述摆动触片卡位的顶角高于所述弹簧固定片卡位的顶角。所述摆动触片的两个底脚卡在所述摆动触片卡位上,所述弹簧固定片的两个底脚卡在所述弹簧固定片卡位上,所述触片控制弹簧的两端分别挂在所述弹簧挂孔、弹簧扣上。在无外力的状态下,所述触片控制弹簧的弹力使得所述第二五金端子触点与所述第二五金端子的顶部相接触。所述按钮的底部与所述弹簧扣的顶部相接触;在所述按钮按下的状态下,所述弹簧固定片向下运动,并通过所述触片控制弹簧的拉力使得所述第三五金端子触点与所述第三五金端子的底部相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按钮开关在按钮安装位两边分别设置了第一灯槽、第二灯槽,在第一灯槽、按钮安装位、第二灯槽内分别安装了一个指示灯电路板,使得按钮开关整体发光均匀,便于人眼识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或图2中按钮帽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或图2中开关外框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按钮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开关端子4的前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开关端子4的后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开关端子4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或图2中开关底座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的附图标记为:按钮帽1、按钮2、开关外框3、开关端子4、开关底座5、指示灯电路板6、弹簧7;按钮帽上盖11、按钮帽底座12、按钮帽散光片13;第一母口111、下凹弧面112;透光口121、第二母口122、第一公扣123;按钮安装位31、第一灯槽32、第二灯槽33;第三母扣311、卡沿312;第二公扣201、导向滑柱202、弹簧上固定柱203;第一五金端子41、第二五金端子42、第三五金端子43、摆动触片44、触片控制弹簧45、弹簧固定片46,第二五金端子触点441、第三五金端子触点442,弹簧挂孔443、弹簧扣461、摆动触片卡位411、弹簧固定片卡位412;指示灯电路板底座51、导向滑柱固定位52、底座固定柱53、弹簧下固定柱54、第三公扣55;柱体531、柱头532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按钮开关,包括按钮帽1、按钮2、开关外框3、开关端子4、开关底座5、指示灯电路板6、弹簧7。按钮帽1安装在按钮2的顶部;开关外框3套在按钮2下半部分的外面;开关端子4安装在开关底座5上,并且开关端子4位于开关外框3的内部;按钮2与开关端子4相接触,按钮2通过在开关外框3内上、下运动来控制开关端子4的断开、闭合;弹簧7位于开关外框3内,弹簧7安装在按钮2与开关底座5之间;开关外框3安装在开关底座5上;指示灯电路板6安装在开关外框3内,指示灯电路板6与外部电路电气连接,用于显示按钮开关的关闭和断开的状态。

按钮帽1用于装饰并保护按钮2;按钮2用于控制开关端子4的闭合或断开;开关外框3用于保护按钮开关的内部构件;开关端子4用于控制电路的导通或截止;开关底座5用于将按钮开关固定在PCB板上并且承载按钮开关的内部构件。

如图3所示,按钮帽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按钮帽1包含按钮帽上盖11、按钮帽底座12、按钮帽散光片13。按钮帽上盖11采用透明且光滑的塑料材质制成。按钮帽上盖11为凹槽状。按钮帽上盖1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母口111;该第一母口111位于按钮帽上盖11的凹槽内;按钮帽底座12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第一公扣123。按钮帽上盖11上的第一母口111与按钮帽底座12上的第一公扣123相适配,钮帽上盖11扣在按钮帽底座12的顶部。按钮帽散光片13位长方形;按钮帽散光片13由可透光的白色的塑料材质制成。按钮帽散光片13与按钮帽上盖11的凹槽相适配。按钮帽底座12将按钮帽散光片13顶在按钮帽上盖11的凹槽的槽底处。按钮帽散光片13的底面的边沿呈一定的弧度,使得按钮帽散光片13的底面呈中间凸起的弧面状,通过改变按钮帽散光片13不同位置的厚度来改变其透光度,使得指示灯电路板6发光时按钮帽散光片13透光均匀。

按钮帽上盖11采用透明且光滑的塑料材质制成。为了适合手指的按压习惯,按钮帽上盖11的顶部设计成圆滑结构,具体地,按钮帽1顶部的中间设有平滑的下凹弧面112,下凹弧面112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与人的手指相适应;按钮帽1的顶部的四个角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弧面,使得下凹弧面112的边沿高于按钮帽上盖11顶部的四个角,以消除按钮帽上盖11边角的凸棱感。此外,按钮帽上盖11顶部圆滑结构的设计,方便使用者擦拭按钮帽上盖11上的污渍,避免了按钮帽上盖11边角不易清除干净的问题。

由于按钮2的顶部经常受外压力的作用或受到意外的撞击力,因此按钮2的顶部很容易损坏、或者按钮2顶部的开关标识图案很容易磨损。按钮帽1可以很好的保护按钮2的顶部,且按钮帽1使用时间长了受损后可以更换,延长了按钮的使用寿命、减少按钮开关的更换频率、节约了按钮开关的使用成本。

如图4所示,开关外框3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开关外框3采用注胶一体成型。开关外框3包含按钮安装位31、及分别设置在按钮安装位31两边的第一灯槽32、第二灯槽33。第一灯槽32、按钮安装位31、第二灯槽33依次沿着开关外框3延伸方向设置。

按钮安装位31为方形的筒状结构,按钮安装位31的上、下分别开口。开关底座5安装在按钮安装位31的下开口处,按钮安装位31与开关底座5通过扣位相扣合在一起。具体地,按钮安装位31在两个相对立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三母扣311,第三母扣311靠近按钮安装位31底部中间的位置;同理,开关底座5在两个相对立的侧壁上设有与按钮安装位31上的母扣相适配的向外凸出的第三公扣55(如图9所示),按钮安装位31与开关底座5通过第三公扣55和第三母扣311相结合。采用扣位式结合,使得按钮安装位31与开关底座5便于相互组装,且彼此之间不易松脱。

指示灯电路板6有三个(如图2所示),三个指示灯电路板6的发光颜色不同。指示灯电路板6包含LED灯和LED灯管脚。每个指示灯电路板6分别安装在第一灯槽32、按钮安装位31、第二灯槽33内。具体地,第一灯槽32、第二灯槽33的内部分别设有一指示灯电路板安装座,每个指示灯电路板安装座分别安装一指示灯电路板6。开关底座5的上面中间的位置与之一体注胶成型有指示灯电路板底座51(如图9所示),指示灯电路板底座51为立方体结构。一指示灯电路板6安装在指示灯电路板底座51上。按钮2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指示灯电路板底座51上的指示灯电路板6位于按钮2内部。

如图3所示,按钮帽底座12的底面设有3个透光口121,所述透光口为方形,每个方口分别位于三个指示灯电路板6的上方,按钮帽底座12的底面设有方口,避免阻挡三个指示灯电路板6发光。

如图5所示,按钮2与按钮安装位31相适配。按钮2安装在按钮安装位31的内部。按钮安装位31的上开口设有向内延伸的卡沿312(如图4所示),卡沿312用于卡住按钮2的下半部分,限定按钮2向上运动的范围。按钮帽底座12上设有第二母口122。按钮2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第二公扣201,第二公扣201从按钮帽底座12内侧卡在第二母口122上,通过扣位卡扣在按钮2的顶部,按钮帽底座12的外径大于卡沿33的内径。

按钮2的一侧壁上沿着按钮2运动的方向设有导向滑柱202。导向滑柱202位于按钮2侧壁中间的位置,且位于按钮2的下半部分。导向滑柱202由相互平行的第一方形柱、第二方形柱构成。相应地,开关底座5的顶面上设有与导向滑柱202相适配的导向滑柱固定位52(如图9所示);导向滑柱固定位52由相互平行的第三方形柱、第四方形柱构成。第三方形柱、第四方形柱相对的一面分别设有一道凹槽。第一方形柱、第二方形柱分别与第三方形柱、第四方形柱相适配,导向滑柱202的第一方形柱、第二方形柱分别按装在导向滑柱固定位52的第三方形柱、第四方形柱的凹槽内。通过两侧的导向滑柱固定位来固定导向滑柱,从而使得按钮2在开关外框3内部上、下运动时不发生歪斜错位。

如图9所示,开关底座5的底部设有2个结构相同的底座固定柱53,每个底座固定柱53分别与开关底座5注胶一体成型。每个底座固定柱53分别设置在开关底座5底部的边沿处。每个底座固定柱53的形状相同。底座固定柱53包含柱体531、柱头532。柱体531为圆柱状;柱头532为圆球状。柱头532位于柱体531的顶端,柱头532的直径大于柱体531的直径。柱头532、柱体531被一条沿柱体531轴线方向的缝隙分成两半,从而使柱体531、柱头532具有内外伸缩的弹性。在按钮开关与外部PCB板相结合时,在PCB板上设置与底座固定柱53相适配的孔洞;用外力将柱头532插入PCB板凳孔洞,柱头532的两个半球相互收缩;穿过孔洞后,柱头532的两个半球张开,柱头532将柱体531卡在PCB板的孔洞内,从而将按钮开关固定在PCB板上。底座固定柱53解决了按钮开关与PCB板相结合时松动不易上锡的问题。

如图6~图8所示,开关端子4包含第一五金端子41、第二五金端子42、第三五金端子43、摆动触片44、触片控制弹簧45、弹簧固定片46。第一五金端子41、第二五金端子42、第三五金端子43分别类似与7字型。第一五金端子41、第二五金端子42、第三五金端子43分别安装在开关底座上。第一五金端子41、第二五金端子42、第三五金端子43的下半部分相互平行。摆动触片44为A型结构,摆动触片44的顶部的上、下面分别设有圆形的第二五金端子触点441、第三五金端子触点442,摆动触片44的中间有一个弹簧挂孔443。弹簧固定片46为U型结构,弹簧固定片46的顶端设有弹簧扣461。第一五金端子41的上部设有触片控制弹簧45上、下摆动的空间。且第一五金端子41的上部设有摆动触片卡位411、弹簧固定片卡位412。摆动触片卡位411、弹簧固定片卡位412分别呈锐角型。摆动触片卡位411、弹簧固定片卡位412的顶角相对,摆动触片卡位411的顶角高于弹簧固定片卡位412的顶角。摆动触片44的两个底脚卡在摆动触片卡位411上,弹簧固定片46的两个底脚卡在弹簧固定片卡位412上,触片控制弹簧45的两端分别挂在弹簧挂孔443、弹簧扣461上。在无外力状态下,触片控制弹簧45的弹力使得第二五金端子触点441与第二五金端子42的顶部接触。按钮2的底部与弹簧扣461的顶部相接触,在按钮2按下的状态下,弹簧固定片46下摆,通过触片控制弹簧45的拉力使得第三五金端子触点442与第三五金端子43的底部相接触。

如图2所示,弹簧7安装在按钮2与开关底座5之间,弹簧7用于按钮2的自动复位。具体地,按钮2上设有弹簧上固定柱203(如图5所示),开关底座5上设有弹簧下固定柱54(如图9所示);弹簧7的上、下端口分别套在弹簧上固定柱203、弹簧下固定柱54上。弹簧7采用从下至上逐渐变宽的锥度式设计,使得弹簧7在收缩时整体受力均匀,可有效解决弹簧7由于收缩行程长导致的变形和扭曲,提高了弹簧7的使用寿命。较佳地,弹簧7包含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分别位于按钮2的侧壁上,使得按钮2在开关外框3内部运动时受力平衡。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它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