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071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0002]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兴能源,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环保等各方面的优势。目前主要的一种太阳能利用方式是通过太阳能电池组件将接收的光能转化为电能输出,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是由若干太阳能电池片(或称光伏电池)串联后进行封装并按方阵排列形成的大面积电池组件。其中,太阳能电池片吸收光能,电池两端出现异号电荷的积累,即产生“光生电压”,这就是“光生伏特效应”,在光生伏特效应的作用下,太阳能电池的两端产生电动势,从而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0003]但是,传统的单片太阳能电池片的尺寸较大,采用这种太阳能电池片串联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电流密度不均匀,功率损耗大。此外,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抗隐裂能力差,不利于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功率损耗大且抗隐裂能力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功率损耗小且抗隐裂能力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0005]—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光伏背板层、第一封装层、太阳能电池层、第二封装层以及光伏表层,所述太阳能电池层包括交叠串联的若干个电池切割片,所述电池切割片由太阳能电池片切割而成,所述第一封装层和/或所述第二封装层为POE层。
[0006]上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中,若干个电池切割片交叠串联,减小了相邻电池切割片之间的间隙,增加了整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有效面积,使得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密度更高,功率损耗小。同时,POE层的回弹性和抗张力高,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使得第一封装层和/或第二封装层为POE层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抗隐裂能力好。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切割片包括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所述正面电极和所述背面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电池切割片相对的两端边缘位置。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背板层为第一光伏玻璃层。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背板层的厚度为0.25mm?0.45mm。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装层的厚度为0.3mm?0.8mm。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层的厚度为0.13mm?0.2mm。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装层的厚度为0.3mm?0.8mm。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OE层的交联度小于40%。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表层为第二光伏玻璃层。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表层的厚度为3.2mm?4.0mm。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切割片的正面示意图;
[0018]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切割片的背面示意图;
[0019]图4为一实施方式的相邻两个电池切割片的侧面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1]—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00,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排列的光伏背板层110、第一封装层120、太阳能电池层130、第二封装层140以及光伏表层150。上述五层经过加热层压封装而成。
[0022]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光伏背板层110可以为第一光伏玻璃层,亦可为其他材质的光伏背板。光伏背板层110的厚度优选为0.25mm?0.45mm之间的任意数值。当然,其厚度亦可为其他数值。
[0023]第一封装层120层叠于光伏背板层110之上。其厚度优选为0.3mm?0.8mm之间的任意数值。当然,其厚度亦可为其他数值。
[0024]第二封装层140层叠于太阳能电池层130之上。其厚度优选为0.3mm?0.8mm之间的任意数值。当然,其厚度亦可为其他数值。
[0025]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均为POE层。且优先选择低交联或者非交联性的POE材料,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POE层的交联度小于40%。
[0026]POE(英文全称:Polyolyaltha Olfin)为聚乙稀辛稀共聚弹性体,相对于其他传统的封装材料,POE层的回弹性和抗张力高,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使得采用上述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00的抗隐裂能力好。此外,由于POE层具有更好的耐候性、抗老化性、抗静电能力、抗PID(电致诱导衰减性)以及更低的变黄指数,从而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组件100的老化速率,进而了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均为POE层,但不限于此,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可择一为POE层,亦能提高整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抗隐裂能力。
[0028]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层130包括交叠串联的若干个电池切割片,电池切割片由太阳能电池片切割而成。可以将太阳能电池片进行若干等分切割,亦可将太阳能电池片进行非等分切割,根据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池切割片进行组合串联。
[0029]请参见图2和图3,组成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层130的电池切割片131由太阳能电池片进行二等分切割而成。电池切割片131包括正面电极1311和背面电极1312。正面电极1311和背面电极1312分别位于电池切割片131相对的两端边缘位置。
[0030]请参见图4,相邻两个电池切割片131通过连接件132交叠串联。减小了相邻电池切割片131之间的间隙,增加了整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有效面积,使得太阳能电池组件100的密度更高,功率损耗小。[0031 ]本实施方式中,左侧电池切割片131的背面电极1312的宽度略大于右侧电池切割片131的正面电极1311的宽度,而连接件132的宽度小于右侧电池切割片131的正面电极1311的宽度,能够避免放置时相邻两个电池切割片131的位置偏移而露出正面电极1311或连接件132,从而减少光照面积。
[0032]太阳能电池层130的厚度优选为0.13mm?0.2mm之间的任意数值。当然,其厚度亦可为其他数值。
[0033]本实施方式的光伏表层150为第二光伏玻璃层。且上述第二光伏玻璃层的厚度为
3.2mm,有利于光的透射,其透光率可达94%及以上。但其厚度不以此为限,其厚度可以为
3.2mm?4.0mm之间的任意数值,亦可为其他数值。
[003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若干个电池切割片交叠串联,减小了相邻电池切割片之间的间隙,增加了整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有效面积,使得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密度更高,功率损耗小。同时,POE层的回弹性和抗张力高,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使得第一封装层和/或第二封装层为POE层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抗隐裂能力好。
[003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光伏背板层、第一封装层、太阳能电池层、第二封装层以及光伏表层,所述太阳能电池层包括交叠串联的若干个电池切割片,所述电池切割片由太阳能电池片切割而成,所述第一封装层和/或所述第二封装层为POE 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切割片包括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所述正面电极和所述背面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电池切割片相对的两端边缘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背板层为第一光伏玻璃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背板层的厚度为0.25mm ?0.45mm 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层的厚度为0.3mm?0.8mmo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层的厚度为0.13mm~0.2mmo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装层的厚度为0.3mm?0.8mmo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OE层的交联度小于4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表层为第二光伏玻璃层。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表层的厚度为3.2mm?4.0mmo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上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光伏背板层、第一封装层、太阳能电池层、第二封装层以及光伏表层,太阳能电池层包括交叠串联的若干个电池切割片,电池切割片由太阳能电池片切割而成,第一封装层和/或第二封装层为POE层。上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中,若干个电池切割片交叠串联,减小了相邻电池切割片之间的间隙,增加了整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有效面积,使得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密度更高,功率损耗小。同时,POE层的回弹性和抗张力高,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使得第一封装层和/或第二封装层为POE层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抗隐裂能力好。
【IPC分类】H01L31/048, H01L31/042
【公开号】CN205385029
【申请号】CN201620136296
【发明人】张雨军, 戴珍林, 陈辉, 吴正同, 于松坤, 黄强, 郑加镇
【申请人】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协鑫集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苏州协鑫集成科技工业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张家港协鑫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13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