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108882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芯,属于锂离子电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也称充电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电信、信息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的大量使用,给锂离子电池带来了市场机遇。在目前商品化的二次电池中,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最高,可以实现二次电池的薄形化;另外,正因为锂离子电池的体积比能量和质量比能量高,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好,工艺简便,可充且无污染,具备当前电池工业发展的诸多特点,因此在发达国家中有较快的增长。另外,大容量电动锂离子电池已在电动汽车中试用,并且已经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应用。作为锂离子电池,尤其是大容量电动锂离子电池,多处于移动、振动地工作状态,因此对电池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锂离子电池存在以下缺陷:1、绝缘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且固定在电芯本体的端部不够稳定,容易晃动或掉落;2、电池导流装置一般为带状金属条,电流从带状金属条中导出,此类导流装置在安装时必须将带状金属条一条条焊接在电芯本体上,焊接十分不方便,且导流点的分布十分不均匀,导致了电池导流性能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芯,该电芯本体端部的绝缘套安装稳定,集流盘导流均匀、安装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芯,包括电芯本体,所述电芯本体的端部安装有集流盘,所述集流盘的周边设置有绝缘套;所述集流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包括面向电芯本体的第一表面和与其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绝缘套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圈体、第二圈体和第三圈体,所述第一圈体的高度小于第二圈体的高度,所述第二圈体的高度小于第三圈体的高度,所述的第二圈体和第三圈体均为封闭式圈体,所述第一圈体为非封闭式圈体,所述第一圈体、第二圈体和第三圈体形成的梯度沿所述第一表面向电芯本体的方向延伸。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圈体与第二圈体之间、第二圈体和第三圈体之间为一体式设置或分体式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盘体的中心位置设有孔,所述盘体的第二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凸条,所述凸条将盘体分为若干个面积相等的集流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盘体为四边形、圆形或椭圆形。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盘体的一侧一体式或分体式连接有尾体,所述尾体能够向所述盘体的第二表面弯曲以折叠成任意角度。所述尾体上设有安装孔,用于与电池的其它部件(如盖板)连接(如焊接)。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圈体、第二圈体和第三圈体形成的梯度也沿所述第二表面向电池的其它部件的方向延伸,如向盖板方向延伸。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套的第一圈体固定在所述盘体的周边。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圈体内侧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凸起组件;所述各凸起组件之间的距离相同或不同。例如,所述各凸起组件由所述第一圈体的开口的内部一侧向另一侧依次设置,各凸起组件之间的距离相同或依次增加。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焊接使得所述盘体的第一表面与电芯本体相连。由于其焊点分布均匀,使得电池的导流性能非常好。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中的绝缘套既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圈体与所述集流盘稳定连接,又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圈体和第三圈体与电芯本体的端部稳定连接,这样设计的结构,使得所述绝缘套不容易晃动或掉落,有效实现了对电芯的绝缘保护。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绝缘套的第一圈体内设置了凸起组件,使所述绝缘套与集流盘及电芯本体的端部的固定更加稳定。3、本实用新型中的集流盘使用时用激光焊(点焊)焊接在电芯本体的端部,电流通过焊点导出,由于其焊点分布均匀,使得电池的导流性能非常好,且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的导流装置安装十分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集流盘与绝缘套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绝缘套的第一圈体固定在所述盘体的周边;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绝缘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流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第一圈体、12为第二圈体、13为第三圈体、14为第一凸起、15为第二凸起、16为第三凸起;21为盘体、22为孔、23为凸条、24为集流区、25为尾体、26为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包括电芯本体,所述电芯本体的端部安装有集流盘,所述集流盘的周边设置有绝缘套。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集流盘包括盘体21,所述盘体包括面向电芯本体的第一表面和与其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盘体21为四边形(如正方形、菱形等)、圆形(图3中示出的是一种圆形盘体)或椭圆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形状。盘体21的中心位置设有孔22,盘体21的第二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凸条23,凸条23将盘体21分为若干个面积相等的集流区24。如图3所示,所述盘体21的第二表面上自孔22的外周向外辐射状设有三个凸条23,凸条23将盘体21分成三个面积相等的扇形的集流区24。通过焊接使得所述盘体的第一表面与电芯本体相连;由于其焊点分布均匀,使得电池的导流性能非常好。盘体21连接有尾体25,图3中示出的是所述尾体25与盘体21一体式连接的结构。尾体25能够从盘体21的第二表面弯曲以折叠成任意角度,尾体25上设有安装孔26。安装孔26用于与电池的其它部件(如盖板)连接,该部分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此处不作赘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套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圈体11、第二圈体12和第三圈体13,第一圈体11的高度小于第二圈体12的高度,第二圈体12的高度小于第三圈体13的高度,第二圈体12和第三圈体13均为封闭式圈体,第一圈体11为非封闭式圈体,所述第一圈体11、第二圈体12和第三圈体13形成的梯度沿所述第一表面向电芯本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圈体与第二圈体之间、第二圈体和第三圈体之间为一体式设置或分体式设置。所述绝缘套是绝缘的,由弹性或软质或硬质材料制得,如塑料或橡胶等。第一圈体11为非封闭式圈体,其缺口处为具有弹性的、易折叠的、具有一定高度差的第一圈体12和第二圈体13,一方面可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电芯本体,另一方面,若电芯本体直径过小时只需要将缺口部分折叠即可,大大增强了其通用性。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圈体、第二圈体和第三圈体形成的梯度也沿所述第二表面向电池的其它部件的方向延伸,如向盖板方向延伸(图1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圈体11、第二圈体12和第三圈体13形成的梯度沿所述第一表面向电芯本体的方向延伸”,但与图1中的梯度结构是对称的)。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加所述绝缘套与集流盘及电芯本体的端部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圈体11内侧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凸起组件(包括第一凸起14、第二凸起15和第三凸起16等),所述各凸起组件(14、15、16)由所述第一圈体11的开口的内部一侧向另一侧依次设置,各凸起组件(14、15、16)之间的距离依次增加(第一凸起15和第二凸起16之间的距离<第二凸起16和第三凸起17之间的距离);所述凸起组件是绝缘的,由弹性或软质或硬质材料制得,如塑料或橡胶等。通过这样的设置,所述集流盘的盘体可以卡设在所述凸起组件上,也可以卡设在第一圈体上且通过所述凸起组件固定,进一步增强了所述绝缘套与集流盘及电芯本体的端部的固定连接,极大增强了电芯的稳定性,电芯本体和集流盘均不易晃动或掉落。图1中示出了一种本实用新型的集流盘与绝缘套的组合方式,如图中所示,所述集流盘的盘体直接固定在所述绝缘套的第一圈体上。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