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固定于连接器壳体的后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0020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用于固定于连接器壳体的后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固定于连接器壳体的后盖,该后盖采用分体式设计,从而更方便该后盖插入连接器壳体;另外,对于该后盖,既能够便于电线的安装,又能够防止电线的振动。



背景技术:

传统上,用于固定于连接器壳体的该后盖是一体式后盖,如图6所示。为了实现电气回路的导通,对于连接器壳体的该后盖200,需要在其上形成供主电源电线和信号电线插入的主电源电线插入孔210和信号电线插入孔220。其中,信号电线插入孔220根据电线大小,设计成圆形,因此达到从X,Y两方向固定信号电线的作用。

然而,对于上述一体式的后盖,当电线较长时,需要将所有电线先穿过各个插入孔位后才能与连接器外壳组装,所以在安装方面的操作性差,人力和时间成本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经提出了一种分体式的后盖300,其中该后盖300被剖分成上下两部分310、320,如图7所示。这种分体式后盖300,主电源电线插入孔330和信号电线插入孔340沿剖分面被分成上下两部分,其中信号电线插入孔340位于两个主电源电线插入孔330之间,且主电源电线插入孔330的连线与信号电线插入孔340垂直。信号电线插入孔340包括直径与信号电线的外径基本一致的圆形孔部350和与该圆形孔部连通至剖分面的连通部360。

因此,根据图7所示的这种剖分式后盖,即使电线较长,在安装电线时,也可以通过将该后盖的上下两半安装配合在电线的所需部位即可,而不需要穿孔这个动作。具体而言,在安装电线时,可以使信号电线在希望的部位处通过连通部360而进入到信号电线插入孔的圆形孔部350中,然后将主电源电线在所需部位处沿剖分面安置于上盖或下盖的主电源插入孔330上,于是,通过将上下盖组装而实现了电线的安装固定。

然而,对于图7的这种剖分式后盖,后盖的剖分面并不经过信号电线的信号电线插入孔340的圆形孔部350,为了保证该信号电线的安装,需要设置供该信号电线滑动的所述连通部360。由于这个增加的连通部,存在了滑动间隙,从而当安装在车体上的连接器振动时,电线有了滑动空间,过度的滑动会影响信号端子的位置度,增加信号电线的摩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传统的连接器后盖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连接器后盖,该连接器后盖同样采用剖分式结构,从而便于向连接器的安装,同时,该连接器后盖不需要设置图7所述的现有技术的连通部,既提升了电线的组装操作性,又能够保证防止电线振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固定于连接器壳体的后盖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而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固定于连接器壳体的后盖,所述后盖包括能够相互配合组装的上盖和下盖,并且仅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相互组装的状态下,形成多个独立的主插入孔,并且在所述主插入孔之间,形成多个独立的辅助插孔,并且所述辅助插孔中的至少两个辅助插孔之间的连线与所述主插入孔之间的连线相交。

优选地,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形状相同。

优选地,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分别包括切口部和突出部,在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相互组装的状态下,所述突出部卡合在配对的切口部中。

优选地,所述辅助插孔形成在所述切口部与所述突出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分别在侧面形成有限位钩,在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相互组装的状态下,所述上盖的限位钩与所述下盖的限位钩相互卡止,以限制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在打开方向上的移动。

优选地,所述主插入孔为两个,所述辅助插孔为两个,并且所述两个辅助插孔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两个主插入孔之间的连线。

优选地,所述主插入孔是电线插入孔,并且所述辅助插孔是信号线插入孔。

优选地,在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相互组装以形成所述后盖的状态下,在所述后盖的侧面形成有用于与连接器壳体锁定的锁定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剖分式的后盖,仅仅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相互组装的状态下,形成多个独立的主插入孔,并且在所述主插入孔之间,形成多个独立的辅助插孔。因此,不需要设置图7所述的现有技术的连通部,在防止电线振动的情况下提升了电线的组装操作性。另外,所述辅助插孔中的至少两个辅助插孔之间的连线与所述主插入孔之间的连线相交,从而避免了所有的主插入孔和附加插入孔沿一条直线形成在剖分面上的情况,防止了后盖以及连接器壳体的大型化。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后盖的上盖和下盖的形状完全相同,因此制造工艺简单,可以用同一个模具来制造上盖和下盖,制造成本低。

另外,上盖和下盖分别在侧面形成有能够相互卡止的限位钩,从而限制了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在打开方向上的移动。而且,上盖和下盖分别包括在相互组装的状态下相互卡合突出部和切口部;并且辅助插孔可以是形成在突出部和切口部之间,因此,还实现了能够协助防止上盖和下盖在打开方向上打开的效果。

再者,上盖和下盖在侧面还可以分别形成用来与连接器壳体锁定的锁定部,从而可以实现与连接器壳体的切实锁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后盖的上盖和下盖在相互组装之前,上盖和下盖的平面图。

图2是后盖的上盖的立体图。

图3是后盖的上盖和下盖相互组装状态下的平面图。

图4是后盖的上盖和下盖相互组装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5是后盖固定安装于连接器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其中主电源电线和信号电线已经安装在后盖中。

图6是示出传统的后盖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另一传统的后盖的立体图。

附图标号列表

1 后盖

2 上盖

21、22 半圆凹部

23 切口部

24 突出部

3 下盖

31、32 半圆凹部

33 切口部

34 突出部

4、5 主插入孔

6、7 辅助插孔

8、10 限位钩

9、11 限位槽

12 锁定部

100 连接器壳体

W1 主电源电线

W2 信号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便于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需要注意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实例,并不是限制性的。

图1示出了在后盖1的上盖2和下盖3在相互组装之前,上盖2和下盖3的平面图,图2示出了上盖2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上盖2和下盖3的形状完全相同,在组装时,上盖2和下盖3以图1所示出的位态而组装在一起。

如图1和2所示,上盖2包括两个半圆凹部21和22,对应地,下盖3包括两个半圆凹部31和32。仅在上盖2和下盖3相互组装的状态下,对应的半圆凹部21、31与22、32能够相互配合从而形成彼此独立的两个完整的主插入孔4、5,以供主电源电线W(见图5)插入,如图3所示。

另外,上盖2在两个半圆凹部21和22之间包括切口部23和突出部24,对应地,下盖3在两个半圆凹部31和32之间包括切口部33和突出部34。上盖2的切口部23的切入方向和突出部24的突出方向彼此相反,对应地,下盖3的切口部33的切入方向和突出部34的突出方向也彼此相反。在上盖2与下盖3相互组装的状态下,上盖2的突出部24卡合在下盖3的切口部33中,且下盖3的突出部34卡合在上盖2的切口部23中。于是,如图3所示,仅在上盖2和下盖3相互组装的状态下,由切口部23、33和对应的突出部24、34在其间形成了相互独立的辅助插孔6、7,以供信号电线W2(见图5)插入。辅助插孔6、7的直径与信号电线的外径基本一致。可见,本实用新型不需要设置连通部。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主插入孔和辅助插孔的数量都是以两个为例,且主插入孔之间的连线垂直于辅助插孔之间的连线,但是这些孔的数目并不局限于两个,而且连线之间也不局限于垂直相交的情况。例如,根据需要,主插入孔的数目还可以是三个以上,其形成方式和结构可以与上述的主插入孔4、5一致。另外,辅助插孔的数目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设计成三个以上,其形成方式和结构可以与上述的辅助插孔6、7一致,例如,上盖2可以形成两个切口部和一个突出部,而下盖相应地形成两个突出部和一个切口部,在这种情况下,在组装时即可实现三个辅助插孔,以此方式,可以实现更多个辅助插孔。此外,主要注意的是,对于除了上述辅助插孔6、7之外的附加辅助插孔,其形成方式除了上面描述的情况之外,也可以采用与主插入孔相同的形成方式。综上,只要多个辅助插孔中的至少两个辅助插孔之间的连线与所述主插入孔之间的连线相交即可。

根据上述的剖分式的后盖1,由于采取了剖分式结构,所以即使电线较长,在安装电线时,也可以通过将该后盖1的上下两半安装配合在电线的所需部位即可,而不需要穿孔这个动作,提高了电线安装的可操作性。而且,根据本实施例,仅仅在所述上盖2和所述下盖3相互组装的状态下,方可形成多个独立的主插入孔4、5,并且在所述主插入孔之间,形成多个独立的辅助插孔6、7。因为各个孔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突出部和切口部的配合正好将图7中的影响电线滑动间隙的连通部封住,从而达到了防止电线在X,Y方向(该方向的标示请见附图7)振动的作用。另外,多个辅助插孔中的至少两个辅助插孔之间的连线与所述主插入孔之间的连线相交,从而避免了所有的主插入孔和附加插入孔沿一条直线形成在剖分面上的情况,防止了后盖以及连接器壳体的大型化。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后盖1的上盖2和下盖3的形状完全相同,因此制造工艺简单,可以用同一个模具来制造上盖和下盖,制造成本低。

另外,如图1和2所示,上盖2在一个侧面形成有以倒钩状突出的限位钩8,并且在相对的另一个侧面形成有凹入的限位槽9。相应地,下盖3在一个侧面也形成有以倒钩状突出的限位钩10,并且在相对的另一个侧面形成有凹入的限位槽11。在组装状态下,上盖2的限位钩8卡合在下盖3的限位槽11中,下盖3的限位钩10卡合在上盖2的限位槽9中,从而限制了所述上盖2和所述下盖3在打开方向上的移动。

为了使得后盖1能够固定安装于连接器壳体100,在所述上盖2与所述下盖3相互组装以形成所述后盖的状态下,在所述后盖的两个侧面还形成有用于与连接器壳体锁定的锁定部12。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该锁定部12是通过切掉侧壁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切口。在安装于连接器壳体100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连接器壳体100两侧面的锁定凸起卡止在切口形式的锁定部12中,从而后盖1与连接器壳体100锁定。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上盖2和下盖3分别在侧面形成有能够相互卡止的限位钩和限位槽,从而限制了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在打开方向上的移动。而且,在相互组装的状态下相互卡合的上下盖的突出部和切口部也能够协助防止上盖和下盖在打开方向上打开。

再者,上盖2和下盖3在侧面还可分别形成用来与连接器壳体锁定的锁定部,从而可以实现与连接器壳体的切实锁定。

综上,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后盖的结构和效果,利用这种后盖,能够提升安装电线的可操作性、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节省模具并且有益于小型化。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可以在保护范围内对其做各种形式的改进。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大线径的主电源电线和小线径的信号电线使用不同的电线是很普遍的,但是对于相同线径的连接器后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后盖,仅需要根据所要使用的电线的线径来设计上下盖的半圆凹部的尺寸以及上下盖的突出部和切口部的尺寸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