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009352阅读:9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镶埋于绝缘本体内的接地端子、电源元件和信号元件,所述接地端子、电源元件和信号元件均设有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基板部、与基板部相连接且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脚、自基板部上撕破成型的对接部,所述接地端子、电源元件和信号元件的对接部在绝缘本体的上侧和下侧对应且呈反向排布设置。该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电源元件及信号元件一体成型且其对接部均采用撕破结构,减少了零件的组装,提高了电连接器的整体强度。
【专利说明】
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正反插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体积更是沿着越来越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这也就要求电子产品的零组件尺寸越来越小,而连接器行业更是首当其冲。
[0003]由于要求新一代USBType-C连接器的尺寸更小,这导致对机械性能要求更好,产品设计难度更高。为了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并保证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各大厂家纷纷推出相应的结构设计。
[0004]现有的USB Type-C插座连接器,插入组件采用由上插入组件、中插入组件及下插入组件组成,其中上插入组件中设有上排导电端子、中插入组件设有中心屏蔽片,下插入组件设有下排导电端子,从而构成上排导电端子、中心屏蔽片及下排导电端子的三层结构,结构复杂,组装零件多,从而导致插入组件的强度降低,同时,三层结构容易造成公差累积,结构稳定性差,使产品的可靠性降低。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电连接器,可有效减少组装的零件数量,提高电连接器的整体强度,并提供良好的插拔力。
[0007]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镶埋于绝缘本体内的接地端子、电源元件和信号元件,所述接地端子、电源元件和信号元件均设有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基板部、与基板部相连接且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脚、自基板部上撕破成型的对接部,所述接地端子、电源元件和信号元件的对接部在绝缘本体的上侧和下侧对应且呈反向排布设置。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端子、电源元件及信号元件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同一侧的对接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依次排列。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侧均仅具有三个所述对接部。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元件包括位于信号元件两侧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分别位于相邻电源元件外侧的两个。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一个所述接地端子的对接部朝向其对应的基板部的上方突出,另一个接地端子的对接部朝向其对应的基板部的下方突出。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相对设置,且分别具有沿横向方向向外突伸的卡扣部,所述卡扣部向外延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外侧面,所述接地端子向前延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面。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一个所述电源元件的对接部朝向其对应的基板部的下方突出,另一个所述电源元件的对接部朝向对应的基板部的上方突出,且所述电源元件的对接部设置于靠近信号元件的一侧。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号元件具有自其基板部上撕破成型的一对所述对接部,且一对所述对接部沿横向方向位于其对应的固定部的两侧,沿上下方向朝向相反的方向突出于其对应的基板部的两侧,所述信号元件的基板部沿上下方向位于一对所述对接部的中间位置。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端子的基板部、固定部及焊脚中至少其中一个的宽度大于其对接部的宽度,所述电源元件的基板部、固定部、焊脚中至少其中一个的宽度大于对接部的宽度。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端子的基板部、固定部及焊脚中宽度大于其对接部的那个的宽度为0.5?1.8mm,电源元件的基板部、固定部及焊脚中宽度大于其对接部的那个的宽度为0.5?1.8mm。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电源元件及信号元件一体成型,且其对接部均采用撕破结构,减少了零件的组装,提高了电连接器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将壳体移除后的立体组装图;
[0021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0022]图5是图2中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6是图5所不导电端子另一视角的视图;
[0024]图7是图5所不导电端子的侧视图;
[0025]图8是图5所示导电端子中的接地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9是图5所示导电端子中的电源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10是图5所示导电端子中的信号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29]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I外的壳体2和镶埋于所述绝缘本体I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地端子3、电源元件4和信号元件5。
[0030]请参照图2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I 一体成型而成,且包括主体部11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凸伸的舌板12。
[0031]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所述壳体2的前端具有椭圆形的对接框口,其与标准的USBType-C插座连接器的对接框口一致,用以与对接插头连接器的正反插入配合,具有可正反插使用的便捷性优势。
[0032]请参照图2至图8所示,所述接地端子3包括位于导电端子两侧的一对接地端子3A、3B,每一接地端子3A、3B均包括第一基板部31、与所述第一基板部31相连且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I内的第一固定部32、自所述第一固定部32延伸出绝缘本体I的第一焊脚33以及自第一基板部31上撕破成型的第一对接部34,所述第一对接部34与所述第一基板部31位于不同的平面。两所述接地端子3的第一基板部31位于相同的平面,且所述接地端子3B的第一对接部34朝向其对应的第一基板部31的上方突出,接地端子3A的第一对接部34朝向其对应的第一基板部31的下方突出,且所述接地端子3B的第一对接部34与接地端子3A的第一对接部34分别突露出所述舌板12的上、下侧,以与对接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相接触。
[0033]所述接地端子3A、3B相对设置,且分别具有沿横向方向向外突伸的卡扣部35,所述卡扣部35向外延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I的外侧面,以与对接插头连接器卡扣配合,所述接地端子3向前延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I的前端面。所述接地端子3的第一基板部31位于所述绝缘本体I沿上下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能同时起到屏蔽的作用,降低上、下侧的对接部之间的电磁干扰。
[0034]请参照图2至图7,并结合图9所示,所述电源元件4包括位于接地端子3内侧的一对电源元件4A、4B,每一电源元件4A、4B均包括第二基板部41、与所述第二基板部41相连且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I内的第二固定部42、自所述第二固定部42延伸出绝缘本体I的第二焊脚43以及自第二基板部41上撕破成型的第二对接部44,所述第二对接部44与所述第二基板部41位于不同的平面。所述电源元件4A的第二对接部44朝向对应的第二基板部41的下方突出,所述电源元件4B的第二对接部44朝向对应的第二基板部41的上方突出,如此,所述电源元件4B、4A的第二对接部44分别突露于所述舌板12的上、下侧。所述电源元件4A的第二对接部44设置于靠近所述信号元件5的一侧。
[0035]请参照图2至图7,并结合图10所示,所述信号元件5位于所述一对电源元件4A、4B的中间位置,且括第三基板部51、与所述第三基板部51相连接且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I内的第三固定部52、自所述第三固定部52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I的第三焊脚53、自所述第三基板部51上撕破成型的一对第三对接部54,所述第三对接部54与第三基板部51位于不同的平面,所述一对第三对接部54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三固定部52的两侧,且沿上下方向朝向相反的方向突出于第三基板部51的两侧,所述第三基板部51沿上下方向位于所述一对第三对接部54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三基板部51的宽度大于第三固定部52的宽度,且第三固定部52的宽度与第三焊脚53的宽度相同。
[0036]所述接地端子3、电源元件4和信号元件5的第一、第二、第三基板部31、41、51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接地端子3、电源元件4和信号元件5的第一、第二、第三对接部34、44、54在所述绝缘本体I的舌板12的上侧和下侧对应且呈反向排布设置。所述接地端子3、电源元件4和信号元件5的第一、第二、第三对接部34、44、54在所述舌板12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处于同一高度的水平面上,且分别共仅具有三个对接部,在满足电量传输的情况下,大大节省了端子数量,降低生产成本。相应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对接部的数量、类型及排列顺序。所述接地端子3、电源元件4及信号元件5的对接部在绝缘本体I上的位置设置均与标准的USB Type-C插座连接器上相应端子的对接部位置设置相同,且信号元件5设置为与标准的USB Type-C插座连接器上的侦测端子的位置相同。
[0037]所述接地端子3、电源元件4和信号元件5的第一、第二、第三焊脚33、43、53位于同一平面上,以便于定位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接地端子3、电源元件4和信号元件5的第一、第二、第三固定部32、42、52位于同一平面上,成型绝缘本体I时较为便利。
[0038]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由同一金属料带通过冲压工艺一次成型制成,节省模具数量,产品共面度容易保证,降低生产成本;且导电端子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I内构成整体,组装时,仅需将成型有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I插入到壳体2内即可,产品组装简单,方便自动化生产,产品结构可靠,品质稳定。
[0039]所述接地端子3的第一基板部31、第一固定部32、第一焊脚33的宽度均大于第一对接部34的宽度,所述电源元件4的第二基板部41、第二固定部42、第二焊脚43的宽度均大于第二对接部44的宽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端子3的第一基板部31、第一固定部32及第一焊脚33中至少其中一个的宽度大于第一对接部34的宽度,所述电源元件4的第二基板部41、第二固定部42、第二焊脚43中至少其中一个的宽度大于第二对接部44的宽度,即可使得接地端子3与电源元件4的面积更大,可以改善产品通过大电流的可靠性和简易性,有效解决传输大电流时温度过高的问题,从而达到传输高电流的目的。
[0040]其中,所述电源元件4的第二基板部41、第二固定部42及第二焊脚43中宽度大于第二对接部44的那个的宽度优选为0.5-1.8mm,若宽度小于0.5mm则难以传输大电流,若宽度大于1.8mm则存在短路的风险;更佳的,该宽度为0.8?1.2mm。所述接地端子3的第一基板部31、第一固定部32及第一焊脚33中宽度大于第一对接部34的那个的宽度优选为0.5-1.8mm,若宽度小于0.5mm则难以传输大电流,若宽度大于1.8mm则存在短路的风险;更佳的,该宽度为0.8~1.2mm。
[004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接地端子、电源元件及信号元件的对接部均采用撕破结构,省略了现有的中间屏蔽片,将原来的三层结构优化,减少了零件的组装,优化了产品结构;且接地端子、电源元件的基板部、固定部及焊脚中至少其中一个的宽度较对应对接部的宽度大,使电源端子的面积更大,可以改善产品通过大电流的可靠性和简易性,有效解决传输大电流时温度过高的问题,从而达到传输高电流的目的。
[0042]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43]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镶埋于绝缘本体内的接地端子、电源元件和信号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电源元件和信号元件均设有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基板部、与基板部相连接且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脚、自基板部上撕破成型的对接部,所述接地端子、电源元件和信号元件的对接部在绝缘本体的上侧和下侧对应且呈反向排布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电源元件及信号元件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同一侧的对接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依次排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侧均仅具有三个所述对接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元件包括位于信号元件两侧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分别位于相邻电源元件外侧的两个。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接地端子的对接部朝向其对应的基板部的上方突出,另一个接地端子的对接部朝向其对应的基板部的下方突出。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相对设置,且分别具有沿横向方向向外突伸的卡扣部,所述卡扣部向外延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外侧面,所述接地端子向前延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面。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电源元件的对接部朝向其对应的基板部的下方突出,另一个所述电源元件的对接部朝向对应的基板部的上方突出,且所述电源元件的对接部设置于靠近信号元件的一侧。8.如权利要求1至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元件具有自其基板部上撕破成型的一对所述对接部,且一对所述对接部沿横向方向位于其对应的固定部的两侧,沿上下方向朝向相反的方向突出于其对应的基板部的两侧,所述信号元件的基板部沿上下方向位于一对所述对接部的中间位置。9.如权利要求1至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的基板部、固定部及焊脚中至少其中一个的宽度大于其对接部的宽度,所述电源元件的基板部、固定部、焊脚中至少其中一个的宽度大于对接部的宽度。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的基板部、固定部及焊脚中宽度大于其对接部的那个的宽度为0.5?1.8_,电源元件的基板部、固定部及焊脚中宽度大于其对接部的那个的宽度为0.5?1.8mm。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05693006SQ201620535018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日 公开号201620535018.6, CN 201620535018, CN 205693006 U, CN 205693006U, CN-U-205693006, CN201620535018, CN201620535018.6, CN205693006 U, CN205693006U
【发明人】彭易平, 翟重阳, 张安定, 程正云
【申请人】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