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5397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控制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安全性更好且成本更低的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包括:一个第一进线端子和一个第二进线端子,以预定间隔容置在底盒内部;一个出线端子,其位于所述第一进线端子或者第二进线端子的同侧;一个第一静触头,其连接到所述第一进线端子;一个第二静触头,其连接到所述第二进线端子;一个跷片,其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动触头和一个第二动触头;和一个支轴,其位于所述第一进线端子和第二进线端子之间,所述支轴具有一个用于支撑所述跷片并作为其转动支点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部分地抵接于所述跷片的下表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开关,能够有效减小因跷板在支轴位置处的弹跳造成的积碳,防止跷板产生过高的温升。
【专利说明】
控制开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气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开关。
【背景技术】
[0002]—般来说,传统的墙壁开关主要包括拨片式开关和跷板式开关。对于拨片式开关而言,主要通过拨片的摆动来实现动静触头的接通和分断,具体来说,拨片以支轴为支点左右摆动,然而拨片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在触头位置处发生较大弹跳,引起严重的电弧烧蚀,从而影响产品电气寿命。为了满足电气性能要求,需要采用纯银材质的触头,故使得产品成本较高。另外,这种拨片式开关结构在装配过程无法实现自动化,人工装配的效率较低。
[0003]相比之下,跷板式开关的装配效率高,应用更为广泛。对于跷板式开关而言,其主要通过跷片的摆动来实现动静触头的接通和分断,跷片以支轴为支点左右摆动,跷片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在支轴接触位置处和触头接触位置处发生弹跳,引起电弧烧蚀,但跷片在触头接触位置的弹跳会因跷片在支轴接触位置的弹跳的作用力而减轻,因此触头位置的电弧烧蚀较轻,对银触点的材质要求较低,即使用复合银触点就能满足性能要求。然而,跷片在支轴接触位置处的弹跳却严重影响了产品电气性能,需对跷片与支轴接触的位置使用覆合银层处理,进一步增加了产品成本。
[0004]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新的控制开关。【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安全性更好且成本更低的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包括:一个第一进线端子和一个第二进线端子,以预定间隔容置在底盒内部;一个出线端子,其位于所述第一进线端子或者第二进线端子的同侧;一个第一静触头,其连接到所述第一进线端子;一个第二静触头,其连接到所述第二进线端子;一个跷片,其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动触头和一个第二动触头;和一个支轴,其位于所述第一进线端子和第二进线端子之间,所述支轴具有一个用于支撑所述跷片并作为其转动支点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部分地抵接于所述跷片的下表面,使得跷板相对于支轴弹跳引起的放电和烧蚀不会影响到产品的使用性能。
[0006]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接触部上开设有一个槽,上述设计能够有效减少跷板在支轴位置处的弹跳造成的积碳。
[0007]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槽位于所述接触部的中间位置处,以进一步减小跷片的积碳面积,同时降低其因积碳导致的温升。
[0008]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所述槽的横截面形状呈V形。
[0009]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所述槽的横截面形状呈U形。
[0010]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所述槽的横截面宽度不小于2.5mm,以达到保护跷片的最佳效果。
[0011]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所述接触部的至少一侧处还包括由倾斜的切面形成的倒角,以使得跷板相对于支轴的转动更加灵活并且可靠。
[0012]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在所述跷片运动到所述控制开关的某一切换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跷片与所述接触部之间为线接触。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开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支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及
[0016]图3和图4为现有技术的控制开关中跷片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跷片的下表面细
-K-
T ;
[0017]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开关中跷片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跷片的下表面细节。
[0018]标号说明
[0019]第一进线端子10
[0020]第一静触头H
[0021]第二进线端子20
[0022]第二静触头21
[0023]跷片30
[0024]跷片30’
[0025]第一动触头31
[0026]第二动触头32
[0027]支轴40
[0028]接触部41
[0029]槽42
[0030]切面43
[0031]宽度Dl
[0032]区域51、52、53、54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0034]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0035]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为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0036]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而非限定它们的绝对位置。
[0037]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它们的重要程度及顺序等。
[0038]在本文中,“平行”、“垂直”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0039]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开关包括底盒、压板、嵌设在压板内部的驱动机构以及连接在压板上的盖板。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开关还包括一个第一进线端子10、一个第二进线端子20以及一个出线端子。具体来说,第一进线端子10和第二进线端子20以预定间隔容置在底盒的内部。出线端子位于所述第一进线端子10或者第二进线端子20的同侧,并与其保持预定间隔。第一进线端子10上连接有一个第一静触头11,第二进线端子20上连接有一个第二静触头21。一个跷片30,相对应地位于第一进线端子10和第二进线端子20的上方。跷片30的一端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动触头31,随着跷片30的摆动,第一动触头31与第一静触头11相接触或分离,跷片30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动触头32,随着跷片30的摆动,第二动触头32与第二静触头21相接触或分离。一个支轴40,位于所述第一进线端子10和第二进线端子20之间,所述支轴40具有一个接触部41,该接触部41用于支撑所述跷片30并作为跷片30的转动支点。通过拨动盖板,能够操作驱动机构运动,从而使得跷片30相对于支轴40的接触部41进行摆动,当跷片30运动到控制开关的两个切换位置中的其中一个切换位置时,动、静触头之间接触或者分离,从而使得整个开关电路分断或者接通。值得指出的是,所述接触部41仅部分地抵接于所述跷片30的下表面,由于支轴40上的接触部41与跷片30下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因跷板相对于支轴弹跳引起的放电和烧蚀不会影响到产品的使用性能。
[0040]结合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为了有效减少跷板30在支轴位置处的弹跳造成的积碳,所述接触部41上开设有一个槽42。较佳的是,所述槽42位于所述接触部41的中间位置处,以进一步减小跷片的积碳面积,同时能够降低因积碳导致的温升。
[004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槽42的横截面形状呈V形。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槽42的横截面形状呈U形。可以理解的是,槽42的横截面形状并不唯一,只要能够满足电气性能的稳定和安全性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做一些适应性改变。为了达到保护跷片的最佳效果,所述槽42的横截面宽度Dl不小于2.5mm。
[0042]为了使得跷板30相对于支轴40的转动更加灵活并且可靠,所述接触部41的至少一侧处还包括由倾斜的切面43形成的倒角。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接触部41的两侧上均设置有倒角。优选的是,当跷片30运动到开关的任意一个切换位置时,所述跷片30与所述接触部41之间为线接触。
[0043]具体来说,当跷板式开关在做寿命测试时,跷片的下表面会因其在支轴位置处的弹跳产生积碳。在进行一边的寿命测试时,现有技术中控制开关的跷片30’的下表面会出现如图3中的阴影区域SI处显示的积碳,当进行另一边寿命测试时,现有技术开关的跷片30’的下表面会出现如图4中的阴影区域S2处显示的积碳。当寿命测试完成后,积碳还会导致跷片30’表面的温升会比较高,对产品的电气安全性能带来隐患。
[0044]相比之下,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的支轴,跷板式控制开关在做寿命测试时,跷片在支轴位置处的弹跳产生积碳面积很小,使得跷片与支轴真正接触的位置不会受到任何积碳的影响。具体来说,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进行一侧的寿命测试时,本实用新型控制开关的跷片30的下表面会出现如图5中的阴影区域S3处显示的积碳,当进行另一侧寿命测试时,本实用新型控制开关的跷片30的下表面会出现如图6中的阴影区域S4处显示的积碳。
[0045]综上,对比图3至图6可知,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进行寿命测试,本实用新型控制开关的跷片30下表面形成的积碳面积大幅减小,由于接触部40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槽42,跷片30的下表面仅有一部分接触到接触部40,这样就使得积碳不会形成在跷片30与支轴40真正接触的中间位置处,有效防止跷片产生过高的温升,因此能够较好地满足产品的电气性能要求。
[0046]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开关采用新的支轴结构,使得因支轴与跷板间的弹跳引起的放电、烧蚀不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故电气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与此同时,由于跷片不需要进行覆合银层处理,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0047]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48]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第一进线端子(10)和一个第二进线端子(20),以预定间隔容置在底盒内部; 一个出线端子,其位于所述第一进线端子(10)或者第二进线端子(20)的同侧; 一个第一静触头(11),其连接到所述第一进线端子(10); 一个第二静触头(21),其连接到所述第二进线端子(20); 一个跷片(30),其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动触头(31)和一个第二动触头(32);和 一个支轴(40),其位于所述第一进线端子(10)和第二进线端子(20)之间,所述支轴(40)具有一个用于支撑所述跷片(30)并作为其转动支点的接触部(41),所述接触部(41)部分地抵接于所述跷片(30)的下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41)上开设有一个槽(4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槽(42)位于所述接触部(41)的中间位置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槽(42)的横截面形状呈V形。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槽(42)的横截面形状呈U形。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槽(42)的横截面宽度(Dl)不小于2.5mm ο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41)的至少一侧处还包括由倾斜的切面(43)形成的倒角。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跷片(30)运动到所述控制开关的某一切换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跷片(30)与所述接触部(41)之间为线接触。
【文档编号】H01H1/58GK205692709SQ201620601614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7日 公开号201620601614.X, CN 201620601614, CN 205692709 U, CN 205692709U, CN-U-205692709, CN201620601614, CN201620601614.X, CN205692709 U, CN205692709U
【发明人】查海林, 孙全周, 王国林, 谭韡, 李冬
【申请人】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