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压外装件和蓄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1381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层压外装件和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蓄电装置的外装体、食品、医药品的包装材料的层压外装件及其关联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终端等便携设备的薄型、轻量化,作为搭载于这些便携设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锂聚合物二次电池的外装件,使用了在金属箔的两个面上贴合了树脂膜的层压件来代替以往的金属罐。另外,正在研究在电动汽车用的电源、蓄电用的大型电池、电容器(capacitor)中也使用层压件作为外装件。

一般来说,层压外装件与金属罐相比较薄、重量轻,且成型和密封容易,容易处理,但在作为电池壳体使用的情况下,由于金属面没有露出到外部,因而不能够像干电池那样将外装本身作为导体使用。因此,多数情况下从壳体内拉出进行了绝缘处理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并通过软钎焊等连线,电池本身用胶带等固定在基板或框体上。此外,对于电池壳体以外的用途而言,如使果酱、已烹调食品接触发热体从而效率良好地进行加热,或者能够通过焦耳加热来杀菌的容器包装中也希望金属面露出。

由于层压外装件在层的中心使用了金属箔,所以如果能够通过除去外侧的树脂层而使金属箔露出,则有可能能够将其作为导体、软钎焊部等进行利用。

作为不切割层压外装件的金属箔而仅切割树脂层的技术,在将食品、医疗器具包装为密封状态的包装袋中,有如下易开封包装袋:通过激光加工或利用金属刀的机械加工在树脂层上刻入切缝,从而能够用单手开封(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09/09093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引用文献1是用于沿剖面方向切断层压外装件而使包装袋开封的技术,不能够应用于除去树脂层来使金属箔露出。即使假设在树脂层上照射激光也仅形成线状的切缝,而不能达到呈面状地除去树脂层来使可软钎焊的面积的金属箔露出。另外,要使激光往返而以不残留树脂的方式呈面状地烧切树脂层非常费工夫。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技术背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金属箔的两面贴合有树脂层,并能够容易地除去树脂层的一部分的层压外装件。

即,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1]~[5]所述的构成。

[1]一种层压外装件,其特征在于,在金属箔的第一面上介由第一粘结剂层贴合有耐热性树脂层,并在第二面上介由第二粘结剂层贴合有热塑性树脂层,在上述耐热性树脂层和热塑性树脂层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由该树脂层被切入而形成的切断线所围成的易剥离部。

[2]如前项1所述的层压外装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易剥离部上安装有抓取用拉片。

[3]如前项1或前项2所述的层压外装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易剥离部的树脂层和金属箔之间的粘结剂层中,在上述易剥离部的正下方设置有未涂布粘结剂的粘结剂未涂布部。

[4]如前项3所述的蓄电装置用层压外装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金属箔的第二面上形成有粘结剂未涂布部,并在该粘结剂未涂布部赋予活性物质。

[5]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池元件,所述电池元件具有正极元件、负极元件和配置于它们之间的隔板;和

外装体,所述外装体中,将2个层压外装件以热塑性树脂层为内侧的方式彼此相对,所述层压外装件在金属箔的第一面上贴合有耐热性树脂层并在第二面上贴合有热塑性树脂层,在2个层压外装件之间通过将所述热塑性树脂层熔融并密封从而形成收纳所述电池元件的电池元件室,

上述层压外装件为前项1所述的层压外装件的面向电池元件室内的易剥离部被除去、设置在外装体的外表面上的易剥离部不被除去而残留的外装件;

在上述电池元件室内,各层压外装件的金属箔与正极元件及负极元件导通。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上述[1]所述的层压外装件,通过在树脂层上形成的切断线可以容易地除去易剥离部,从而可以使其正下方的层露出。此外,通过在正下方的层必需露出之前预先保留易剥离部,由此可以保护正下方的层。

对于上述[2]所述的层压外装件而言,可以简单地除去设置在外装体的外表面上的易剥离部。

根据上述[3]所述的层压外装件,由于易剥离部的正下方为粘结剂未涂布部,因而可以通过除去易剥离部而使金属箔露出。

根据上述[4]所述的层压外装件,由于易剥离部的正下方为活性物质,因而可以通过除去易剥离部而使活性物质露出。

对于上述[5]所述的蓄电装置而言,由于不除去而保留外装体的外表面上的易剥离部,所以可以保护金属箔,避免金属箔被刮伤、腐蚀等。此外,由于上述易剥离部由切断线所围成,所以可以容易地除去。而且,可以将通过上述易剥离部的除去而露出的金属箔用作导通部。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层压外装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1B是图1A的层压外装件的底面图。

图1C是图1A的1C-1C线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除去图1A的层压外装件的易剥离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层压外装件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是使用了图1A的层压外装件的蓄电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使用了图3的层压外装件的蓄电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层压外装件

3、4…蓄电装置

11…金属箔

12…第一粘结剂层

12a、14a…粘结剂未涂布部

13…耐热性树脂层

14…第二粘结剂层

15…热塑性树脂层

16…活性物质部

20、22…切断线

21、23…易剥离部

24、25…金属箔露出部

30、31…外装体

40…主体(层压外装件)

43、100…第一内侧导通部

44、103…第一外侧导通部

50…盖体(层压外装件)

51、101…第二内侧导通部

52、105…第二外侧导通部

60、62…电池元件室

61、63…热封部

70、75…电池元件

71…正极箔(正极元件)

72…负极箔(负极元件)

73…隔板

76…正极活性物质部(正极元件)

77…负极活性物质部(负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层压外装件]

图1A~1C中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层压外装件1。

上述层压外装件1为在金属箔11的第一面上介由第一粘结剂层12贴合了用作外侧层的耐热性树脂层13,并在上述金属箔11的第二面上介由第二粘结剂层14贴合了用作内侧层的热塑性树脂层15的5层材料。

在上述耐热性树脂层13侧的面的端部附近设置有由切断线20所围成的细长的长方形的易剥离部21,在从上述热塑性树脂层15侧的面的中央至靠近与上述易剥离部21相对的边一侧的位置上设置有由切断线22所围成的长方形的易剥离部23。上述切断线20、22分别是贯穿耐热性树脂层13和热塑性树脂层15的切口呈点状延续的孔眼线。

上述第一粘结剂层12中,在上述易剥离部21的正下方设置有未涂布粘结剂的粘结剂未涂布部12a。同样地,上述第二粘结剂层14中,在上述易剥离部23的正下方设置有未涂布粘结剂的粘结剂未涂布部14a。因此,上述易剥离部21、23不与金属箔11接合。

如图2所示,上述层压外装件1通过除去易剥离部21、23,可以容易地使其下方的层露出。由于上述易剥离部21、23的正下方具有粘结剂未涂布部12a、14a(为空隙),所以通过除去上述易剥离部21、23,金属箔11露出并形成金属箔露出部24、25。由于上述易剥离部21、23由切断线20、22围成并且不与金属箔11接合,因而可以通过拉出易剥离部21、23而容易地将其切除,并能使金属箔11露出。此外,层压外装件1作为蓄电装置的外装体使用时,由于金属箔露出部24、25作为导通部使用,所以优选使用镊子夹取易剥离部21、23来将其切除,从而不使手指的皮脂粘附于金属箔露出部24、25。另外,优选在上述易剥离部21、23上预先安装抓取用拉片,通过拉出拉片可以不接触金属箔露出部24、25而简单地切除易剥离部21、23。拉片可以使用具有粘合剂的胶带、封条(seal)等制作。

层压外装件中,关于耐热性树脂层侧的面、热塑性树脂层侧的面的哪一侧需要设置除去树脂层的部分,因内容物、外装体的形态而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层压外装件的条件为耐热性树脂层和热塑性树脂层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易剥离部。此外,一方的树脂层上形成的易剥离部的数目也是任意的,形状、尺寸也没有限定。

如上所述,上述易剥离部21、23可以在任意时刻除去。因此,将层压外装件1加工为外装体的工序中,或者在使用了外装体的包装体中,在需要树脂层除去部分即金属箔露出部24、25时,除去易剥离部21、23即可。上述易剥离部21、23作为防止金属箔露出部24、25被腐蚀、被刮伤的保护层而发挥作用。并且,由于上述易剥离部21、23是作为层压外装件1的构成材料所必不可少的树脂层并且是之后废弃的部分,所以不耗费成本。

[层压外装件的其他方案]

蓄电装置中有时将层压外装体的金属箔作为电极使用。图3的层压外装件2为适合所述用途的层压外装件,在作为蓄电装置的内侧的热塑性树脂层15侧的粘结剂未涂布部14a上,赋予活性物质,形成活性物质部16。上述层压外装件2为正极用部件时的活性物质部为正极活性物质部,为负极用部件时的活性物质部为负极活性物质部。在上述活性物质部16的周围通过第二粘结剂层14贴合有热塑性树脂层15。在活性物质部16的相应的位置形成切断线22,通过除去易剥离部23,正下方的活性物质部16露出。由于上述易剥离部23和活性物质部16之间不存在第二粘结剂层14,二者仅是接触,所以可以容易地除去易剥离部23。此外,在组装蓄电装置时使上述活性物质部16露出,在此之前,易剥离部23作为活性物质部16的保护层而发挥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3显示的是上述易剥离部23和活性物质部16的尺寸及位置为完全一致的状态,但是上述完全一致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条件。由于若通过除去上述易剥离部23能够使活性物质部16露出,则作为蓄电装置用部件可以不受阻碍地使用,所以即使易剥离部23除去后活性物质部16的一部分覆盖有热塑性树脂层15也无妨。图1A~1C的层压外装件1中的易剥离部21、23和粘结剂未涂布部12a、14a之间的关系也是同样的。

另一方面,由于耐热性树脂层13侧的粘结剂未涂布部12a为了使金属箔11露出并用作导通部而成为空隙,因而通过除去易剥离部21,金属箔11露出。

[切断线]

切断线20、22并不限定于贯穿耐热性树脂层13或热塑性树脂层15的上述孔眼线。作为其他的切断线,可以例示切入至树脂层的厚度的中途的凹口。上述凹口可以是一条线,也可以是将较短凹口连续的点线。此外,即使易剥离部被完全切断,若其由于静电等被金属箔吸引并残留在层压外装件上,则其切断线属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切断线。另外,为了使已切断的易剥离部保持在正下方的层上,可以预先用粘合胶带等将其保留在树脂层上。

[层压外装件的制造方法]

图1A~1C的层压外装件1,即具有空隙粘结剂未涂布部12a、14a的层压外装件1,可以通过例如以下的方法制作。

将金属箔11和耐热性树脂层13通过第一粘结剂层12按以下工序进行贴合。

(1)在金属箔11的第一面上涂布粘结剂(第一粘结剂层12)。此时,使用表面具有凹凸的凹版辊(Graveru roll)或掩模(masking)等进行涂布并同时形成未涂布粘结剂的粘结剂未涂布部12a后,将金属箔11和耐热性树脂层13贴合并进行老化处理。

(2)沿着上述粘结剂未涂布部12a的边缘,在耐热性树脂层13上形成切断线20并形成易剥离部21。上述切断线20是通过汤姆森刀片(日语为“トムソン刃”)、品尼高刀片(日语为“ピナクル刃”)等的工具、激光切割机、热切刀等切入耐热性树脂层13而形成的。

(3)在上述金属箔11的第二面上,按照和上述相同的手法涂布粘结剂(第二粘结剂层14)并同时形成粘结剂未涂布部14a后,将金属箔11和热塑性树脂层15贴合并进行老化处理。

(4)按照和上述相同的手法在热塑性树脂层15中形成切断线22并形成易剥离部23。

图3的具有活性物质部16的层压外装件2可以通过例如以下的方法制作。

(1)在金属箔11的第二面的所需位置上,涂布粘合剂(binder),并在其上涂布调制成膏状的活性物质,形成活性物质部16。

(2)在不影响活性物质部16的情况下进行养护,按照和外装件1相同的方法贴合耐热树脂层13并进行老化处理。

(3)按照和外装件1相同的方法形成切断线20并形成易剥离部21。

(4)清除(2)中的养护,使用表面具有凹凸的凹版辊(Graveru roll)或掩模(masking)等在(1)中形成的活性物质部16的周围涂布粘结剂(第二粘结剂层14),然后将金属箔11和热塑性树脂层15贴合并进行老化处理。通过该工序,实质上形成在金属箔11上未涂布粘结剂的粘结剂未涂布部14a,并进一步在粘结剂未涂布部14a上形成活性物质部16。

(5)在热塑性树脂层15上形成切断线22并形成易剥离部23。

本实用新型的层压外装件的制造方法并不限于上述的方法。另外,切断线不限于贴合后形成,也可以通过在贴合前的树脂层上预先形成切断线,并将形成有切断线的树脂层和金属箔贴合,由此制作本实用新型的层压外装件。

此外,上述层压外装件2也可以由层压外装件1制作。即,首先,参照图2,剥离层压外装件1的易剥离部23使金属箔露出部25出现。然后,通过在该金属箔露出部25上涂布活性物质作为活性物质部16,由此得到层压外装件2。

[蓄电装置]

图4和图5示出的是用上述层压外装件1、2制作的外装体30、31的2种蓄电装置3、4。这些蓄电装置3,4将层压外装件1,2的金属箔11用作电的导通部并进行电的授受,是不具备极耳(tab lead)的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3和图4省略层压外装件1、2的第一粘结剂层12和第二粘结剂层14的图示。

(第一蓄电装置)

对图4的蓄电装置3而言,外装体30由具有凹部的主体40和覆盖于该主体40的平坦的盖体50构成,并各自使用上述层压外装件1制作。

对于上述主体40而言,对平坦片材的层压外装件1实施胀形、拉深成型等加工而将用作电池元件室60的俯视呈长方形的凹部41成型,具有从凹部41的4个边的开口边缘向外方大致水平延伸的凸缘42。在上述凹部41的底壁的内侧,即热塑性树脂层15侧的面,形成有金属箔11露出的第一内侧导通部43。另外,在4个边的凸缘42中的一个外表面上,即耐热性树脂层13上设置有易剥离部21。

上述盖体50与主体40的平面尺寸相同,在组装时在电池元件室60内与上述第一内侧导通部43相对的位置,即热塑性树脂层15侧的面,形成有金属箔11露出的第二内侧导通部51。另外,上述盖体50的外表面即耐热性树脂层13侧的面上设置有易剥离部21。

电池元件70是在正极箔71和负极箔72之间配置隔板73并进行卷绕层叠而得到的层叠体。

上述蓄电装置3可通过下述方式制作:介由导电性粘合剂74将电池元件70的正极箔71的端部与上述主体40的第一内侧导通部43连接,同时,介由导电性粘合剂74将负极箔72的端部与盖体50的第二内侧导通部51连接,注入电解质,将电池元件室60的周围热封,形成热封部61。

上述蓄电装置3,通过除去主体40的易剥离部21,形成金属箔11露出的第一外侧导通部44,通过除去盖体50的易剥离部21,形成金属箔11露出的第二外侧导通部52。

对于上述蓄电装置3而言,在电池元件室60内,正极箔71的金属部通过第一内侧导通部43与主体40的金属箔11导通,在外装体30的外表面,通过第一外侧导通部44获得和外部的导通。同样地,在电池元件室60内,负极箔72的金属部通过第二内侧导通部51与盖体50的金属箔11导通,在外装体30的外表面,通过第二外侧导通部52获得与外部的导通。并且,上述蓄电装置3通过设置在外装体30上的第一外侧导通部44和第二外侧导通部52进行电的授受。

上述主体40的第一内侧导通部43为通过除去易剥离部23(其设置在层压外装件1的热塑性树脂层15上)形成的金属箔露出部。上述主体40是由平坦片材(flat sheet)的层压外装件1进行成型加工形成凹部41,并修边(trimming)调整凸缘42的尺寸而制作。在涂布导电性粘合剂74时需要上述第一内侧导通部43,在凹部41的成型、修边的工序中不需要金属箔11露出。因此,易剥离部23在即将涂布之前除去即可,在凹部41的成型、修边的工序中通过不除去而保留易剥离部23可以保护金属箔11的预定露出部。另一方面,在通电时需要第一外侧导通部44,在凹部41的成型、修边的工序中、电池元件70的装填时、主体40和盖体50的组装时、热封部61的形成时不需要金属箔11露出。因此,易剥离部21在即将通电之前除去即可,在此之前,易剥离部21覆盖第一外侧导通部44和第二外侧导通部52来保护金属箔11的预定露出部。

上述盖体50也同样,对第二内侧导通部51而言,通过保留易剥离部23直到导电性粘合剂(binder)74的涂布之前从而保护金属箔11的预定露出部,对第二外侧导通部52而言,通过保留易剥离部21直到通电之前可以保护金属箔11的预定露出部。

(第二蓄电装置)

图5的蓄电装置4为一种薄型装置,其外装体31由平坦的2块层压外装件2构成,并且各自的金属箔11分别用作正极和负极。

对2块层压外装件2而言,热塑性树脂层15彼此相对配置。图中,在配置在上侧的层压外装件2的热塑性树脂层15侧的面上形成正极活性物质部76作为活性物质部16。另外,在耐热性树脂层13侧的面的一边的附近设置有易剥离部21。通过除去上述易剥离部21,形成金属箔11露出的第一外侧导通部103。另一方面,图中,在配置在下侧的层压外装件2的热塑性树脂层15侧的面上形成负极活性物质部77作为活性物质部16。此外,在耐热性树脂层13侧的面的上述第一外侧导通部103的对向边的端部附近设置有易剥离部21。通过除去上述易剥离部21,形成金属箔11露出的第二外侧导通部105。

上述蓄电装置4通过上述的2块层压外装件2的正极活性物质部76和负极活性物质部77夹着隔板73,连同电解质一起通过热塑性树脂层15进行热封而制作。图5中,63表示热封部。上述正极活性物质部76和负极活性物质部77在本实用新型中分别与正极元件和负极元件对应,正极活性物质部76、负极活性物质部77和隔板73为电池元件75。而且,上述电池元件75存在的空间为电池元件室62。

对上述蓄电装置4而言,在外装体31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外侧导通部103和第二外侧导通部105上进行电的授受。

上述正极活性物质部76和负极活性物质部77通过除去易剥离部23(其设置在图3的层压外装件2的热塑性树脂层15上)而露出。由于上述正极活性物质部76和负极活性物质部77连同隔板73在组装蓄电装置4之前不需要露出,所以在此之前通过预先保留易剥离部23可以保护正极活性物质部76和负极活性物质部77。另一方面,在通电时需要第一外侧导通部103和第二外侧导通部105,在组装时金属箔11也不需要露出。因此,易剥离部21在即将通电之前除去即可,在此之前,易剥离部21覆盖金属箔11来保护金属箔11。

在按照以上方法完成的蓄电装置3,4中,面向电池元件室60、62内的易剥离部23虽被除去,但通过在按照制作工序进行导电性粘合剂74(参照图4)等的组装的准备或者组装之前不除去而保留易剥离部23,可以保护金属箔11、正极活性物质部76及负极活性物质部77避免刮伤、腐蚀等。另一方面,在外装体30,31的外表面上,第一外侧导通部44、103和第二外侧导通部52、105通过在通电之前不除去而预先保留易剥离部21可以保护金属箔11避免刮伤、腐蚀等。由于上述易剥离部21、23是由切断线20、22所围成,所以可以容易地除去。

此外,上述蓄电装置4示出的是使用层压外装件2制作第二蓄电装置的例子,在剥离层压外装件1的易剥离部23使金属箔露出部15出现后,通过在金属露出部15上涂布活性物质作为活性物质部16,由此可以制作与层压外装件2同等的外装件。

本实用新型的层压外装件的用途并不限于蓄电装置,此外,蓄电装置也不限于图4和图5所示的形态。设置易剥离部的面、数目因层压外装件的用途而异,本实用新型的层压外装件的必要条件为耐热性树脂层和热塑性树脂层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易剥离部。

作为只在耐热性树脂层上设置有易剥离部的层压外装件的用途可以例示食品容器。能够制作可以进行下述操作的食品容器:在食品容器的外表面即耐热性树脂层上形成金属箔露出部,使发热体接触该金属箔露出部来加热食品·液体等内容物,或者介由食品·液体等内容物直接流过电流通过焦耳热进行杀菌。只在外装体的外表面上设置金属箔露出部的蓄电装置,即不将层压外装件的金属箔用作导体的外装体可以用作用于连接基板或框体的软钎焊部。

此外,将层压外装件的金属箔作为蓄电装置的导通部进行利用时,外装体的外表面的导通部并不限定于设置在耐热性树脂层侧的面上。由于错开重叠2块层压外装件的端部的话,热塑性树脂层就在外装体的外表面露出,因此可以在热塑性树脂层侧的面上设置外侧导通部。另一方面,面向电池元件室内的内侧导通部必须设置在热塑性树脂层侧的面上。因此,对于不具有极耳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体中使用的层压外装件而言,条件是:在耐热性树脂层侧的面和热塑性树脂层侧的面二者上设置易剥离部;或者在热塑性树脂侧的面上设置多个易剥离部。

[层压外装件及蓄电装置的构成材料]

本实用新型虽然不限定层压外装件的材料,但可以举出作为优选材料的以下材料。

(金属箔)

所述金属箔11承担对层压外装件1、2赋予阻止氧、水分侵入的气体阻隔性的作用。另外,利用金属箔11作为导通部时,使用导电性良好的金属箔。例如,可列举铝箔、铜箔、镍箔、不锈钢箔、或者它们的包覆(clad)箔、它们的退火箔或未退火箔等。另外,也优选使用用镍、锡、铜、铬等导电性金属进行电镀而成的金属箔,例如经电镀的铝箔。另外,所述金属箔11的厚度优选为7~150μm。

另外,优选在上述金属箔11上形成化学转化皮膜。所述化学转化皮膜是通过在金属箔表面实施化学转化处理而形成的皮膜,通过实施这样的化学转化处理,能够充分防止由内容物(电解液等)导致的对金属箔表面的腐蚀。例如通过进行下述处理,对金属箔实施化学转化处理。即,在进行脱脂处理后的金属箔的表面上涂布下述1)~3)中的任一种水溶液,然后进行干燥,由此实施化学转化处理,

1)包含磷酸;

铬酸;以及

选自由氟化物的金属盐和氟化物的非金属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的水溶液

2)包含磷酸;

选自由丙烯酸系树脂、壳聚糖衍生物树脂以及酚醛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以及

选自由铬酸和铬(III)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的水溶液

3)包含磷酸;

选自由丙烯酸系树脂、壳聚糖衍生物树脂以及酚醛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

选自由铬酸和铬(III)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以及

选自由氟化物的金属盐和氟化物的非金属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的水溶液。

关于所述化学转化皮膜,作为铬附着量(每个单面),优选0.1mg/m2~50mg/m2,特别优选2mg/m2~20mg/m2

(耐热性树脂层)

作为构成耐热性树脂层13的耐热性树脂,使用于热封时的热封温度不熔融的耐热性树脂。作为上述耐热性树脂,优选使用熔点比构成上述热塑性树脂层15的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10℃以上的耐热性树脂,特别优选使用熔点比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20℃以上的耐热性树脂。例如,优选使用拉伸聚酰胺膜(拉伸尼龙膜等)或拉伸聚酯膜。其中,特别优选使用双轴拉伸聚酰胺膜(双轴拉伸尼龙膜等)、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膜、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或双轴拉伸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耐热性树脂层13既可以以单层形成,或者,例如也可以以由拉伸聚酯膜/拉伸聚酰胺膜形成的多层(由拉伸PET膜/拉伸尼龙膜形成的多层等)形成。上述耐热性树脂层13的厚度优选为20μm~100μm。

另外,对于构成贴合上述耐热性树脂层13的第一粘结剂层12的粘结剂而言,优选使用选自由聚酯聚氨酯系粘接剂(Polyester–urethane)和聚醚-聚氨酯(Polyether-urethane)系粘结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粘结剂。上述第一粘结剂层12的厚度优选设定为0.5μm~5μm。

(热塑性树脂层)

关于构成热塑性树脂层15的热塑性树脂,优选由下述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未拉伸膜构成,所述热塑性树脂为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烯烃类共聚物、它们的酸改性物以及离聚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热塑性树脂层15的厚度优选设定为20μm~150μm的范围。

另外,对于构成贴合上述热塑性树脂层15的第二粘结剂层14的粘结剂而言,优选为由烯烃类粘结剂形成的层。使用二液固化型的烯烃类粘结剂时,能够充分防止由因电解液导致的膨胀而引起的粘结性降低。上述第二粘结剂层14的厚度优选设定为0.5μm~5μm。

(电池元件)

上述电池元件70中,正极侧金属箔71优选使用厚度为7~50μm的硬质或软质的铝箔,负极侧金属箔72优选使用厚度为7~50μm的铜箔,其他还可以使用铝箔、钛箔、不锈钢箔。另外,作为隔板73,可以举出聚乙烯制隔板、聚丙烯制隔板、由多层膜(其由聚乙烯膜和聚丙烯膜形成)形成的隔板,或者由在这些树脂制隔板上涂布了陶瓷等的耐热无机物的湿式或干式的多孔质膜所构成的隔板等。所述隔板73的厚度优选设定为5μm~50μm。

在上述电池元件75中,对正极活性物质部76而言,由在例如PVDF(聚偏氟乙烯)、SB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CMC(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等)、PAN(聚丙烯腈)等粘合剂中添加了盐(例如,钴酸锂、镍酸锂、磷酸铁锂、锰酸锂等)而成的混合组合物等形成。上述正极活性物质部76的厚度优选设定为2μm~300μm。也可以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部76中进一步含有碳黑、CNT(碳纳米管)等导电辅助剂。另外,作为负极活性物质部77,由在例如PVDF、SBR、CMC、PAN等粘合剂中添加了添加物(例如,石墨、钛酸锂、Si类合金、锡类合金等)而成的混合组合物等形成。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部77的厚度优选设定为1μm~300μm。也可以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部77中进一步含有碳黑、CNT(碳纳米管)等导电辅助剂。

此外,在任意类型的电池元件70、75中,作为隔板73,都可以优选使用聚乙烯制隔板、聚丙烯制隔板、由多层膜(其由聚乙烯膜和聚丙烯膜形成)所形成的隔板,或者由在这些树脂制隔板上涂布了陶瓷等的耐热无机物的湿式或干式的多孔质膜所构成的隔板等。

本申请主张以于2015年8月2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5-163334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直接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必须认识到这里使用的用语和表现是为了说明而使用,不是为了限定性解释而使用,也不应排除这里所示且所述的特征事项的任何均等物,也容许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各种变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层压外装件能够适合用作除去树脂层的一部分而使金属箔露出的外装体材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