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用电磁开关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6521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车用电磁开关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车用电磁开关组件。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电磁开关中,通常都是在动铁芯内部钻孔,安装橡胶阻尼器,及在顶端安装阻尼器来缓冲动铁芯合件运动时产生的冲击。但由于动铁芯内阻尼器的存在,导致电磁阀开关未运动时的初始位置及运动的行程的不确定性大,而且钻孔会增加动铁芯合件成型的工序,导致成型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动铁芯内阻尼器的存在,导致电磁阀开关未运动时的初始位置及运动的行程的不确定性大,而且钻孔会增加动铁芯合件成型的工序,导致成型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车用电磁开关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车用电磁开关组件,该新型车用电磁开关组件包括:外壳,其内部设置有线圈架,所述线圈架上缠绕有漆包线;动铁芯合件,设置于线圈架内部,其一端与外壳内的大衬套配合,动铁芯合件包括动铁芯和设置于动铁芯内部的动铁芯轴,动铁芯的外壁上开设有两圈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凹槽,动铁芯远离大衬套的一侧上开设有凹台,动铁芯轴的一端延伸出外壳外,其另一端延伸出凹台外;阻尼器,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于动铁芯的两个凹槽内;弹簧,套设于动铁芯轴上,其一端设置于凹台内,另一端与外壳内的小衬套接触;静铁芯,套设于动铁芯轴外的弹簧上。

其中,凹台的横截面为梯形。

其中,两个凹槽之间形成有凸出部。

其中,两个凹槽的宽度和深度相同。

其中,凸出部的凸出长度大于凹槽的深度。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车用电磁开关组件在动铁芯外侧直接开设凹槽,安装阻尼器,可有效降低电磁开关的噪音,提高产品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车用电磁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动铁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车用电磁开关组件,请参见图1以及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车用电磁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动铁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该新型车用电磁开关组件包括外壳10、漆包线20、动铁芯30、动铁芯轴31、凹槽32、凹台33、凸出部34、大衬套40、阻尼器50、弹簧60、小衬套70以及静铁芯80。

外壳10的内部设置有线圈架,线圈架上缠绕有漆包线20。

动铁芯合件(未标示),设置于线圈架内部,其一端与外壳10内的大衬套40配合,动铁芯合件包括动铁芯30和设置于动铁芯30内部的动铁芯轴31,动铁芯30的外壁上开设有两圈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凹槽32,两个凹槽32的宽度和深度相同,两个凹槽32之间形成有凸出部34,凸出部34的凸出长度大于凹槽32的深度。动铁芯30远离大衬套40的一侧上开设有凹台33,动铁芯轴31的一端延伸出外壳10外,其另一端延伸出凹台33外。

阻尼器50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于动铁芯30的两个凹槽32内。

弹簧60套设于动铁芯轴31上,其一端设置于凹台33内,另一端与外壳10内的小衬套70接触。

静铁芯80套设于动铁芯轴31外的弹簧60上。

制作车用电磁开关组件时,在动铁芯30上车两个凹槽32,将阻尼器50安装于凹槽32中,这样不仅减小了动铁芯30合件与大衬套40以及小衬套70的接触面,防止了由于动铁芯30、动铁芯轴31由于圆柱度较低、表面不圆导致电磁开关工作异常卡死,而且还减少了加工动铁芯合件的工序,节约加工时间。

在本新型车用电磁开关组件中,大衬套40与外壳10过渡配合,静铁芯80与外壳10铆压成型在一起。该车用电磁开关组件中除由动铁芯30和动铁芯轴31组成的动铁芯合件,以及套在动铁芯合件上的阻尼器和弹簧可以运动外,其余部件均由铆压、劈铆等工艺装配在一起,不可运动,主要运动件仅为动铁芯合件。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车用电磁开关组件在动铁芯外侧直接开设凹槽,安装阻尼器,可有效降低电磁开关的噪音,提高产品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