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芯组以及所述铁芯组与绕线架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0774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铁芯组以及所述铁芯组与绕线架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芯组以及所述铁芯组与绕线架的组合结构,尤指一种具有斜角结构的铁芯组以及所述铁芯组与绕线架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用于45瓦输出功率的电源供应器所使用的变压器铁芯常见为ATQ21、EQ20、PQ20以及RM8型号的铁芯。虽然上述常规型号的铁芯已为所属技术领域长期所使用,然而,这些常规型号的铁芯仍存在有下列的缺失有待改良。

请参见图9所示,其为传统RM8型号的铁芯的平面俯视图。如图所示,所述铁芯40包含一基座41、一中柱42以及两边柱43、44,其中,该中柱42与该两边柱43,44设置于该基座41上。传统RM8型号的铁芯为上下对称、左右对称的结构(如图9的俯视图方向所示),并且该中柱42为圆柱型结构。进一步,定义该两边柱43、44的对应一侧之间距离为一开口宽度W。

由于开口宽度W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电磁干扰(EMI)遮蔽(或抑制)的效果,亦即,所述铁芯40的该开口宽度W越小,电磁干扰被遮蔽的程度越大,抑制的效果更好。然而,纵使将该开口宽度W减小,将使得配合该铁芯40使用的绕线架的空间更为受限,而造成自动化绕线作业的不便。因此,现有的传统铁芯,无论是ATQ21、EQ20、PQ20以及RM8型号的铁芯皆无法兼顾提高电磁干扰抑制效果,以及使自动化绕线作业更加弹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芯组,其用以克服无法兼顾提高电磁干扰抑制效果,以及使自动化绕线作业更加弹性的缺失。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该铁芯组包括:

一第一铁芯,包括:

一基座,具有:

一基座顶面;

一第一基座凹槽,开设于该基座的一侧端面上;及

一第二基座凹槽,相对该第一基座凹槽,开设于该基座的另一侧端面上;

一中柱,形成于该基座顶面上,且位于该第一基座凹槽与该第二基座凹槽之间,该中柱具有一中柱外侧面,且该中柱的一中柱对称线与该基座的一基座对称线重合;

一第一边柱,形成于该基座顶面的一侧边上,该第一边柱具有一第一内侧面与一第一外侧面,该第一内侧面面对该中柱;

一第二边柱,与该第一边柱为对称该基座对称线形成于该基座顶面的另一侧边上,该第二边柱具有一第二内侧面与一第二外侧面,该第二内侧面面对该中柱;其中该基座顶面、该第一内侧面、该第二内侧面以及该中柱外侧面形成一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其中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一基座凹槽对称该基座对称线且相互连通,该第二开口与该第二基座凹槽对称该基座对称线且相互连通;

其中该第一开口侧的该中柱外侧面的对称两处分别形成一中柱斜角部,该第一开口侧的该第一内侧面到该中柱斜角部的垂直距离大于在该第二开口侧的该第一内侧面到该中柱外侧面的垂直距离;及

一第二铁芯,为与该第一铁芯具有相同结构的铁芯,且与该第一铁芯对接。

本实用新型铁芯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第一开口的宽度为一第一宽度,该第二开口的宽度为一第二宽度;该第一宽度等于该第二宽度。

本实用新型铁芯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第一宽度与该第二宽度小于或等于10毫米(mm)。

本实用新型铁芯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该基座、该中柱、该第一边柱以及该第二边柱为一体成型。

通过该铁芯组的该第一铁芯与该第二铁芯的开口宽度缩减设计,使电磁干扰被遮蔽的程度越大,抑制的效果更佳,并且利用该复数中柱斜角部的设计,如此使自动化绕线作业更加弹性,进而提高线料绕线作业的效率与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芯组与绕线架的组合结构,其用以克服无法兼顾提高电磁干扰抑制效果,以及使自动化绕线作业更加弹性的缺失。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该铁芯组与绕线架的组合结构包括:

一绕线架,包括:

一本体,呈中空柱状,具有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以及一内置空间;

一第一侧板,呈中空状,设于该本体的该第一端部,且以该本体的径向朝外延伸,其中该第一侧板的内侧面的对称两处分别形成一第一斜角部;

一第二侧板,呈中空状,设于该本体的该第二端部,且以该本体的径向朝外延伸,其中该第二侧板的内侧面的对称两处分别形成一第二斜角部;及

复数第一接脚,设置于该第一侧板上,且以该本体的轴向远离该第二侧板延伸;及

如前述的一铁芯组;

其中,该第一铁芯的该中柱穿设在该本体的该内置空间的一半部,该第二铁芯的该中柱穿设在该本体的该内置空间的另一半部,且抵靠该第一铁芯的该中柱;该第一侧板的该复数第一斜角部对应该第一铁芯的该中柱的该复数中柱斜角部,使该第一侧板形状对应地容置于该第一铁芯的该容置空间内,且抵靠于该第一铁芯的该基座的该基座顶面上,该第二侧板的该复数第二斜角部对应该第二铁芯的该中柱的该复数中柱斜角部,使该第二侧板形状对应地容置于该第二铁芯的该容置空间内,且抵靠于该第二铁芯的该基座的该基座顶面上。

本实用新型铁芯组与绕线架的组合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绕线架还包括:复数第二接脚,设置于该第二侧板上,且以该本体的轴向远离该第一侧板延伸。

本实用新型铁芯组与绕线架的组合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第一侧板周缘的两相对处分别形成一凸部,其中该复数第一接脚设置于其中一所述凸部上。

本实用新型铁芯组与绕线架的组合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第二侧板周缘的两相对处分别形成一凸部,其中该复数第二接脚设置于其中一所述凸部上。

通过该铁芯组的该第一铁芯与该第二铁芯的开口宽度缩减设计,使电磁干扰被遮蔽的程度越大,抑制的效果更佳,并且通过该复数第一斜角部与该复数第二斜角部的设计(对应该中柱的该复数斜角部的设计),使该绕线架的该本体向内缩小设计,因此可供绕线机进行绕线的空间加大,使自动化绕线作业更加弹性,进而提高线料绕线作业的效率与质量。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了解,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铁芯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该铁芯组的一第一铁芯的平面俯视图。

图3为为本实用新型的该铁芯组与一绕线架的组合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该铁芯组与该绕线架的组合结构的剖视平面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的该绕线架的平面俯视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的该绕线架的平面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铁芯与现有铁芯的频率-阻抗性能比较的波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铁芯与现有铁芯的电流-电感性能比较的波形示意图。

图9为现有铁芯的平面俯视图。

组件标记说明:

10:第一铁芯 20:第二铁芯

11:基座 12:中柱

13:第一边柱 14:第二边柱

15:容置空间

111:基座顶面 112:第一基座凹槽

113:第二基座凹槽 121:中柱外侧面

122:中柱斜角部 131:第一内侧面

132:第一外侧面 141:第二内侧面

142:第二外侧面 151:第一开口

152:第二开口

L11:基座对称线 L12:中柱对称线

L1:第一距离 L2:第二距离

L3:第三距离 L4:第四距离

P1:第一交点 P2:第二交点

P3:第三交点 P4:第四交点

30:铁芯组 31:第一侧板

32:第二侧板 33:本体

34:第一接脚 35:第二接脚

36:内置空间

311:凸部 312:凸部

313:第一斜角部 321:凸部

322:凸部 323:第二斜角部

W1:第一宽度 W2:第二宽度

40:铁芯 41:基座

42:中柱 43:边柱

44:边柱 W:开口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在本说明书中,将先分别针对该铁芯组(core set)与该绕线架(bobbin)的结构进行说明,然后再对该铁芯组与该绕线架的组合结构进行功能性说明。

请参见图1与图2所示,该铁芯组为一第一铁芯10与一第二铁芯20对接使用。具体而言,该第二铁芯20的结构与该第一铁芯10的结构相同,因此,该第一铁芯10与该第二铁芯20可相互对接。由于该第一铁芯10与该第二铁芯20的结构相同,因此,仅针对该第一铁芯10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至于该第二铁芯20的结构则参见第一铁芯10的说明。

该第一铁芯10包含一基座11、一中柱12、一第一边柱13以及一第二边柱14。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基座11、该中柱12、该第一边柱13以及该第二边柱14可为一体成型,即该第一铁芯10为一件式结构设计。该基座11具有一基座顶面111、一第一基座凹槽112以及一第二基座凹槽113。该第一基座凹槽112开设于该基座11的一侧端面上。如图2的俯视图方向所示,该第一基座凹槽112开设于该基座11的下侧端面上。该第二基座凹槽113相对该第一基座凹槽112,开设于该基座11的另一侧端面上。即,如图2的俯视图方向所示,该第二基座凹槽113开设于该基座11的上侧端面上。

该中柱12形成于该基座顶面111上。该中柱12具有一中柱外侧面121,且该中柱12的一中柱对称线L12与该基座11的一基座对称线L11重合。如图2的俯视图方向所示,其中所述中柱对称线L12为该中柱12的左右对称的假想线。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该中柱12非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容后详述),即该中柱12的俯视横截面非为圆形或椭圆形,因此,该中柱对称线L12为唯一而不重复的假想线。同样地,所述基座对称线L11为该基座11的左右对称的假想线。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该第一基座凹槽112与该第二基座凹槽113非为相同形状的结构,即,该第一基座凹槽112的俯视横截面与该第二基座凹槽113的俯视横截面大小不同,因此,该基座对称线L11为唯一而不重复的假想线。进一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该中柱对称线L12与该基座对称线L11重合,因此,如图2的俯视图方向所示,该基座11与该中柱12为沿该基座对称线L11(或该中柱对称线L12)左右对称的结构。

该第一边柱13形成于该基座顶面111的一侧边上,如图2的俯视图方向所示,该第一边柱13形成于该基座顶面111的左侧边上。该第一边柱13具有一第一内侧面131与一第一外侧面132,其中该第一内侧面131为一弧面且面对该中柱12。该第二边柱14与该第一边柱13为对称该基座对称线L11形成于该基座顶面111的另一侧边上,如图2的俯视图方向所示,该第二边柱14形成于该基座顶面111的右侧边上。该第二边柱14具有一第二内侧面141与一第二外侧面142,其中该第二内侧面141为一弧面且面对该中柱12。

该基座11的该基座顶面111、该第一边柱13的该第一内侧面131、该第二边柱14的该第二内侧面141以及该中柱12的该中柱外侧面121所围区域形成一容置空间15。其中该容置空间15具有一第一开口151与一第二开口152。该第一开口151与该第一基座凹槽112对称该基座对称线L11相互连通。同样地,该第二开口152与该第二基座凹槽113对称该基座对称线L11相互连通。

请参见图2,该第一开口151的宽度为一第一宽度W1,该第二开口152的宽度为一第二宽度W2。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边柱13的该第一内侧面131与该第一外侧面132的两侧交点,分别为一第一交点P1与一第二交点P2。同样地,该第二边柱14的该第二内侧面141与该第二外侧面142的两侧交点,分别为一第三交点P3与一第四交点P4。基于此,该第一开口151的该第一宽度W1定义为该第一交点P1至该第三交点P3的距离。同样地,该第二开口152的该第二宽度W2定义为该第二交点P2至该第四交点P4的距离。在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该第一宽度W1等于该第二宽度W2,并且该第一宽度W1与该第二宽度W2小于或等于10毫米(mm)。

该第一开口151侧的该中柱外侧面121的对称两处分别形成一中柱斜角部122。因此,该第一开口151侧的该第一内侧面131与该第一外侧面132的交界处(即该第一交点P1)到该中柱斜角部122的垂直距离(定义为一第一距离L1),其大于在该第二开口152侧的该第一内侧面131与该第一外侧面132的交界处(即该第二交点P2)到该中柱外侧面121的垂直距离(定义为一第二距离L2),即,L1>L2。同样地,由于该第一铁芯10以该基座对称线L11(或该中柱对称线L12)为基准为对称的结构,因此,另一侧上的一第三距离L3大于一第四距离L4。其中,该第三距离L3与该第一距离L1相同,且该第二距离L2与该第四距离L4相同,综上,即L1=L3>L2=L4。

承前所述,如图1所示,该第一铁芯10的结构与该第二铁芯20的结构相同,在使用上,将该第一铁芯10与该第二铁芯20可相互对接,并且与一绕线架30(容后配合图3、图4加以详述)结合使用。

以下,进一步说明该绕线架30的结构。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该绕线架30与该第一铁芯10以及该第二铁芯20结合使用,其中该绕线架30设置于该第一铁芯10与该第二铁芯20之间。再配合图6A与图6B所示,该绕线架30包含一本体33、一第一侧板31、一第二侧板32、复数第一接脚34以及复数第二接脚35。

该本体33呈中空柱状,其具有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以及一内置空间36。如图3方向所示,所述第一端部为该本体33的下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与该第一端部相对,为该本体33的上端部。

该第一侧板31为中空状板体,其设于该本体33的该第一端部(即为下端部)。该第一侧板31以该本体33的径向朝外延伸,其中该第一侧板31的内侧面的对称两处分别形成一第一斜角部313(见图4)。该第二侧板32为中空状板体,其设于该本体33的该第二端部(即为上端部)。该第二侧板32以该本体33的径向朝外延伸,其中该第二侧板32的内侧面的对称两处分别形成一第二斜角部323(见图3)。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侧板31周缘的两相对处分别形成一凸部311、312,其中该复数第一接脚34设置于所述凸部311上。具体而言,该复数第一接脚34设置于该第一侧板31周缘的所述凸部311上,并且以该本体33的轴向远离该第二侧板32延伸。在本实施例中,该复数第一接脚34的数量为5,且为细长圆柱结构,然上述的数量与结构非为限制本实用新型。

该第二侧板32周缘的两相对处分别形成一凸部321、322,其中该复数第二接脚35设置于该第二侧板32周缘的所述凸部321上,并且以该本体33的轴向远离该第一侧板31延伸。

以下,进一步说明该铁芯组与该绕线架的组合结构。如图3与图4所示,该第一铁芯10的该中柱12穿设在该本体33的该内置空间36的一半部。如图3方向所示,该第一铁芯10的该中柱12穿设于该内置空间36的下半部。该第二铁芯20的该中柱穿设在该本体33的该内置空间36的另一半部,即该内置空间36的上半部。当该第一铁芯10与该第二铁芯20穿设于该内置空间36内,该第一铁芯10的该中柱12的顶面抵靠该第二铁芯20的该中柱的顶面(配合图5所示)。

承前所述,图2所示该第一铁芯10的该中柱12(同样地,该第二铁芯20的该中柱)的俯视平面形状。因此,当该第一铁芯10的该中柱12与该第二铁芯20的该中柱穿设于该内置空间36内,该内置空间36的径向截面形状与该第一铁芯10的该中柱12的顶面形状(以及该第二铁芯20的该中柱的顶面形状)相同,或实质上,该内置空间36的径向截面形状略大于该第一铁芯10的该中柱12的顶面形状(以及该第二铁芯20的该中柱的顶面形状),如此,该第一铁芯10的该中柱12与该第二铁芯20的该中柱可穿设于该内置空间36,并且该第一铁芯10与该第二铁芯20能够与该绕线架30紧配结合(配合图5所示)。

该第一侧板31的该复数第一斜角部313对应该第一铁芯10的该中柱12的该复数中柱斜角部122,使该第一侧板31形状对应地容置于该第一铁芯10的该容置空间15内,且抵靠于该第一铁芯10的该基座11的该基座顶面111上。对应地,该第二侧板32的该复数第二斜角部323对应该第二铁芯20的该中柱的该复数中柱斜角部122,使该第二侧板32形状对应地容置于该第二铁芯20的该容置空间内,且抵靠于该第二铁芯20的该基座的该基座顶面上。

当该第一铁芯10、该第二铁芯20与该绕线架30组合后形成该铁芯组与绕线架30的组合结构,该第一侧板31的该凸部311以及设置于该凸部311上的该复数第一接脚34经由该第一铁芯10的该容置空间15的该第一开口151,露出于所述组合结构外;同样地,该第二侧板32的该凸部321以及设置于该凸部321上的该复数第二接脚35经由该第二铁芯20的该容置空间的该第一开口,露出于所述组合结构外。

再者,该第一侧板31的该凸部312以及设置于该凸部312上通过该第一铁芯10的该容置空间15的该第二开口152,露出于所述组合结构外;同样地,该第二侧板32的该凸部322以及设置于该凸部322上通过该第二铁芯20的该容置空间的该第二开口,露出于所述组合结构外。

以下,针对四种45瓦输出功率的电源供应器所使用的传统铁芯与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铁芯10(或该第二铁芯20)进行比较与说明。上述四种传统铁芯包含ATQ21/16.8型(下称ATQ21)、EQ20/16.8型(下称EQ20)、PQ20/16.8型(下称PQ20)以及RM8/16.8型(下称RM8)。其中,上述16.8指该铁芯的高度尺寸,因此,针对高度同样为16.8毫米(mm)的铁芯进行比较,说明如下。

下列表1与表2记载该复数铁芯的规格信息,由于表1与表2已清楚记载相关规格数据,因此,针对重要细节于下文加以说明。

表1

表2

如下列表3所示,比较本实用新型的铁芯与其它铁芯的有效截面积。所述「有效截面积」即为各该铁芯有效的磁耦合面积(magnetic coupling area),其中,有效截面积值与效率值为正相关关系,因此,有效截面积值越大,使用该铁芯所达到的效率也就越高。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铁芯的有效截面积值大于其它型号的铁芯的有效截面积值,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铁芯所能提供的效率也优于其它型号的铁芯。

表3

如下列表4所示,比较本实用新型的铁芯与其它铁芯的有效体积。所述「有效积体」为「有效截面积」与「有效磁路」的乘积,即「有效积体」=「有效截面积」×「有效磁路」,其中,有效积体值表现该铁芯所能承受最大功率的程度,因此,有效积体值越大,该铁芯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也就越大。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铁芯的有效积体值大于其它型号的铁芯的有效积体值,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铁芯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也优于其它型号的铁芯。

表4

如下列表5所示,比较本实用新型的铁芯与其它铁芯的电感系数AL。所述「电感系数AL」即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该铁芯上缠绕每一匝线圈所能提供的电感量,换句话说,电感系数AL值越大的铁芯表示与其它铁芯缠绕相同匝数线圈时,其所能提供的电感量越大。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铁芯的电感系数AL值大于其它型号的铁芯的电感系数AL值,因此,缠绕相同匝数线圈时,本实用新型的铁芯所能提供的电感量也优于其它型号的铁芯。

表5

如下列表6所示,比较本实用新型的铁芯与其它铁芯的有效体积与重量的比值。如前所述,由于有效积体值表现该铁芯所能承受最大功率的程度,因此,有效体积与重量的比值代表该铁芯于单位重量下,所能承受最大功率的程度。配合参见表1与表2,本实用新型的铁芯的重量虽非最轻,然而,若以铁芯的有效体积与重量的比值来评估,本实用新型的铁芯该值最大,亦即在同样的重量下,本实用新型的铁芯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最大,优于其它型号的铁芯。

表6

如下列表7所示,比较本实用新型的铁芯的该第一开口151的该第一宽度W1(配合参见图2)与其它铁芯同样相对位置的开口,详细说明如下。对铁芯的开口宽度(如本案该第一开口151的第一宽度W1)设计而言,由于开口宽度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电磁干扰(EMI)遮蔽(或抑制)的效果。具体而言,铁芯的开口宽度大小影响电磁波由该开口泄漏出来的程度,换句话说,铁芯的开口宽度越小,电磁干扰被遮蔽的程度越大,抑制的效果更佳。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铁芯所设计的该第一开口151的该第一宽度W1为10.00mm,相较其它型号的铁芯的开口宽度有10%~30%左右的缩减程度。故此,本实用新型的铁芯所提供电磁干扰抑制的效果优于其它型号的铁芯。

表7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铁芯不仅能够提供较佳的电磁干扰抑制能力,同时也能够兼顾自动化绕线作业的弹性、效率与质量,说明如下。若仅以提高电磁干扰抑制效果的目的缩减铁芯的开口宽度的设计并非难事,然而,一旦铁芯的开口宽度缩减,将使得配合该铁芯使用的绕线架的空间更为受限,也直接地影响自动化绕线作业,具体说明如下。

以图3(或图4)与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仅将该第一铁芯10的该第一开口151的该第一宽度W1缩减,也通过该第一铁芯10的该中柱外侧面121朝向该第一开口151侧的下半部两侧(如图2的俯视图方向所示)向内缩小的该两中柱斜角部122,如此,对应结合的该绕线架30的该第一侧板31与该第二侧板32,其位置对应于该两中柱斜角部122的该两第一斜角部313与该两第二斜角部323的斜角设计。如此,靠近该第一开口151侧的该中柱12因该两中柱斜角部122而向内缩小,对应地,靠近该第一开口151侧的该绕线架30的该本体33也向内缩小。故此,使得靠近该第一开口151侧的该第一侧板31可利用的范围(面积)增加,使得设置于该第一侧板31的该凸部311上的该复数第一接脚34可设置的位置更为弹性。

以本实施例而言,最中间的该第一接脚34设置的位置可以更接近该本体33,即更往中间的位置设置,如此,使用最中间的该第一接脚34与其两边的其余四个第一接脚的距离加大,以增加缠绕线料于该本体33与该复数第一接脚34的作业空间,如此使自动化绕线作业更加弹性,进而提高线料绕线作业的效率与质量。

再者,通过靠近该第一开口151侧的该绕线架30的该本体33向内缩小的设计,能够增加线料缠绕于该绕线架30的该主体33的空间,如此可避免缠绕于该绕线架30的该主体33线包过胖,以提高该铁芯组与该绕线架30组装的容易度。

由前述内容以及表1至表7所呈现量测得到的数据可知,型号为RM8的铁芯其为前述现有铁芯中较佳者,因此,针对本实用新型的铁芯与RM8铁芯再进行比较,说明如下。

参见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铁芯与现有RM8铁芯的频率-阻抗性能比较的波形示意图。其中图7横坐标为频率值,以对数坐标表示,单位为赫兹(Hz),纵坐标为阻抗值,单位为欧姆(Ω)。再者,本实用新型的铁芯以实线配合“×”符号表示;现有RM8铁芯以虚线配合“.”符号表示。图7所示波形图的量测条件为:现有RM8铁芯以线径0.3mm,绕设匝数为41;本实用新型的铁芯以线径0.3mm,绕设匝数为37为量测条件所得到图7的波形数据,具体说明如下。

由于绕设匝数越多,直流阻抗(DC resistance,DCR)越大,相对地铜损也越大,对应产生的热也较大,因此,以图7所示,在上述量测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铁芯与现有RM8铁芯的频率-阻抗性能相近。本实用新型的铁芯可以绕设较少匝数(37匝,对应较小的直流电阻为33.70Ω)达到与绕设较多匝数(41匝,对应较大的直流电阻为35.77Ω)的现有RM8铁芯相近的性能。换句话说,若本实用新型的铁芯与现有RM8铁芯绕设相同匝数的线料时,本实用新型的铁芯的效率(频率-阻抗性能)将会优于现有RM8铁芯。

参见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铁芯与现有RM8铁芯的电流-电感性能比较的波形示意图。其中图8横坐标为电流值,单位为安培(A),纵坐标为电感值,单位为毫享利(mH)。再者,本实用新型的铁芯以实线配合“×”符号表示;现有RM8铁芯以虚线配合“.”符号表示。图8所示波形图的量测条件为:现有RM8铁芯以线径0.3mm,绕设匝数为41;本实用新型的铁芯以线径0.3mm,绕设匝数为37为量测条件所得到图8的波形数据,具体说明如下。

图8所示横坐标的电流值即对应该铁芯可承受功率的大小。在相同的电流(可承受相同功率)下,例如1安培,现有RM8铁芯的电感值(约为324.3mH)略大于本实用新型的铁芯的电感值(约为305.8mH)。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铁芯的电感系数AL较现有RM8铁芯的电感系数AL大(可参见表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铁芯绕设的匝数比现有RM8铁芯绕设的匝数来得少,就可以达到相同的功率承受能力。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的铁芯与现有RM8铁芯绕设相同匝数的线料时,则本实用新型的铁芯的功率承受能力(频率-阻抗性能)将会优于现有RM8铁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特征与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铁芯的电感系数AL值大于其它现有铁芯的电感系数AL值,因此,当绕设匝数相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铁芯的直流阻抗比较小,相对地铜损也较小,对应产生的热也较小,因此效率就较佳。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铁芯开口宽度缩减设计,因此电磁干扰被遮蔽的程度越大,抑制的效果更佳。

3、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铁芯的该绕线架30的该本体33向内缩小设计(对应该中柱12的该复数中柱斜角部122的设计),因此增加线料缠绕于该绕线架30的该主体33的空间,如此可避免缠绕于该绕线架30的该主体33线包过胖,以提高该铁芯组与该绕线架30组装的容易度。

4、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铁芯开口宽度缩减设计并且该绕线架30的该本体33向内缩小设计,因此增加缠绕线料于该本体33与该复数第一接脚34的作业空间,如此使自动化绕线作业更加弹性,进而提高线料绕线作业的效率与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