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1292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现有的电缆生产方法中,一般是先在导线的外周包覆绝缘层,然后再在外周包覆覆盖层,在包覆绝缘层的过程中表面容易出现水分,如果直接在其外周包覆覆盖层,容易在电缆表面出现气孔,最终影响电缆的总体质量,而且现有的电缆生产过程中在冷却时一般使用冷却水池,占地面积大而且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成型设备,其生产的电缆质量好,性能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成型设备,包括送料装置,挤出装置,冷却装置,干燥装置和收线装置,所述送料装置,挤出装置,冷却装置,干燥装置和收线装置依次布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放线轮和放线支架,所述放线支架上设置有放线轮,放线轮上缠绕有缆芯,所述挤出装置包括第一挤出机和第二挤出机,所述第一挤出机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密封的真空罩,所述真空罩将第一挤出机的出料口和第二挤出机的进料口包裹,真空罩通过管路连接一个抽真空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为一个冷却水管道,所述冷却水管道的一端与第二挤出机的出料口连接,另一端与干燥装置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干燥装置内设置有吸水区和干燥区,所述吸水区包括上下排列的两个吸水棉层,所述干燥区包括干燥面板和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上设置有加热套,所述收线装置包括定位轮和收线轮。

进一步地,所述抽真空装置为真空泵或者高压风机。

更进一步地,所述鼓风机为两台,排列于干燥面板的下方。

更一步地,所述干燥面板上均匀分布有透气孔。

优选地,所述干燥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出风管道,便于潮湿的空气排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在第一挤出机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密封的真空罩,真空罩通过管路连接一个抽真空装置,通过抽真空装置将第一挤出机的出料口处产生的水气抽走,有效避免电缆表面出现的气孔影响电缆的质量;

2、冷却装置为一个冷却水管道,电缆线通过冷却水管道直接进行冷却,相比于传统的冷却水池进行冷却,节约了场地而且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

3、干燥装置包括吸水区和干燥区,先采用吸水棉层将电缆表面的大量水分充分吸收,然后再利用鼓风机吹出的热空气进行干燥,干燥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送料装置 2、挤出装置 3、冷却装置

4、干燥装置 5、收线装置 6、放线轮

7、放线支架 8、缆芯 9、第一挤出机

10、第二挤出机 11、真空罩 12、管路

13、抽真空装置 14、冷却水管道 15、吸水棉层

16、干燥面板 17、鼓风机 18、加热套

19、出风管道 20、定位轮 21、收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成型设备,包括送料装置1,挤出装置2,冷却装置3,干燥装置4和收线装置5,所述送料装置1,挤出装置2,冷却装置3,干燥装置4和收线装置5依次布置,所述送料装置1包括放线轮6和放线支架7,所述放线支架7上设置有放线轮6,放线轮6上缠绕有缆芯8,所述挤出装置2包括第一挤出机9和第二挤出机10,所述第一挤出机9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密封的真空罩11,所述真空罩11将第一挤出机9的出料口和第二挤出机10的进料口包裹,真空罩11通过管路12连接一个抽真空装置13,所述抽真空装置13为真空泵或者高压风机,所述冷却装置3为一个冷却水管道14,所述冷却水管道14的一端与第二挤出机10的出料口连接,另一端与干燥装置4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干燥装置4内设置有吸水区和干燥区,所述吸水区包括上下排列的两个吸水棉层15,所述干燥区包括干燥面板16和鼓风机17,所述鼓风机17为两台,排列于干燥面板16的下方,所述干燥面板16上均匀分布有透气孔,所述鼓风机17的出风口上设置有加热套18,所述干燥装置4的顶部设置有出风管道19,便于潮湿的空气排出,所述收线装置5包括定位轮20和收线轮21。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缆芯8通过送料装置1进入第一挤出机9的内腔中,在缆芯8的表面形成绝缘层,包覆了绝缘层的缆芯8在第一挤出机9的出料口处通过抽真空装置13将表面的水气抽走,有效避免了电缆表面出现的气孔,然后经过第二挤出机10在电缆表面包覆聚氨酯覆盖层,之后进入冷却水通道14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电缆进入干燥装置4,从两层吸水棉层15中间穿过,将表面的大量水分吸附去除,再利用鼓风机17吹出的热空气进行充分干燥,干燥后的电缆经定位轮20定位引导后卷入收线轮21。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