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铜排连接固定的插拔式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4383阅读:734来源:国知局
用于铜排连接固定的插拔式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铜排连接固定的插拔式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车电池包的高压铜排一般采用焊接或铜排连接器的方式,但是这两种连接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采用焊接的方式,焊接工艺复杂、成本偏高;采用连接器的连接方式,一般通过螺栓或螺母对高压铜排进行连接,需要采用特定的装配工具,并且通过螺栓和螺母的进行固定时需要留出一定的安装空间,而且在螺栓或者螺母质量不好,或者使用的装配工具不适当时,会损坏螺栓和螺母,甚至导致电池包壳体的固定孔滑牙等问题。并且,这两种连接方式都存在人员触电的危险。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铜排固定锁紧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铜排连接复杂并存在人员触电危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铜排连接固定的插拔式锁紧装置,该插拔式锁紧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腔的固定杆、压板与弹簧;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铜排进口,铜排能够通过所述铜排进口所在侧插进所述内腔并抵靠至与该所在侧相对的另一侧;其中,所述固定杆沿与所述铜排的插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自上而下伸入所述内腔,所述压板沿径向固定于所述固定杆,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内腔的顶部和所述压板之间的固定杆;其中所述内腔的底部内侧设有盲孔,所述固定杆的下端能够容纳于所述盲孔内。

在上述插拔式锁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铜排进口包括第一铜排进口和第二铜排进口,所述第一铜排进口和所述第二铜排进口相平行地错位布置。

在上述插拔式锁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经所述第一铜排进口进入所述内腔的第一铜排上设有第一圆孔,经所述第二铜排进口进入所述内腔的第二铜排上设有第二圆孔,且在所述第一铜排和所述第二铜排分别抵靠至所述内腔的另一侧的情形下,所述第一圆孔和所述第二圆孔的圆心重合。

在上述插拔式锁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杆在靠近所述内腔顶部的一端设置有操作件。

在上述插拔式锁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操作件包括固定杆头以及置于所述固定杆头顶端的把手,通过所述把手推/拉所述操作件,能够使得所述固定杆卡入/退出所述第一圆孔和所述第二圆孔。

在上述插拔式锁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杆穿过设于所述壳体上的通孔伸入所述内腔,且所述通孔与所述盲孔同轴。

在上述插拔式锁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通孔和/或所述铜排进口设置有防水防尘装置。

在上述插拔式锁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和/或述固定杆和/或所述压板采用绝缘材质结构。

在上述插拔式锁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杆头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用于标记所述固定杆拔出所述内腔的位移。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插拔式锁紧装置的壳体内设置固定杆和用于给固定杆提供预紧力的弹簧来连接和固定铜排,具体地,在壳体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并错位布置的第一铜排进口和第二铜排进口,然后将铜排上设置有圆孔的一端分别插入第一铜排进口和第二铜排进口,再将固定杆插入铜排端部的圆孔内实现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的固定连接,并由弹簧压紧压板,进而使固定杆锁紧铜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拔式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拔式锁紧装置的第一等轴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拔式锁紧装置的第二等轴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插拔式锁紧装置在铜排连接锁紧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的各构件是以一定比例关系绘制的,但这种比例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用于铜排连接固定的插拔式锁紧装置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固定杆2、弹簧3、压板4以及固定杆头5。

如图1所示,壳体1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插入铜排的第一铜排进口11和第二铜排进口12,第一铜排进口11和第二铜排进口12能够限制铜排在高度和宽度上的位移,进一步,第一铜排进口11和第二铜排进口12相互平行地上下错位设置,并且第一铜排进口11的上端面和第二铜排进口12的下端面处于一个水平面上或者两者紧邻设置。第一铜排进口11和第二铜排进口12的这种位置布置关系增加了两铜排插入端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两铜排连接处的摩擦力以及减小两铜排连接处的电阻。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通孔13,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盲孔14,优选地,通孔13和盲孔14同轴设置,使得固定杆2沿着轴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匹配地插入通孔13和盲孔14内,并且通孔13和盲孔14能够对固定杆2起到导向的作用。

继续参阅图1,固定杆2和压板4之间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即固定杆2的下段设置有外螺纹,压板4的中心处设置有带内螺纹的中心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固定杆2与压板4之间除了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卡接、铆接等。在常态下,固定杆2的下端插入盲孔14,固定杆2的上端穿过通孔13并与固定杆头5固定连接,优选地,固定杆2与固定杆头5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优选地,固定杆2与通孔13之间以及固定杆2与盲孔14之间的配合均是间隙配合,在保证固定杆2径向固定的同时使固定杆2能够沿轴向流畅地滑动。弹簧3套覆在固定杆2上,并且弹簧3的上端与壳体1的上侧(顶部)内壁抵靠,弹簧3的下端与压板4的上端面抵靠。在图1所示位置时,弹簧3具有一定的压缩量,使得压板4的下端面与壳体1的下侧(底部)内壁抵靠在一起,并且弹簧3通过压板4能够给固定杆2施加一个向下的预紧力。

如图1至图3所示,固定杆头5的上端还设置有把手51,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拉动把手51将固定杆2拔起。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把手51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只要能够使操作人员顺利拔起固定杆2即可,例如,环形把手、球形把手、柔性条状把手等。

下面参阅4来叙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铜排连接固定的插拔式锁紧装置的工作原理。第一铜排6和第二铜排7的插入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孔(图中未标示)和第二圆孔(图中未标示)。当需要铜排连接时,手动向上拉动固定杆头5,当施加到固定杆头5上的拉力抵消弹簧3施加到固定杆2上的预紧力时,固定杆2被向上拔起,再将第一铜排6插入第一铜排进口11,将第二铜排7插入第二铜排进口12,插入过程中铜排的前端触碰到壳体1的内壁停止插入,此时两个铜排上的圆孔重合;进一步,撤去施加到固定杆头5上的拉力,固定杆2在弹簧3的作用力下向下移动,得其下端会穿过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进而进入盲孔14内,同时压板4在弹簧3的作用下压紧第一铜排6和第二铜排7,使得第一铜排6和第二铜排7在空间坐标轴X、Y、Z三个方向上都不会产生移动。当铜排需要拔出时,先通过固定杆头5将固定杆2向上拉起,当固定杆2拔出第一铜排6和第二铜排7上的圆孔时,即可将第一铜排6和第二铜排7拔出。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固定杆2、压板4和固定杆头5均采用绝缘材料制作,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保证操作人员不会触电的前提下适当地将上述某些部件采用导电材质制作。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壳体1的加工,以及壳体1内部零件的装配,壳体1的上端和/或下端设置有端盖,并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个整体。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壳体1上的铜排进口不仅限于两个,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任意数量的铜排进口,只要保证各铜排进口上下错位设置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固定杆2上还可以设置刻度线,以便于向壳体1插入铜排或拔出铜排时,通过该刻度线了解固定杆2拔起的高度,以避免固定杆2拔出不完整影响铜排的抽离或者由于拔出过度浪费力气。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可以在通孔13、第一铜排进口11和第二铜排进口12处设置防水防尘装置,以防止插拔式锁紧装置长时间裸露在空气中时,壳体1内进入灰尘。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