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2753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一般设置有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用于电流的输出以及与外部电路的连接。其中,为了满足高容量的使用需求,动力电池一般需要通过转接片串联或者并联成电池组使用,电池成组时其正负极极柱与转接片之间的连接一般使用螺接或者焊接的方法。螺接具有简单、易操作和适应性强的优点,但是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螺栓松动、电接触变差等可靠性问题而引发运行故障。焊接的方式目前一般采用激光焊,激光焊接工艺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效率高,并且接触电阻可控、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好,是电池成组技术的发展趋势。不过由于其本身的特点,焊接的工艺条件受到限制,主要是要求转接片的厚度不能太厚,否则如果采用激光焊接工艺来将其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极柱上,需要相对较高的能量。此外,目前极柱和转接片的焊接的具体操作是,在转接片上开通孔,然后将转接片置于极柱平面上,利用激光将转接片上通孔周围的金属熔融,熔融的金属与极柱接触冷凝,从而实现转接片与电池极柱之间的连接。

然而由于极柱上没有限位结构,所以焊接过程极容易发生位置偏移或焊接不牢固的情况,而且焊接时力量都集中在转接片通孔周围的焊点上,没有支撑点保护,当外力作用时焊接部位极容易失效,从而影响连接的可靠性和质量。此外,这种焊接结构的焊接面积小,焊接间隙大,容易导致接触电阻大、过流能力差,影响转接片的导电效率,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极柱和转接片的焊接稳定性差、焊接易偏移、焊接不牢靠、焊接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包括极柱和转接片,所述极柱设置有凹槽,所述转接片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所述凸起通过焊接的方式紧密连接于所述凹槽。

其中,凹槽主要起到限位的功能,能够有效防止转接片在焊接过程发生位置偏移;此外,凹槽还能够起到保护和稳定结构的作用,其能够保护焊接部位免受外力作用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转接片与极柱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极柱上设置凹槽,并在转接片上设置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这样能够方便转接片与极柱的焊接,提高焊接效率,同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焊接易偏移,焊接稳定性差、焊接不牢靠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极柱包括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第一极柱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极柱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通过焊接的方式紧密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凸起通过焊接的方式紧密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其中,第一极柱可以是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第二极柱也可以是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起和所述转接片为一体冲压成型结构。其具体的制作方法是通过冲压机在转接片上冲压成与极柱凹槽相配合的凸起;需要说明的是,转接片上的凸起还可以通过3D打印的方式制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起的截面形状呈“Π”字形、“Λ”字形、圆弧形或椭圆弧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呈“凵”字形、“V”字形、圆弧形或椭圆弧形。

其中,凸起和凹槽的截面形状还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其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定,但凸起和凹槽必须相互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极柱的中央。将凹槽设置在极柱中央,能够使极柱受力均匀,避免极柱因受力不均而损坏,缩短其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接片为铜片、铝片和镍片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转接片的材质根据极柱的材质进行适配选择,但为了避免因不同材质而影响转接片的导流能力,因此一般选择转接片材质跟极柱材质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焊接的方式为激光焊接、摩擦焊接或超声波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接片的厚度为0.1~30mm;优选为1~15mm。转接片厚度太薄,焊接时容易破裂,同时也难以满足导流要求;转接片厚度太厚,需要相对较高的能量,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1~15mm;优选为1~10mm。凹槽深度太小,起不到限位作用,转接片焊接时易发生偏移;凹槽深度太大,不好焊接,同时会降低极柱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包括极柱和转接片,所述极柱设置有凹槽,所述转接片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所述凸起通过焊接的方式紧密连接于所述凹槽。其中,凹槽主要起到限位的功能,能够有效防止转接片在焊接过程发生位置偏移;此外,凹槽还能够起到保护和稳定结构的作用,其能够保护焊接部位免受外力作用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转接片与极柱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极柱上设置凹槽,并在转接片上设置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这样能够方便转接片与极柱的焊接,提高焊接效率,同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焊接易偏移,焊接稳定性差、焊接不牢靠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接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接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转接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中:1-极柱;11-第一极柱;12-第二极柱;2-转接片;21-凸起;211-第一凸起;212-第二凸起;3-凹槽;31-第一凹槽;32-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5所示,一种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包括极柱1和转接片2,极柱1设置有凹槽3,凹槽3设置于极柱1的中央,转接片2设置有与凹槽3相配合的凸起21,凸起21通过焊接的方式紧密连接于凹槽3,焊接的方式为激光焊接、摩擦焊接或超声波焊接。其中,凸起21和转接片2为一体冲压成型结构,其具体的制作方法是通过冲压机在转接片2上冲压成与极柱1的凹槽3相配合的凸起21。

其中,凹槽3主要起到限位的功能,能够有效防止转接片2在焊接过程发生位置偏移;此外,凹槽3还能够起到保护和稳定结构的作用,其能够保护焊接部位免受外力作用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转接片2与极柱1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极柱1上设置凹槽3,并在转接片2上设置与凹槽3相配合的凸起21,这样能够方便转接片2与极柱1的焊接,提高焊接效率,同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焊接易偏移,焊接稳定性差、焊接不牢靠的问题。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极柱1包括第一极柱11和第二极柱12,第一极柱11设置有第一凹槽31,第二极柱12设置有第二凹槽32,凸起21包括第一凸起211和第二凸起212,第一凸起211通过焊接的方式紧密连接于第一凹槽31,第二凸起212通过焊接的方式紧密连接于第二凹槽32。其中,第一极柱11可以是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第二极柱12也可以是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5,凸起21的截面形状呈“Π”字形、“Λ”字形、圆弧形或椭圆弧形;凹槽3的截面形状呈“凵”字形、“V”字形、圆弧形或椭圆弧形。其中,凸起21和凹槽3的截面形状还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其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定,但凸起21和凹槽3必须相互匹配。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转接片2为铜片、铝片和镍片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转接片2的材质根据极柱1的材质进行适配选择,但为了避免因不同材质而影响转接片2的导流能力,因此一般选择转接片2材质跟极柱1材质相同。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转接片2的厚度为0.1~30mm;优选为1~15mm。转接片2厚度太薄,焊接时容易破裂,同时也难以满足导流要求;转接片2厚度太厚,需要相对较高的能量,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极柱与转接片的连接结构的一实施例中,凹槽3的深度为0.1~15mm;优选为1~10mm。凹槽3深度太小,起不到限位作用,转接片2焊接时易发生偏移;凹槽3深度太大,不好焊接,同时会降低极柱1的可靠性。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