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TYPEC线端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4702阅读:859来源:国知局
USB TYPE C 线端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USB TYPE C 线端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 Type C连接器产品的亮点在于更加纤薄的设计、更快的传输速度以及更强悍的电力传输;Type-C支持USB接口双面插入,正式解决了“USB永远插不准”的世界性难题,正反面随便插。目前,USB Type C连接器产品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众多厂商都推出了USB Type C连接器产品。但是,现有技术中,在USB Type C连接器的制程较为复杂,生产效率受到局限,而且制程不良损耗较高,产品质量稳定性欠佳。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USB TYPE C 线端连接器,其具有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易于组装、定位牢固可靠等优势,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USB TYPE C 线端连接器,包括有塑胶主体、装设于塑胶主体内的连接器芯体、装设于塑胶主体表面的接地片、包覆于塑胶主体外部的外壳及连接于连接器芯体后端的电路板;

前述连接器芯体包括有自上而下叠装的上排端子模组、卡勾及下端子模组;上排端子模组包括有上排端子埠和上排端子,下排端子模组包括有下排端子埠和下排端子;上端子埠、下端子埠上分别开设有相适配的定位柱、第一定位孔;卡勾具有基板部、两个卡扣臂以及两个固定脚;基板部上开设有供定位柱穿过的第二定位孔;上排端子埠、下排端子埠之间围构成电路板限位槽,电路板限位槽具有位于连接器芯体后侧的后侧开口;电路板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形成有若干焊接位,电路板的前端伸入电路板限位槽内,上排端子、下排端子的焊接部连接于相应的焊接位, 两个固定脚分别夹持式接触于电路板的上、下表面;

前述上排端子埠和/或下排端子埠表面凸设有防退卡扣块,前述塑胶主体内具有供连接器芯体装设的第一容置腔,塑胶主体之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开设有第一防退孔,连接器芯体前端对应第一容置腔后端装入以形成连接器主体,防退卡扣块限位于相应的第一防退孔内;

前述外壳内具有供连接器主体装设的第二容置腔,外壳之上表面和/或下表面朝向第二容置腔内部形成有倒扣,塑胶主体之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开设有第二防退孔;外壳前端对应连接器主体后端向前套设,连接器主体位于第二容置腔内,倒扣限位于相应的第二防退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端子埠、下端子埠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限位台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柱、第一定位孔开设有两组,所述上端子埠、下端子埠的相对面上各设置有一定位柱、一第一定位孔,所述上端子埠上的定位柱适配于下端子埠的第一定位孔内,所述下端子埠上的定位柱适配于上端子埠的第一定位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地片设置有两个,两个接地片分别装设于塑胶主体的上表面、下表面;所述接地片上形成有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接触的第一弹片部、用于与外壳接触的第二弹片部及用于与塑胶主体相固定的固定折片部;所述塑胶主体上表面、下表面分别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折片部嵌入相应的固定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排端子镶嵌成型于上排端子埠内;所述下排端子镶嵌成型于下排端子埠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塑胶主体之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均开设有两个左右间距布置的第二防退孔,所述塑胶主体之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均开设有一个布置于相应两个第二防退孔之间的第一防退孔;相应地, 所述上排端子埠和/或下排端子埠表面均凸设有一个防退卡扣块,所述外壳之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均朝向第二容置腔内部形成有两个左右间距布置的倒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上排端子模组、卡勾、下排端子模组设计为上下叠装形成连接器芯体,再将连接器芯体前端自后往前插入塑胶主体内形成连接器主体,再将接地片固定于塑胶主体表面,再将外壳前端对应连接器主体后端向前套设;电路板则限位于由上排端子埠、下排端子埠围构成的电路板限位槽内,上排端子、下排端子的焊接部连接于相应的焊接位,两个固定脚分别夹持式接触于电路板的上、下表面;藉此,形成对USB TYPE C 线端连接器产品的稳定可靠组装,其各部件的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组装制程简易可行,制程良品率高,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分解结构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连接器芯体的分解结构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塑胶主体及两个接地片的分解结构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上排端子模组 11、上排端子埠

12、上排端子 20、卡勾

21、基板部 211、第二定位孔

22、卡扣臂 23、固定脚

30、下端子模组 31、下排端子埠

32、下排端子 40、塑胶主体

41、第一防退孔 42、第二防退孔

43、固定槽 50、接地片

51、第一弹片部 52、第二弹片部

53、固定折片部 60、外壳

61、倒扣 70、电路板

81、限位台阶 82、第一定位孔

83、定位柱 84、电路板限位槽

85、防退卡扣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有塑胶主体40、装设于塑胶主体40内的连接器芯体、装设于塑胶主体40表面的接地片50、包覆于塑胶主体40外部的外壳60及连接于连接器芯体后端的电路板70。

其中,该连接器芯体包括有自上而下叠装的上排端子模组10、卡勾20及下端子模组30。

该上排端子模组10包括有上排端子埠11和上排端子12,下排端子模组30包括有下排端子埠31和下排端子32;通常,所述上排端子32镶嵌成型于上排端子埠31内;所述下排端子32镶嵌成型于下排端子埠31内。所述上端子埠11、下端子埠31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限位台阶81,也就是说,上端子埠11、下端子埠31的相对面不是整体平面式接触关系,限位台阶匹配有利于提高上端子埠11、下端子埠31之间的相互定位,在前、后、左、右方向上有了一定程度的限位;当然,最主要的是,上端子埠11、下端子埠31上分别开设有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孔82、定位柱83,利用定位柱83与第一定位孔82的适配来实现上端子埠11、下端子埠31之间的连接定位;此处,所述定位柱83、第一定位孔82开设有两组,所述上端子埠11、下端子埠31的相对面上各设置有一定位柱、一第一定位孔,所述上端子埠11上的定位柱适配于下端子埠31的第一定位孔内,所述下端子埠31上的定位柱适配于上端子埠11的第一定位孔内,如此,加强了上端子埠11、下端子埠31之间的连接定位作用。

该卡勾20具有基板部21、自基板部21前端左右侧延伸的两个卡扣臂22以及自基板部21后端左右侧延伸的两个固定脚23;基板部21上开设有供定位柱83穿过的第二定位孔211,此处的第二定位孔211设置有两个;上排端子埠11、下排端子埠31之间围构成电路板限位槽84,电路板限位槽84具有位于连接器芯体后侧的后侧开口;电路板70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形成有若干焊接位,电路板70的前端伸入电路板限位槽84内,上排端子12、下排端子32的焊接部连接于相应的焊接位, 两个固定脚23分别夹持式接触于电路板70的上、下表面;

前述上排端子埠11和/或下排端子埠31表面凸设有防退卡扣块85,前述塑胶主体40内具有供连接器芯体装设的第一容置腔,塑胶主体40之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开设有第一防退孔41,连接器芯体前端对应第一容置腔后端装入以形成连接器主体,防退卡扣块85限位于相应的第一防退孔41内;前述外壳60内具有供连接器主体装设的第二容置腔,外壳60之上表面和/或下表面朝向第二容置腔内部形成有倒扣61,塑胶主体40之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开设有第二防退孔42;外壳60前端对应连接器主体后端向前套设,连接器主体位于第二容置腔内,倒扣61限位于相应的第二防退孔42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塑胶主体40之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均开设有两个左右间距布置的第二防退孔42,所述塑胶主体40之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均开设有一个布置于相应两个第二防退孔42之间的第一防退孔41;相应地, 所述上排端子埠11和/或下排端子埠31表面均凸设有一个防退卡扣块85,所述外壳60之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均朝向第二容置腔内部形成有两个左右间距布置的倒扣61;从结构布置及组装定位稳固性角度而言,前述对第一防退孔41、第二防退孔42及相关防退卡扣块85、倒扣61的设计是较为合理的。

以及,所述接地片50设置有两个,两个接地片50分别装设于塑胶主体40的上表面、下表面;所述接地片50上形成有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接触的第一弹片部51、用于与外壳60接触的第二弹片部52及用于与塑胶主体40相固定的固定折片部53;所述塑胶主体40上表面、下表面分别开设有固定槽43;所述固定折片部53嵌入相应的固定槽43内,通常,所述固定折片部53的前、后侧缘凸设有卡点,这样,在固定折片部53嵌入相应固定槽43内部后,会形成较好的紧配干涉连接。

接下来,大致介绍一下本实施例之USB TYPE C 线端连接器产品的组装过程如下:

(1)、准备上排端子模组10、卡勾20、下端子模组30、塑胶主体40、接地片50、外壳60及电路板70;

(2)、将上排端子模组10、卡勾20、下排端子模组30上下叠装形成连接器芯体;

(3)、将连接器芯体前端自后往前插入塑胶主体40内形成连接器主体;

(4)、将两个接地片50分别装设固定于塑胶主体40的上表面、下表面;

(5)、将外壳60前端对应完成步骤(4)之后的连接器主体后端向前套设;

其中,前述电路板70则限位于由上排端子埠11、下排端子埠31围构成的电路板限位槽84内,上排端子12、下排端子32的焊接部连接于相应的焊接位,两个固定脚23分别夹持式接触于电路板70的上、下表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对上排端子模组、卡勾、下端子模组、塑胶主体、接地片、外壳及电路板的结构及组装关系设计,形成对USB TYPE C 线端连接器产品的稳定可靠组装,其各部件的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组装制程简易可行,制程良品率高,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