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5859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组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组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产品大都是通过连接器来达成信号或/和电力的连接,其中一种通用序列总线(简称USB)更是被大量且广泛的使用,其亦从USB2.0传输规格发展至现今传送速率更快的USB3.0传输规格。

依USB3.0连接器的外型、结构、端子接触方式、端子数目、各端子的距离、各端子的分配,又可再细分有Type-A、Type-B和Type-C等各种不同规格,其中Type-C连接器包含有设置在绝缘座上的多个导电端子,并在绝缘座外部覆盖有金属壳等结构。且Type-C连接器的绝缘座大都采用多件式座体相互组装而成,而各座体中分别结合多个上排导电端子、多个下排导电端子。

然而,现有连接器的各座体因是采用组装方式结合,经常会发生各座体间的扣合尺寸发生误差,导致组装后各座体的强度减弱,固定效果降低,从而使组装后的座体产生分离或断裂等不良情况。并且在插拔的使用中,因上、下排导电端子的接触段没有与舌板做固定,而导致翘起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接结构,其不仅容易组装结合,且能够达成精确的定位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接结构,其包括:

一第一连接部件,包括一第一绝缘体及被该第一绝缘体埋设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该第一绝缘体具有一底座、自该底座延伸出的一立板及自该立板延伸出的一舌板,该底座设有一扣槽,该立板形成有一导槽;以及

一第二连接部件,对应该第一连接部件组接,该第二连接部件包括一第二绝缘体及被该第二绝缘体埋设的多个第二导电端子,该第二绝缘体具有一座板及自该座板延伸出的一直板,该直板对应于该导槽做滑接配合,该座板则形成有供该扣槽做扣接的一扣勾。

上述的连接器组接结构,其中该立板和该底座相互垂直且该立板形成在该扣槽的后方,该直板的二侧边分别形成有一导轨,各该导轨与该导槽相互滑接。

上述的连接器组接结构,其中该舌板是形成在该底座对向的另一侧边,在该舌板设有多个槽道,每一该第二导电端子具有一接触段和一中间段,该接触段的末端是抵贴在该槽道的底面并且朝着上方倾斜延伸至该中间段。

上述的连接器组接结构,其中在该舌板邻近该立板一侧的上方延伸有多个分隔柱,每一该分隔柱形成在任二相邻该槽道之间。

上述的连接器组接结构,其中每一该第一导电端子包含一焊接段、自该焊接段弯折延伸出的一中间段及自该中间段弯折延伸出的一接触段,该焊接段的部分区域是埋设在该底座内,该中间段的部分区域埋设在该立板内,该接触段则沿着该舌板的下表面贴附接触,且该接触段的末端则被该舌板所包埋。

上述的连接器组接结构,其中每一该第二导电端子包含一焊接段、自该焊接段弯折延伸出的一中间段及自该中间段弯折延伸出的一接触段,该焊接段的部分区域是埋设在该座板内,该中间段的部分区域埋设在该直板内,该接触段则容置在该舌板的该槽道内。

上述的连接器组接结构,其中还包括一内壳体,在该底座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有一挡块,该内壳体套接在该舌板、各该第一导电端子和各该第二导电端子外周围,且该内壳体弯折延伸有相互对应的一对夹持臂,该对夹持臂是夹固在该底座两侧并且搭接在各该挡块上方。

上述的连接器组接结构,其中还包括一外壳体,该外壳体套接在该内壳体的外周围并且弯折延伸有相互对应的一对卡勾。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功效,藉由接触段的末端抵贴在槽道的底面,并且朝着上方倾斜延伸至中间段,利于对接连接器的插入导接。藉助分隔柱分别形成在任二槽道之间,使得第二导电子的接触段得以顺势且精确地进入槽道而结合,更增加组装的便利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组合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组合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分解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组合图;

图7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路板的组合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第一连接部件

11…第一绝缘体

111…底座

112…扣槽

113…挡块

114…立板

115…导槽

116…舌板

117…槽道

118…分隔柱

12…第一导电端子

121…焊接段

122…中间段

123…接触段

20…第二连接部件

21…第二绝缘体

211…座板

212…扣勾

213…直板

214…导轨

215…凸块

22…第二导电端子

221…焊接段

222…中间段

223…接触段

30…内壳体

31…夹持臂

40…外壳体

41…卡勾

7…电路板

71…缺口

72…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接结构,其主要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件10及一第二连接部件20。

第一连接部件10包括一第一绝缘体11及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第一绝缘体11为以塑胶等绝缘材料所构成,其具有一底座111、一立板114及一舌板116,底座111大致呈一矩形体,在其中间区域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于一扣槽112,另在底座111的前侧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一挡块113;立板114是自底座111后侧朝着上方垂直延伸,并且形成在各扣槽112的后方位置,在立板114内侧形成有一导槽115;舌板116则是自立板114末端朝着水平方向延伸,且形成在底座111对向的另一侧边,在舌板116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槽道117,各槽道117彼此相互平行并且间隔形成;另在舌板116邻近立板114一侧的上方位置延伸有多个分隔柱118,且每一分隔柱118形成在任二相邻槽道117之间。

第一导电端子12为以铜或其合金等导电性良好的材料所制成,各第一导电端子12彼此间隔排列,并被前述的第一绝缘体11所局部包埋,每一第一导电端子12包含一焊接段121、自焊接段121弯折延伸出的一中间段122及自中间段122弯折延伸出的一接触段123,其中焊接段121的部分区域是埋设在前述底座111内,中间段122的部分区域则埋设在前述立板114内,接触段123则沿着舌板116的下表面贴附接触,且接触段123的下表面则暴露出舌板116的下表面,另接触段123的末端则被舌板116所包埋(如图4所示)。

第二连接部件20是对应于前述的第一连接部件10组接,且其包括一第二绝缘体21及多个第二导电端子22,第二绝缘体21为以塑胶等绝缘材料所构成,其具有一座板211及一直板213,座板211大致呈一长条形,在其两侧分别向下延伸有相互对应于一扣勾212;直板213是自座板211后侧朝着上方垂直延伸,在直板213二侧边分别形成有一导轨214,另在导轨214远离座板211一侧的两端分别朝外延伸有一凸块215。

第二导电端子22亦以铜或其合金等导电性良好的材料所制成,各第二导电端子22彼此间隔排列,并被前述的第二绝缘体21所局部包埋,每一第二导电端子22包含一焊接段221、自焊接段221弯折延伸出的一中间段222及自中间段222弯折延伸出的一接触段223,其中焊接段221的部分区域是埋设在前述座板211内,中间段222的部分区域则埋设在前述直板213内,接触段223则容置在舌板116的槽道117内,其中接触段223的上表面是暴露出舌板116的上表面。

组合时将直板213的各导轨214分别对应于前述立板114的各导槽115做滑接配合,其中各第二导电端子22的接触段223将顺势从前述各分隔柱118的间隔处进入各槽道117内,其中接触段223的末端是抵贴在槽道117的底面,并且朝着上方倾斜延伸至中间段222,藉此利于一对接连接器的各导电端子(图未示出)容易插入导接,在各导轨214移动至各导槽115的底端位置时,座板211恰迭接在底座111的上方,再继续推移座板211后,将令各扣勾212穿入各扣槽112而组接结合。

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接结构还包括一内壳体30和一外壳体40,内壳体30和外壳体40皆可为金属材料所制成,内壳体30套接在前述舌板116、各第一导电端子12的接触段123和各第二导电端子22的接触段223外周围,且内壳体30弯折延伸有相互对应的一对夹持臂31,此对夹持臂31是夹固在前述底座111的两侧并且搭接在前述各挡块113上方。外壳体40套接在内壳体30的外周围并且弯折延伸有相互对应的一对卡勾41。

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接结构是可被固定在一电路板7上,此电路板7设有一缺口71,并在缺口71两侧开设有多个通槽72,其中内壳体30和外壳体40是容置在缺口71内,各夹持臂31和各卡勾41则分别穿接各通槽72,藉此可得一薄型化连接器结构。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