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贴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4434阅读:1876来源:国知局
LED贴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领域,尤其涉及LED贴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侧发光灯条,支架宽度太窄,长度太长,支架的结构单薄,使用中容易导致灯珠破裂,且相对支架而言引脚过大,安装时焊接不稳固,且整体的平整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贴片,解决了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贴片,包括支架,引脚,支架为六面体,支架中间设有可放置LED的内腔,引脚置于支架的侧面上,支架侧面的一侧设有一体连接的第一突起,内腔的侧面设有第二突起,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位于同侧并且平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贴片,通过增加支架的厚度,增加灯体以及LED放置位置的宽度,灯体受外力时不易损坏,同时缩小引脚,通过调整引脚与支架的贴合度,从而使灯体结构更加稳定,且平整度好,安装更稳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包括底板,相对设置于底板两侧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设于底板另外两侧的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一突起位于第一四侧面上。如此可以增加支架的宽度,从而使灯体结构在安装时更加稳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脚为L形,引脚的夹角分别与第四侧面的两侧边贴合。如此,引脚完全与支架的侧面贴合,增加了引脚与支架的固定面积,使得引脚安装得更加牢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脚的高度与第一突起齐平。如此,当将灯体安装到灯带上时,第一突起与灯带连接的侧面与灯带完全贴合,避免出现灯体凸出灯带或与灯带之间出现缝隙,提高灯体与灯带的平整度,安装得更牢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腔设有第五侧面、第六侧面、第七侧面、第八侧面、第九侧面、第十侧面;

第五侧面、第七侧面分别位于第六侧面的两侧,第五侧面、第六侧面、第七侧面分别与第一侧面、第三侧面、第二侧面相互平行;

第八侧面与第五侧面相连并且夹角大于90°,第九侧面与第七侧面相连并且夹角大于90°,第八侧面与第九侧面为镜像对称,第十侧面位于第八侧面、第九侧面之间并且与第六侧面平行;

第二突起由第八侧面、第九侧面、第十侧面组成。

如此,内腔与支架形状一致,通过第二突起增加内腔宽度的同时,支架同一侧面的壁厚也均匀,使得支架侧面均匀受力,增加支架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LED贴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LED贴片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现有的侧发光灯珠的支架宽度太窄,长度太长,如此导致整体灯体的结构较为单薄,进一步的,安装LED的内腔空间减少,则内腔的封装胶量少,对LED芯片的缓冲不够,如在外力作用下,则易导致灯珠破碎。另一方面,支架结构单薄的缺陷,则会造成引脚比较大,如此引脚只能一侧安装在支架底座的延伸体上,如此,引脚与支架的安装不牢固,容易导致引脚松动,影响LED的使用,根据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贴片,包括支架1,引脚2,支架为六面体1,支架1中间设有可放置LED 99的内腔11,引脚2设于支架1的侧面上,支架1侧面的一侧设有一体连接的第一突起12,内腔11的侧面设有第二突起111,第一突起12与第二突起111位于同侧并且平行。第一突起12、第二突起111来增加支架1和内腔11的宽度,从而使支架1的结构更加稳定。

具体的,支架1包括底板13,相对设置于底板13两侧的第一侧面14、第二侧面15、以及设于底板13另外两侧的第三侧面16、第四侧面17,第一突起12位于第一四侧面17上。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其中,引脚2为L形,引脚2的数量有2个,引脚2的夹角分别与第四侧面17的两侧边贴合。如此,引脚2完全与支架1的侧面贴合,增加了引脚2与支架1的固定面积,使得引脚2安装得更加牢固。

具体的,引脚2的高度与第一突起12齐平。如此,当将灯体安装到灯带上时,第一突起12与灯带连接的侧面与灯带完全贴合,避免出现灯体凸出灯带或与灯带之间出现缝隙,提高灯体与灯带的平整度,安装得更牢靠。

具体的,内腔11设有第五侧面112、第六侧面113、第七侧面114、第八侧面115、第九侧面116、第十侧面117。其中,第五侧面112、第七侧面114分别位于第六侧面113的两侧,第五侧面112、第六侧面113、第七侧面114分别与第一侧面14、第三侧面16、第二侧面15相互平行,第八侧面115与第五侧面112相连并且夹角大于90°,第九侧面116与第七侧面114相连并且夹角大于90°,第八侧面115与第九侧面116为镜像对称,第十侧面117位于第八侧面115、第九侧面116之间并且与第六侧面113平行,第二突起111由第八侧面115、第九侧面116、第十侧面117组成。如此,内腔11与支架1形状一致,通过第二突起111增加内腔11宽度的同时,支架1同一侧面的壁厚也均匀,使得支架1侧面均匀受力,增加支架1结构的稳定性。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