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逆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4323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逆接触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逆接触器。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的可逆接触器组是由两台接触器合并组成,其零件较多,体积较大,工频耐压低,占用较多的安装空间,并且结构复杂,组装不方便,增加客户的应用成本,并且容易导致功能模块断开,直接影响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逆接触器。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逆接触器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机构部件,还包括固封部件,所述固封部件包括第一并联回路、第二并联回路和串联回路,

所述第一并联回路包括第一铜连接板、第一延长铜棒、第一真空管和第二真空管,所述第一真空管的静端与所述第一延长铜棒和第一铜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第二真空管的静端与所述第一铜连接板相连接;

所述第二并联回路包括第二铜连接板、第二延长铜棒、第三真空管和第四真空管,所述第三真空管的静端与所述第二延长铜棒和第二铜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第四真空管的静端与所述第二铜连接板相连接;

所述串联回路包括第三延长铜棒和第五真空管,所述第五真空管的静端与所述第三延长铜棒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逆接触器还可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第一并联回路、第二并联回路和所述串联回路灌装在固封体内。

所述机构部件包括第一可动串并联回路、第二可动串并联回路和可动串联回路,

所述第一可动串并联回路包括与所述第一引线铜棒相连接的第一软连接,所述第一软连接与所述第一真空管的动端通过第一绝缘子相连接,所述第一软连接与所述第四真空管的动端通过第四绝缘子相连接;

所述第二可动串并联回路包括与所述第二引线铜棒相连接的第二软连接,所述第二软连接与所述第三真空管的动端通过第三绝缘子相连接,所述第二软连接与所述第二真空管的动端通过第二绝缘子相连接;

所述可动串联回路包括与所述第三引线铜棒相连接的第三软连接,所述第三软连接与所述第五真空管的动端通过第五绝缘子相连接。

所述第一绝缘子、所述第二绝缘子、所述第三绝缘子、所述第四绝缘子和所述第五绝缘子内均安装有分合闸推拉杆,在所述分合闸推拉杆上安装有超行程弹簧。

所述机构部件还包括与所述固封体相连接的永磁体或电磁体,所述永磁体上设置有永磁压板,所述永磁压板通过紧固嵌件安装在所述永磁体上。

所述永磁体内安装有分闸簧,所述永磁体的动端安装在所述分合闸推拉杆上。

所述第一真空管、所述第二真空管、所述第三真空管、所述第四真空管和所述第五真空管的动静端均设置有分闸簧。

所述机构部件还包括两个换相机械闭锁装置,所述换相机械闭锁装置包括与所述永磁压板相连接的闭锁支撑杆,所述闭锁支撑杆上设置有闭锁板。

其中一个所述换相机械闭锁装置中的所述闭锁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与所述第一绝缘子和所述第四绝缘子相连接的分合闸推拉杆,另一个所述换相机械闭锁装置中的所述闭锁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与所述第二绝缘子和所述第三绝缘子相连接的分合闸推拉杆。

所述换相机械闭锁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固封体上的保护盒,所述保护盒上安装有与所述闭锁支撑杆相连接的闭锁轴,所述闭锁轴上设置有手把。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逆接触器带来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环氧树脂材料的固封体将第一并联回路、第二并联回路和串联回路固化成可逆接触器模块,增强三相间及对地绝缘,解决了电气行业三相间及三相对地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的问题,体积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逆接触器的分解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逆接触器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逆接触器中固封部件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逆接触器中固封部件与机构部件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逆接触器的实施例,包括机构部件,还包括固封部件,所述固封部件包括第一并联回路、第二并联回路和串联回路,所述第一并联回路包括第一铜连接板5、第一延长铜棒2、第一真空管3和第二真空管6,所述第一真空管3的静端与所述第一延长铜棒2和第一铜连接板5相连接,所述第二真空管6的静端与第一铜连接板5相连接;所述第二并联回路包括第二铜连接板11、第二延长铜棒8、第三真空管9和第四真空管12,所述第三真空管9的静端与所述第二延长铜棒8和第二铜连接板11相连接,所述第四真空管12的静端与第二铜连接板11相连接;所述串联回路包括第三延长铜棒14和第五真空管15,所述第五真空管15的静端与所述第三延长铜棒14相连接;所述第一并联回路、第二并联回路和所述串联回路灌装在固封体64内。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环氧树脂材料的固封体将第一并联回路、第二并联回路和串联回路固化成可逆接触器模块,增强三相间及对地绝缘,解决了电气行业三相间及三相对地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的问题,体积小。

参见图1至图4,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逆接触器,所述机构部件包括第一可动串并联回路、第二可动串并联回路和可动串联回路,

所述第一可动串并联回路包括与所述第二引线铜棒7相连接的第二软连接19,所述第二软连接19与所述第三真空管9的动端通过第三绝缘子20相连接,所述第二软连接19与所述第二真空管6的动端通过第二绝缘子21相连接;

所述第二可动串并联回路包括与所述第一引线铜棒1相连接的第一软连接16,所述第一软连接16与所述第一真空管3的动端通过第一绝缘子17相连接,所述第一软连接16与所述第四真空管12的动端通过第四绝缘子18相连接;

所述可动并联回路包括与所述第三引线铜棒13相连接的第三软连接22,所述第三软连接22与所述第五真空管15的动端通过第五绝缘子23相连接。

参见图1至图4,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逆接触器,所述第一绝缘子17、所述第二绝缘子21、所述第三绝缘子20、所述第四绝缘子18和所述第五绝缘子23内均安装有分合闸推拉杆,在所述分合闸推拉杆上安装有超行程弹簧。

超行程弹簧的安装说明

1、超行程弹簧24、分合闸推拉杆29安装在第一绝缘子17内,用螺母固定。

2、超行程弹簧27、分合闸推拉杆32安装在第二绝缘子21内,用螺母固定。

3、超行程弹簧26、分合闸推拉杆31安装在第三绝缘子20内,用螺母固定。

4、超行程弹簧25、分合闸推拉杆30安装在第四绝缘子18内,用螺母固定。

5、超行程弹簧28、分合闸推拉杆33安装在第五绝缘子23内,用螺母固定。

参见图1至图4,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逆接触器,所述机构部件还包括与所述固封体相连接的永磁体或电磁体,所述永磁体上设置有永磁压板,所述永磁压板通过紧固嵌件安装在所述永磁体上,所述永磁体内安装有分闸簧,所述永磁体的动端安装在所述分合闸推拉杆上。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施例,其他结构与上述结构类似,区别在于将分闸簧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真空管3、所述第二真空管6、所述第三真空管9、所述第四真空管12和所述第五真空管15的动端。

四、分闸簧、永磁体、分合闸推拉杆的安装

1、分闸簧34安装在永磁体39内,将永磁体39装配在分合闸推拉杆29,用螺母紧固。

2、分闸簧37安装在永磁体42内,将永磁体42装配在分合闸推拉杆32,用螺母紧固。

3、分闸簧36安装在永磁体41内,将永磁体41装配在分合闸推拉杆31,用螺母紧固。

4、分闸簧35安装在永磁体40内,将永磁体40装配在分合闸推拉杆30,用螺母紧固。

5、分闸簧38安装在永磁体43内,将永磁体43装配在分合闸推拉杆33,用螺母紧固。

五、永磁的装配

1、永磁体39放在固封体64上,将永磁压板44、45放到永磁体39和固封体64之间的紧固嵌件48、49上,用螺钉紧固。

2、永磁体42放在固封体64上,将永磁压板46、47放到永磁体42和固封体64之间的紧固嵌件50、51上,用螺钉紧固。

3、永磁体41放在固封体64上,将永磁压板45、46放到永磁体41和固封体64之间的紧固嵌件49、50上,用螺钉紧固。

4、永磁体40放在固封体64上,将永磁压板44、45放到永磁体40和固封体64之间的紧固嵌件48、49上,用螺钉紧固。

5、永磁体43放在固封体64上,将永磁压板46、47放到永磁体43和固封体64之间的紧固嵌件50、51上,用螺钉紧固。

参见图1至图4,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逆接触器,所述机构部件还包括两个换相机械闭锁装置,所述换相机械闭锁装置包括与所述永磁压板相连接的闭锁支撑杆,所述闭锁支撑杆上设置有闭锁板。

参见图1至图4,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逆接触器,其中一个所述换相机械闭锁装置中的所述闭锁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与所述第一绝缘子17和所述第四绝缘子18相连接的分合闸推拉杆,另一个所述换相机械闭锁装置中的所述闭锁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与所述第二绝缘子21和所述第三绝缘子20相连接的分合闸推拉杆。

参见图1至图3,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逆接触器,所述换相机械闭锁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固封体64上的保护盒,所述保护盒上安装有与所述闭锁支撑杆相连接的闭锁轴,所述闭锁轴上设置有手把。

六、模块的换相机械闭锁装配

1、闭锁支撑杆52固定在永磁压板45,另一端装配闭锁板54,用螺母固定,闭锁板54两端分别安装在分合闸推拉杆29、30,用螺母固定。

2、闭锁支撑杆53固定在永磁压板46,另一端装配闭锁板55,用螺母固定,闭锁板55两端分别安装在分合闸推拉杆31、32,用螺母固定。

七、手把的装配

1、模块闭锁轴56固定在手把57上,手把轴57固定在永磁机构保护盒58,手把轴59与手把57配装组合成模块手把,模块前后左后上下固定。

八、永磁机构保护盒的装配

1、永磁机构保护盒58与固化体24的嵌件60、61、62、63,用螺钉紧固。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逆接触器第一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1、可逆接触器正向吸合,永磁体39、41、43带正电吸合永磁驱动机构动作,也可以用电磁驱动机构代替,电磁带电吸合电磁驱动机构动作,永磁体39、41、43的动端推动分闸簧34、36、38并推动分合闸推拉杆29、31、33,分合闸推拉杆29、31、33推动超行程弹簧24、26、28,超行程弹簧24、26、28的弹力推动第一绝缘子17、第三绝缘子20、第五绝缘子23,第一绝缘子17、第三绝缘子20、第五绝缘子23推动第一软连接16、第二软连接19和第三软连接22,第一软连接16、第二软连接19和第三软连接22拉动第一真空管3、第三真空管9、第五真空管15,第一真空管3、第三真空管9、第五真空管15实现闭合。

2、可逆接触器正向分断,永磁体39、41、43带负电分离永磁驱动机构动作,也可以用电磁驱动机构代替,电磁失电分离电磁驱动机构动作,分闸簧34、36、38推动永磁体39、41、43的动端,永磁体39、41、43的动端拉动分合闸推拉杆29、31、33,分合闸推拉杆29、31、33拉动第一绝缘子17、第三绝缘子20、第五绝缘子23,第一绝缘子17、第三绝缘子20、第五绝缘子23拉动第一真空管3、第三真空管9、第五真空管15,第一真空管3、第三真空管9、第五真空管15推动第一软连接16、第二软连接19和第三软连接22,第一真空管3、第三真空管9、第五真空管15实现分断。

3、可逆接触器反向吸合,永磁体40、42、43带正电吸合永磁驱动机构动作,也可以用电磁驱动机构代替,电磁带电吸合电磁驱动机构动作,永磁体40、42、43的动端推动分闸簧35、37、38并推动分合闸推拉杆30、32、33,分合闸推拉杆30、32、33推动超行程弹簧25、27、28,超行程弹簧25、27、28推动第二绝缘子21、第四绝缘子18和所述第五绝缘子23,第二绝缘子21、第四绝缘子18和所述第五绝缘子23推动第一软连接16、第二软连接19和第三软连接22,第一软连接16、第二软连接19和第三软连接22推动推动第五真空管15、第四真空管12和第二真空管6的动端,第五真空管15、第四真空管12和第二真空管6实现闭合。

4、可逆接触器反向分断,永磁体40、42、43带负电分离永磁驱动机构动作,也可以用电磁驱动机构代替,电磁失电分离电磁驱动机构动作,分闸簧35、37、38推动永磁体40、42、43的动端,永磁体40、42、43的动端拉动分合闸推拉杆30、32、33,分合闸推拉杆30、32、33拉动第二绝缘子21、第四绝缘子18和所述第五绝缘子23,第二绝缘子21、第四绝缘子18和所述第五绝缘子23拉动第五真空管15、第四真空管12和第二真空管6的动端,第五真空管15、第四真空管12和第二真空管6推动第一软连接16、第二软连接19和第三软连接22,第五真空管15、第四真空管12和第二真空管6实现分断。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逆接触器另一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1、可逆接触器正向吸合,永磁体39、41、43带正电吸合永磁驱动机构动作,也可以用电磁驱动机构代替,电磁带电吸合电磁驱动机构动作,永磁体39、41、43的动端推动分合闸推拉杆29、31、33,分合闸推拉杆29、31、33推动超行程弹簧24、26、28,超行程弹簧24、26、28推动第一绝缘子17、第三绝缘子20、第五绝缘子23,第一绝缘子17、第三绝缘子20、第五绝缘子23推动第一软连接16、第二软连接19和第三软连接22,第一软连接16、第二软连接19和第三软连接22推动分闸簧34、36、38并推动第一真空管3、第三真空管9、第五真空管15,第一真空管3、第三真空管9、第五真空管15实现闭合。

2、可逆接触器正向分断,永磁体39、41、43带负电分离永磁驱动机构动作,也可以用电磁驱动机构代替,电磁失电分离电磁驱动机构动作,分闸簧34、36、38推动第一软连接16、第二软连接19和第三软连接22,并拉动第一真空管3、第三真空管9、第五真空管15和推动第一绝缘子17、第三绝缘子20、第五绝缘子23,第一绝缘子17、第三绝缘子20、第五绝··缘子23推动超行程弹簧24、26、28,超行程弹簧24、26、28推动分合闸推拉杆29、31、33,分合闸推拉杆29、31、33推动永磁体39、41、43的动端,第一真空管3、第三真空管9、第五真空管15实现分断。

3、可逆接触器反向吸合,永磁体40、42、43带正电吸合永磁驱动机构动作,也可以用电磁驱动机构代替,电磁带电吸合电磁驱动机构动作,永磁体40、42、43的动端推动分合闸推拉杆30、32、33,分合闸推拉杆30、32、33推动超行程弹簧25、27、28,超行程弹簧25、27、28推动第二绝缘子21、第四绝缘子18和所述第五绝缘子23,第二绝缘子21、第四绝缘子18和所述第五绝缘子23推动第一软连接16、第二软连接19和第三软连接22,第一软连接16、第二软连接19和第三软连接22推动分闸簧35、37、38并推动第五真空管15、第四真空管12和第二真空管6,第五真空管15、第四真空管12和第二真空管6实现闭合。

4、可逆接触器反向分断,永磁体40、42、43带负电分离永磁驱动机构动作,也可以用电磁驱动机构代替,电磁失电分离电磁驱动机构动作,分闸簧35、37、38推动第一软连接16、第二软连接19和第三软连接22,并拉动第四真空管12、第二真空管6和第五真空管15和推动第二绝缘子21、第四绝缘子18和第五绝缘子23,第二绝缘子21、第四绝缘子18和第五绝缘子23推动超行程弹簧25、27、28,超行程弹簧25、27、28推动分合闸推拉杆30、32、33,分合闸推拉杆30、32、33推动永磁体40、42、43的动端,第四真空管12、第二真空管6和第五真空管15实现分断。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