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缘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163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卡缘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缘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防止端子在焊接时产生毛细现象的卡缘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2856007U号公告了一种卡缘连接器,所述卡缘连接器包括纵长基座、导电端子及锁扣臂。所述纵长基座设有端子收容槽,所述端子收容槽呈直条状。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端子收容槽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较小。所述导电端子在焊接过程中容易与所述端子收容槽之间产生毛细现象。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3631820U号公告了一种卡缘连接器,所述卡缘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具有绝缘载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载体内的若干接脚端子。所述绝缘载体设有面向电路板组件的若干锡焊收容槽,所述锡焊收容槽呈等腰梯形状。所述锡焊收容槽用于收容从接脚端子顶部留下来的锡焊,进而防止接脚端子之间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避免毛细现象的卡缘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排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纵长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插槽,所述第一侧壁设有一排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侧壁相对于所述插槽的另一面为安装面,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的上端延伸的第一弹性臂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的下端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固持部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焊接部延伸出所述安装面,所述第一弹性臂则收容於所述第一收容槽且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延伸出所述第一收容槽且凸伸入所述插槽,从而形成接触端,定义所述第一弹性臂邻近所述第一固持部处为第一端,邻近所述接触端处为第二端,所述第一弹性臂在所述第一端处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槽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在所述第二端处与对应槽壁的距离。

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排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纵长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插槽,所述第一侧壁设有一排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的上端延伸的第一弹性臂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的下端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固持部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弹性臂则收容於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弹性臂的自由端延伸出所述第一收容槽且凸伸入所述插槽,从而形成接触端,定义所述第一弹性臂邻近所述第一固持部处为第一端,邻近所述接触端处为第二端,所述第一收容槽在所述第二端处的宽度恰好能容纳对应所述第一弹性臂且能允许所述第一弹性臂作上下活动,所述第一收容槽在所述第一端处的宽度大于对应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卡缘连接器的第一弹性臂在邻近第一固持部处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槽壁之间的距离较大,防止在焊接过程中因毛细现象导电焊料爬伸至第一弹性臂,从而影响第一弹性臂的电气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画圈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卡缘连接器底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1所示卡缘连接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卡缘连接器的的俯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画圈部分的放大图。

图8类似于图7,显示了本卡缘连接器另一种端子收容槽结构的示意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卡缘连接器100,用于与对接卡对接。所述卡缘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金属件40。

结合图2至图3,参阅图4,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纵长的主体部12及自所述主体部12两端延伸的两个锁扣臂16。所述金属件40包括第一金属件41与第二金属件42。所述第一金属件41固定于所述锁扣臂16的末端,用于与电路板相焊接。所述第二金属件42包覆所述锁扣臂16并固定于锁扣臂16的末端,用来与锁扣臂16共同锁扣插入卡缘连接器的对接卡。所述主体部12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14及第二侧壁13。所述第一侧壁14与所述第二侧壁13之间形成供对接卡插入的插槽11。所述第一侧壁14相对于所述插槽11的另一面为安装面17。所述主体部12还设有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4与所述第二侧壁13之间的防呆部15,所述防呆部15防止所述对接卡误插。所述第一侧壁14设有一排第一收容槽141,所述第二侧壁13设有一排第二收容槽131。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端子30与第二导电端子20。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0包括第一固持部34、自所述第一固持部34的上端延伸的第一弹性臂31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34的下端延伸的第一焊接部33。所述第一固持部34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14。所述第一焊接部33延伸出所述安装面17。所述第一弹性臂31则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41且所述第一弹性臂31的自由端延伸出所述第一收容槽141且凸伸入所述插槽11,从而形成接触端311。定义所述第一弹性臂31邻近所述第一固持部34处为第一端A,邻近所述接触端311处为第二端B。所述第一弹性臂31在所述第一端A处与所述第一收容槽141的槽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弹性臂31在所述第二端B处与对应槽壁的距离。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0收容在所述第二侧壁13。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0具有固持于所述第二侧壁13的第二固持部24、自所述第二固持部24的上端延伸的第二弹性臂21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24的下端延伸的第二焊接部23。所述第一弹性臂31具有延伸入所述插槽11的第一接触部32。所述第二弹性臂21具有延伸入所述插槽11的第二接触部22。所述第一接触部32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分别位于所述插槽11的两侧。请参阅图3及图8,所述安装面17向上凹陷形成让位槽142,所述让位槽142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33与所述主体部12之间。所述第一侧壁14还设有自其前端面内凹的第一固持槽143,所述第一固持部34固持于所述第一固持槽143,所述第一固持部34的前端裸露在所述主体部12的前端面。

请参阅图5至图7,所述第一收容槽141在邻近接触端处的宽度恰好能收容位于该处的第一弹性臂31且能够使所述第一弹性臂31在该处上下活动。所述第一弹性臂31在邻近第一固持部34处与所述第一收容槽141的槽壁之间的距离较大,即所述第一弹性臂31在邻近第一固持部34处与所述第一收容槽141的槽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弹性臂31在邻近接触端处与对应槽壁的距离。由于所述第一固持部34邻近所述第一焊接部33,在焊接过程中,焊锡容易自所述第一固持部34处进入所述第一收容槽141。因此,将所述第一收容槽141邻近所述第一固持部34处的宽度设置的足够大可以防止焊锡在所述第一收容槽141与所述第一弹性臂31之间产生毛细现象。所述第一收容槽141可以设置为两种结构:(1)请参阅图6,所述第一弹性臂31与所述第一收容槽141的槽壁之间的距离自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变小,所述第一收容槽141的槽壁自第一端向第二端呈逐渐倾斜状;(2)请参阅图7,从卡缘连接器的俯视图看之,所述第一收容槽141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依次分为第一延伸部146、第二延伸部145及第三延伸部144,所述第一延伸部146与所述第三延伸部144均呈直条状,所述第二延伸部145则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146与所述第三延伸部144。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定义对接方向为前后方向,比如,本实用新型也适用竖直型的电连接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