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2427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连通电气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



背景技术:

滑环部件是一种负责为旋转体连通、输送能源与信号的电气部件,根据传输介质来区分,滑环分为电滑环、流体滑环、光滑环等。目前普通滑环的功能都比较单一,即只能用于传输电信号或者传送单一能源,然而在目前的各种机械设备中,时常需要气液电同时混合传输,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分别设置相应的多个滑环来实现同时传输,给安装和使用都带来不便。目前也出现有一些气液电混合设置的滑环机构,然而由于设计简陋不合理,仍存在不利于安装及使用的问题,而且机构的结构及功能的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缺陷。

鉴于此,本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种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具有结构简洁合理、十分利于安装及使用、结构及功能稳定可靠等特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包括旋转电滑环、旋转轴及固定外壳;旋转轴转动套设在固定外壳内,该旋转轴的前端与旋转电滑环的旋转连接器连接,旋转轴的后端作为外连端;旋转轴内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一电线道、至少一输出流道及一输回流道;电线道贯穿旋转轴的俩端,旋转电滑环的导电线贯穿过电线道并且从外连端伸出;旋转轴的外侧壁上凹设有与输出流道和输回流道的前端一一对应相连通的输出环槽和输回环槽,固定外壳上设有分别与输出环槽和输回环槽相连通的前端进口和前端回口;输出流道和输回流道的后端均延伸至贯穿旋转轴的外连端,分别构成有外连出口和外连回口。

所述前端进口和前端回口均设于固定外壳的靠近前端的位置处,固定外壳内设有连通前端进口和对应输出环槽的承出流道,以及设有连通前端回口和输回环槽的承回流道。

所述输出环槽的环宽度大于输出流道的前端口径,承出流道的后端口径大于输出流道的前端口径并且小于输出环槽的环宽度。

所述承出流道的后端口设有扩口槽,该扩口槽的槽口径大于输出流道的前端口径并且小于输出环槽的环宽度。

所述输回环槽的环宽度大于输回流道的前端口径,承回流道的后端口径大于输回流道的前端口径并且小于输回环槽的环宽度。

所述承回流道的后端口设有扩口槽,该扩口槽的槽口径大于输回流道的前端口径并且小于输回环槽的环宽度。

所述固定外壳包括主壳部和辅壳部,辅壳部连接在主壳部的前端,前端进口和前端回口均设在辅壳部上。

所述输出流道设有两组,对应前端进口及输出环槽设有一一对应的两组,两组输出环槽在旋转轴上沿轴向并排设置。

所述电线道设于旋转轴的中心处,输出流道设有两组,该两组输出流道和输回流道呈三角均匀分布在电线道的周围。

所述旋转轴上的对应输出环槽和输回环槽的两侧处均设有密封件。

所述固定外壳与旋转轴间的前后端处均设有轴承件。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一种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主要由简洁的旋转电滑环、旋转轴及固定外壳三部分构成,旋转轴套置于固定外壳内,旋转电滑环与旋转轴前端连接,构成的滑环总成结构十分简洁紧凑。滑环总成采用外固内旋的配合方式,旋转电滑环与旋转轴同步转动,滑环总成的出电和出气液口(外连出口)及回气液口(外连回口)均位于旋转轴的轴向上的外连端,如此结构十分稳定可靠,利于气液电集中又简洁的外接安装布置,而且滑环的电信号及能源信号功能发挥都十分稳定精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的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旋转轴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100:

旋转电滑环11,进电端111,旋转连接器112,导电线113,

固定外壳12,主壳部1201,辅壳部1202,

前端进口121,承出流道1211,前端回口122,承回流道1221,

旋转轴13,电线道130,输出流道131,输出环槽1311,外连出口1312,

输回流道132,输回环槽1321,外连回口1322,外连端133,

轴承件14,密封件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案涉及一种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100,如图1-3所示,包括旋转电滑环11、固定外壳12及旋转轴13。

旋转轴13转动套设在固定外壳12内,较佳地固定外壳12与旋转轴13间的前后端处均设有轴承件14,利于旋转轴13在固定外壳12内安装及实现转动。

旋转轴13的前端与旋转电滑环11的旋转连接器112连接,具体地旋转连接器112伸入固定外壳12的前端,实现与旋转轴13的前端连接。旋转轴13的后端作为外连端133,该外连端133较佳地伸出固定外壳12,以利于该外连端133与相关部件外连。

旋转轴13内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一电线道130、至少一输出流道131及一输回流道132。电线道130贯穿旋转轴13的俩端,于此,旋转电滑环11的导电线113从旋转轴13的前端伸入,贯穿过电线道130后,从外连端133上的对应开口牵引出。旋转电滑环11上设有进电端111,供进电连接。

旋转轴13的外侧壁上凹设有与输出流道131相连通的输出环槽1311,固定外壳12上设有与输出环槽1311相连通的前端进口121。输出流道131的后端延伸至贯穿旋转轴13的外连端,构成有外连出口1312。如此旋转轴13与固定外壳12在静止或者旋转动作中,始终构成有一输出通路,依次为前端进口121-输出环槽1311-输出流道131-外连出口1312。

同理,旋转轴13的外侧壁上凹设有与输回流道132相连通的输回环槽1321,固定外壳12上设有与输回环槽1321相连通的前端回口122。输回流道132的后端延伸至贯穿旋转轴13的外连端,构成有外连回口1322。如此旋转轴13与固定外壳12在静止或者旋转动作中,始终构成有一输回通路,依次为外连回口1322-输回流道132-输回环槽1321-前端回口122。

优选的,前端进口121和前端回口122均设于固定外壳12的靠近前端的位置处。固定外壳12内设有连通前端进口121和对应输出环槽1311的承出流道1211,以及设有连通前端回口122与输回环槽1321的承回流道(图中未标示)。则所述输出通路依次为前端进口121-承出流道1211-输出环槽1311-输出流道131-外连出口1312。所述输回通路依次为外连回口1322-输回流道132-输回环槽1321-承回流道-前端回口122。如此设计,气液的输入通路的进端、输回通路的回端、以及导电通路的引入端均集中于滑环总成的前端处,并且所述气液输入通路的进端、输回通路的回端、以及导电通路的引出端均集中于滑环总成的后端(外连端133)上,如此设计是本案的创新技术点所在,克服现有设计中所忽视的问题,利于整体结构的简洁、紧凑又有效的安装连接,安装配合性极强,如此也保障功能的稳定性,还利于维护,在实践应用中带来极大的裨益。

进一步,为了利于结构装配,固定外壳12包括主壳部1201和辅壳部1202,辅壳部1202连接在主壳部1201的前端,二者呈密封连接。前端进口121和前端回口122均设在辅壳部1202上。

优选的,输出环槽1311的环宽度大于输出流道131的前端口径,承出流道1211的后端口径大于输出流道131的前端口径并且小于输出环槽1311的环宽度。进一步,承出流道1211的后端口设有扩口槽,该扩口槽的槽口径大于输出流道131的前端口径并且小于输出环槽1311的环宽度。如此设计,利于气液在输出环槽1311处有效环流及输送,适当缓冲压力,避免发生堵塞及漏气液等问题,加强功能稳定性。输回环槽1321可同理设置,具体来讲,输回环槽1321的环宽度大于输回流道132的前端口径,承回流道的后端口径大于输回流道132的前端口径并且小于输回环槽1321的环宽度。进一步,承回流道的后端口设有扩口槽,该扩口槽的槽口径大于输回流道132的前端口径并且小于输回环槽1321的环宽度。

给出具体实施例中,输出流道131设有两组,则对应前端进口121及输出环槽1311设有一一对应的两组,两组输出环槽1311在旋转轴13上沿轴向前后并排设置。当然输出流道131根据具体应用需要可以设置三组甚至多组。

优选的,如图3所示,电线道130设于旋转轴13的中心处,输出流道131设有两组,该两组输出流道131和输回流道132呈三角均匀分布在电线道130的周围。

优选的,为了加强旋转轴13内各通路的相互密闭性以及整个滑环总成的密闭性,旋转轴13上的对应各输出环槽1311和输回环槽1321的两侧处均设有密封件15,起到高度密封作用。具体实施例中,密封件15每组设有并列的两道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气液电混合滑环总成可以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具体实施例应用在应用于压底圆盘鞋机上,所带来的连接安装及功能等方面优势都十分突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