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灯组件及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4264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指示灯组件及开关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示灯组件及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开关装置是用于切断或连通电路电流的电气设备,用于控制电器开启和关闭。开关装置上设置有指示灯,用于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中指示开关装置的位置。

现有技术中,指示灯安装在开关装置的正面,指示灯组件从开关装置的背面接入开关装置内,指示灯组件上的引脚接入开关装置的接线端子中,通过螺钉旋紧。上述指示灯组件安装在开关装置上的方式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在安装指示灯组件的引脚时,需要先拧松接线端上的螺钉,将指示灯组件上的引脚放入螺钉和接线端子之间,再拧紧螺钉,由于开关的引脚也连接在接线端子上,在螺钉拧松的过程中,开关引脚容易从接线端上脱出,需要重新接入接线端上,费时费力、连接效率低;第二,开关引脚和指示灯组件引脚设置在同一个接线端上,不仅容易造成接触不良,影响指示灯和开关的正常运行,而且需要增加接线端的容线能力,增加了生产成本;第三,与指示灯组件的引脚相连接的导线裸露在接线端子的外侧,不仅影响开关内部导线的布局,而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指示灯组件及开关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安装效率,减少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指示灯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是绝缘的,所述支架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容纳槽;至少两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均可导电,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容纳槽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容纳槽中,每个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延伸至槽外;指示灯部件,所述指示灯部件包括指示灯、以及从所述指示灯上引出的至少两条导线,所述导线的末端一一对应地电连接在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

进一步,所述容纳槽至少包括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弹性件至少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槽外;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槽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容纳槽外;所述指示灯的两端分别引出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末端电连接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导线的末端电连接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

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接端、以及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容纳槽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容纳槽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端。

进一步,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导线的末端从所述第一通孔穿入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末端从所述第二通孔穿入所述第二容纳槽内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指示灯部件还包括基板,所述指示灯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卡扣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进一步,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均位于所述支架的第一侧;所述指示灯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上背向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

进一步,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导线均穿设于所述限位结构中。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均为导电弹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开关装置包括下座、上座、至少两个接线端子,所述上座与所述下座扣接后将所述接线端子固定;还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指示灯组件,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弹性件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并电连接在对应的接线端子上,每个所述接线端子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小于对应的所述弹性件的自由长度。

进一步,所述支架与所述下座或所述上座卡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示灯组件及开关装置,通过将弹性件挤压在支架和下座之间,使变形后的弹性件同时对支架和下座产生反向扩张作用,不仅可以使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导线的末端紧密连接,同时可使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接线端子相抵接,使指示灯组件稳固地连接在下座或上座上,保证了开关装置的正常运行。上述连接过程中,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布局合理规整,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支架扣接在下座或上座上时,无需接线,提高了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指示灯组件结构的第一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指示灯组件结构的第二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图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11-第一容纳槽,12-第二容纳槽,13-限位结构,2-指示灯部件,21-指示灯,22-基板,31-第一导线,32-第二导线,41-第一弹性件,42-第二弹性件,6-下座,61-第一接线端子,62-第二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指示灯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是绝缘的,所述支架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容纳槽;至少两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均可导电,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容纳槽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容纳槽中,每个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延伸至槽外;指示灯部件,所述指示灯部件包括指示灯、以及从所述指示灯上引出的至少两条导线,所述导线的末端一一对应地电连接在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其中,在下述实施例中,为了描述方便,仅示意性地通过两个容纳槽、两个弹性件、两根导线和两个接线端子来描述,但这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上述部件均可以设置多个。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指示灯组件结构的第一视图,图1示出了支架1上连接有第一弹性件41和第二弹性件42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指示灯组件结构的第二视图,图2示出了支架1上连接有指示灯部件2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所提供的指示灯组件,包括支架1、指示灯部件2、第一弹性件41、第二弹性件42、第一导线31、以及第二导线32。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2,所述支架绝缘设置,所述支架1上开设有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12;所述第一弹性件4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42均为可导电的部件,所述第一弹性件41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1中,所述第一弹性件41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容纳槽11的槽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槽11外;所述第二弹性件42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槽12中,所述第二弹性件42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二容纳槽12的槽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容纳槽12外;所述指示灯部件2包括指示灯21以及从所述指示灯21的两端分别引出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所述第一导线31的末端(第一导线31上远离指示灯21的一端)电连接在所述第一弹性件4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导线32的末端(第二导线32上远离指示灯21的一端)电连接在所述第二弹性件42的第一端。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支架1可以由绝缘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第一弹性件41和第二弹性件42均可由铜、铁等具有良好导电性材料制成。第一弹性件41的第二端从槽口延伸出第一容纳槽11,留出充足的压缩余量,保证第一弹性件41可以被压缩。第二弹性件42的第二端从槽口延伸出第二容纳槽12,留出充足的压缩余量,保证第二弹性件42可以被压缩。指示灯21上的两个接线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引出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以保证第一导线31与指示灯21、第二导线32与指示灯21之间良好的导电性。

指示灯21的正负接线端分别连接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第一导线31的末端从第一容纳槽11的槽口进入第一容纳槽11的内部,第一弹性件41的第一端抵接在第一导线31的末端,即可与第一导线31电路连接并对第一导线31的末端起到定位的作用。同样地,第二导线32的末端从第二容纳槽12的槽口进入第二容纳槽12的内部,第二弹性件42的第一端抵接在第二导线32的末端,即可与第二导线32电路连接并对第二导线32的末端起到定位的作用。

支架1扣接在电气设备上后,电气设备上抵接有第一弹性件41的接线端子与第一容纳槽11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弹性件41的自由长度,电气设备上抵接有第二弹性件42的接线端子与第二容纳槽12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弹性件42的自由长度。受压缩后的第一弹性件41的第一端将第一导线31的末端紧紧抵接在第一容纳槽11的槽底,第一弹性件41的第二端紧紧抵接在电气设备的一个接线端子上;受压缩后的第二弹性件42的第一端将第二导线32的末端紧紧抵接在第二容纳槽12的槽底,第二弹性件42的第二端紧紧抵接在电气设备的另一个接线端子上,进而实现指示灯部件2与电气设备之间稳固的电路连接。

指示灯部件2可以与电气设备(如吹风机、洗衣机或电扇等设备)串联连接,电气设备开启时,指示灯21亮,以提醒用户操作电气设备时注意安全;指示灯部件2还可以与电气设备的电路并联,电气设备关闭时,指示灯21亮,给用户提供照明或提醒用户电气设备处于停机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弹性件41和第二弹性件42的连接,提高了指示灯组件与电气设备的连接效率,降低了连接和生产成本,相比于现有技术,无需复杂的接线过程,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不存在裸露在外的部分,提高了安全性。

可选地,所述支架1包括第一连接端、以及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容纳槽1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容纳槽1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12设置在支架1的两端有利于保证支架1受力均匀,避免支架1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提高了支架1结构的稳定性,也保证了支架1与电气设备连接的稳定性,此外,将所述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12设置在支架1的两端可以增加二者之间的距离,防止因距离太近发生短路,提高了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纳槽11的槽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未示出),所述第二容纳槽12的槽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未示出),所述第一导线31的末端从所述第一通孔穿入所述第一容纳槽11内与所述第一弹性件4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32的末端从所述第二通孔穿入所述第二容纳槽12内与所述第二弹性件42的第一端电连接。上述设置方式可使第一导线31直接从第一容纳槽11的槽壁穿设进第一容纳槽11的内部,使第二导线32直接从第二容纳槽12的槽壁穿设进第二容纳槽12的内部,避免了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从槽口进入导致的电路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提高了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灯部件2还包括基板22,所述指示灯21安装在所述基板22上,所述基板22卡扣连接在所述支架1上。基板22上可以设置螺纹孔,指示灯21螺接在螺纹孔中,即可实现指示灯21与基板22的连接,基板22直接卡扣在支架1上,便于拆卸和安装。

较佳地,所述第一容纳槽11的槽口与所述第二容纳槽12的槽口均位于所述支架1的第一侧;所述指示灯部件2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1上背向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支架1的第一侧上不仅要设置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12,还要设置与电气设备机械连接的部件,结构相对复杂,指示灯部件2设置在第二侧,不仅避免了指示灯部件2与第一容纳槽11、以及第二容纳槽12发生位置干涉,同时提高了指示灯部件2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限位结构13,其中限位结构13可以是孔状结构,也可以是卡扣等结构,所述限位结构13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和所述第二容纳槽12之间,所述第一导线31和所述第二导线32均穿设于所述限位结构13中。第一导线31穿设过限位结构13后从第一通孔穿设进第一容纳槽11的内部,第二导线32穿设过限位结构13后从第二通孔穿设进第二容纳槽12的内部。限位结构13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在支架1上布局的合理性和整齐性,提高了通电线路的安全性。以限位结构13为孔状结构为例,限位结构13的内壁还可以与第一导线31或第二导线32的外表面过盈配合,以提高限位结构13对第一导线31或第二导线32的紧固作用,进而起到较好的定位作用。

较佳地,第一弹性件41和第二弹性件42均可以是导电弹簧,导电弹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弹性,在受到挤压后易于发生形变,在挤压解除后可迅速恢复形变。支架1扣接在电气设备上后,导电弹簧受到挤压发生形变,能够起到良好的导电和固定作用。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装置的结构爆炸图。图4为图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下座6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61和第二接线端子62的一侧。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开关装置包括下座6、上座(未示出)、至少两个接线端子(下文中以两个接线端子为例,即第一接线端子61和第二接线端子62),所述上座与所述下座扣接后将所述接线端子固定。所述第一接线端子61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62分别一一对应于所述第一弹性件4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42,所述第一弹性件41的第二端抵接并电连接在所述第一接线端子61上,所述第一接线端子61与所述第一容纳槽11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41的自由长度;所述第二弹性件42的第二端抵接并电连接在所述第二接线端子62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62与所述第二容纳槽12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弹性件42的自由长度。关于所述指示灯组件,上文已经做了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上述结构中,受压缩后的第一弹性件41的第一端将第一导线31的末端紧紧抵接在第一容纳槽11的槽底,第一弹性件41的第二端紧紧抵接第一接线端子61上;受压缩后的第二弹性件42的第一端将第二导线32的末端紧紧抵接在第二容纳槽12的槽底,第二弹性件42的第二端紧紧抵接在第二接线端上。通过上述连接结构,指示灯组件能够实现稳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弹性件41和第二弹性件42的连接作用,提高了指示灯组件的安装效率,降低了连接和生产成本,相比于现有技术,无需复杂的接线过程,第一导线31和第二导线32均不存在裸露在外的部分,提高了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1与所述下座6或上座卡接连接。卡接连接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连接方式,直接将支架1扣接在下座6或上座上即可。以支架1安装在下座6上为例,可以在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卡接接口,在所下座6上设置有卡接接头,将卡接接头对准卡接接口,然后手动将卡接接头拍进卡接接口内部即可,此时第一弹性件41和第二弹性件42均处于受压缩的状态,上述连接过程简单便捷,连接稳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示灯组件及开关装置,可以提高安装效率,减少安全隐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