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自复位一体的温度敏感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0900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自复位一体的温度敏感控制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敏感控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手自复位一体的温度敏感控制器。



背景技术:

一般家用电器内装二个温控器,一个用于温度控制,饮水机、电热水龙头、热水器、蒸汽发生器等,控制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一个用于过温保护,当温度控制温控器失控或由于其它原因造成超温,此时过温保护温控器跳开,切断电路。现有温控器为二个分列产品,接点多,特别是在电热水龙头狭小的空间内,不便安装,且固定银点的支架与接线片之间的导电方式采用铆钉铆接实现,容易造成发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零件少,接点少,容易操作,在长期工作时,当自动复位温控器失效或其他原因造成过温时,可手动复位温控器跳开,从而达到保证电器设备不会过温烧毁,保证安全的手自复位一体的温度敏感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手自复位一体的温度敏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固定部件、第一推杆、第二推杆、自动复位双金属片、手动复位双金属片、铝盖、复位钮和后盖,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相接触并通过固定部件固定安装在绝缘外壳内,所述绝缘外壳内设有2个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内分别放置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一端与自动复位双金属片接触,另一端与安装在绝缘外壳内的第二组件接触,所述第二推杆一端与手动复位双金属片接触,另一端与安装在绝缘外壳内的第二组件接触,所述铝盖扣在自动复位双金属片和手动复位双金属片上面,所述复位钮放入后盖孔内扣入绝缘外壳内,并位于绝缘外壳内的第二推杆接触的第二组件下面。

进一步,为了结构简单、方便安装,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静触点、第一接线片、第二静触点和第二接线片,所述第一静触点与第一接线片通过铆接固定,所述第二静触点与第二接线片通过铆接固定。

进一步,为了结构简单、方便安装,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和簧片,所述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与簧片二端通过铆接固定,所述第一静触点与第一动触点相接触,所述第二静触点与第二动触点相接触。

再进一步为了有效的在有限空间内固定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固定部件选用铆钉。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手自复位一体温度敏感控制器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具有性能稳定性高、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高等诸多优点,且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绝缘外壳,2为铆钉,3为第一推杆,4为第二推杆,5为自动复位双金属片,6为手动复位双金属片,7为铝盖,8为后盖,9为复位钮,10为第一静触点,11为第一接线片,12为第二静触点,13为第二接线片,14为第一动触点,15为第二动触点,16为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手自复位一体的温度敏感控制器,包括绝缘外壳1、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固定部件、第一推杆3、第二推杆4、自动复位双金属片5、手动复位双金属片6、铝盖7、复位钮9和后盖8,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相接触并通过铆钉2固定安装在绝缘外壳1内,所述绝缘外壳1内设有2个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内分别放置第一推杆3和第二推杆4,所述第一推杆3一端与自动复位双金属片5接触,另一端与安装在绝缘外壳1内的第二组件接触,所述第二推杆4一端与手动复位双金属片6接触,另一端与安装在绝缘外壳1内的第二组件接触,所述铝盖7扣在自动复位双金属片5和手动复位双金属片6上面,所述复位钮9放入后盖8孔内扣入绝缘外壳1内,并位于绝缘外壳1内的第二推杆4接触的第二组件下面。

第一组件包括第一静触点10、第一接线片11、第二静触点12和第二接线片13,所述第一静触点10与第一接线片11通过铆接固定,所述第二静触点12与第二接线片13通过铆接固定,第二组件包括第一动触点14、第二动触点15和簧片16,所述第一动触点14和第二动触点15与簧片16二端通过铆接固定,所述第一静触点10与第一动触点14相接触,所述第二静触点12与第二动触点15相接触。

当温度升高到自动复位双金属片5跳动临界时,自动复位双金属片5突跳,便推动第一推杆3,使一端的第一动触点14与第一静触点10断开,温度下降自动复位双金属片5复位,第一动触点14与第一静触点10接通,电路接通,使电器设备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长期工作当自动复位温控器失效或其他原因造成过温时,此时手动复位温控器跳开,从而达到保证电器设备不会过温烧毁,保证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