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1470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冷板,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形势的日益严峻,电动汽车越来越受人们重视,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作为车用动力能源,是目前国际上电动汽车动力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锂离子电池组须在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工作,而且电池组内单体温度差异将导致电池组一致性的差异,使得动力电池组系统的使用寿命与单体相比大幅降低。

液冷热管理是通过循环冷却液的流动带走动力电池组产生的热量,达到降温目的。液冷板具有单位体积散热效率大、可靠性高和良好的可维护性的特点。

液冷板的结构有以电池单体为单位的,这种液冷板与电池单体的长、宽尺寸相当,而厚度较小,与电池系统中的每个电池单体的正面接触;还有的以电池模块为单位,液冷板与电池系统中的部分电池正面或每个电池单体的侧面接触,这种液冷板的结构长度、厚度均较大,液冷板的温度均匀性很难保证。动力电池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一般来说是中心部位的温度要高一些,电池四周的温度要相对低一些,应采用合理的结构促进电池温度均匀性。目前液冷的系统设计比较复杂,冷却液的流道设计不合理,对于尺寸较大的液冷板,散热的均匀性欠佳,影响电池组的温度均匀性。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该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可通过蜿蜒设置于底板本体的流道,使得冷却液均匀且持续的流动于流道内,以均匀、持续的对底板及面板进行冷却降温,进一步的均匀、持续的对设置有该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的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降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盖合的面板,及贯穿所述面板后与所述底板相接、用于提供冷却液至所述底板进液口,以及贯穿所述面板后与所述底板相接、用于将在所述底板循环后的冷却液导出的出液口;其中,所述底板包括:底板本体,

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一侧端面、且与所述进液口及出液口联通,用于为冷却液导流、并使其流经所述底板吸收热量后、通过所述出液口排出的流道;

所述流道蜿蜒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

优选地,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其中,所述流道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左右两侧,且两端端口皆位于所述底板本体前后两侧之任一侧。

优选地,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其中,所述流道包括:

多个依次联通的液流单道,多个所述液流单道之间通过圆弧型联通槽联通。

优选地,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其中,多个所述液流单道包括:

与所述进液口联通、且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左右两侧之任一侧,用于接收经所述进液口流入的冷却液的液流首道;

与所述出液口联通、且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左右两侧之另一侧,用于将吸收所述底板与盖板热量后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出液口排出的液流尾道。

优选地,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其中,多个所述液流单道还包括:

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液流首道与液流尾道之间的液流中道;

所述液流中道两两一组。

优选地,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其中,所述底板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且位于同组中两个所述液流中道之间,用于承受所述面板所受载荷的第一支撑筋。

优选地,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筋为与所述底板本体冲压为一体的三角型支撑筋。

优选地,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其中,所述底板还包括:

两个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且位于所述流道外侧,用于承受所述面板所受载荷的第二支撑筋。

优选地,所述的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及底板的材料为高导热性的金属合金。

一种通过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实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

步骤A:所述面板及底板采用冲压成型或热压成型;

步骤B:所述进液口及出液口焊接于所述面板;

步骤C:将所述面板及底板钎焊法连接,自带成型铆钉铆接,产品轮角边采用扣锁紧后焊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由于采用了底板本体,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一侧端面、且与所述进液口及出液口联通,用于为冷却液导流、并使其流经所述底板吸收热量后、通过所述出液口排出的流道;所述流道蜿蜒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该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可通过蜿蜒设置于底板本体的流道,使得冷却液均匀且持续的流动于流道内,以均匀、持续的对底板及面板进行冷却降温,进一步的均匀、持续的对设置有该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的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降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较佳实施例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较佳实施例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120液冷板,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盖合的面板200,及贯穿所述面板200后与所述底板相接、用于提供冷却液至所述底板进液口310,以及贯穿所述面板200后与所述底板相接、用于将在所述底板循环后的冷却液导出的出液口320;其中,所述底板包括:底板本体110,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110一侧端面、且与所述进液口310及出液口320联通,用于为冷却液导流、并使其流经所述底板吸收热量后、通过所述出液口320排出的流道120;所述流道120蜿蜒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110。

所述流道120蜿蜒的设置方式使得流经所述流道120的冷却液、不仅可与与其相接触的底板部分及盖板部分进行热交换,还可规则的将热交换区域扩散于该底板部分及盖板部分附近的板材,提高所述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120液冷板的冷却均匀性;且蜿蜒的设置方式还可提高冷却液流动于所述流道120内的流畅性。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本体110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一用于承受所述面板200所受载荷的第三支撑筋,增强所述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120液冷板本体强度的同时,减轻其余部件所承受来自于所述面板200的载荷,且提高所述面板200及底板之间的间距,增加了流动于所述流道120内的冷却液,提高了所述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120液冷板的降温能力。

所述底板与盖板优选制作材料为铝合金板。

所述底板及面板200之间通过铆钉铆接。所述分流道120之间设置有支撑凸起140,所述支撑凸起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铆钉孔141,所述面板200在与所述支撑凸起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若干第二铆钉孔241,所述第一铆钉孔141与所述第二铆钉孔241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120液冷板,由于采用了底板本体110,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110一侧端面、且与所述进液口310及出液口320联通,用于为冷却液导流、并使其流经所述底板吸收热量后、通过所述出液口320排出的流道120;所述流道120蜿蜒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110;该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120液冷板可通过蜿蜒设置于底板本体110的流道120,使得冷却液均匀且持续的流动于流道120内,以均匀、持续的对底板及面板200进行冷却降温,进一步的均匀、持续的对设置有该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120液冷板的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120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110左右两侧,且两端端口皆位于所述底板本体110前后两侧之任一侧。

设置所述流道120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底板本体110左右两侧,最大可能的利用了所述底板本体110的尺寸、以使所述流道120内冷却液能够均匀与所述底板及盖板相接触,有效避免了所述底板及盖板热交换不均匀。

而设置两端的端口位于所述底板本体110前后两侧中同一侧,从而使流道120以所述底板本体110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110,均匀的对所述底板及盖板的左右两边进行冷却降温。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流道120包括:多个依次联通的液流单道,多个所述液流单道之间通过圆弧型联通槽121联通。

将所述联通槽121设置为圆弧型提高了冷却液在所述流道120内流动的流畅性,有效的防止了冷却液对所述盖板特定区域(流道120弯道处)造成冲击,从而使得盖板与冷却液的热交换不均匀;同时,也可防止冷却液流动不顺畅、而在同一处停留时间过久,造成底板与冷却液的热交换不均匀,故,该设置提高了所述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120液冷板冷却均匀性。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液流单道包括:与所述进液口310联通、且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110左右两侧之任一侧,用于接收经所述进液口310流入的冷却液的液流首道122;

与所述出液口320联通、且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110左右两侧之另一侧,用于将吸收所述底板与盖板热量后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出液口320排出的液流尾道123。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液流单道还包括: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液流首道122与液流尾道123之间的液流中道;所述液流中道两两一组。

所述液流中道设置有六个,两两相合、组成为三组液流中道组,依次分别为第一液流中道组150、第二液流中道组160及第三液流中道组170。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110、且位于同组中两个所述液流中道之间,用于承受所述面板200所受载荷的第一支撑筋18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筋180为与所述底板本体110冲压为一体的三角型支撑筋。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还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底板本体110、且位于所述流道120外侧,用于承受所述面板200所受载荷的第二支撑筋。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及底板的材料为高导热性的金属合金,如铝合金、铝镁合金、铜及铜合金等。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200与底板通过多个铆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通过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120液冷板实现的液冷处理方法,其包括:

步骤A:冷却液经与流道120相通的进液口310进入流道120;

步骤B:冷却液在蜿蜒设置于底板的流道120中流动,同时与底板及盖板进行热交换、带走底板与盖板的热量;

步骤C:冷却液经与流道120相通的出液口320流出流道120。

一种通过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用于动力电池的循环流道液冷板实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包括:

步骤A:所述面板及底板采用冲压成型或热压成型;

步骤B:所述进液口及出液口焊接于所述面板;

步骤C:将所述面板及底板钎焊法连接,自带成型铆钉铆接,产品轮角边采用扣锁紧后焊接。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