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载动力电池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4184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载动力电池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配件,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车载动力电池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汽车的车载动力电池一般采用线缆进行连接,并通过螺钉进行锁紧,一旦螺钉松动,会导致连接处断电、打火等不安全因素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车载动力电池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载动力电池的连接结构,包含:

一导电套,所述的导电套内设有一个或多个弹性导电件;

一导电芯,所述的导电芯包含一芯筒和芯筒内的一导电的芯体;

其中,所述的芯体与导电套可分离地套接,且套接时所述的芯体与所述的弹性导电件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芯体与导电套套接时所述的弹性导电件被芯体外壁和导电套内壁夹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导电套的内壁设有一个或多个导电环槽,所述弹性导电件设于所述的导电环槽内,且所述弹性导电件与所述导电环槽过盈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弹性导电件为环形导电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导电套包括一套筒,所述套筒包含一套管,所述套管的两端内壁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弹性导电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导电套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密封环槽,所述第一密封环槽被设于所述弹性导电件与所述导电套套接芯体的开口之间,所述第一密封环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套管中间位置的外壁还设有一环形的限位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芯体包括第一芯体及其两端的第二芯体,所述第二芯体的直径小于第一芯体,所述第一芯体的直径与所述的芯筒的筒体的内径相适应,所述第二芯体与所述的导电套的套管套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芯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内壁并于第二芯体外壁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的交界处的筒体内壁设有第二密封环槽,所述第二密封环槽的两端均有筒体内壁的凸起,所述第二密封圈限位于所述第二密封环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载动力电池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导电簧的弹性,由于即使在颠簸的环境下,芯体与导电簧发生相对滑动,也不会影响两相邻的导电芯的电连接,不会发生断电、打火等现象,连接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载动力电池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用于车载动力电池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用于车载动力电池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此时为另一个视角;

图4为图3中的用于车载动力电池的连接结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的用于车载动力电池的连接结构的导电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导电套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导电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此时为另一个视角;

图8为图7中的导电套沿B-B线的剖视图;

图9为图5中的导电套的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套筒沿C-C线的剖视图;

图11为图2中的用于车载动力电池的连接结构的导电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导电芯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的导电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此时为另一个视角;

图14为图13中的导电芯沿D-D线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2中的导电芯的芯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的芯筒沿E-E线的剖视图;

其中,

1、用于车载动力电池的连接结构;2、套筒;21、套管;22、限位环;23、导电环槽;24、第一密封环槽;3、导电簧;4、第一密封圈;5、芯筒;51、筒体;52、第二密封环槽;53、卡接口;6、芯体;61、第一芯体;62、第二芯体;7、第二密封圈;M、导电套;N、导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4所示,该用于车载动力电池的连接结构1包含导电套M和导电芯N,导电芯N与导电套M插接连接,后文会以两个导电芯N与一个导电套M为例详细进行说明。

如图5至图10所示,该导电套M包含一套筒2,该套筒2包含一管状的套管21,该套管21的外壁中部设有一环形的限位环22,该套管21的内壁两端分别设有一由环形的导电环槽23组成的导电环槽阵列和一由环形的第一密封环槽24组成的第一密封环槽阵列,该导电环槽23内分别设有一可分离的环形的导电簧3,该第一密封环槽24内分别设有一可分离的环形的第一密封圈4。其中,导电簧与导电环槽较佳地过盈配合,第一密封圈与第一密封环槽较佳地过盈配合。

如图1至图16所示,该导电芯N包含一芯筒5和一芯体6,该芯筒5包含一圆筒状的筒体51,该筒体51的内壁两端分别设有一由环形的第二密封环槽52组成的第二密封环槽阵列,该第二密封环槽52内分别设有一可分离的第二密封圈7,该芯体6包含一圆柱状的第一芯体61,该第一芯体6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圆柱状的第二芯体62,该第二芯体62的直径小于该第一芯体61,该第一芯体61的直径与该筒体51的内径相适应,该第二芯体62的直径与该第二密封圈7的内径相适应。在筒体5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喇叭状的卡接口53,方便芯体6和导电套套管21的插接操作。其中,第二密封圈与第二密封环槽较佳地过盈配合,并与第二芯体较佳地过盈配合。

下面介绍如何使用该连接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将一导电套M置于两相连的导电芯N之间,直接将芯体6插入到对应的套管21内,使得芯体6的第二芯体62与一对导电簧3紧密接触,第一密封圈4和第二密封圈7构成双重密封结构。其中,导电簧3的内外径分别与套管21内壁、第二芯体62外壁过盈配合,使得装配后的导电簧3被夹紧;第一密封圈4的内外径分别与套管21内壁、第二芯体62外壁过盈配合,使得装配后的第一密封圈4被夹紧;第二密封圈7的内外径分别与第二芯体62外壁、筒体51内壁过盈配合,使得装配后的第二密封圈7被夹紧。装配后,限位环两端分别被两个芯筒的端部抵贴。另一方面,如图14和图16所示,第二密封环槽52的两端均有筒体51内壁的凸起,使第二密封圈7的前后两端均被限位在第二密封环槽52内,所带来的好处包括:由于外端被限位,从而抵住第一芯体61宽于第二芯体62所形成的端沿凸环,将芯体6轴向限位在芯筒5内,但又具有一定的轴向缓冲位移量;第一芯体61与筒体51较佳地为间隙配合,利用第二密封圈7就可以实现芯体6在芯筒5内一定的径向缓冲位移量,在导电套和导电芯装配的过程中,可以在两者没有完全对准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套接,当然导电套和导电芯较佳地可以在相套接的接口处设置斜面卡接口,如图16中的卡接口53。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芯体也可与芯筒过盈配合以限位。

本实施例的导电套、芯体、导电簧为导电材料,通过导电套两端的导电簧,两个导电芯的芯体可以实现电连接。本实施例的导电簧3被设置成具有弹性,较佳地被设置成由导电线圈绕成的环形结构(导电线圈沿环形路径缠绕),导电线圈形成环形中空通道,因此在受到外力时可被压缩、形变,使得即使在颠簸的环境下,芯体6与导电簧3发生相对滑动,也不会影响两相邻的导电芯N的电连接,提高了两者的轴向和径向的随动性,不会发生断电、打火等现象,连接可靠。

需要说的是,第一密封圈4、第二密封圈7和导电簧3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减,本实施例所述阵列是指由两个以上相关部件平行排列而成,如图6和图8所示。导电套和导电芯的整体结构及内部细节结构也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方形等结构,此时,导电簧等细节结构可以为方环状。导电簧3也不局限于环形的弹簧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弹性的导电元件,比如在套管21的内壁上设置长条状的簧片,或者在套管21的内壁上设置多组弹性的导电球等。总之,只要该导电元件能与芯体6保持弹性的紧密接触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套筒和芯体可以为铜制成,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可以为橡胶制成,导电簧可以为镀银弹簧。

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可以用于两个由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模块盒之间的电连接,也可以用于电池箱里其他结构的电连接。

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