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器底座及智能快速布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730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控制器底座及智能快速布线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器底座及智能快速布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追求便捷、高效已是现代社会必须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拥有了私家车。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合理的利用位置空间来停放数量众多的车辆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停车场(也即停车库)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人工指挥的固定停车,其多出现于小区或者街道附近的露天停车场。这种停车位置是由人工划分的区域来确定,通过人工查找是否有空闲额停车位,将车辆停放到没有车辆停靠的位置上。

第二种是较为智能化的停车场,多见于地下停车场、医院停车场等。通过记录驶进和驶出车辆的数量便能够确认尚有多少个空闲停车位,也有使用传感器来探测每个车位上是否有车辆存在,以便于直观的告知停车操作员停车场是否有空闲的车位。

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多,以及土地成本的增加,第一种停车场逐渐被第二种停车场所替代。但第二种停车场,需要布设各种各样的信号线,导致现有停车场的控制器体积较大,且布线混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控制器底座及智能快速布线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控制器体积较大以及布线混乱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器底座,包括安装支座、定位支座和导电连接件总成;

所述导电连接件总成包括多个导电件;所述多个导电件插接在所述安装支座上;

所述定位支座与所述安装支座可拆装的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多个导电件卡接固定在所述定位支座与所述安装支座之间,且使所述多个导电件之间相互不连通;

每个所述导电件具有多个接线端。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座沿其厚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导电件相应的凹槽;

所述导电件包括底板、多个侧板和多个顶板;所述顶板的数量与所述侧板的数量相同,且所述顶板通过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顶板具有所述接线端;

所述底板插接在所述凹槽内;

所述多个导电件的多个顶板位于同一平面且不连通,并伸出所述安装支座,与所述定位支座配合连接;

所述侧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支座与所述定位支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支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沿所述定位支座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定位支座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安装支座的厚度方向相同;

每个所述顶板卡接在相邻的所述隔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座部、第二安装座部和第三安装座部;所述第一安装座部与所述第三安装座部平行,且所述第一安装座部与所述第三安装座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座部的同侧;

所述定位支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定位座部、第二定位座部和第三定位座部;所述第一定位座部与所述第三定位座部平行,且所述第一定位座部与所述第三定位座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座部的同侧;

每个所述导电件的多个顶板包括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第三顶板;

所述第一安装座部与所述第一定位座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顶板卡接在所述第一定位支座顶部的相邻所述隔板之间;

所述第二安装座部与所述第二定位座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顶板卡接在所述第二定位支座顶部的相邻所述隔板之间;

所述第三安装座部与所述第三定位座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三顶板卡接在所述第三定位支座顶部的相邻所述隔板之间。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导电件的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第三顶板的数量分别为一个或者多个;

每个所述导电件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第一个所述导电件至第n个所述导电件沿所述安装支座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个所述导电件的底板相对于第n个所述导电件的底板靠近所述导电件的顶板;其中,n为正整数;

第一个所述导电件的第一顶板至第n个所述导电件的第一顶板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安装支座的厚度方向垂直;

第一个所述导电件的第三顶板至第n个所述导电件的第三顶板,与第一个所述导电件的第一顶板至第n个所述导电件的第一顶板的设置方向相同;

第一个所述导电件的第二顶板至第n个所述导电件的第二顶板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安装支座的厚度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座包括多层安装板,相邻的所述安装板之间具有所述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内具有多个用于卡接所述底板的安装隔条;多个所述安装隔条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安装隔条相互平行;

所述定位支座固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定位隔条,所述定位隔条沿所述定位支座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定位支座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安装支座的厚度方向相同;所述侧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支座与多个所述定位隔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支座外套在所述安装支座上,所述安装支座内部具有用于固定控制器的安装空腔;

所述安装空腔的腔壁固设有两层固定块;所述控制器卡接在所述两层固定块之间;

每层所述固定块包括多个固定子块;相邻所述固定子块之间具有间隙;两层所述固定块的固定子块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件的材质为铜或者铝;

所述安装支座与所述定位支座通过卯榫结构连接;

所述导电连接件总成包括多个接线螺钉;所述接线端具有接线通孔;所述定位支座固设有多个接线螺母;所述接线螺钉穿过所述接线通孔与所述接线螺母螺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快速布线系统,包括所述的控制器底座,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固定在所述控制器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器底座及智能快速布线系统,包括安装支座、定位支座和导电连接件总成,通过定位支座与安装支座可拆装的固定连接,以令多个导电件卡接固定在定位支座与安装支座之间,且令多个导电件之间相互不连通,以使导电连接件总成集成在安装支座上,也即使多个导电件互不连通的集成在安装支座上,以使控制器的各种各样信号线分别连接在不同导电件的接线端,使相同的信号线接线端连接在同一导电件的多个接线端上,以使控制器小型化、集成化、且没有电线,不会导致布线混乱;此外,通过导电件连接相同的信号线,其连接更加牢固,能通过的导电电流更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控制器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控制器底座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控制器底座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控制器底座的B区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控制器底座的定位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定位支座的主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定位支座的C-C向剖视图;

图8为图6所示的定位支座的仰视图;

图9为图1所示的控制器底座的安装支座和导电连接件总成的主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控制器底座的安装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安装支座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安装支座的主视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安装支座的左视图;

图14为图12所示的安装支座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所示的控制器底座的导电连接件总成的主视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导电连接件总成的第一个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所示的导电连接件总成的第二个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5所示的导电连接件总成的第三个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5所示的导电连接件总成的第四个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5所示的导电连接件总成的第五个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安装支座;110-凹槽;120-第一安装座部;130-第二安装座部;140-第三安装座部;150-安装板;151-安装隔条;200-定位支座;210-隔板;220-第一定位座部;230-第二定位座部;240-第三定位座部;250-定位隔条;300-导电连接件总成;310-导电件;311-底板;312-侧板;313-顶板;3131-第一顶板;3132-第二顶板;3133-第三顶板;400-安装空腔;410-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底座;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控制器底座的主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控制器底座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控制器底座的B区放大图;图5为图1所示的控制器底座的定位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定位支座的主视图;图7为图6所示的定位支座的C-C向剖视图;图8为图6所示的定位支座的仰视图;图9为图1所示的控制器底座的安装支座和导电连接件总成的主视图;图10为图1所示的控制器底座的安装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安装支座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0所示的安装支座的主视图;图13为图12所示的安装支座的左视图;图14为图12所示的安装支座的俯视图;图15为图1所示的控制器底座的导电连接件总成的主视图;图16为图15所示的导电连接件总成的第一个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5所示的导电连接件总成的第二个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5所示的导电连接件总成的第三个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5所示的导电连接件总成的第四个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5所示的导电连接件总成的第五个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图2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底座,包括安装支座100、定位支座200和导电连接件总成300。

导电连接件总成300包括多个导电件310;多个导电件310插接在安装支座100上。

定位支座200与安装支座100可拆装的固定连接,以使多个导电件310卡接固定在定位支座200与安装支座100之间,且使多个导电件310之间相互不连通,也即多个导电件310之间相互不导电。

每个导电件310具有多个接线端。每个导电件310具有接线端的数量例如可以为2个、3个、4个、5个、8个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底座,包括安装支座100、定位支座200和导电连接件总成300,通过定位支座200与安装支座100可拆装的固定连接,以令多个导电件310卡接固定在定位支座200与安装支座100之间,且令多个导电件310之间相互不连通,以使导电连接件总成300集成在安装支座100上,也即使多个导电件310互不连通的集成在安装支座100上,以使控制器的各种各样信号线分别连接在不同导电件310的接线端,使相同的信号线接线端连接在同一导电件310的多个接线端上,以使控制器小型化、集成化、且没有电线,不会导致布线混乱;此外,通过导电件310连接相同的信号线,其连接更加牢固,能通过的导电电流更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安装支座100沿其厚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与导电件310相应的凹槽110。

导电件310包括底板311、多个侧板312和多个顶板313;顶板313的数量与侧板312的数量相同,且顶板313通过侧板312与底板311连接,以使每个侧板312连接一个顶板313;顶板313具有接线端;优选地,顶板313的数量与接线端的数量相同。

底板311插接在凹槽110内;优选地,多个导电件310的底板311相互平行。

多个导电件310的多个顶板313位于同一平面且不连通,也就是说所有顶板313位于同一平面且不连通;多个导电件310的多个顶板313伸出安装支座100,与定位支座200配合连接;以使每个顶板313的接线端便于接线。

侧板312固定在安装支座100与定位支座200之间。

优选地,顶板313与底板311平行,侧板312垂直于底板311,如图17-20所示;和/或,底板311、侧板312和顶板313位于同一平面,如图16所示。优选地,多个导电件310中的部分导电件310的底板311、侧板312和顶板313位于同一平面,也即第一导电件310为平板件;另一部分导电件310的顶板313与底板311平行,侧板312垂直于底板311。优选地,多个导电件310中的所有导电件310的顶板313与底板311平行,侧板312垂直于底板311。为了更加清楚的显示结构,图16中底板311、侧板312和顶板313用虚线分区。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定位支座20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板210,隔板210沿定位支座200的厚度方向延伸;定位支座200的厚度方向与安装支座100的厚度方向相同。

每个顶板313卡接在相邻的隔板210之间。通过隔板210以使相邻顶板313互不相通。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安装支座1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座部120、第二安装座部130和第三安装座部140;第一安装座部120与第三安装座部140平行,且第一安装座部120与第三安装座部140分别设置于第二安装座部130的同侧;即第一安装座部120、第二安装座部130和第三安装座部140形成U形体,也即安装支座100呈U形体。

定位支座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定位座部220、第二定位座部230和第三定位座部240;第一定位座部220与第三定位座部240平行,且第一定位座部220与第三定位座部240分别设置于第二定位座部230的同侧;即第一定位座部220、第二定位座部230和第三定位座部240形成U形。

每个导电件310的多个顶板313包括第一顶板3131、第二顶板3132和第三顶板3133;

第一安装座部120与第一定位座部220连接,以使第一顶板3131卡接在第一定位支座200顶部的相邻隔板210之间,以使与第一顶板3131连接的侧板312固定在第一安装支座100与第一定位支座200之间。

第二安装座部130与第二定位座部230连接,以使第二顶板3132卡接在第二定位支座200顶部的相邻隔板210之间,以使与第二顶板3132连接的侧板312固定在第二安装支座100与第二定位支座200之间。

第三安装座部140与第三定位座部240连接,以使第三顶板3133卡接在第三定位支座200顶部的相邻隔板210之间,以使与第三顶板3133连接的侧板312固定在第三安装支座100与第三定位支座200之间。

进一步地,每个导电件310的第一顶板3131、第二顶板3132和第三顶板3133的数量分别为一个或者多个;每个导电件310的第一顶板3131、第二顶板3132和第三顶板313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接线而设置。优选地,第一顶板3131和第三顶板3133的数量均为一个,第二顶板3132的数量为2、3、4等多个;以便于导电件310的安装。

每个导电件310一体成型,以便导电件310的生产加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支座100不限于呈U形体,也可以为矩形体、六变形体等多变形体、圆柱形等。

进一步地,作为本案的优选实施例,第一个导电件310至第n个导电件310沿安装支座100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个导电件310的底板311相对于第n个导电件310的底板311靠近导电件310的顶板313;其中,n为正整数。优选地,第一个导电件310的底板311、侧板312和顶板313位于同一平面,如图16所示。

第一个导电件310的第一顶板3131至第n个导电件310的第一顶板3131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方向与安装支座100的厚度方向垂直。

第一个导电件310的第三顶板3133至第n个导电件310的第三顶板3133,与第一个导电件310的第一顶板3131至第n个导电件310的第一顶板3131的设置方向相同。

第一个导电件310的第二顶板3132至第n个导电件310的第二顶板3132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且第二方向与安装支座100的厚度方向垂直。

例如,本实施例的图1-图20所示的n=5:第1个导电件310至第5个导电件310沿安装支座100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第1个导电件310的底板311相对于第5个导电件310的底板311靠近导电件310的顶板313;其中,n为正整数。其中,第1个导电件310为平面板,也即第1个导电件310的底板311、侧板312和顶板313位于同一平面。

第1个导电件310的第一顶板3131至第5个导电件310的第一顶板3131、第1个导电件310的第三顶板3133至第5个导电件310的第三顶板3133均沿第一方向的同一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方向与安装支座100的厚度方向垂直。

第1个导电件310的第二顶板3132至第5个导电件310的第二顶板3132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且第二方向与安装支座100的厚度方向垂直。

沿安装支座100的厚度方向,第1个导电件310的侧板312至第5个导电件310的侧板312的尺寸依次增加。

为了便于了解第1个导电件310的第一顶板3131至第5个导电件310的第一顶板3131、第1个导电件310的第二顶板3132至第5个导电件310的第二顶板3132、第1个导电件310的第三顶板3133至第5个导电件310的第三顶板3133的设置方向,在图4、图15中用a-e分别标注第1个导电件-第5个导电件。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安装支座100包括多层安装板150,相邻的安装板150之间具有凹槽110;每个凹槽110内具有多个用于卡接底板311的安装隔条151;多个安装隔条151与安装板150固定连接,且多个安装隔条151相互平行。相对于底板311直接与平面接触、卡接,其装配时的阻力较大,且对平面的要求较高,不便于凹槽110的生产加工;而底板311通过安装隔条151卡接在凹槽110内,减少了与底板311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了装配时的摩擦阻力,降低了对装配面的要求,有利于凹槽110的生厂加工。优选地,与底板311接触的凹槽110的上下表面均具有安装隔条151,或者,与底板311接触的凹槽110的其中一个表面具有安装隔条151。

可选地,定位支座200固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定位隔条250,定位隔条250沿定位支座200的厚度方向延伸;定位支座200的厚度方向与安装支座100的厚度方向相同;侧板312固定在安装支座100与多个定位隔条250之间。通过定位隔条250,以安装支座100与定位支座200通过定位隔条250连接,以减少安装支座100与定位支座200连接的接触面积,便于定位支座200可拆装的连接在安装支座100上。优选地,定位支座200包括的第一定位座部220、第二定位座部230和第三定位座部240的内侧均具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定位隔条250。

进一步地,定位隔条250与隔板210连接,以便于定位支座200的一体成型,以简化定位支座200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定位支座200外套在安装支座100上,安装支座100内部具有用于固定控制器的安装空腔400。

安装空腔400的腔壁固设有两层固定块410;控制器卡接在两层固定块410之间;即两层固定块410之间的距离为配合安装控制器的距离,例如两层固定块41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控制器的电路板的板厚。

每层固定块410包括多个固定子块;相邻固定子块之间具有间隙;两层固定块410的固定子块交错设置。通过两层固定块410的固定子块交错设置,以减少控制器与固定块410的接触面积,以减少控制器插接在两层固定块410之间的摩擦阻力,还便于将控制器牢固的固定在安装支座100上。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导电件310的材质为铜或者铝;通过采用铜或者铝的导电件310,其导电性能优良。

可选地,安装支座100与定位支座200通过卯榫结构连接;通过卯榫结构,以使安装支座100与定位支座200拆装方便,连接牢固。

可选地,导电连接件总成300包括多个接线螺钉;接线端具有接线通孔;定位支座200固设有多个接线螺母;接线螺钉穿过接线通孔与接线螺母螺接。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智能快速布线系统,该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控制器底座,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控制器底座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控制器底座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快速布线系统,包括控制器底座,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固定在控制器底座上;通过集成多个导电件,以使控制器小型化、集成化、且没有电线,不会导致布线混乱;此外,通过导电件连接相同的信号线,其连接更加牢固,能通过的导电电流更大。

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快速布线系统具有实施例一所述控制器底座的优点,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所述控制器底座的其他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