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接机构及电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4863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接机构及电动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接机构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充电的便利性,越来越多的电动车辆使用便携式电能存储设备,例如便携式动力电池。电能存储设备与电动车辆之间的插接机构一般为可插拔插接机构,这样可以更方便地取下电能存储设备。然而,当将电能存储设备从车辆上移除之后,安装于车辆上的插接部及电能存储设备上的插接部,都将暴露在空气中。特别是电能存储设备上的插接部,由于电能存储设备要各处转移,难免接触到各种环境,电能存储设备上的插接部容易被外界污染。这样,将影响插接机构的导电性能,甚至导致电路无法接通。可见,现有的插接机构存在容易被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插接机构及电动车辆,以解决现有插接机构存在容易被污染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接机构,包括:

第一插接部,包括第一座体,所述第一座体上设置有两个插接孔,所述两个插接孔的内侧壁分别形成第一正电极及第一负电极,每个所述插接孔内还设置有与插接孔相适应且用于覆盖插接孔的防尘盖体,每个所述防尘盖体通过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插接部连接;

第二插接部,包括第二座体,所述第二座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两个插接孔相配合的两个插入柱,所述两个插入柱的外侧壁分别形成第二正电极及第二负电极,所述插入柱插入所述插接孔时,所述插入柱将所述防尘盖体抵压入所述插接孔内,所述插入柱的第二电极与所述插接孔的第一电极进行电性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包括车辆本体、电能存储设备及插接机构,所述车辆本体与所述电能存储设备通过所述插接机构进行机械连接及电性连接;

所述插接机构包括第一插接部及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第一座体,所述第一座体上设置有两个插接孔,所述两个插接孔的内侧壁分别形成第一正电极及第一负电极,每个所述插接孔内还设置有与插接孔相适应且用于覆盖插接孔的防尘盖体,每个所述防尘盖体通过弹性部件与所述第一插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第二座体,所述第二座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两个插接孔相配合的两个插入柱,所述两个插入柱的外侧壁分别形成第二正电极及第二负电极,所述插入柱插入所述插接孔时,所述插入柱将所述防尘盖体抵压入所述插接孔内,所述插入柱的第二电极与所述插接孔的第一电极进行电性连接;

所述插接机构的第一插接部设置于所述电能存储设备上,所述插接机构的第二插接部设置于所述车辆本体上。

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插接机构的插接孔内设置依靠弹性部件连接的防尘盖体,在电能存储设备接入电动车辆或从电动车辆上移除时,防尘盖体在机械力或弹力作用下可以自动打开或关闭。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保护插接机构,防止插接机构被污染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插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插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插接部弹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带密封圈的防尘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插接机构,包括第一插接部100及第二插接部200,其中,

如图1及图3所示,第一插接部100,包括第一座体101,第一座体101上设置有两个插接孔102、103,两个插接孔102、103的内侧壁分别形成第一正电极及第一负电极,每个插接孔102、103内还设置有与插接孔102、103相适应且用于覆盖插接孔102、103的防尘盖体104,每个防尘盖体104通过弹性部件105与第一插接部100连接。

如图2所示,第二插接部200,包括第二座体201,第二座体201上设置有与两个插接孔102、103相配合的两个插入柱202、203,两个插入柱202、203的外侧壁分别形成第二正电极及第二负电极,插入柱202、203插入插接孔102、103时,插入柱202、203将防尘盖体104抵压入插接孔102、103内,插入柱202、203的第二电极与插接孔102、103的第一电极进行电性连接。

其中,两个插接孔102、103的内侧壁分别形成第一正电极及第一负电极,可以是插接孔102的内侧壁形成第一正电极,插接孔103的内侧壁形成第一负电极。

其中,两个插入柱202、203的外侧壁分别形成第二正电极及第二负电极,可以是插入柱202的外侧壁形成第二正电极,插入柱203的外侧壁形成第二负电极。

其中,两个插接孔102、103与两个插入柱202、203相配合,可以是插接孔102与插入柱202相配合,插接孔103与插入柱203相配合。

其中,插入柱202、203插入插接孔102、103,可以是插入柱202插入插接孔102内,插入柱203插入插接孔103内。

其中,两个插接孔102、10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两个插接孔102、103的横截面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两个插接孔102、10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任意几何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方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等。

其中,两个插入柱202、203的横截面形状及横截面大小均分别与两个插接孔102、103的横截面形状及横截面大小相匹配,以保证有效的电性连接。

除了两个形成第一正电极及第一负电极的插接孔102、103外,第一座体101上还可以设置接地插接孔;与之对应的,第二座体201上设置有与接地插接孔相配合的接地插入柱。

其中,防尘盖体104的横截面形状及横截面大小与插接孔102、103的横截面形状及横截面大小相适应。优选的,防尘盖体104的大小刚好覆盖插接孔102、103,但又不阻碍防尘盖体104在插接孔102、103内来回运动。防尘盖体104的材料可以选择绝缘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料、橡胶、陶瓷、玻璃、石英等。防尘盖体104用于将插接孔102、103与外界环境进行隔离,具有保护插接孔102的作用。例如,可以防止灰尘、脏物进入插接孔102、103内,避免插接孔102、103受污染;还可以适当避免插接孔102、103受到直接的机械伤害;等等。

其中,防尘盖体104可以是薄片状,也可以是厚板状,还可以是柱塞状,等等。

其中,如图3所示,弹性部件105设置于插接孔102、103内,可以是一切能伸缩的弹性部件,例如,弹性部件可以是弹簧,例如,螺旋式弹簧、碟形弹簧、环形弹簧、板弹簧、截锥涡卷弹簧或扭杆弹簧均适应。弹性部件伸展时的自由长度优选使防尘盖体104的外表面刚好与与插接孔102、103的边缘齐平,弹性部件压缩时的长度优选使插接孔102、103的第一电极完全露出。

其中,弹性部件105与防尘盖体104之间的连接部位可以是在防尘盖体104的下表面。

具体的,两个插接孔102、103及两个插入柱202、203的横截面大小均相同,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防尘盖体104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

其中,第一座体101上设置有两个插接孔102、103,可以是在第一座体101上直接开设两个插接孔102、103。

其中,第二座体201上设置有两个插入柱202、203,可以是在第二座体201上直接设置两个插入柱202、203。

其中,第一座体101及第二座体201的形状可以是方形或圆形或其它图形,可以根据第一插接部100及第二插接部200所连接载体的具体形状进行适应性选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接机构,第一插接部100与第二插接部200分别与不同的载体固定连接,例如,可以是,第一插接部100与电能存储设备(如电池、电池包、电池组或电瓶等)固定连接,第二插接部200与用电设备(如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或电机等)固定连接;还可以是,第一插接部100与用电设备固定连接,第二插接部200与供电设备固定连接;等等。

以应用于电动车辆及为电动车辆提供电能的便携式动力电池为例,其中,插接机构的第一插接部100设置于便携式动力电池的底部,第二插接部200设置于电动车辆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如图3所示,当将便携式动力电池接入电动车辆时,第二插接部200的插入柱202、203分别插入第一插接部100的插接孔102、103内,在插入柱202、203的机械力的作用下,防尘盖体104被插入柱202、203抵压入插接孔102、103内,弹性部件105压缩,当便携式动力电池安放好时,防尘盖体104与弹性部件105一起被压缩至插接孔102、103深处,插接孔102、103的第一电极与插入柱202、203的第二电极接触,实现电路接通。当动力电池从电动车辆上移除时,防尘盖体104不受插入柱202、203抵压,弹性部件105将防尘盖体104回弹,使得防尘盖体104重新覆盖插接孔102、103,实现插接孔102、103与外界环境隔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接机构,将防尘盖体通过弹性部件设置于插接孔内部,其一,防尘盖体的活动区域仅局限于插接孔内,不会增加插接机构的体积;其二,在电能存储设备接入电动车辆或从电动车辆上移除时,防尘盖体在机械力或弹力作用下可以自动打开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插接机构的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断开连接时,具有保护插接机构,防止插接机构被污染的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接机构,也可以将第一插接部100设置于电动车辆上,第二插接部200设置于便携式动力电池的底部。也就是说,第一插接部100及第二插接部200分别连接的载体可以不作限定。

可选的,如图1所示,第一座体101上设置有插接柱106,插接孔102、103开设于插接柱106上;如图2所示,第二座体201上设置有与插接柱106相配合的第一容置腔204,插入柱202、203设置于第一容置腔204内。

其中,插接柱106可以是两个,即插接孔102、103分别设置于两个插接柱106上;插接柱106也可以是一个,即插接孔102、103设置于同一个插接柱106上。第一容置腔204的个数及形状均与插接柱106的个数及形状相配合。

该可选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插接柱106及相配合的第一容置腔204,可以提高第一插接部100与第二插接部200之间的配合度及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如图1所示,第一座体101上还设置有通信孔107,如图2所示,第二座体201上设置有与通信孔107相配合的通信针205。

其中,通信孔107及通信针205用于实现两载体之间的通信,以应用于电动车辆及为电动车辆提供电能的便携式动力电池为例,为了实时监控便携式动力电池的剩余电容或剩余电能等参数,电动车辆与便携式动力电池之间需要建立通信。当第一插接部100与第二插接部200进行插接时,通信孔107与通信针205进行插接,实现电性连接。

其中,通信孔107及通信针205的个数应根据两载体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适应性配置。通信孔107可以直接开设于第一座体101上。

可选的,如图1所示,第一座体101上还设置有通信柱108,通信孔107开设于通信柱108上;如图2所示,第二座体201上设置有与通信柱108相配合的第二容置腔206,通信针205设置于第二容置腔206内。

其中,通信柱108可以是多个,即通信针205分别设置于多个通信柱108上;通信柱108也可以是一个,即通信针205设置于同一个通信柱108上。第二容置腔206的个数及形状均与通信柱108的个数及形状相配合。

该可选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通信柱108及相配合的第二容置腔206,可以提高第一插接部100与第二插接部200之间的配合度及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如图1所示,第一座体101上还设置有多个定位孔109,如图2所示,第二座体201上设置有与定位孔109相配合的定位柱207。

其中,第一座体101为方形时,可以在第一座体101的四个角分别设置一个定位孔109,定位柱207的位置及个数均与定位孔109的位置及个数相配合。

该可选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定位孔109及相配合的定位柱207,可以提高第一插接部100与第二插接部200之间的配合度及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如图4所示,防尘盖体104外侧边缘设置有密封圈110。

该可选的实施方式,密封圈110位于防尘盖体104与插接孔102、103内壁之间,使防尘盖体104与插接孔102、103内侧壁之间的接触更加紧密,提高防尘盖体104对插接孔102、103的保护效果,此外,密封圈还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在防尘盖体104于插接孔102、103内来回移动时,防止防尘盖体104的边缘对第一电极进行刮擦,保护第一电极免受损坏。

其中,密封圈110的材料可以使用橡胶、高分子弹性体等有弹性的物质。密封圈110的厚度应当适中,太厚没有必要,太薄又起不到缓冲、密封的效果,例如密封圈110的厚度一般可以设置在0.5毫米至2毫米之间。

可选的,防尘盖体104外侧边缘设置有容置密封圈110的凹槽,密封圈110容置于凹槽内。

其中,密封圈110可粘合在防尘盖体104的外侧边缘,也可以在防尘盖体104外侧边缘设置凹槽,使密封圈110容置于凹槽内,以防止密封圈110从防尘盖体104上脱落。

可选的,如图2所示,第二座体201上还可以设置用于与载体连接的安装孔208。当第二座体201为方形时,可以在第二座体201的四个角分别设置一个安装孔208。

第二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电动车辆,包括车辆本体、电能存储设备及插接机构,车辆本体与电能存储设备通过插接机构进行机械连接及电性连接,插接机构的第一插接部设置于电能存储设备上,插接机构的第二插接部设置于车辆本体上。

如图5及图6所示,电能存储设备可以是两个相互串联连接的电池包300,电池包300设置有电池包底座301,插接机构的第一插接部100设置于电池包底座301上,插接机构的第二插接部200设置于电动车辆上。

可选的,如图5所示,每个电池包300的顶部设置于方便使用者抓取的把手302。

插接机构的具体结构及插接机构的工作原理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