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断路器用永磁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3784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磁驱动机构,确切地说是一种真空断路器用永磁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真空断路器是当前最重要的电力输变电及控制设备之一,使用量十分巨大,且真空断路器的操控性能直接影响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前所使用的真空断路器中,为了提高真空断路器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真空断路器操作的劳动强度等要求,均在真空断路器中设置了用于驱动分合闸操作的操作机构,其中永磁操作机构是当前最常用的设备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当前所使用的永磁操作机构虽然可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但其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仅能依靠单一的磁场及辅助弹簧进行操作,从而一方面导致当前使用的永磁操作机构在进行操作时,操作难度大,操作灵敏度不高且操作劳动强度大,另一方面在进行分合闸操作时,尤其是分闸操作时,缺乏有效的分闸驱动能力,从而导致真空断路器分闸操作时极易产生分闸不畅现象,从而引发严重的供电事故。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永磁驱动机构,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断路器用永磁操作机构。该实用新型系统构成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高,一方面同时具备永磁驱动和电磁驱动两种驱动方式,驱动力稳定可靠,另一方面可根据使用需要提高分闸驱动力的稳定性和分闸动作的可靠性,避免因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真空断路器分合闸操作异常,从而极大的提高真空断路器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真空断路器用永磁操作机构,包括壳体、端盖、滑套、驱动杆、静态永磁体、动态永磁体、电磁线圈、铁芯、挡板、复位弹簧及驱动拨轮。驱动杆嵌于壳体内并与壳体同轴分布。驱动杆前端和末端均位于端盖外。驱动杆与端盖之间通过滑套滑动连接。壳体为空心管状结构,其两端分别与端盖连接并构成闭合的工作腔。静态永磁体若干并环绕壳体轴线均布在壳体内表面上,且各静态永磁体沿壳体轴线方向均布为至少两层,每层上均布两个静态永磁体。动态永磁体至少四个,环绕驱动杆轴线均布在驱动杆外表面上并位于壳体最顶层和最底层的静态永磁体之间位置。动态永磁体中磁极与静态永磁体磁极相反的为合闸动态永磁体,与静态永磁体磁极相同的为分闸动态永磁体,且各合闸动态永磁体和分闸动态永磁体均沿驱动杆轴向方向均布至少两层,每层中的合闸动态永磁体和分闸动态永磁体均各至少两个并相互间隔分布,且分布在同一与驱动杆轴线平行的直线方向上的各动态永磁体磁极相同。电磁线圈若干并与静态永磁体间隔分布在壳体内表面上,且各电磁线圈沿壳体轴线方向均布为若干层,每层至少均布两个电磁线圈。铁芯若干,包覆在驱动杆外表面并与各电磁线圈位置相互对应。驱动杆位于壳体内的部分上均布两个挡板且挡板与端盖内表面平行分布。各挡板分别与壳体两端端盖间距离壳体有效长度的1/6-1/4。复位弹簧共四个,包覆在驱动杆外且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挡板和端盖相抵。驱动拨轮至少一个,嵌于壳体外表面并与壳体铰接。驱动拨轮可环绕铰接轴进行0°-180°旋转且驱动拨轮铰接轴与驱动杆轴线平行分布。驱动拨轮包括拨片及驱动轮。驱动轮外表面与驱动杆外表面相互连接。拨片位于驱动轮外表面并位于壳体外侧。拨片的轴线与驱动杆轴线垂直且相交。

进一步的,动态永磁体外表面超出驱动杆外表面0-50毫米并与静态永磁体间距不小于5毫米。

进一步的,壳体内表面设隔磁性材料衬层。

进一步的,挡板和端盖上均设定位槽并通过定位槽与复位弹簧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驱动杆与驱动拨轮的驱动轮之间通过棘轮机构相互铰接。

本实用新型系统构成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高,一方面同时具备永磁驱动和电磁驱动两种驱动方式,驱动力稳定可靠,另一方面可根据使用需要提高分闸驱动力的稳定性和分闸动作的可靠性,避免因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真空断路器分合闸操作异常,从而极大的提高真空断路器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的一种真空断路器用永磁操作机构,包括壳体1、端盖2、滑套3、驱动杆4、静态永磁体5、动态永磁体6、电磁线圈7、铁芯8、挡板9、复位弹簧10及驱动拨轮11。驱动杆4嵌于壳体1内并与壳体1同轴分布。驱动杆4前端和末端均位于端盖2外。驱动杆4与端盖2之间通过滑套3滑动连接。壳体1为空心管状结构,其两端分别与端盖2连接并构成闭合的工作腔。静态永磁体5若干并环绕壳体1轴线均布在壳体1内表面上,且各静态永磁体5沿壳体1轴线方向均布为至少两层,每层上均布两个静态永磁体5。动态永磁体6至少四个,环绕驱动杆4轴线均布在驱动杆4外表面上并位于壳体1最顶层和最底层的静态永磁体5之间位置。动态永磁体6中磁极与静态永磁体5磁极相反的为合闸动态永磁体61,与静态永磁体5磁极相同的为分闸动态永磁体62,且各合闸动态永磁体61和分闸动态永磁体62均沿驱动杆4轴向方向均布至少两层,每层中的合闸动态永磁体61和分闸动态永磁体62均各至少两个并相互间隔分布,且分布在同一与驱动杆4轴线平行的直线方向上的各动态永磁体6磁极相同。电磁线圈7若干并与静态永磁体5间隔分布在壳体1内表面上,且各电磁线圈7沿壳体1轴线方向均布为若干层,每层至少均布两个电磁线圈7。铁芯8若干,包覆在驱动杆4外表面并与各电磁线圈7位置相互对应。驱动杆4位于壳体1内的部分上均布两个挡板9,且挡板9与端盖2内表面平行分布。各挡板9分别与壳体1两端端盖2间距离壳体1有效长度的1/6-1/4。复位弹簧10共四个,包覆在驱动杆4外且复位弹簧10两端分别与挡板9和端盖2相抵。驱动拨轮11至少一个,嵌于壳体1外表面并与壳体1铰接。驱动拨轮11可环绕铰接轴进行0°-180°旋转且驱动拨轮11铰接轴与驱动杆4轴线平行分布。驱动拨轮11包括拨片101及驱动轮102。驱动轮102外表面与驱动杆4外表面相互连接。拨片101位于驱动轮102外表面并位于壳体1外侧。拨片101的轴线与驱动杆4轴线垂直且相交。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动态永磁体6外表面超出驱动杆4外表面0-50毫米并与静态永磁体5间距不小于5毫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1内表面设隔磁性材料衬层1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挡板9和端盖2上均设定位槽13并通过定位槽13与复位弹簧10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杆4与驱动拨轮11的驱动轮102之间通过棘轮机构相互铰接。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当进行分闸操作时,首先通过对驱动拨轮11操作,使驱动拨轮11进行旋转运动并同时通过驱动拨轮11驱动驱动杆4进行旋转,使得动态永磁体6中的合闸动态永磁体61与静态永磁体5位置对应,从而在磁场的作用下驱动杆4进行合闸操作,在分闸操作到位同时,复位弹簧10处于弹性形变状态,且弹力方向与驱动杆4合闸操作时的驱动力方向相反,当进行分闸操作时,驱动拨轮11进行旋转运动并同时通过驱动拨轮11驱动驱动杆4进行旋转,使得动态永磁体6中的分闸动态永磁体62与静态永磁体5位置对应,从而在磁场的作用下驱动杆4进行分闸操作,在进行分闸操作时,复位弹簧10因合闸而产生的弹力释放,辅助驱动驱动杆4进行分闸操作,除此之外,在进行分合闸操作时,另可通过电磁线圈7与铁芯8配合,独立驱动驱动杆4进行分合闸操作或协助静态永磁体5、动态永磁体6进行分合闸操作。

本实用新型系统构成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高,一方面同时具备永磁驱动和电磁驱动两种驱动方式,驱动力稳定可靠,另一方面可根据使用需要提高分闸驱动力的稳定性和分闸动作的可靠性,避免因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真空断路器分合闸操作异常,从而极大的提高真空断路器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