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床拖链系统专用高柔性控制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0812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机床拖链系统专用高柔性控制电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数控机床拖链系统专用高柔性控制电缆,属于电缆领域。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1832年,沙俄退伍军官许林格将电报线路埋在地下,六根导线之间彼此用橡胶绝缘后同放在玻璃管内,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条地下电缆。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20926701.8的一种电缆,包括芯导体及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裹在芯导体上;所述绝缘层外围设有内护层及外护层,所述外护层设置在内护层的外围;所述芯导体和绝缘层之间设置有发泡层;所述绝缘层外部设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外部设有耐高温层;所述芯导体之间填设有若干填充物;所述内护层和外护层之间设置有铠装层;所述外护层外设置有耐磨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芯导体和绝缘层之间发泡层的设置,提高了电缆的保护性能,增强了电缆的抗压抗拉能力,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绝缘层外部设有屏蔽层,使得抗扰能力强;通过耐高温层及耐磨层的设置,提高了电缆的耐高温及耐磨性能。但是该电缆没有隔氧层,容易使内部线层与氧气接触氧化,从而导致电缆老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控机床拖链系统专用高柔性控制电缆,其结构包括U相线、V相线、W相线、N相线、高强度外护套、矿物质耐火层、隔氧层、线端隔离层、金属屏蔽套、矿物质绝缘层、绞合式纯铜导体,所述U相线、V相线、W相线、N相线设于高强度外护套内部,所述U相线、V相线、W相线、N相线各设有一条,所述矿物质耐火层设于高强度外护套内部,所述隔氧层设于矿物质耐火层内部,所述线端隔离层设于U相线、V相线、W相线、N相线最外层,所述金属屏蔽套设于线端隔离层内部,所述矿物质绝缘层设于金属屏蔽套内部,所述绞合式纯铜导体设于矿物质绝缘层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绞合式纯铜导体设有纯铜导线。

进一步的,所述绞合式纯铜导体由纯铜导线绞合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数控机床拖链系统专用高柔性控制电缆,通过设有隔氧层,实现了该电缆不容易使内部线层与氧气接触氧化,不容易导致电缆老化。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控机床拖链系统专用高柔性控制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纯铜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U相线-1、V相线-2、W相线-3、N相线-4、高强度外护套-5、矿物质耐火层-6、隔氧层-7、线端隔离层-8、金属屏蔽套-9、矿物质绝缘层-10、绞合式纯铜导体-11、纯铜导线-1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控机床拖链系统专用高柔性控制电缆,其结构包括U相线1、V相线2、W相线3、N相线4、高强度外护套5、矿物质耐火层6、隔氧层7、线端隔离层8、金属屏蔽套9、矿物质绝缘层10、绞合式纯铜导体11,所述U相线1、V相线2、W相线3、N相线4设于高强度外护套5内部,所述U相线1、V相线2、W相线3、N相线4各设有一条,所述矿物质耐火层6设于高强度外护套5内部,所述隔氧层7设于矿物质耐火层6内部,所述线端隔离层8设于U相线1、V相线2、W相线3、N相线4最外层,所述金属屏蔽套9设于线端隔离层8内部,所述矿物质绝缘层10设于金属屏蔽套9内部,所述绞合式纯铜导体11设于矿物质绝缘层10内部,所述绞合式纯铜导体11设有纯铜导线110,所述绞合式纯铜导体11由纯铜导线110绞合组成。

在进行使用时,通过设有隔氧层7,实现了该电缆不容易使内部线层与氧气接触氧化,不容易导致电缆老化。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