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9676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和具有该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特别属于用于提高连接器具有的壳体与罩的嵌合性能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已知的连接器,为了使该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已知如下的结构:在两者松嵌合的状态下对连接器具有的杆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完成两者的嵌合(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14-99267号公报)。在该连接器中,参见图9,形成在罩3上的引导部9嵌合在形成于连接器壳体(壳体)上的引导件承受部15上,由此能够将罩3固定在连接器壳体1上。

另外,在日本特开2014-99267号公报所公开的连接器中,在由于较强的冲击等而使得引导部9从引导件承受部15上脱落、或者它们发生破损的情况下,罩3和杆4都会从连接器壳体上脱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用于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连接器中提高罩相对于壳体的嵌合性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该连接器具有:壳体,其在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方向即嵌合方向的相反侧具有开口部;罩,其具有与形成在所述壳体上的壳体卡合部卡合的罩第1卡合部,该罩在覆盖所述开口部的状态下被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滑动件,其被收纳在所述壳体内,并被设置成沿着与所述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即滑动方向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自如,通过该滑动件沿所述滑动方向移动而使得所述壳体嵌合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上;被操作部,通过操作该被操作部而使所述滑动件滑动;以及锁定机构,其具有形成在所述滑动件上的滑动件卡合部和形成在所述罩上的罩第2卡合部,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完成的状态下,所述滑动件卡合部与所述罩第2卡合部卡合,防止所述罩从所述滑动件上脱出。

在这种结构中,罩第1卡合部卡合在壳体卡合部上,从而使得罩在覆盖壳体的开口部的状态下被固定在该壳体上。此外,在这种结构中,通过被操作部被用户操作,从而使得被收纳在壳体内的滑动件滑动移动。由此,能够使连接器的壳体嵌合在对方侧连接器上。

并且,在这种结构中,在连接器的壳体嵌合在对方侧连接器上的状态下,滑动件卡合部与罩第2卡合部卡合。由此,能够防止罩从被收纳在壳体内的滑动件、即壳体上脱出。

因此,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提高罩相对于壳体的嵌合性能。

(2)本发明优选构成为,所述罩第2卡合部具有第1面部,该第1面部上形成有在与所述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扩展的第1面,所述滑动件卡合部具有第2面部,该第2面部上形成有第2面,该第2面在与所述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扩展,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完成的状态下与所述第1面部对置,并且该第2面部位于比所述第1面部靠所述嵌合方向的相反侧的位置。

根据这种结构,在朝向嵌合方向的相反侧的力作用在罩上的情况下,罩第2卡合部的第1面抵接于滑动件卡合部的第2面上,罩不会继续向嵌合方向的相反侧移动。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罩从壳体上脱出。

(3)本发明更优选构成为,所述连接器具有:多个所述第1面部;以及多个所述第2面部,它们分别与各所述第1面部卡合。

根据这种结构,多个第1面部与多个第2面部分别卡合,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罩相对于壳体的嵌合性能。

(4)本发明优选构成为,所述第2面部形成在所述滑动件的所述罩侧的部分上。

根据这种结构,滑动件卡合部的第2面形成在所述滑动件的所述罩侧的部分上,因此无需将罩第2卡合部向滑动件侧大幅延伸地形成。即,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罩小型化。

(5)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连接装置具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和与所述连接器嵌合的对方侧连接器。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具有罩相对于壳体的嵌合性能高的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连接器中能够提高罩相对于壳体的嵌合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的立体图,是表示连接器被载置于对方侧连接器上的状态的图,是表示两者嵌合前的状态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状态的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的连接器的杆被操作而使得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剖视图,是对应于图2示出的图。

图4是从前方侧观察图1所示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从后方侧观察图4所示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壳体的仰视图。

图7是从前方侧观察图1所示的罩的立体图。

图8是从后方侧观察图7所示的罩的立体图。

图9是右侧滑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左侧滑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放大表示图3的箭头xi所示的部分的图。

图12是从后侧观察变形例的电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电连接装置的连接器具有的带杆滑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变形例的电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右侧滑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变形例的电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右侧滑动件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1a~1c:电连接装置,2、2a~2c:连接器,3:对方侧连接器,10:壳体,15a:卡合用孔部(壳体卡合部),16a:开口部,28、28a、28b:锁定机构,30、30a~30c:罩,38:罩第1卡合部,41、41a:罩第2卡合部,50、50b、50c:右侧滑动件(滑动件),50a:右侧滑动件部(滑动件),53、57、58:滑动件卡合部,59:左侧滑动件(滑动件),59a:左侧滑动件部(滑动件),63、72:被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1的立体图,是表示连接器2被载置于对方侧连接器3上的状态的图,是表示两者嵌合前的状态的图。此外,图2是图1所示的状态的连接器2和对方侧连接器3的剖视图。此外,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1的连接器2的杆60被操作而使得连接器2与对方侧连接器3嵌合的状态的剖视图,是对应于图2示出的图。

另外,在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记载为右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右侧,将记载为左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左侧,将记载为上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上侧或上方,将记载为下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下侧或下方,将记载为前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前侧或前方,将记载为后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后侧或后方。下方指的是连接器2与对方侧连接器3嵌合时的方向(嵌合方向),上方指的是连接器2从对方侧连接器3被拔去时的方向(拔去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1构成为,在对方侧连接器3上载置有连接器2的状态(参见图1和图2)下,将连接器2具有的杆60向后侧放倒(参见图3),从而能够将连接器2容易地推入对方侧连接器3而嵌合。

[对方侧连接器的概略构成]

对方侧连接器3是被固定在未图示的框体上的连接器,是作为连接器2的嵌合对象的连接器。参见图1至图3可知,对方侧连接器3具有对方侧壳体4、密封环7和多个雄型触头8。

对方侧壳体4是在上下方向上较薄的形成为大致盘状的部件。参见图2和图3,对方侧壳体4具有在前后左右方向上扩展且在上下方向具有规定的厚度的底部5、以及从该底部5的外周部分向上方延伸的周壁部6。对方侧壳体4的安装部4a被固定在设置于框体侧的基板s上,从而该对方侧壳体4被固定在基板s上。

在对方侧壳体4的由底部5和周壁部6围出的空间内,在连接器2与对方侧连接器3嵌合的状态下,收纳有连接器2的下端部分。在底部5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该底部5的多个贯通孔(省略图示)。在该贯通孔内贯穿插入有雄型触头8。此外,在周壁部6的外侧形成有形成为环状的环状槽6a。该环状槽6a内嵌入有密封环7。

密封环7是形成为环状的具备弹性的部件。密封环7嵌入到形成于对方侧壳体4上的环状槽6a内。密封环7在对方侧连接器3被固定在框体上的状态下,密封对方侧壳体4与框体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提高电连接装置1的防水性。

各雄型触头8通过具备导电性的棒状的金属制部件被折弯为l字状而形成。各雄型触头8的一端侧(基端侧)被焊接在设置于框体侧的基板s上。另一方面,各雄型触头8的另一端侧(末端侧)在形成于对方侧壳体4的底部5的贯通孔内贯通而在上方露出。各雄型触头8在连接器2与对方侧连接器3嵌合的状态下嵌合在连接器2的雌型触头(省略图示)上。

[连接器的整体构成]

参见图1至图3,连接器2具有壳体10、罩30、一对滑动件50、59(图2和图3中仅示出了右侧滑动件50)、杆60、多个雌型触头(省略图示)、以及用于防止所述雌型触头从壳体10上脱出的护圈(省略图示)。

图4是从前方侧观察图1所示的壳体10的立体图。此外,图5是从后方侧观察图4所示的壳体10的立体图。此外,图6是图4所示的壳体10的仰视图。

壳体10形成为在内部收纳多个雌型触头(省略图示)和一对滑动件50、59的大致箱状。壳体10具有外壁部11、内壁部16、右侧底壁部20和左侧底壁部21、雌型触头收纳部22,它们形成为一体。

外壁部11是被设置在壳体10上的最靠外侧的位置处的壁状的部分。外壁部11具有外侧前壁部12、外侧右壁部13、外侧左壁部14和外侧后壁部15,它们形成为一体。

参见图2、图3和图5,在外侧后壁部15的上侧的左右两端侧,分别通过沿前后方向贯通该外侧后壁部15的贯通孔而形成有卡合用孔部15a(壳体卡合部)。具体后述的罩30的第1爪部40与该卡合用孔部15a卡合。

此外,参见图5,在外侧后壁部15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形成有细长贯通孔15b,该细长贯通孔15b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细长,并且沿前后方向贯通该外侧后壁部15。在连接器2的组装时,具体后述的滑动件50、59通过该细长贯通孔15b而被收纳在壳体10内的滑动件收纳部23、24。

内壁部16是形成在比外壁部11略靠内侧的位置处的壁状的部分,从上方观察时形成为大致u字状。通过这样形成为大致u字状的内壁部16,其内侧的部分被设置作为朝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16a。内壁部16具有内侧前壁部17、内侧右壁部18和内侧左壁部19,它们形成为一体。在内壁部16中,内侧前壁部17与外侧前壁部12被设置为一体,内侧右壁部18的后端部分和内侧左壁部19的后端部分分别与外侧后壁部15被设置为一体。

参见图6,右侧底壁部20是将外侧右壁部13的下端部分与内侧右壁部18的下端部分连结起来的壁状的部分。在右侧底壁部20上形成有从下方朝向上方切口形成的切口部20a。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2个切口部20a。在将连接器2嵌合于对方侧连接器3时,在对方侧连接器3的对方侧壳体4上形成的右侧突出部9(参见图2和图3)贯穿插入于该切口部20a内。另外,在对方侧壳体4的右侧的部分处,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2个该右侧突出部9。

参见图6,左侧底壁部21是将外侧左壁部14的下端部分与内侧左壁部19的下端部分连结起来的壁状的部分。在左侧底壁部21上,与右侧底壁部20的情况同样地形成有从下方朝向上方切口形成的切口部21a。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2个切口部21a。在使连接器2嵌合于对方侧连接器3时,在对方侧连接器3的对方侧壳体4上形成的左侧突出部(省略图示)贯穿插入于该切口部21a内。另外,在对方侧壳体4的左侧的部分处,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2个该左侧突出部。

雌型触头收纳部22是被设置在壳体1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的部分,在上下方向具有规定的厚度。在雌型触头收纳部22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该雌型触头收纳部22的多个贯通孔22a。各贯通孔22a内收纳有与对方侧连接器3的雄型触头8嵌合的雌型触头(省略图示)。另外,这里省略了图示,但在各雌型触头上通过铆接或焊接等机械且电连接有线缆的端部。各线缆通过壳体10的开口部16a和后述的罩30的内部空间延伸到外部。

此外,参见图4和图5,壳体10具有右侧滑动件收纳部23和左侧滑动件收纳部24。

右侧滑动件收纳部23是被设置在壳体10的右侧的部分,构成为能够在内部收纳右侧滑动件50。右侧滑动件收纳部23具有上述的外侧右壁部13、内侧右壁部18和右侧底壁部20,在通过它们围出的空间内收纳右侧滑动件50。

左侧滑动件收纳部24是被设置在壳体10的左侧的部分,构成为能够在内部收纳左侧滑动件59。左侧滑动件收纳部24具有上述的外侧左壁部14、内侧左壁部19和左侧底壁部21,在通过它们围出的空间内收纳左侧滑动件59。

图7是从前方侧观察图1所示的罩30的立体图。此外,图8是从后方侧观察图7所示的罩30的立体图。罩30在被固定在壳体10上的状态下覆盖该壳体10的开口部16a。

罩30具有罩主体部31、支轴部37、罩第1卡合部38和罩第2卡合部41,它们形成为一体。

罩主体部31是在内部具有空间的形成为大致圆顶状的部分。罩主体部31具有右壁部32、左壁部33和覆盖部34,它们形成为一体。

右壁部32是被设置在罩主体部31的右侧的壁状的部分,是在左右方向具有规定的厚度的壁部。

左壁部33是被设置在罩主体部31的左侧的壁状的部分,是在左右方向具有规定的厚度的壁部。

覆盖部34是被设置在右壁部32和左壁部33的上侧的部分,并且与它们形成为一体。覆盖部34具有倾斜部35和延伸部36,该倾斜部35从前方朝向后方一边向上方倾斜一边延伸,该延伸部36从倾斜部35的后端部分向后方延伸。覆盖部34的与右壁部32和左壁部33连接的部分形成为r状。

支轴部37分别形成在右壁部32和左壁部33上。各支轴部37形成为从各壁部32、33向外侧突出的大致圆柱状。各支轴部37贯穿插入于具体后述的杆60的支轴用孔部64内。

罩第1卡合部38形成在右壁部32和左壁部33的各自的后端部的下侧的部分上。罩第1卡合部38用于将罩30固定在壳体10上。罩第1卡合部38具有作为形成为长方体状的部分的长方体部39、以及从长方体部39向后方突出的第1爪部40。

长方体部39的左右方向的厚度略大于各壁部32、33的厚度。长方体部39形成为比各壁部32、33略向外侧突出。

第1爪部40形成为从长方体部39的后表面的下侧向后方突出的长方体状。

罩第2卡合部41形成为,在右壁部32和左壁部33各自的前端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罩第2卡合部41与具体后述的滑动件卡合部53一起构成锁定机构28。锁定机构28用于防止罩30从滑动件50、59上脱出。罩第2卡合部41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突条部42、第1延伸部43和第2延伸部44以及第2爪部45(第1面部),它们形成为一体。

突条部42是从各壁部32、33的前端部的上侧部分向下方延伸的突条的部分。突条部42从上方延伸至各壁部32、33的下端。

第1延伸部43形成为,从突条部42的下端面的前侧部分向下方延伸。

第2延伸部44形成为,从突条部42的下端面的内侧部分向下方延伸。第2延伸部44延伸至第1延伸部43的末端部。第2延伸部44与第1延伸部43被设置为一体。

第2爪部45形成为从第2延伸部44的末端部的外侧部分略向外方突出的小的长方体状。第2爪部45的上表面被设置作为形成为平坦状的第1面45a。

在连接器2中,罩30如下所述卡合在壳体10上。具体而言,参见图2和图3,在连接器2的后侧的部分,罩30的第1爪部40贯穿插入于壳体10的卡合用孔部15a。另一方面,在连接器2的前侧部分,罩30的第3爪部48(参见图7和图8)嵌入到在壳体10上形成的槽部25(参见图4和图5)内。由此,壳体10和罩30的前侧部分与后侧部分卡合,因此能够防止罩30向从壳体10脱离的方向(上方、拔去方向)移动而从壳体10上脱出。

图9是右侧滑动件50的立体图。另外,图10是左侧滑动件59的立体图。各滑动件50、59是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薄的大致板状的部件,被收纳在对应的滑动件收纳部23、24内。

参见图9,右侧滑动件50具有滑动件主体部51、齿条部52、滑动件卡合部53和延伸部54。

滑动件主体部51是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厚度的板状部分,形成为前后方向比上下方向长。

滑动件主体部51上形成有2个凸轮槽55。在滑动件主体部51的内侧的面(右侧滑动件50的情况下为左侧面)上,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各凸轮槽55。凸轮槽55形成为,在从滑动件主体部51的下端面略向上方延伸后,随着向后方行进而逐渐向上方延伸。

齿条部52具有多个齿条齿52a。齿条部52形成在滑动件主体部51的上端面。后述的杆60的小齿轮部65与齿条部52啮合。

延伸部54是在滑动件主体部51的上端面形成的突条的部分,形成为从比齿条部52略靠后方的部分延伸至滑动件主体部51的后端面。

参见图3,滑动件卡合部53构成为,在连接器2与对方侧连接器3嵌合的状态下与罩30的罩第2卡合部41卡合。参见图9,滑动件卡合部53具有第1延伸部53a和第2延伸部53b及平面部53c(第2面部),它们形成为一体。

第1延伸部53a形成为,从比齿条部52略靠前侧的部分向上方略微延伸。第1延伸部53a是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厚度的片状的部分。

第2延伸部53b与第1延伸部53a的情况同样地,形成为从比齿条部52略靠前侧的部分向上方略微延伸。第2延伸部53b是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的片状的部分,其后端部分与第1延伸部53a的外侧的部分(右侧滑动件50的情况下为右侧的部分)成为一体。

平面部53c是从上方覆盖由第1延伸部53a和第2延伸部53b围出的空间的平面状的部分。平面部53c从上方观察时形成为矩形状,在上下方向具有规定的厚度。平面部53c的下表面被设置作为形成为平面状的第2面53d。

左侧滑动件59与右侧滑动件50同样地,具有滑动件主体部51、齿条部52、滑动件卡合部53和延伸部54。左侧滑动件59与上述右侧滑动件50的构成相比,除了具有左右对称的形状之外,都与右侧滑动件50的构成相同,因此省略对其说明。

各滑动件50、59如下所述被收纳在壳体10内,被设置成相对于壳体10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自如。具体而言,右侧滑动件50以左右两侧面分别相对于外侧右壁部13和内侧右壁部18能够滑动的程度被夹持,下端部分被载置于右侧底壁部20上。在该状态下,通过具体后述的杆60而被施加沿前后方向的力,由此右侧滑动件50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另外,参见图2,右侧滑动件50在上下方向被夹在壳体10上形成的上壁部26与右侧底壁部20之间,由此沿上下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另一方面,左侧滑动件59以左右两侧面分别相对于外侧左壁部14和内侧左壁部19能够滑动的程度被夹持,下端部分被载置于左侧底壁部21上。在该状态下,通过具体后述的杆60被施加沿前后方向的力,由此左侧滑动件59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另外,左侧滑动件59也与右侧滑动件50的情况同样地,在上下方向被夹在上壁部26与左侧底壁部21之间,由此沿上下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参见图1至图3,杆60具有一对板部61和将该一对板部61的端部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部62,它们形成为一体。连结部62被设置作为供用户操作的被操作部63。

板部61是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厚度的形成为略微细长板状的部分。板部61的末端部分(与设置有连结部62的一侧相反侧的部分)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该部分的圆形的贯通孔,在该贯通孔内贯穿插入有罩30的支轴部37。即,通过该贯通孔形成支轴用孔部64。由此,杆60以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支轴部37为中心转动自如。

板部61的末端部分上形成有具有多个小齿轮齿65a的小齿轮部65。小齿轮部65与在滑动件50、59上形成的齿条部52啮合。在连接器2中,在前后方向上对杆60进行操作,由此能够使滑动件50、59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

此外,在杆60倒向最前侧的状态下,在罩30上形成的突起部46嵌入到形成于各板部61上的第1孔部66内。由此,能够限制杆60继续向后方倒下。

此外,在杆60倒向最后侧的状态下,在罩30上形成的突起部47嵌入到形成于连结部62上的第2孔部67(参见图1)内。由此,能够限制杆60继续向前方倒下。

[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1中,在将连接器2与对方侧连接器3连接时,首先将连接器2载置于对方侧连接器3上。具体而言,参见图2,在对方侧壳体4上形成的右侧突出部9贯穿插入到形成于连接器2的壳体10上的切口部20a内,并且,这里虽然省略了图2中的图示,但以左侧突出部贯穿插入在切口部21a内的方式,将连接器2载置于对方侧连接器3上。由此,进行连接器2相对于对方侧连接器3的在前后左右方向的定位。

下面,在电连接装置1中,用户使杆60朝向后侧转动。于是,在杆60上形成的小齿轮部65使各滑动件50、59的齿条部52朝向前方移动。由此,各滑动件50、59向前方移动,与此同时,对方侧连接器3的突出部9沿凸轮槽55向上方移动。此时,连接器2向对方侧连接器3侧被按压,因此使得对方侧连接器3的各雄型触头8被插入连接器2的各雌型触头。由此,连接器2与对方侧连接器3的嵌合完成(参见图3)。

图11是放大表示图3的xi部附近的图。参见图11,在如上所述连接器2与对方侧连接器3的嵌合完成的状态下,在各滑动件50、59上形成的滑动件卡合部53与在罩30上形成的罩第2卡合部41卡合。更具体而言,参见图11,滑动件卡合部53的第2面53d在上下方向与罩第2卡合部41的第1面45a略微隔开间隔对置。由此,例如在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得罩30相对于壳体10的卡合脱开的情况下(具体而言是卡合用孔部15a损坏且第3爪部48从槽部25脱出的情况下),即使在罩30上作用有向上方的力而使其要从壳体10脱离,罩30也不会从壳体10脱出。具体而言,通过壳体10内的被限制了上下方向的移动的滑动件50、59的第2面53d,使得罩第2卡合部41的第1面45a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因此能够防止罩30相对于壳体10的脱离。

[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1的连接器2中,罩第1卡合部38卡合在卡合用孔部15a中,从而使得罩30在覆盖壳体10的开口部16a的状态下被固定在该壳体10上。此外,在连接器2中,通过用户对杆60进行操作,由此使得被收纳在壳体10内的滑动件50、59滑动移动。由此,能够使连接器2的壳体嵌合于对方侧连接器上。

并且,在连接器2中,在连接器2的壳体10嵌合在对方侧连接器3上的状态下,滑动件卡合部53与罩第2卡合部41卡合。由此,能够防止罩30从在壳体10内收纳的滑动件50、59即壳体10上脱出。

因此,根据连接器2,能够提高罩30相对于壳体10的嵌合性能。

此外,根据连接器2,即便在罩30上作用有与嵌合方向相反侧的力的情况下,罩第2卡合部41的第1面45a抵接于滑动件卡合部53的第2面53d上,罩30不会继续向嵌合方向的相反侧移动。由此,能够适当地防止罩30从壳体10上脱出。

此外,根据连接器2,滑动件卡合部53的第2面53d形成在所述滑动件50、59的所述罩侧的部分上,因此无需将罩第2卡合部41向滑动件50、59侧大幅延伸地形成。即,根据连接器2,能够使罩30小型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1,可提供一种具有罩30相对于壳体10的嵌合性能高的连接器2的电连接装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变形例]

(1)图12是从后侧观察变形例的电连接装置1a的立体图。此外,图13是图12所示的电连接装置1a的连接器2a具有的带杆滑动件70的立体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通过杆60操作滑动件50、59的示例,然而不限于此。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的变形例,也可以构成省略了杆60的连接器2a。

参见图12,本变形例的连接器2a具有壳体10、罩30a、带杆滑动件70和多个雌型触头(省略图示)。即,本变形例的连接器2a相比上述实施方式,成为省略了杆60和各滑动件50、59的构成,也可以代之而形成为具有带杆滑动件70的构成。

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通过杆60被进行转动操作而使滑动件50、59向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关于这点,根据本变形例的连接器2a,通过沿前后方向操作与滑动件部分形成为一体的杆部分,由此能够使滑动件部分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此外,本变形例的连接器2a相比上述实施方式,罩30a的构成略有不同。以下,主要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对于除此以外的部分省略说明。

罩30a相比上述实施方式的罩30,成为省略了支轴部37的构成,而除此以外的构成都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罩30相同,因此对其他部分省略说明。

图13是表示带杆滑动件70的构成的立体图。带杆滑动件70具有右侧滑动件部50a、左侧滑动件部59a和连结部71,它们形成为一体。

右侧滑动件部50a相比上述实施方式的右侧滑动件50,省略了齿条部52和延伸部54,并且滑动件主体部51a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相比上述实施方式略微变长。此外,右侧滑动件部50a的后端部分与具体后述的连结部71形成为一体。

左侧滑动件部59a相比上述实施方式的左侧滑动件59,也省略了齿条部52和延伸部54,并且滑动件主体部51a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相比上述实施方式略微变长。此外,左侧滑动件部59a的后端部分也与具体后述的连结部71形成为一体。

连结部71是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部分,将右侧滑动件部50a的后端部分与左侧滑动件部59a的后端部分连结起来。该连结部71被设置作为供用户操作的被操作部72。

并且,在本变形例的电连接装置1a中,在连接器2a被载置于对方侧连接器3上的状态下,被操作部72向前方被按压。由此,各滑动件部50a、59a向前方滑动移动,因此连接器2a向对方侧连接器3侧被按压。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连接器2a与对方侧连接器3的嵌合完成。此外,在该状态下,本变形例的连接器2a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滑动件卡合部53卡合在罩第2卡合部41上,因此能够防止罩30a相对于壳体10的脱离。如上所述,本变形例的连接器2a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能够提高罩30a相对于壳体10的嵌合性能。

(2)图14是变形例的电连接装置1b的剖视图。此外,图15是图14所示的右侧滑动件50b的立体图。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1a,举例说明了各滑动件50、59具有1个滑动件卡合部53的示例,然而不限于此。本变形例的连接器2b具有的各滑动件50b具有2个滑动件卡合部53、57。另外,以下,有些情况下也将滑动件卡合部53称作前侧滑动件卡合部53,将滑动件卡合部57称作后侧滑动件卡合部57。此外,本变形例的左侧滑动件省略了图示,其具备与右侧滑动件50b左右对称的形状。

本变形例的右侧滑动件50b具有滑动件主体部51b、齿条部52、滑动件卡合部53、延伸部54b和凸轮槽55。其中,齿条部52、滑动件卡合部53和凸轮槽55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右侧滑动件50的情况相同,因而省略对其说明。

滑动件主体部51b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是在左右方向具有规定的厚度的板状的部分,形成为前后方向比上下方向长。然而,本变形例的滑动件主体部51b相比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而言,形成为前后方向的长度略微变长。

延伸部54b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是在滑动件主体部51b的上端面上形成的突条的部分,形成为从比齿条部52略靠后方的部分延伸至滑动件主体部51b的后端面。然而,延伸部54b相比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而言,形成为前后方向的长度略微变长。

参见图14,后侧滑动件卡合部57(第2面部)构成为,与在罩30b上形成的罩第4卡合部49卡合。后侧滑动件卡合部57被设置作为从延伸部54b的后端部的上侧的部分向内侧突出的长方体状的部分。后侧滑动件卡合部57的下表面被设置作为形成为平坦状的第2面57a。

参见图14,罩30b上形成有罩第4卡合部49。罩第4卡合部49形成在罩第1卡合部38的下端面上。罩第4卡合部49具有从罩第1卡合部38的下端面向下方延伸的延伸部49a、以及从该延伸部49a的末端部向后方延伸的板状的爪部49b(参见第1面部),它们形成为一体。爪部49b的上表面被设置作为形成为平坦状的第1面49c。

并且,在本变形例的电连接装置1b中,若从图14所示的状态(嵌合在对方侧连接器3上之前的状态)起将杆60向后方进行操作以使连接器2b嵌合在对方侧连接器3上,则不仅前侧滑动件卡合部53与罩30b卡合,后侧滑动件卡合部57也会与罩30b卡合。即,在本变形例中,锁定机构28a具有罩第2卡合部41、前侧滑动件卡合部53、罩第4卡合部49和后侧滑动件卡合部57。在本变形例中,在连接器2b与对方侧连接器3嵌合的状态下,各滑动件50b与罩30b在2个部位卡合。由此,相比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而言,能够提高罩30b相对于壳体10的嵌合性能。

(3)图16是变形例的电连接装置1c的剖视图。此外,图17是图16所示的右侧滑动件50c的立体图。

关于使用图14和图15所说明的变形例的电连接装置1b,参见图14,举例说明了在上下方向上对置设置的第1面部和第2面部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示例。具体而言,关于电连接装置1b,举例说明了作为第1面部的第2爪部45和作为第2面部的平面部53c被设置在前侧、并且作为第1面部的爪部49b和作为第2面部的后侧滑动件卡合部57被设置在后侧的示例。然而不限于此,成对的第1面部和第2面部也可以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

参见图17,本变形例的右侧滑动件50c具有滑动件主体部51、齿条部52、延伸部54、凸轮槽55和滑动件卡合部58。其中,齿条部52、延伸部54和凸轮槽55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右侧滑动件50b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对其说明。

滑动件卡合部58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滑动件卡合部53的情况同样地,形成在比齿条部52略靠前侧的部分上。滑动件卡合部58具有第1延伸部58a和第2延伸部58b、上侧平面部58c(第2面部)、下侧平面部58d(第2面部),它们形成为一体。

第1延伸部58a形成为从比齿条部52略靠前侧的部分向上方略微延伸。第1延伸部58a是在前后方向具有厚度的片状的部分。

第2延伸部58b与第1延伸部58a的情况同样地,形成为从比齿条部52略靠前侧的部分向上方略微延伸。第2延伸部58b是在左右方向具有厚度的片状的部分,其后端部分与第1延伸部58a的外侧的部分(右侧滑动件50c的情况下是右侧的部分)形成为一体。

上侧平面部58c是从上方覆盖由第1延伸部58a和第2延伸部58b围出的空间的平面状的部分。上侧平面部58c从上方观察时形成为矩形状,在上下方向具有规定的厚度。上侧平面部58c的下表面被设置为形成为平坦状的第2面58e。

下侧平面部58d被设置在上侧平面部58c的下表面与滑动件主体部51的上端面之间。下侧平面部58d在上下方向具有规定的厚度。下侧平面部58d的下表面被设置作为形成为平坦状的第2面58f。

参见图16,罩30c的罩第2卡合部41a上形成有上侧爪部75(第1面部)和下侧爪部76(第1面部)。上侧爪部75被设置作为从第2延伸部44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分略向外方(图16中的纸面近前侧)突出的小的长方体状的部分。上侧爪部75的上表面被设置作为形成为平坦状的第1面75a。下侧爪部76被设置作为从第2延伸部44的下端部略向外方突出的小的长方体状的部分。下侧爪部76在上下方向具有规定的厚度。下侧爪部76的上表面被设置作为形成为平坦状的第1面76a。

并且,在本变形例的电连接装置1c中,锁定机构28b具有罩第2卡合部41a和滑动件卡合部58。在电连接装置1c中,若从图16所示的状态(嵌合在对方侧连接器3上之前的状态)起将杆60向后方操作以使连接器2c嵌合在对方侧连接器3上,则上侧平面部58c与上侧爪部75卡合,并且下侧平面部58d与下侧爪部76卡合。即,在本变形例中,在连接器2c与对方侧连接器3嵌合的状态下,各滑动件与罩30c在2个部位卡合。由此,与使用图14和图15所说明的变形例的情况同样地,能够提高罩30c相对于壳体10的嵌合性能。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滑动件50、59上形成凸轮槽55而在对方侧连接器3上形成被该凸轮槽55引导的突出部9的示例,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滑动件上形成突出部,而在对方侧连接器上形成凸轮槽。根据这种构成,也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通过对杆进行操作,能够容易地使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具有密封环7和护圈的电连接装置1,然而不限于此,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仅具有其中一方的电连接装置或不具有上述部件的电连接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