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绕线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7709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电感绕线治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感绕线治具。



背景技术:

电感(Inductor)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的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组。电感具有一定的电感,它只阻碍电流的变化。如果电感在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接通时它将试图阻碍电流流过它;如果电感在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断开时它将试图维持电流不变。

通常电感尺寸比较小,为了对其进行方便组装,通常是采用自动化设备对其进行装配作业。但是,由于电感上具有强度比较低的引线脚,自动化作业过程中容易将引线脚损坏,导致装配成品率不高。

中国专利其公开号CN204991451U公开了一种贴片电感的新型全自动绕线机。它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有分度盘机构,在分度盘机构上设有两组轴对称设置的绕线夹机构,在分度盘机构上还设有线材剪断与线材入槽辅助机构以及防产品扯出夹头机构,在分度盘机构的两侧分别设有绕线机构以及自动上料机构,绕线机构以及自动上料机构分别于两组绕线夹机构临近,在自动上料机构的一侧设有上下料机械手,自动上料机构与分度盘机构之间设有用于对磁芯进行等距排序的自动分料机构,在绕线机构的后侧设有张力器以及与张力器连接的张力器线筒。

可以看出,上述的绕线机能实现自动化作业,能够将磁芯进行间距有序地排列,能够提高效率。但是,线圈缠绕引线脚时仍然存在着容易对将其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能对细小电感进行稳定夹持的电感绕线治具。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感绕线治具,包括呈长杆状的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夹杆、辅夹杆、分离弹簧和压套,上述本体一端具有贯穿其两侧的安装腔,上述主夹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主夹杆位于上述安装腔内,所述主夹杆内端铰接在安装腔底部处,主夹杆外端伸出本体且在两个主夹杆的外端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电感的夹持部,上述分离弹簧位于两个主夹杆之间,在分离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两个主夹杆外端具有分离的趋势,上述压套套在本体上且当压套抵靠在主夹杆外端时,两个主夹杆外端具有闭合的趋势,上述辅夹杆内端铰接在本体上且在主夹杆与辅夹杆之间具有当主夹杆动作能带动辅夹杆一同动作的联动机构。

初始状态时,压套远离主夹杆外端,在分离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两个主夹杆外端具有打开的趋势,也就是说,此时,本治具处于待装夹被绕线电感的状态。

本体端部具有呈平板状的挡板,挡板位于安装腔的顶部处并将处于本体端部的安装腔开口封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电感能抵靠在挡板上,对电感定位,保证每次都能夹持在电感的同一设定位置,最终也就保证了绕线的准确性。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在安装腔端口处设置对应的凸出凸沿,只要凸沿能将电感阻挡即可。

一旦电感稳定送入本体后,压套移动,压套抵靠在主夹杆外端后,分离弹簧被压缩,闭合的主夹杆将电感稳定夹持。

与此同时,在联动机构的作用下辅夹杆一同移动,移动后的辅夹杆对电感上的引线脚进行定位,提高引线脚处的强度,避免引线脚缠绕线圈时发生变形。

在上述的电感绕线治具中,所述两根主夹杆的内端均铰接在本体上。

两根主夹杆同步动作,从而稳定的夹持在电感两侧。

在上述的电感绕线治具中,所述其中一根主夹杆内端与本体铰接,另一根主夹杆与本体相固连。

这样简化了整个治具结构,当然,一旦两个主夹杆外端合并后,同样能将电感稳定的夹持在本治具上。

在上述的电感绕线治具中,位于安装腔相反端的本体上具有凸出的挡沿,所述挡沿与压套之间具有闭合弹簧,在上述闭合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压套具有抵压在主夹杆外端的趋势,上述闭合弹簧的弹力大于分离弹簧的弹力。

挡沿的设置是为了对闭合弹簧的一端定位。当然,在闭合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压套具有前移并使两根主夹杆闭合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闭合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始终能将电感稳定夹持在本治具上。

在上述的电感绕线治具中,所述压套中部具有环形凸出的凸肩,上述闭合弹簧套在压套上且其端部抵靠在凸肩上。

闭合弹簧部分套在压套上提高了闭合弹簧的连接稳定性,凸肩的设置能使弹簧的弹力稳定的作用在压套上。

在上述的电感绕线治具中,所述本体上具有凸出的限位销,上述压套上具有呈条形的限位孔且限位销位于限位孔内。

在限位销和限位孔的作用下压套只能在设定的行程内移动。

在上述的电感绕线治具中,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本体侧部呈条形的活动孔一、辅夹杆上呈条形的活动孔二以及固连在主夹杆上的联动销,上述联动销同时穿设在活动孔一和活动孔二处,上述活动孔一竖直设置,上述活动孔二水平设置。

主夹杆绕其铰接处摆动过程中,在联动销的作用下能带动辅夹杆一同摆动。活动孔一和活动孔二的设置能使辅夹杆随着摆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卡阻。

在上述的电感绕线治具中,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连杆一、连杆二和连杆三,上述连杆一、连杆二和连杆三已铰接的方式首尾相联形成一连杆机构,上述连杆机构的一端与与主夹杆铰接,连杆机构的另一端与辅夹杆相铰接。

采用连杆机构也同样能使主夹杆带动辅夹杆摆动。

在上述的电感绕线治具中,所述本体上还具有用于存储线圈的线柱。

线圈预先存储在线柱上,绕线过程中线柱上的线圈持续放出。

在上述的电感绕线治具中,所述本体外侧还具有凸出的压杆,所述辅夹杆外端具有凸出的压沿,当辅夹杆随主夹杆处于闭合状态时,上述压沿与压杆正对且在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定位引线脚的定位部。

一旦压沿与压杆形成定位部后,电感的引线脚能稳定的被定位。也就是说,引线脚的两侧分别被压沿和压杆抵靠,引线脚在绕线过程中有效的增加了其强度,绕线过程中引线脚不容易变形。

在上述的电感绕线治具中,所述辅夹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辅夹杆对称的设置在本体的两侧处。

由于电感上具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引线脚,因此,两个辅夹杆就能稳定的对两个引线脚同时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感绕线治具中初始状态下两个主夹杆外端具有闭合的趋势,电感能被稳定的定位在本治具上。

同时,电感的引线脚也能得到定位,在绕线时引线脚具有足够的强度,避免引线脚弯折,有效的提高了绕线成品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另外,整个治具有大部分被压套和本体包覆,因此,整个治具有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电感绕线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电感绕线治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电感绕线治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电感绕线治具的另一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电感绕线治具中本体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电感绕线治具中活动孔一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1a、挡沿;1b、限位销;1c、活动孔一;1d、压杆;2、主夹杆;2a、联动销;3、辅夹杆;3a、活动孔二;3b、压沿;4、分离弹簧;5、压套;5a、凸肩;5b、限位孔;6、安装腔;7、闭合弹簧;8、线柱;9、电感;9a、引线脚。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和图3和图4和图5和图6所示,本电感绕线治具包括呈长杆状的本体1,还包括主夹杆2、辅夹杆3、分离弹簧4和压套5,上述本体1一端具有贯穿其两侧的安装腔6,上述主夹杆2的数量为两个且主夹杆2位于上述安装腔6内,所述主夹杆2内端铰接在安装腔6底部处,主夹杆2外端伸出本体1且在两个主夹杆2的外端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电感9的夹持部,上述分离弹簧4位于两个主夹杆2之间,在分离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两个主夹杆2外端具有分离的趋势,上述压套5套在本体1上且当压套5抵靠在主夹杆2外端时,两个主夹杆2外端具有闭合的趋势,上述辅夹杆3内端铰接在本体1上且在主夹杆2与辅夹杆3之间具有当主夹杆2动作能带动辅夹杆3一同动作的联动机构。

本实施例中,两根主夹杆2的内端均铰接在本体1上。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案,即:所述其中一根主夹杆2内端与本体1铰接,另一根主夹杆2与本体1相固连。

位于安装腔6相反端的本体1上具有凸出的挡沿1a,所述挡沿1a与压套5之间具有闭合弹簧7,在上述闭合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压套5具有抵压在主夹杆2外端的趋势,上述闭合弹簧7的弹力大于分离弹簧4的弹力。

所述压套5中部具有环形凸出的凸肩5a,上述闭合弹簧7套在压套5上且其端部抵靠在凸肩5a上。

所述本体1上具有凸出的限位销1b,上述压套5上具有呈条形的限位孔5b且限位销1b位于限位孔5b内。

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本体1侧部呈条形的活动孔一1c、辅夹杆3上呈条形的活动孔二3a以及固连在主夹杆2上的联动销2a,上述联动销2a同时穿设在活动孔一1c和活动孔二3a处,上述活动孔一1c竖直设置,上述活动孔二3a水平设置。

根据实际情况,联动机构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案,即:该联动机构包括连杆一、连杆二和连杆三,上述连杆一、连杆二和连杆三已铰接的方式首尾相联形成一连杆机构,上述连杆机构的一端与与主夹杆铰接,连杆机构的另一端与辅夹杆相铰接。

所述本体1上还具有用于存储线圈的线柱8。

所述本体1外侧还具有凸出的压杆1d,所述辅夹杆3外端具有凸出的压沿3b,当辅夹杆3随主夹杆2处于闭合状态时,上述压沿3b与压杆1d正对且在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定位引线脚9a的定位部。

所述辅夹杆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辅夹杆3对称的设置在本体1的两侧处。

初始状态时,压套5远离主夹杆2外端,在分离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两个主夹杆2外端具有打开的趋势,也就是说,此时,本治具处于待装夹被绕线电感9的状态。

本体1端部具有呈平板状的挡板,挡板位于安装腔6的顶部处并将处于本体1端部的安装腔6开口封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电感9能抵靠在挡板上,对电感定位,保证每次都能夹持在电感9的同一设定位置,最终也就保证了绕线的准确性。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在安装腔6端口处设置对应的凸出凸沿,只要凸沿能将电感9阻挡即可。

一旦电感9稳定送入本体1后,压套5移动,压套5抵靠在主夹杆2外端后,分离弹簧4被压缩,闭合的主夹杆2将电感9稳定夹持。

与此同时,在联动机构的作用下辅夹杆3一同移动,移动后的辅夹杆3对电感9上的引线脚9a进行定位,提高引线脚9a处的强度,避免引线脚9a缠绕线圈时发生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