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冷式导电接触件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7423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冷式导电接触件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冷式导电接触件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导电接触件在电流通过时由于电阻的存在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导致接触件的温升问题,为了解决接触件的温升问题,通常是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实现,即当接触件的发热量太大时,可通过减小电流方式来降低接触件的温升,当温度过高时甚至需要停止电流的通入,待接触件冷却后再进行电流的通入,这就使得接触件无法长期连续使用,或者导致通过的电流无法长时间通入大电流,从而影响接触件的正常使用,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效果良好、无需通过降低电流方式进行降温的自冷式导电接触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自冷式导电接触件的技术方案是:自冷式导电接触件包括接触件本体,接触件本体的内部设有用于供冷却液流通以使接触件本体上的热量随冷却液导出的液流通道,液流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接触件本体包括柱形的插针端和位于插针端后侧的压接端,所述液流通道包括位于插针端内部且沿插针端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折返段。

所述插针端与压接端为分体结构,插针端内部沿插针端长度方向延伸有盲孔,所述压接端与插针端靠近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悬伸入盲孔中的挡片,挡片的前端与盲孔的底部具有间隔,所述盲孔被所述挡片分隔成两个连通的通道以形成所述折返段。

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均设置在所述插针端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挡片的两侧。

所述压接端和插针端的外周上还设有在两者对接时相互对位以使挡片处于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对称面上的定位平面。

所述盲孔为底端小、顶端大的阶梯孔,所述挡片分为前端的窄段和后端的宽段,窄段和宽段宽度分别与所述阶梯孔的小径段和大径段的直径适配以使挡片与阶梯孔的内壁紧密贴合。

所述压接端与所述插针端焊接固定。

自冷式导电接触件还包括用于将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循环管道连通的转接头。

所述转接头通过密封螺纹分别与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连接。

所述转接头的外周上上还设有方便旋拧转接头的凸台。

本发明连接器的技术方案是: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内设有导电接触件,导电接触件包括接触件本体,所述接触件本体的内部设有用于供冷却液流通以使绝缘层上的热量随冷却液导出的液流通道,液流通道的内壁上设有绝缘层,液流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接触件本体包括柱形的插针端和位于插针端后侧的压接端,所述液流通道包括流经压接端的压接端冷却段。

所述液流通道还包括位于插针端内部且沿插针端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折返段。

所述绝缘层为衬套结构。

所述液冷部件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液冷部件和第二液冷部件,第一液冷部件位于所述插针端的内部,第一液冷部件内部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设有盲孔,第二液冷部件与第一液冷部件靠近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悬伸入盲孔中的挡片,挡片的前端与盲孔的底部具有间隔,所述盲孔被所述挡片分隔成首尾连通的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以形成所述折返段。

所述第一液冷部件的外周上设有进口连接管和出口连接管,进、出口连接管分别与所述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连通,进、出口连接管的端口分别形成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压接端与插针端上分别设有在液冷部件安装在接触件本体内部时避让所述进、出口连接管的避让槽。

所述盲孔为底端小、顶端大的阶梯孔,所述挡片分为前端的窄段和后端的宽段,窄段和宽段宽度分别与所述阶梯孔的小径段和大径段的直径适配以使挡片与阶梯孔的内壁紧密贴合。

所述挡片包括十字交叉设置的横档片和竖挡片,横、竖挡片将所述阶梯孔的小径段分割为两个进液流道和两个出液流道。

所述横档片位于所述阶梯孔的大径段的一段的宽度与大径段的直径适配,以将阶梯孔的大径段分隔为两个互不连通的空间,两个空间分别与所述两个进液流道和两个出液流道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导电接触件,导电接触件在其内部设置液流通道,并可通入冷却液,冷却液从进液口进入接触件内部后在接触件内部流通,在流通的过程中将接触件上的热量吸收,然后从出液口流出并在外部冷却,实现循环换热,实现对接触件的导热和散热,根据接触件发热量的大小可适当调整冷却液的液流速度,从而在不降低接触件所通电流的前提下实现对接触件的良好冷却。

进一步地,由于接触件为导电部件,直接通入绝缘冷却液即可避免冷却液导电的危险,而且无需在冷却液和接触件之间设置绝缘层,结构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通过折返段的设置不仅实现冷却液在插针端内部的流通,相对于没有折返段的液流通道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插针端和压接端为分体结构,通过对接后组成一个液流通道,此结构使得液流通道的加工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挡片是由悬伸在压接端上的悬伸片的一部分构成,挡片分为窄段和宽段两部分,分别用于与圆孔的阶梯孔的孔径相适配,实现对阶梯孔的分隔。

进一步地,压接端与插针端为分体结构组合结构,通过组合方式形成流体通道,使得流体通道的加工工艺更加简单,而后通过焊接固定方式连接十分可靠,流体通道也不会随意变形。

进一步地,定位平面的设置使得插针端与压接端在相互对位时,可以保证挡片处于进液口和出液口中间的位置,不会因挡片分隔位置出错而导致进液口和出液口不能正好对准相应的流体通道而造成进出液体受阻的问题。

进一步地,转接头的设置使得接触件的进、出液口与液体循环管道的连接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转接头与进、出液口通过螺纹连接,不仅连接相对可靠而且拆装十分方便。

进一步地,凸台的设置可方便旋拧转接头。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例中的自冷式导电接触件在安装冷却液循环管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面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截面图;

图4为图1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5为插针端的外形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正面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B处的截面图;

图8为图5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9为压接端的外形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正面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C-C处的截面图;

图12为图9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中:1-进口管,2-出口管,3-转接头,4-导电接触件,41-插针端,411-插接部,401-液流通道,412-进液流道,413-出液流道,414-连接过道,42-压接端,421-进液口,422-出液口,423-挡片,4231-窄段,4232-宽段,424-压线孔,425-螺钉孔,43-插针端定位平面,44-压接端定位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12所示,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上设有导电接触件,连接器壳体为现有技术,图中未画出,也不再赘述。导电接触件4包括接触件本体,接触件本体由插针端41和压接端42焊接而成,插针端41具有与适配的接触件适配插接的插接部411,插接部411作为导电部位,也是产生热量的部位,压接端42具有压线孔424,用于与线缆连接,压线孔424侧壁上沿径向设有螺钉孔425,用于在线缆插入压线孔424后对线缆进行压接固定,接触件本体内部,主要在接触件本体的插针端41的内部设有液流通道401,液流通道401内可通入绝缘冷却液(如硅油)以将插针端41的插接部411产生的热量带走,起到对接触件的冷却,通过将接触件内部结构进行改变,使接触件本身作为液冷部件对自身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散热,无需接触热传导给另设的液冷部件进行热传导,其冷却效率更高、冷却效果更好,而且结构简单、零部件少,成本低廉。

如图5至图8所示,插针端41包括插接柱,插接柱的外周面用于与适配插孔的内壁导电接触,该外周面即是插针端41与插孔的插接部411,在插接配合后实现导电连接,同时在电流通过时因电阻存在而导致插接部411发热。插接柱的后端具有直径更大的圆柱筒状结构,该结构与插接柱接触部处具有防止插针插入过深的挡止台阶,该圆柱筒状结构的外周面上设有两个对称平行设置的插针端定位平面43,在这两个插针端定位平面43上分别设有两个垂直该平面设置的进液口421和出液口422,分别用于供硅油进出,进液口421和出液口422分别设有内螺纹,以供转接头3(见下述)与其螺纹连接,该内螺纹可具有弹性,以便于转接头3螺纹连接的同时具有密封作用,以防硅油泄露。插针端41的内部设有阶梯孔,阶梯孔的轴线与插接柱的轴线重合,即阶梯孔设在插接柱的中心轴线处,阶梯孔的前端为小径段,后端为大径段,此处的前端是指靠近插针的插接的针尖的一端,阶梯孔的两段孔均为圆柱形孔。

如图9至图12所示,压接端42包括接线筒,接线筒的压线孔424的侧壁上开设有螺钉孔425,可将线缆压接在压线孔424中,接线筒的前端同轴设有一个圆盘,圆盘的直径比接线筒的外径大,圆盘具有一定厚度,圆盘的外周上开设有两个相对且平行的压接端定位平面44,用于在压接端42与插针端41相互装配时通过压接端定位平面44和插针端定位平面43的对位实现对两者的对位。圆盘的另一端中心处设有一个挡片423,用于伸入插针端41的阶梯孔中以将阶梯孔分割为进液流道412和出液流道413。挡片423包括前端的窄段4231和后端的宽段4232,窄段4231和宽段4232的宽度分别与阶梯孔的小径段和大径段的直径适配,使得窄段4231插入阶梯孔的小径段时刚好将该段分为两个半圆柱状的通道,同时窄段4231与小径段的内壁紧密贴合,同理,宽段4232在插入阶梯孔的大径段时也需要与大径段的内壁紧密贴合以将该大径段分为两个半圆柱的通道,另外,挡片423的窄段4231在插入阶梯孔的小径段时其前端距离小径段孔的前端有一定距离,以形成连通进液流道412和出液流道413的连接过道414,使得经进液口421进入的绝缘冷却液先经过进液流道412,然后经连接过道414进入出液流道413,最终从出液口422流出,在绝缘冷却液在进液流道412、出液流道413和连接过道414形成的液流通道401时也将接触件产生的热量带走,实现对接触件的冷却。

导电接触件4还包括转接头3,转接头3为具有内部通道的管状结构,其一端具有外螺纹,用于与进液口421和出液口422的内螺纹配合使用,转接头3的另一端具有锥头,以便与进口管1和出口管2连接时方便对接。

本发明的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

导电接触件在装配时,将两个转接头3分别旋入进液口421和出液口422上,由于配合的螺纹为可弹性变形的螺纹,通过螺纹连接旋紧后可实现密封,防硅油泄露;进口管1和出口管2插装在转接头3的锥头上以后,通过焊接方式固定牢固;压接端与插针端41装配时,将压接端42的挡片423插入插针端41的阶梯孔中,旋转压接端42或者插针端41使两者的定位平面正确对位,以保证挡片423处于进液口421和出液口422的对称平面上,然后将压接端42和插针端41焊接固定即可。

使用时,冷却液箱中的绝缘冷却液(如硅油)进入进口管1,然后经进液口421处的转接头3再经进液口421进入进液流道412,然后经过连接过道414进入出液流道413,最后经出液口422、转接头3和出口管2流回冷却液箱中,在冷却液在流经接触件的整个过程中即可将接触件产生的一部分热量带出,实现对接触件的冷却。

在其他实施例中:硅油也可替换为其他具有绝缘性能的液体介质;液流通道也可仅包括一个连接进液口和出液口的连接通道,即不再设置折返段,此时冷却液因与接触件的接触面积变小,故对接触件的冷却效果不如设置折返段好;转接头与进液口和出液口处的连接也可采用直接焊接或者采用压接方式进行连接,采用压接,如螺栓压接方式时,需要设置密封结构,以防硅油泄露;两个转接头也可以一个采用密封螺纹连接、另一个采用焊接或压接方式连接;挡片与压接端一体固定连接的方式也可替换为压接端上不设置挡片,而是将挡片单独焊接在插针端的阶梯孔内,焊接时通过端部焊接;插针端内部的阶梯孔也可替换为圆柱直孔,即不设置台阶,相应地挡片也无需设置窄段和宽段,但这种结构可能对于接触件较大时更合适。

本发明的自冷式导电接触件的实施例与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各实施例中的导电接触件的各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