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封闭片簧插孔接触件及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35950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封闭片簧插孔接触件及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半封闭片簧插孔接触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连接领域中,有一类型为圆形的插针插孔接插件,插针常常不直接与插孔的内孔进行硬接触,而是在插孔的内孔中安装有接触件。接触件是一种弹性结构体,插合时插针压迫接触件,以便在插针与插孔内孔壁之间产生长久的接触力,从而保证插针与插孔之间电连接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接触件中,有一类型为片簧,因其低电阻、高可靠、低成本的特点,在插孔接触件中大量使用。使用片簧作接触件的插孔称之为片簧插孔。片簧由金属平板一体成型而成,外形呈圆笼式筒状体,包含有两端圆形接触环和连接两端的栅条。安装于圆形插孔内孔中,圆形接触环与插孔的内孔壁进行固定接触,栅条在插合时与插针接触。片簧的制作工艺通常为:(1)金属平板,通过去除材料分割成栅栏状,栅栏两端之间通过若干片栅条连接;(2)如有需要,可对栅栏两端或栅条继续整形;(3)卷圆成圆笼式筒状体;(4)还可依产品要求进一步增强其弹性效果,如在栅条中部弯曲缩腰(例如“冠簧”)或者通过一端圆环,绕中心轴线相对另一端扭转成曲线状(例如“扭簧”),使每一片栅条在中部向轴心收缩,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

栅栏两端的平面经过圈圆后,成圆环状,会保留开放的合并口,以在插针插入时片簧产生朝径向方向往外的扩展力而与插一孔内壁形成良好接触。这样合并口在片簧未装入插孔前,通常无法完全闭合,会自然张开一点开口,导致在后续生产加工中,如表面处理、包装等环节,产品与产品之间,容易通过开口相互交叉一起,严重影响到后面加工和使用的生产效率。

同时,在卷圆或对两端扭转的过程中,会造成合并口的两边高低不平,影响笼式片簧在使用时与插针的电接触性能。

有鉴于此,现有技术亟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合并口平齐且不易相互交叉缠绕的半封闭片簧插孔接触件以及该接触件的加工方法。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半封闭片簧插孔接触件,包括圆笼式筒状体,上述圆笼式筒状体包括合并口,上述合并口形成折线和/或弧线的连接缝。

优选地,其中合并口包括相互配合的凸条和凹槽。

优选地,其中合并口包括相互搭接的卡条。

优选地,其中上述合并口还包括相互配合的连接缝扩展限位装置,上述限位装置可限制上述接触件在自然张开时上述连接缝的宽度到不相互交叉的程度。

优选地,其中限位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挡块。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半封闭片簧插孔接触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材料进行分割切除成栅栏平板状,上述栅栏平板为直边栅条平板或斜边栅条平板,在合并口上成型交汇部;圈圆成圆筒状,上述交汇部形成折线和/或弧线的连接缝。

优选地,其中在合并口上成型交汇部包括:在合并口上成型相互配合的凸条和凹槽。

优选地,其中在合并口上成型交汇部包括:在合并口上成型相互搭接的卡条。

优选地,其中在合并口上成型交汇部还包括:在成型的交汇部上具有相互配合的连接缝扩展限位装置,上述限位装置可限制上述接触件在自然张开时上述连接缝的宽度到不相互交叉的程度。

优选地,其中上述限位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挡块。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1、本申请采用的合并口,其连接缝采用折线、弧线或者二者的组合,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直线连接缝,其不易出现接触件之间通过连接缝的相互交叉缠绕,提高了生产效率;本申请的合并口还实现了轴向限位,使得合并口平齐,不会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提高了在使用时与插针进行电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合并口采用凸条和凹槽的结构,对于合并口边较宽的连接件,可进一步增加连接缝的“曲折度”,使得连接缝更不易相互缠绕;且该结构增强了连接的轴向限位;

3、合并口采用相互搭接的卡条,适用于合并口边较短的连接件,工艺简单,易于实现;

4、合并口采用连接缝扩展限位装置,使得合并口在生产环节不易扩展造成缝隙过大而交叉缠绕,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5、本申请仅仅在形成栅栏平板的环节成型交汇部,不增加工艺和加工成本,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片簧的立体图;

图2为现有技术片簧之间相互交叉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片簧合并口不齐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接触件一个实施例合并口闭合的主视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合并口扩展的立体图;

图6为根据本申请接触件另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以及合并口的放大图;

图7为根据本申请接触件又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合并口闭合的立体图;

图9为图7所示实施例合并口扩展的立体图;

图10为根据本申请接触件再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1为根据本申请接触件再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2为根据本申请接触件再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以及合并口的放大图;

图13为根据本申请接触件再一个实施例合并口闭合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3所示实施例合并口扩展的立体图;

图15为根据本申请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6为图15所示实施例形成的栅栏平板示意图;

图17为图15所示实施例形成的圆筒状示意图;

图18为根据本申请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9为图18所示实施例中段缩腰示意图;

图20为根据本申请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1为图20所示实施例螺旋扭转示意图;

图22为根据本申请方法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3为图22所示实施例斜边栅栏平板示意图;

图24为根据本申请方法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5为图24所示实施例栅栏平板示意图;

图26、图27为图25中卡条示意图;

图28为图24所示实施例圆筒状示意图;

图29为图24所示实施例连接缝扩展示意图;

图30为根据本申请方法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1为图30所示实施例栅栏平板示意图;

图32为图30所示实施例连接缝扩展示意图;

图33为根据本申请方法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4为图33所示实施例栅栏平板示意图;

图35、图36为图34中凸条凹槽示意图;

图37为图33所示实施例圆筒状示意图;

图38为图33所示实施例连接缝扩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片簧的立体图,由于笼式片簧100通常使用弹性很好的金属材料,所以卷圆后的合并口101,会自然张开一点,形成的连接缝103无法完全闭合。导致在后续生产加工中,如表面处理、包装等环节,产品与产品之间,容易通过连接缝103相互交叉缠绕在一起而难以分离,如图2所示,接触件200和200'之间在合并口201和201'处交互交叉,这会严重影响到后面加工和使用的生产效率。

图3示出现有技术片簧的立体图,图中片簧300的栅条304与轴线倾斜,合并口301的连接缝303与栅条304平行,且连接缝303较大,容易出现相互交叉情况,而且出现了合并口301两边高低不平的情况,影响笼式片簧的使用电接触性能。

图4、图5分别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合并口闭合的主视图以及合并口扩展的立体图。这种合并口闭合会在接触件400安装在插孔内时发生。该接触件400为圆笼式筒状体,其包括合并口401、置于合并口401上的交汇部402、412,交汇部402和412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就以交汇部402为例来详述其结构。交汇部402形成了连接缝403。如图中所示,该交汇部402还进一步包括相互配合的凸条406和凹槽407。凸条406和凹槽407的配合实现了沿轴线方向的限位,在装入到插孔内并且在插针插入时使得合并口401两边平齐,不会出现如图3所示的合并口两边高低不平的情况,保证了电接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插针插入插孔时,接触件会受插针挤压而产生朝外扩展的张力,但受制于插孔内径而无法扩展,这样接触件朝外扩展的作用力使得接触件紧贴插孔内壁,从而实现两者可靠的电接触。本实施例中,栅条404初始在筒状体轴向截面上的投影与筒状体中心轴线405平行并均匀分布,一端绕轴线405相对于另一端逆时针扭转成曲线状,这样可以增加接触件400的弹性,使得电接触更加稳定可靠。

图5中的这种扩展会在接触件400的生产环节(未装入插孔时)因自身的弹性而自然张开时发生。因为是同一实施例,图5沿用图4的标号。图中连接缝403扩展,可见凸条406仍然在凹槽407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通过凸条406和凹槽407的配合设计,很容易获得凸条406和凹槽407的合理长度,例如使得凸条406和凹槽407的配合长度大于自然张开的缝隙宽度,从而使得在自然张开的情况下凸条406保持在凹槽407内,其产生的连接缝403为折线,这样就可以在生产期间使得接触件和接触件之间不会相互交叉,又可在自然张开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轴向的限位,合并口401继续保持平齐。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以及合并口的放大图,接触件在合并口上具有交汇部602、612,二者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以下以交汇部602为例说明其结构。其在图4、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交汇部602在其凸条606和凹槽607上进一步包括挡块608和609,挡块608和609相互配合,实现连接缝603的在圆筒周长方向的扩展限位,该限位限制了连接缝603的宽度,使得接触件避免出现自然张开后开口及张开缝隙过大的情况,以达到在生产期间不会出现接触件间相互交叉在一起的现象。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其对图6所示的实施例做了进一步改进。其在图6所示实施例基础上,其栅条704在圆笼式筒状体的轴向截面上的投影初始与轴线705平行并均匀分布,通过对一端圆环绕轴线705相对另一端沿f或f'方向(即按逆时针方向)扭转成曲线状,使每一片栅条704在中部向轴线705收缩,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弹弓结构,这样可进一步增加接触件700的弹性,可增加电接触的稳定性。

图8、图9分别示出了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闭合状态和扩展状态的立体图,其沿用与图7相同的标号。图9中的这种扩展会在接触件700未安装在插孔内时因自身弹性发生,图中连接缝703扩展,而挡块708和709限制了连接缝703的宽度,使得接触件700避免出现自然张开后开口及张开缝隙过大的情况,这样在生产期间就不会出现接触件间相互交叉在一起的现象。

图4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适合于合并口边较宽、空间较大的情况,对合并口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接触件1000为圆笼式筒状体,其包括合并口1001、置于合并口1001上的交汇部1002、1012,交汇部1002和1012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就以交汇部1002为例来详述其结构。交汇部1002形成了连接缝1003。交汇部1002进一步包括相互搭接的卡条1006和1007。本实施例中,可见栅条1004在轴向截面上的投影与轴线1005倾斜。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其在图10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结构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其栅条1104初始在轴向截面上的投影与轴线1105倾斜并均匀分布,通过接触件1100的中段进行弯曲收缩,使每一片栅条1104在中部向轴线1105弯曲收缩,形成两头大中间小内凹形的弹弓结构,这样可进一步增加接触件1100的弹性。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以及合并口的放大图。接触件1200包括合并口1201、置于合并口1201上的交汇部1202、1212,交汇部1202、1212具有相同的结构,下面以交汇部1202为例说明其结构。交汇部1202形成了连接缝1203。交汇部1202进一步包括相互搭接的卡条1206和1207,卡条1206和1207上还分别具有相互配合的限位挡块1208和1209,其实现连接缝1203在圆筒周长方向的扩展限位,避免接触件1200出现自然张开后开口及张开缝隙过大的情况,这样在生产期间就不会出现接触件间相互交叉在一起的现象。本实施例中,可见栅条1204与轴线1205平行。

图13、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在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接触件1300的栅条1304初始在轴向截面上的投影与轴线1305平行并均匀分布,通过对一端圆环绕轴线1305相对另一端按逆时针方向(即f或f'方向)扭转成曲线状,使每一片栅条1304在中部向轴线1305收缩,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弹弓结构,这样可进一步增加接触件1300的弹性,可增加电接触的稳定性。其中图13为合并口1301闭合的状态,而图14为合并口扩展的状态。图13中的闭合会在接触件1300安装在插孔内时发生,而图14的扩展会在生产环节或接触件1300未装入插孔时因自身弹性而自然张开时发生。挡块1308和1309,在接触件1300自然张开时,限制连接缝1303扩展,以避免连接缝1303过大而产生相互交叉的现象。

图10至图14的实施例适合于合并口边较短、空间较小的情况,其对合并口精度要求也较低,工艺简单,易于实现。

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其包括:

步骤1502:对材料进行分割切除成栅栏平板状,如图16所示,该栅栏平板为包含直边栅条1604的平板,在合并口1601上成型交汇部1602、1612,交汇部1602和1612具有相同的结构,就以交汇部1602为例说明其结构。一种实施方式,该交汇部1602为相互搭接的卡条1606和1607。

步骤1504:将栅栏平板圈圆成圆筒状,如图17所示,交汇部1602形成折线和/或弧线的连接缝1603,该连接缝1603可在接触件未插入插孔前因为弹性的作用而自然张开时扩展。但折线型的连接缝1603可以在生产期间使得接触件和接触件之间不会相互交叉,又可在自然张开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轴向的限位,合并口1601继续保持平齐。

图1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其在图1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其中步骤1802、1804分别与步骤1502、1504相同,还包括:

步骤1806:在中段将栅条向轴线方向弯曲收缩成内凹形,如图19所示将栅条1904沿径向f向轴线1905弯曲收缩。这样能增加接触件的弹性,从而增强电接触的稳定性。

图2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其在图1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其中步骤2002、2004分别与步骤1502、1504相同,还包括:

步骤2006:一端绕轴线相对于另一端按照逆时针方向,即图21所示的f或f’方向,扭转成曲线状。这样能增加接触件的弹性,从而增强电接触的稳定性。

图2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方法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与图15所示的实施例除了步骤2202形成的栅栏平板为斜边栅条2304外,如图23所示,其他均相同。

图24-图2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其中图24示出了流程图,包括:

步骤2402:对材料进行分割切除成栅栏平板状,如图25所示,该栅栏平板为包含直边栅条2504的平板,在合并口2501上成型相互搭接的卡条2506和2507,一种实施方式,在卡条2506和2507上分别成型挡块2508和2509,如图26和27所示。

步骤2404:将栅栏平板圈圆成圆筒状,如图28所示,合并口2501上形成折线和/或弧线的连接缝2503。挡块2508和2509实现连接缝2503在圆筒周长方向的扩展限位,避免接触件出现自然张开后开口及张开缝隙过大的情况,这样在生产期间就不会出现接触件间相互交叉在一起的现象。

步骤2406:一端绕轴线相对另一端按逆时针方向扭转成曲线状。

图29示出了本实施例连接缝2503扩展的情况。图中的这种扩展会在接触件未插入插孔内时发生,图中连接缝2503自然扩展,挡块2508和2509限制了这种扩展,避免接触件出现自然张开后开口及张开缝隙过大的情况,这样在生产期间就不会出现接触件间相互交叉在一起的现象。

图3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方法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包括:

步骤3002:对材料进行分割切除成栅栏平板状,如图31所示,该栅栏平板为包含直边栅条3104的平板,在合并口3101上成型交汇部3102和3112,交汇部3102和3112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就以交汇部3102为例说明其结构。交汇部3102包括相互配合的凸条3106和凹槽3107。

步骤3004:将栅栏平板圈圆成圆筒状;

步骤3006:一端绕轴线相对另一端按逆时针方向扭转成曲线状。

如图32所示,合并口3101上形成折线和/或弧线的连接缝3103,图中示出该连接缝3103在未装入插孔前自然开口而扩展的情况。折线型的连接缝3103可以在生产期间使得接触件和接触件之间不会相互交叉,又可在自然张开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轴向的限位,合并口3101继续保持平齐。

图3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方法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包括:

步骤3302:对材料进行分割切除成栅栏平板状,如图34所示,该栅栏平板为包含直边栅条3404的平板,在合并口3401上成型交汇部3402和3412,交汇部3402和3412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就以交汇部3402为例说明其结构。交汇部3402包括相互配合的凸条3406和凹槽3407,凸条3406和凹槽3407上分别具有相互配合的挡块3408和3409,如图35和36所示。

步骤3304:将栅栏平板圈圆成圆筒状,如图37所示,合并口3401上形成折线和/或弧线的连接缝3403。

步骤3306:一端绕轴线相对另一端按逆时针方向扭转成曲线状。

图38示出了本实施例连接缝3403扩展的情况。图中的这种扩展会在接触件未安装在插孔内时发生,挡块3408和3409实现连接缝3403在圆筒周长方向的扩展限位,避免接触件出现自然张开后开口及张开缝隙过大的情况,这样在生产期间就不会出现接触件间相互交叉在一起的现象。

上述实施例都为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申请思想的前提下,合并口产生的连接缝为折线、弧线或二者结合的其他方式。且为了工艺的简单,本申请的两个交汇部采用了相同的结构,也可以分别使用卡条或凸条、凹槽的任意组合加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