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2875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内的附属设备也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些附属设备之中,多数是车用电器产品,而这些车用电器产品自然离不开车载电源的供电。汽车点烟器插座是一种电源插座,通过汽车点烟器插座来接入汽车电源,向各类移动设备、车载电子设备等供电。

车载电子设备由于需要连接汽车点烟器插座,因此通常在结构上分为上壳部分和下壳部分,下壳部分用作汽车点烟器插头,上壳部分安装各种功能模块。现有的车载电子设备通常在上壳上设置按键,通过按键来实现车载电子设备的不同功能,然而,汽车驾驶员在驾驶时更多精力是关注前方路况,而要实现车载电子设备的不同功能势必需要驾驶员埋头确认对应的按键,由于驾驶员视线被转移,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载电子设备,能够方便驾驶员操控,避免影响行车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电子设备,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均为中空结构,所述上壳的底部开设有圆孔,所述上壳内固定有复位开关,所述复位开关包括开关本体和触动件,所述触动件弹性连接在所述开关本体上,所述触动件能够对抗弹力作用从初始位置朝向所述开关本体移动至开关位置,并在自由状态下回复到初始位置,所述触动件至少部分从所述圆孔伸出,所述下壳内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触动件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凹槽,所述下壳的顶部活动连接在所述上壳的圆孔内,所述触动件插在所述凹槽内,所述下壳能够相对所述上壳沿轴线移动,以使得所述触动件移动至开关位置时触动所述开关本体产生电信号。

其中,所述安装座的下表面还设有沿所述下壳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块。

其中,所述圆孔的内侧孔壁设有环形台阶,所述下壳的顶部的直径小于所述圆孔的直径且大于所述环形台阶的直径,所述下壳的顶部设有数个呈圆周分布的台阶状卡钩,所述环形台阶的高度小于所述台阶状卡钩的高度,以使得所述台阶状卡钩与所述环形台阶卡扣配合时,所述下壳能够相对所述上壳沿轴线移动。

其中,所述台阶状卡钩包括支撑板和与所述支撑板垂直连接的卡接板,所述卡接板朝向所述下壳的外侧延伸,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下壳的顶部内壁上,所述卡接板与所述环形台阶卡扣配合,所述环形台阶的高度小于所述支撑板的高度。

其中,所述台阶状卡钩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内侧面和所述下壳的内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通过在上壳的底部开设圆孔,并在上壳内固定复位开关,复位开关包括开关本体和触动件,触动件能够能够对抗弹力作用从初始位置朝向开关本体移动至开关位置,并在自由状态下回复到初始位置,触动件从圆孔伸出,下壳内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与触动件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凹槽,上壳和下壳活动连接,触动件插在凹槽内,以使得触动件移动至开关位置时触动开关本体产生电信号,当驾驶员需要操控时,无需埋头即可按压上壳实现特定功能,从而能够方便驾驶员操控,避免影响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电子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载电子设备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车载电子设备的上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车载电子设备的安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车载电子设备的下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电子设备包括上壳1和下壳2,上壳1和下壳2均为中空结构,上壳1的底部开设有圆孔11,上壳1内固定有复位开关12,复位开关12包括开关本体121和触动件122,触动件122弹性连接在开关本体121上,触动件122能够对抗弹力作用从初始位置朝向开关本体121移动至开关位置,并在自由状态下回复到初始位置,触动件122至少部分从圆孔11伸出,下壳2内固定有安装座21,安装座21上设有与触动件122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凹槽211,下壳2的顶部活动连接在上壳1的圆孔11内,触动件122插在凹槽211内,下壳2能够相对上壳1沿轴线移动,以使得触动件122移动至开关位置时触动开关本体121产生电信号,该电信号可以实现特定功能,例如开机、关机或暂停。

具体而言,上壳1和下壳2通过触动件122与凹槽211的插接形成连接,当下壳2固定不动后,当上壳1受力旋转时,上壳1就能够朝向下壳2移动,进而带动触动件122对抗弹力作用从初始位置朝向开关本体121移动至开关位置,触动件122就能够触动开关本体121产生电信号。驾驶员在操控时,只需要按压上壳1即可,无需埋头确认操作过程,从而能够方便驾驶员操控,避免影响行车安全。

由于车载电子设备的体积通常较小,而且位于汽车内,而汽车内的温度通常较高,从而需要提高车载电子设备的散热能力。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安装座21的下表面还设有沿下壳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块212。散热块212面向下壳2的内壁的表面形状可以与下壳2的内壁形状相匹配,使得散热块212的表面能够尽量与下壳2的内壁相贴合,从而增强散热效率。安装座21的材质可以为铝合金,这样既可以保证安装座21的散热性能,又可以保证安装座21的结构强度。

由于上壳1和下壳2仅仅依靠触动件122和凹槽211插接,所以上壳1在受到外力拉扯时触动件122可能会从凹槽211内脱出,为了增强上壳1和下壳2的连接强度,防止触动件122从凹槽211内脱出,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圆孔11的内侧孔壁设有环形台阶13,下壳2的顶部的直径小于圆孔11的直径且大于环形台阶13的直径,下壳2的顶部设有数个呈圆周分布的台阶状卡钩22,环形台阶13的高度小于台阶状卡钩22的高度,以使得台阶状卡钩22与环形台阶13卡扣配合时,下壳2能够相对上壳1沿轴线移动。通过台阶状卡钩22与环形台阶13卡扣配合,上壳1与下壳2不仅实现连接,上壳1还可以相对下壳2沿轴线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指的轴线均为圆孔11的轴线。

具体而言,台阶状卡钩22靠近下壳2的顶部边缘,下壳2的顶部的顶部的直径由于小于圆孔11的直径,因此下壳2的顶部可以穿过圆孔11,又由于下壳2的顶部的直径大于环形台阶13的直径,因此下壳2的顶部无法穿过环形台阶13,从而下壳2的顶部的边缘至少部分抵接在环形台阶13的下表面,而下壳2的顶部穿过圆孔11时,台阶状卡钩22向下壳2内侧产生弹性形变,以使得台阶状卡钩22能够穿过环形台阶13从而卡接在环形台阶13的上表面,这样,下壳2就与上壳1实现了活动连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按压上壳1时,需要带动触动件122移动,因此,触动件122与凹槽211的底壁接触并且触动件122处于初始位置时,环形台阶13与下壳2的顶部之间具有一定距离。

台阶状卡钩22包括支撑板221和与支撑板221垂直连接的卡接板222,卡接板222朝向下壳2的外侧延伸,支撑板221固定在下壳2的顶部内壁上,卡接板222与环形台阶13卡扣配合,环形台阶13的高度小于支撑板221的高度。在上壳1与下壳2连接时,环形台阶12挤压卡接板222使支撑板221产生弹性形变,使得卡接板222能够穿过环形台阶13,卡接板222穿过环形台阶13后,支撑板221恢复形变,使得卡接板222卡接在环形台阶13的上表面,而由于下壳2的顶部的直径大于环形台阶13的直径,下壳2无法穿过环形台阶13,使得环形台阶13卡在卡接板222和下壳2的顶部之间,从而下壳2能够相对上壳1沿轴线移动,当然,下壳2相对上壳1沿轴线移动的幅度由环形台阶12的高度与台阶状卡钩21的高度的差值决定。

为了加强支撑板221的结构强度,如图5所示,台阶状卡钩22还可以包括加强筋223,加强筋223固定连接支撑板221的内侧面和下壳2的内壁。

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电子设备通过在上壳的底部开设圆孔,并在上壳内固定复位开关,复位开关包括开关本体和触动件,触动件能够能够对抗弹力作用从初始位置朝向开关本体移动至开关位置,并在自由状态下回复到初始位置,触动件从圆孔伸出,下壳内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与触动件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凹槽,上壳和下壳活动连接,触动件插在凹槽内,以使得触动件移动至开关位置时触动开关本体产生电信号,当驾驶员需要操控时,无需埋头即可按压上壳实现特定功能,从而能够方便驾驶员操控,避免影响行车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