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5314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接线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涉及一种接线终端。



背景技术:

服务器中广泛使用的连接器,经常会有线缆的出线方向与接线终端的接口对接方向垂直折弯的情形。而且,线缆的出线方向常常会在与接口对接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各不相同,例如目前使用的minisashdcable在使用歪头接线终端的时候会有前后左右4个方向的出线型号。现有技术中需要针对各个方向的出线制造出对应型号的接线终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线终端,包括第一主体、可相对于第一主体转动的第二主体、至少一个pcb印刷电路板和至少一根线缆。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部用于与所述接线终端相配合的外部接口相连接,相对的另一端部包括第一回转体。所述第二主体的一端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回转体的表面相配合的第二回转体,所述第二主体通过该第二回转体与该第一回转体的表面配合实现与第一主体的连接,以及相对于第一主体沿着该第一回转体的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连接为一体的内部包括贯穿的通道,并且所述通道在第二主体中的部分有折弯。所述pcb印刷电路板固定在所述通道位于第一主体的部分中,并且所述pcb印刷电路板靠近第二主体的一端的对应位置与所述线缆接触连接。以及所述线缆以该接触连接位置为起点沿着所述通道延伸到第二主体以外。

可选地,所述接线终端用于sas串行连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连接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前壳和回转转接体。所述前壳的一端部用于与所述接线终端相配合的外部接口相连接,相对的另一端部和所述回转转接体相配合连接。以及所述回转转接体远离前壳的一端部包括所述第一回转体。

可选地,所述第二主体包括中间旋转体和后盖。所述中间旋转体的一端部包括所述第二回转体,并通过所述第二回转体与第一回转体的表面配合连接在第一主体上。所述后盖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间旋转体远离第一主体的一端部。以及所述通道在中间旋转体的部分与在所述后盖的部分相互垂直,并且在所述中间旋转体与后盖的连接界面上连通。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回转体或者第二回转体任意一个的表面上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回转体与第二回转体的相互配合表面相对移动的最大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回转体为一圆柱,所述第二回转体为与所述圆柱配合的圆孔。所述限位结构为在第一主体的圆柱上突出于该圆柱表面的限位面。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主体的圆柱的端部包括与所述螺母相配合的螺纹。以及当所述圆柱穿过所述第二主体的圆孔后,所述螺母旋拧在所述圆柱的端部的螺纹上,以紧固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

可选地,所述限位面上包括定位凸起,以及在第二主体上与所述限位面的定位凸起相对应的位置包括定位凹陷。

可选地,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定位凹陷上包括相适应的倒角,以及所述倒角用于使所述凸起和凹陷在外力作用下从接触状态滑动分离,以使所述第二主体能够相对于第一主体进行旋转。

可选地,在所述通道位于pcb印刷电路板和线缆接触连接的部分的空隙中填充塑性材料,以加强所述pcb印刷电路板和线缆的接触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及其优势,现在将参考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接线终端的应用场景;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接线终端的结构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接线终端的剖面结构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接线终端的分解结构图;以及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接线终端的局部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这里使用的词语“一”、“一个(种)”和“该”等也应包括“多个”、“多种”的意思,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终端。该接线终端包括第一主体、可相对于第一主体转动的第二主体、至少一个pcb印刷电路板和至少一根线缆。该第一主体的一端部用于与该接线终端相配合的外部接口相连接,相对的另一端部包括第一回转体。该第二主体的一端部包括与该第一回转体的表面相配合的第二回转体,该第二主体通过该第二回转体与该第一回转体的表面配合实现与第一主体的连接,以及相对于第一主体沿着该第一回转体的中心轴转动。该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连接为一体的内部包括贯穿的通道,并且该通道在第二主体中的部分有折弯。该pcb印刷电路板固定在该通道位于第一主体的部分中,并且该pcb印刷电路板靠近第二主体的一端的对应位置与该线缆接触连接。以及该线缆以该接触连接位置为起点沿着该通道延伸到第二主体以外。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终端的第二主体能够相对于第一主体进行转动,并且,该线缆贯通的该通道在第二主体中的部分有折弯,从而使得该接线终端的线缆的出线方向可以在与该接线终端的接口方向折弯的平面上自由转动,方便了服务器中对接线终端的多种出线方向的需求。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接线终端的应用场景。

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接线终端1可以应用于服务器中,作为各种连接器的接线终端。

服务器中具有各种各样的磁盘介质,用于存放各种数据和信息。数据在磁盘介质之间的传输可以使用各种连接器来实现。例如,各种连接器可以用于将背板的信号传输至主板,或者将背板的信号传输至raid卡,或者将主板的信号传输至各种外接设备,或者实现各种外接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等。

连接器与磁盘介质的连接可以通过连接器的接线终端与磁盘介质的连接接口相匹配连接。接线终端1可以作为连接器的接线终端与对应的磁盘介质的连接接口进行连接。

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具有多个连接器以及多个接线终端。其中,接线终端1的线缆的出线方向与其接口对接方向垂直折弯,并且,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接线终端1可以沿图中带箭头的虚线圆圈所示的方向,沿着垂直于其接口对接方向的平面上转动,例如,可以是360°方向任意地转动,也可以是在该平面上的每次转动任一确定的角度。

从而,当有不同于当前图1所示的接线方向的需求时,只需要将接线终端1的出线方向旋转相应的角度即可,而不必换一个新的接线终端,以此方式,接线终端1能够方便地应用于多种情景。

可以理解,图1中的应用场景仅是一种示例,接线终端1除可以应用于服务器外,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与任意磁盘介质连接的场景中。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接线终端的分解结构图。

如图2所示,接线终端1包括第一主体100、可相对于第一主体转动的第二主体200、至少一个pcb印刷电路板300和至少一根线缆400。

第一主体100的一端部用于与接线终端1相配合的外部接口相连接,相对的另一端部包括第一回转体。

第二主体200的一端部包括与该第一回转体的表面相配合的第二回转体。第二主体200通过该第二回转体与该第一回转体的表面配合实现与第一主体100的连接,以及相对于第一主体100沿着该第一回转体的中心轴转动。

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连接为一体的内部包括贯穿的通道,并且该通道在第二主体200中的部分有折弯。

pcb印刷电路板300固定在该通道位于第一主体100的部分中,并且pcb印刷电路板300靠近第二主体200的一端的对应位置与线缆400接触连接。

线缆400以该接触连接位置为起点沿着该通道延伸到第二主体200以外。

具体地,第一主体100的一端部用于与接线终端1相配合的外部接口相连接。因此,第一主体100的一端部的形状和结构与该外部接口的形状结构相匹配,从而使第一主体100的一端部可以和该外部接口对应连接。具体地,在图1中第一主体100的一端部即图中第一主体100左侧的端部,可以看到其内部有pcb印刷电路板300。

第一主体100相对的另一端部包括第一回转体。在图1中,该第一回转体为第一主体100右侧端部的圆柱面。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回转体为一圆柱面仅是示例,该第一回转体也可以是圆台、圆锥、圆孔等任何一种回转体。

第二主体200的一端部包括与该第一回转体的表面相配合的第二回转体。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该第二回转体为第二主体200的左侧端部的圆孔,该圆孔与圆柱的表面相配合。从图1中可以看到线缆400从该圆孔向左侧伸出。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所示的第二回转体为与圆柱的表面配合的圆孔仅是示例。第二回转体的形状可以随第一回转体的形状的变化相应的变化。例如,若第一回转体为圆孔,则第二回转体就可以是与该圆孔的表面相配合的圆柱。又例如,若第一回转体为圆台,则第二回转体可以是与该圆台的一部分表面配合的圆孔,或者也可以是与整个圆台的表面相配合的圆台孔。

第二主体200通过该第二回转体与该第一回转体的表面配合实现与第一主体100的连接,以及相对于第一主体100沿着该第一回转体的中心轴转动,从而使得线缆400也可以沿着该第一回转体的中心轴转动。

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连接为一体的内部接构以及与pcb印刷电路板300和线缆400的装配结构,具体可以参考图3的剖面图示例。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接线终端1的剖面结构图。

如图3所示,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连接为一体的内部包括贯穿的通道,并且该通道在第二主体200中的部分有折弯。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和图3的示例中该通道在第二主体200中的部分有折弯且折弯角度为90°仅是本公开的多种实施例中的一种,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折弯角度可以是0°~180°之间的任意角度。

pcb印刷电路板300可以固定在该通道位于第一主体100的部分中,并且pcb印刷电路板300靠近第二主体200的一端的对应位置与线缆400接触连接(图中未示意出)。例如,pcb印刷电路板300靠近第二主体200的一端可以与该线缆400焊接在一起。

pcb印刷电路板300上印刷有电路。pcb印刷电路板300朝向第一主体100外侧的一端用于与外部接口对应连接,从而使pcb印刷电路板300的电路与该外部接口中的电路导通。pcb印刷电路板300相对的另一端,即靠近第二主体200的一端用于与线缆400对应接触连接,从而将从外部接口引入的信号传输至线缆400中。

可以理解,图1和图3中所示出的接线终端1中有两个pcb印刷电路板300仅是一种示例。实际中,接线终端1中的pcb印刷电路板300的个数是根据与接线终端1相对接的外部接口来确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及更多个。

线缆400以与pcb印刷电路板300的接触连接位置为起点沿着该通道延伸到第二主体200以外。可以想象,线缆400延伸到第二主体200以外的一端可以为一电子设备,或者也可以对应为另一接线终端。当,线缆400延伸到第二主体200以外的一端为另一接线终端时,该另一接线终端可以是与接线终端1相同的接线终端,也可以是与接线终端1不同的接线终端,具体根据与该另一接线终端匹配的外部接口来设定。

图1和图3中所示出接线终端1中具有多根线缆400也仅是一种示例。实际中接线终端1中的线缆400的个数可以根据传输信号的需要具体设定,至少为一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接线终端1的第二主体200能够相对于第一主体100进行转动,并且,线缆400从第二主体200中折弯后伸出,从而使得线缆400的出线方向可以在与接线终端1的接口方向折弯的平面上自由转动,方便了接线终端1在多种场景下的应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该通道位于pcb印刷电路板300和线缆400接触连接的部分的空隙中填充塑性材料500,以加强该pcb印刷电路板300和线缆400的接触连接。

如图3的示例,该塑性材料500填充于第一主体100的内部。当然,在一些情况下,若pcb印刷电路板300和线缆400的接触连接的位置位于第二主体200中或者位于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的连接处,则塑性材料500也可以相应地填充于第二主体200的内部或者填充于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的连接处的内部。

在图3的示例中,塑性材料500可以通过注塑工艺填充于第一主体100内部,从而在第一主体100内部底压成型。

塑性材料500可以是热塑性材料,也可以是热固性材料。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塑性材料500用于填充该通道位于pcb印刷电路板300和线缆400接触连接的部分的空隙,以加强印刷电路板300和线缆400的接触连接。

这是因为,若在pcb印刷电路板300和线缆400接触连接的部分的空隙中没有塑性材料500时,当线缆400随着第二主体200发生转动后,线缆400本身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扭动,这样线缆400自身的扭转会一直延伸到与pcb印刷电路板300的接触连接位置。这样可能会引起线缆400和印刷电路板300的接触连接位置存在一定的扭转应力,从而可能会导致线缆400和印刷电路板300的接触连接不稳定,甚至导致线缆400从印刷电路板300的端部脱落。

相反,塑性材料500填充在pcb印刷电路板300和线缆400接触连接的空隙中,这样线缆400位于塑性材料500中的部分将不容易发生扭动,使得印刷电路板300和线缆400的接触连接部位不易发生变形,相应地减少了线缆400本身的扭动带来的应力,从而加强了印刷电路板300和线缆400的接触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接线终端1可以用于sas串行连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连接器。例如,接线终端1可以作为minisashd(highdensidy,高密度)连接器的接线终端。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接线终端的分解结构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接线终端1的第一主体100可以包括前壳110和回转转接体120。

前壳110的一端部用于与接线终端1相配合的外部接口相连接,相对的另一端部和回转转接体120相配合连接。

回转转接体120远离前壳110的一端部包括如图1中描述的第一回转体。

如前所述,该第一回转体为一圆柱面仅是示例,该第一回转体可以是圆台、圆锥、或者圆孔等任何一种回转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接线终端1的第一主体100中前壳110可以是现有的与接线终端1连接相同外部接口的接线终端的前壳。

通过这种方式,接线终端1的第一主体100可以是在现有的接线终端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造获得的,从而方便了第一主体100的制造,并有利于现有的接线终端的回收再利用。

另外,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接线终端1的第二主体可以包括中间旋转体210和后盖220。

中间旋转体210的一端部包括如图1中描述的第二回转体,并通过该第二回转体与该第一回转体的表面配合连接在第一主体100上。

如前所述,该第二回转体为一圆孔仅是示例,该第二回转体的具体形状可以随第一回转体的形状的变化相应的变化。

后盖220固定连接在中间旋转体210远离第一主体100的一端部,从而后盖220将随中间转接体210的转动而转动。

该通道在中间旋转体210的部分与在后盖220的部分相互垂直,并且在中间旋转体210与后盖220的连接界面上连通。

当然,该通道在中间旋转体210的部分与在后盖220的部分除了相互垂直外,也可以是其他0°~180°之间的任意角度的折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接线终端1的第二主体200的后盖220可以是现有的与接线终端1的线缆400折弯角度相同的任意一种接线终端的后盖。

通过这种方式,接线终端1的第二主体200可以是在现有的接线终端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造获得的,从而方便了第二主体200的制造,并有利于现有的接线终端的回收再利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该第一回转体或者该第二回转体任意一个的表面上可以包括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用于限制该第一回转体与该第二回转体的相互配合表面相对移动的最大距离。

具体的,该限位结构可以是任意一种能够限制该第一回转体与该第二回转体的相互配合表面相对移动的结构。

例如,当该第一回转体和该第二回转体其中一个为圆柱、另一个为与该圆柱相配合的圆孔时,该限位结构可以是该圆柱外表面上某一位置的一个或多个凸起、或者一个环绕该圆柱外表面的限位面;或者该限位结构可以是位于该圆柱外表面的某一位置的定位销孔或定位销钉的配合结构。

又或者,例如,当该第一回转体和该第二回转体其中一个为圆柱、另一个为与该圆柱相配合的圆孔时,该限位结构可以是该圆孔内表面的某一个或多个凸起、或者一整个环绕该圆孔内表面的限位面。或者该限位结构可以是位于该圆孔内表面的某一位置的定位销孔或定位销钉的配合结构。

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接线终端1的第一主体100包括前壳110和回转转接体120,第二主体200包括中间转接体210和后盖220。

回转转接体120远离前壳110的一端部包括该第一回转体,并且,该第一回转体为一圆柱。

中间转接体210的一端部包括该第二回转体,并且,该第二回转体为与该圆柱的表面配合的圆孔。

接线终端1还包括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为在第一主体100的圆柱上环绕该圆柱外表面的限位面。

具体地,在图4中该限位面为突出于第一主体100的圆柱表面的矩形面。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接线终端1还包括至少一个螺母211。在第一主体100的圆柱的端部包括与螺母211相配合的螺纹121。当该圆柱穿过第二主体210的圆孔后,螺母211旋拧在该圆柱的端部的螺纹121上,以紧固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

具体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主体200的圆孔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主体100的圆柱的轴向长度,从而使得第一主体100的圆柱可以穿过第二主体200的圆孔。这样,在该圆柱的端部增加螺纹121,并在该圆柱穿过该圆孔后通过螺母211旋拧在螺纹121上,从而可以紧固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的连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200的分离。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主体100的该限位面上可以包括定位凸起,并且,在第二主体200上与该限位面的定位凸起相对应的位置包括定位凹陷。具体地可以参考图5的示意。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接线终端1的局部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陷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第一主体100的回转转接体120突出于圆柱面的限位面上布置有定位凸起。相应的,在第二主体200的中间转接体210上与该限位面的定位凸起相对应的位置布置有定位凹陷。

该定位凸起与该定位凹陷互为表面配合,从而当第二主体200相对于第一主体100进行转动,并且恰好使定位凸起和定位凹陷一一对应时,每一个定位凸起可以恰好进入与之位置对应的定位凹陷中,从而可以使第二主体200相对于第一主体100的位置固定在一确定的状态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第一主体100的该限位面上设置定位凸起,在第二主体200上与该限位面的定位凸起相对应的位置包括定位凹陷。如此,一方面可以控制第二主体200的最小旋转角度,例如图5中的四个定位凹陷(或定位凸起)周向一圈均匀布置,从而第二主体200必须每次旋转至少90°后才能够使其上的定位凹陷与第一主体100上的定位凸起一一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这些定位凸起和定位凹陷的配合可以使得当第二主体200相对于第一主体100旋转后,第二主体200不会因为线缆400的扭动产生的反向扭矩而回转。

可以理解,图5中在第一主体100的回转转接体120的限位面上周向一圈均匀布置了四个定位凸起、以及第二主体200的中间转接体210上对应布置了四个定位凹陷仅是一种示例。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凸起可以布置在第二主体200上,相应的定位凹陷可以布置在第一主体10的限位面上。

另外该定位凸起和定位凹陷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以上的任意正数,具体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第二主体200每次转动的最小角度来确定。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定位凸起和该定位凹陷包括相适应的倒角,该倒角用于使该凸起和凹陷在外力作用下从接触状态滑动分离,以使第二主体200能够相对于第一主体100进行旋转。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