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部件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746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部件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组装容易、并且具有能够对嵌合时的轴的偏离及倾斜进行调整的结构的连接器部件和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能够与对方侧连接器从偏离后的位置结合的连接器的发明。根据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由与对方侧连接器结合的壳体和将该壳体保持成在上下和左右方向上移动自如的保持器构成,在所述壳体设置楔部,所述楔部朝向里部缩径并引导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在所述保持器设置有施力单元和卡合单元,所述施力单元对所述壳体向规定位置施力,所述卡合单元与安装体卡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147976号公报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由于借助于作为施力单元被设置于保持器的挠性保持片的反作用力而保持在中央的位置,因此,存在容易从中央位置偏离这样的课题。此外,很难从连接器彼此嵌合的轴线倾斜的状态进行嵌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组装容易、并且具有能够对嵌合时的嵌合轴的偏离及倾斜进行调整的结构的连接器部件和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连接器部件具有:壳体,其容纳至少一个触头;和筒状的支承部件,所述壳体被支承在该支承部件的内侧,所述连接器部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一对弹性支承部件,所述一对弹性支承部件分别形成在所述壳体的所述支承部件侧的对置的位置,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支承所述弹性支承部件的支承部,

所述弹性支承部件由长方圆状的弹簧体形成,所述弹簧体分别具有被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支承部的曲面状的曲面部,

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支承部形成有能够供所述弹性支承部件的所述曲面部嵌入的曲面凹部。

根据第二方面的连接器,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嵌合,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具有容纳至少一个第一触头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具有:第二壳体,其容纳与所述第一触头接触的至少一个第二触头;和筒状的支承部件,所述第二壳体被支承在该支承部件的内侧,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导向销,所述导向销向与所述第二壳体嵌合的一侧延伸设置,

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形成有供所述导向销插入的导向销引导部,在所述导向销引导部的供所述导向销插入的一侧形成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将所述导向销引导到所述导向销引导部,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一对弹性支承部件,所述一对弹性支承部件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支承部件侧的对置的位置,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支承所述弹性支承部件的支承部,

在所述导向销被插入到所述导向孔中时,所述导向孔被所述导向销按压,从而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弹性变形,由此所述第二壳体移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能够嵌合。

此外,第三方面的连接器在第二方面的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承部件由长方圆状的弹簧体形成,所述弹簧体分别具有被支承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支承部的曲面状的曲面部,

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支承部形成有能够供所述弹性支承部件的所述曲面部嵌入的曲面凹部。

此外,第四方面的连接器在第三方面的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一对轴销,所述一对轴销与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垂直,并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支承部件侧的对置的位置,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支承所述轴销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支承爪部。

此外,第五方面的连接器在第四方面的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爪部由一对爪片构成,在各所述爪片的端部侧的对置的部分分别具有夹持所述轴销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分别形成有供所述轴销嵌入的凹进部和在所述凹进部的两端突出的夹持突部,

在所述导向销被插入到所述导向孔中时,所述导向孔被所述导向销按压,从而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弹性变形,并且所述轴销以所述夹持部为轴旋转。

此外,第六方面的连接器在第五方面的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曲面凹部的与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嵌合的一侧被堵塞,所述曲面凹部设置有抵接部,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弹性支承部件的所述曲面部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此外,第七方面的连接器在第二方面的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销的与延伸设置方向垂直的截面形成为十字状,所述导向销形成有将向所述导向孔插入的末端侧倒角而成的楔部,

所述导向销引导部形成为与所述导向销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所述导向孔形成为被倒角而成的圆锥状。

此外,第八方面的连接器在第二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销引导部上形成有能够反复移动的锁定片和突出地形成于所述锁定片的锁定突起,

在所述导向销上形成有与所述锁定突起卡定的锁定部,

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件嵌合的情况下,所述导向销引导部的锁定突起与所述导向销的锁定部卡定,从而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被固定,

通过使所述锁定片移动,从而所述锁定突起移动,所述锁定突起与所述锁定部的卡定被解除。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的连接器部件,在壳体与支承部件的组装中,通过使壳体的弹性支承部件的曲面部与支承部件的支承部的曲面凹部嵌合,从而能够使壳体移动而配置于支承部件的任意的位置、例如中心位置。此外,通过弹性支承部弹性变形,从而壳体能够在支承部件的内侧移动。

根据第二方面的连接器,即使在第一连接器部件的所述导向销相对于第二连接器部件的所述导向销引导部向形成有弹性支承部件的一侧偏离的状态下嵌合的情况下,只要使第一连接器部件的导向销插入到第二连接器部件的导向孔中就能够将嵌合轴调整到能够嵌合的位置。

此外,根据第三方面的连接器,通过使壳体的弹性支承部件的曲面部与支承部件的支承部的曲面凹部嵌合,能够使壳体移动而配置在支承部件的任意的位置、例如中心位置。

此外,根据第四方面的连接器,即使是第二壳体的轴销被支承于支承部件的支承爪部的状态,随着第二壳体的移动而弹性变形,能够进行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的嵌合轴的调整。

此外,根据第五方面的连接器,即使在第一连接器部件的所述导向销相对于第二连接器部件的所述导向销引导部向形成有所述弹性支承部件的一侧倾斜的状态下嵌合的情况下,只要使第一连接器部件的导向销插入到第二连接器部件的导向孔中就可调整成能够嵌合。

此外,根据第六方面的连接器,在第二壳体被支承部件支承的状态下,弹性支承部的曲面部抵接于支承部的抵接部,从而能够抑制第二壳体移动。

此外,根据第七方面的连接器,即使在第一连接器部件和第二连接器部件向旋转方向偏离的情况下,通过将导向销插入到导向销引导部中,从而形成为十字状的导向销与导向销引导部嵌合,由此能够使第二壳体旋转移动,可调整成能够嵌合。

此外,根据第八方面的连接器,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的固定和固定的解除。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使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连接起来前的状态的、从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b是从另一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部件的从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3b是从另一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4a是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部件的俯视图,图4b是主视图,图4c是从一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5a是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部件的从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5b是从另一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6a是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部件的俯视图,图6b是主视图,图6c是从一侧观察的侧视图,图6d是后视图。

图7a是实施方式的连接有线材的第二触头的从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7b是从另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7c是主视图。

图8a是实施方式的第二壳体的从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8b是从另一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9a是实施方式的第二壳体的俯视图,图9b是主视图,图9c是从一侧观察的侧视图,图9d是后视图。

图10a是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的从一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0b是从另一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1a是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的俯视图,图11b是主视图,图11c是从一侧观察的侧视图,图11d是后视图。

图12a是沿图5a中的xiia-xiia线的剖视图,图12b是沿图5a中的xiib-xiib线的剖视图。

图13a是沿图5a中的xiiia-xiiia线的剖视图,图13b是示出第二壳体移动后的状态的、与图13a对应的剖视图,图13c是图13b中的xiiic部的放大图。

图14a是沿图1a中的xiva-xiva线的剖视图,图14b是示出接着图14a之后的嵌合的工序的剖视图,图14c是沿图1a中的xivc-xivc线的剖视图,图14d是示出接着图14c之后的嵌合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15a是说明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的嵌合轴在x轴方向上偏离的情况下的嵌合的、与图14c对应的剖视图,图15b是接着图15b的剖视图,图15c是说明嵌合的、与图12a对应的剖视图。

图16a是说明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的嵌合轴向x轴方向倾斜的情况下的嵌合的、与图12a对应的剖视图,图16b是说明嵌合的、与图14c对应的剖视图,图16c是图16b中的xvic部的放大图,图16d是接着图16a的剖视图。

图17a是说明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的嵌合轴向y轴方向偏离的情况下的嵌合的、与图14a对应的剖视图,图17b是接着图17a的剖视图,图17c是接着图17b的剖视图。

图18a是说明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的嵌合轴向y轴方向倾斜的情况下的嵌合的、与图14a对应的剖视图,图18b是接着图18a的剖视图,图18c是接着图18b的剖视图。

图19a是与沿图1b中的xixa-xixa线的截面对应的、说明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的嵌合轴向旋转方向偏离的情况下的嵌合的剖视图,图19b是接着图19a的剖视图,图19c是说明嵌合的、与图12a对应的剖视图。

图20a是说明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嵌合后在z轴方向上施加力的情况下的嵌合的、与图12a对应的剖视图,图20b是接着图20a的剖视图,图20c是接着图20b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连接器;12:第一连接器部件;14:第一触头;16:第一接触部;18:连接部;20:第一壳体;22:第一壳体主体;24:第一前面;26:前面侧开孔;28:第一后面;30:后面侧开孔;32:第一上面;34:第一底面;36:一个第一侧面;38:另一第一侧面;40:导向围绕部;41:嵌合口;42:上面敞开部;44:底面敞开部;46:导向销;48:导向片;50:楔部;52:锁定部;54:触头容纳部;56:突出部;58:贯通部;60:脚部;62:短脚部;64:加强部件;66:第二连接器部件;68:第二触头;70:第二触头主体;72:开口部;74:线材装配部;76:装配片;78:上面部;80:卡定端部;82:接触片;84:底面部;86:一个侧面部;88:另一侧面部;90:第二接触部;92:接触片保护部;94:孔部;96:突部;98:限制孔;100:限制突起;104:凸部;106:导向突起;108:线材;110:第二壳体;112:第二前面;114:插入部;116:第二后面;118:插入孔;120:第二上面;122:第二底面;124:一个第二侧面;126:另一第二侧面;128:轴销;130:触头容纳部;132:导向孔;134:导向销引导部;136:锁定突起;138:锁定片;140:操作部;142:导向槽部;143:矛部;144:导向销突出孔;148:曲面部;150:支承部件;152:前部;154:前部侧开口部;156:后部;158:后部侧开口部;160:上部;162:上部敞开部;164:底部;166:底部敞开部;168:一个侧部;170:另一侧部;172:空间部;174:保护框体;176:安装突部;178:安装部;180:切口部;182:支承爪部;184:爪片;186:爪片基部;188:爪片臂部;190:夹持部;192:凹进部;194:夹持突部;196:支承部;198:曲面凹部;200: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下面示出的实施方式是例举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连接器部件和连接器,并非要将本发明特定于此,还能够同等地适应于权利要求书中包括的其它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参照图1a至图20c,对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进行说明。如图1a、图1b、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具有:第一连接器部件12,其被安装于基板等;和第二连接器部件66,其被安装于设备等,并作为与第一连接器部件12嵌合的连接器部件,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构成为拆装自如。另外,在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中,具有如下的结构:即使在成为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嵌合时的中心的轴(下面,称为嵌合轴)彼此偏离或倾斜的情况下,也能调整嵌合轴的偏离及倾斜而实现嵌合,并且在向嵌合方向施加较大的力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第一连接器部件和第二连接器部件的破损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首先,参照图3a、图3b、图4a至图4c对第一连接器部件12进行说明。第一连接器部件12具有:至少1根、在实施方式中是4根第一触头14;第一壳体20,各第一触头14装配于该第一壳体20;和加强部件64,其将第一壳体20固定于基板等。

如图3a、图3b所示,第一触头14分别具有共同的结构,形成为将金属制的杆状体在规定的部位弯曲而成的大致l字状,一方面,具有与设置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第二触头68接触的第一接触部16,另一方面,具有与基板等连接的连接部18。

如图3a、图3b、图4a至图4c所示,第一壳体20由如下部分构成:第一壳体主体22,其具有第一前面24、第一后面28、第一上面32、第一底面34、一个第一侧面36和另一第一侧面38,第一前面24形成有供第一触头14的第一接触部16侧突出的前面侧开孔26,第一后面28形成有供第一触头14的连接部18侧突出的后面侧开孔30;导向围绕部40,其从第一壳体主体22的第一前面24侧的周围、即第一上面32侧、第一底面34侧、一个第一侧面36侧和另一第一侧面38侧的端边侧向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嵌合的一侧延伸设置;和例如杆状的导向销46,其从第一前面24的大致中心向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嵌合的一侧突出,所述第一壳体20由树脂材料一体形成。

此外,在第一壳体20的第一壳体主体22的内部分别形成有容纳第一触头14的第一触头容纳部54(参照图14a至图14d)。该第一触头容纳部54形成为,第一前面24的前面侧开孔26与后面侧开孔30连接起来。

在第一壳体主体22的第一前面24形成有供第一触头14的第一接触部16侧突出的多个前面侧开孔26,在实施方式中,在一个第一侧面36侧和另一第一侧面38侧分别各形成两个、共计四个前面侧开孔26。另外,第一前面24的形成有前面侧开孔26的部分形成为,以比其它部分鼓起的方式具有厚度。

此外,在第一前面24的大致中央部分延伸设置有导向销46,该导向销向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嵌合的方向突出。如图3a和图3b所示,该导向销46的杆状的长方体的各角部被切口,形成为十字状,成为分别在长边方向上立起设置四个导向片48而成的形状。此外,导向销46的十字状的各导向片48的末端侧被倒角,分别形成有楔部50。并且,在实施方式中,在导向销46的十字状的第一上面32侧和第一底面34侧的各导向片48上分别形成有通过将一部分切去而成为突起状的锁定部52。

此外,在第一前面24侧形成有导向围绕部40,该导向围绕部对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第二壳体110进行导向。该导向围绕部40从第一前面24的周边、即第一上面32侧、第一底面34侧、一个第一侧面36侧和另一第一侧面38侧呈筒状延伸设置而形成,在与第二壳体110嵌合的一侧设置有嵌合口41。此外,导向围绕部40的第一上面32侧和第一底面34侧分别形成有中央部分的一部分敞开的上面敞开部42和底面敞开部44。该上面敞开部42和底面敞开部44成为能够供形成于后述的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支承部件150上的支承爪部182进入的那样的结构。

此外,在第一壳体主体22的第一后面28,在一个第一侧面36侧和另一第一侧面38侧分别各形成两个、共计四个后面侧开孔30,该后面侧开孔30与形成于第一前面24的前面侧开孔26连通。

在第一后面28形成有被安装于基板等时接触的多个脚部60。并且,在配置第一触头14的连接部18的部分,在一个第一侧面36侧和另一第一侧面38侧分别形成有短于脚部60的短脚部62。该短脚部62在将第一连接器部件12安装于基板等时成为被置于第一触头14上的部分。

此外,在第一壳体主体22的第一上面32和第一底面34分别形成有一部分突出而成的突出部56。在该突出部56的内部形成有从第一前面24侧贯通到第一后面28侧的贯通部58。被安装于基板等的加强部件64安装在该贯通部58上。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20的导向销46形成得比导向围绕部40长,导向销46比导向围绕部40先被插入到第二连接器部件66中。

下面,参照图2、图5a至图13c对第二连接器部件66进行说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由如下部分构成:连接有线材的至少一个、在实施方式中是四个第二触头68;第二壳体110,其容纳第二触头68;和支承部件150,其被安装于设备等,支承第二壳体110。并且,第二连接器部件66具有如下结构:能够根据与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嵌合轴的偏离及倾斜等的状态而调整偏离及倾斜等。

首先,参照图7a至图7c对第二触头68进行说明。另外,第二触头68设置有多个、在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四根第二触头68,由于分别是相同的,因此,以一根为代表来进行说明。

第二触头68具有第二触头主体70,第二触头68在该第二触头主体70的一侧具有供第一触头14的第一接触部16插入的开口部,在另一侧具有装配线材108的线材装配部74,通过将金属制的板体冲裁并进行弯折加工等而形成该第二触头68。此外,在第二触头主体70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一触头14的第一接触部16接触的第二接触部90。

第二触头主体70在一侧形成有供第一触头14的第一接触部16插入的开口部72,该第二触头主体70由上面部78、底面部84、一个侧面部86和另一侧面部88围绕而成的筒状体形成。

第二触头主体70的上面部78的线材装配部74侧成为卡定端部80,被设置于第二触头容纳部130的爪状的矛部143(参照图9d)卡定于该卡定端部,所述第二触头容纳部130形成在后述的第二壳体110的内部,通过将矛部143卡定于卡定端部80,从而第二触头68被定位、固定于第二触头容纳部130内。

此外,从第二触头68的上面部78的线材装配部74侧的端部朝向第二触头主体70的内部延伸设置有接触片82,该接触片82形成有第二接触部90。该接触片82以上面部78的线材装配部74侧为轴进行弹性变形。另一方面,从第二触头68的上面部78的开口部72侧的端部朝向第二触头主体70的内部弯折而形成有接触片保护部92,该接触片保护部92保护延伸设置出的接触片82的末端部分。

此外,在接触片保护部92的一个侧面部86侧形成有突部96,该突部被嵌入到形成于一个侧面部86的孔部94中。通过将该突部96嵌入到孔部94中,从而接触片保护部92被固定。

并且,在接触片82的另一侧面部88侧形成有限制突起100,该限制突起100被嵌入到形成于另一侧面部88的限制孔98中。该限制突起100能够在限制孔98内移动。通过将该限制突起100嵌入到限制孔98中,从而接触片82弹性变形而移动的范围被限制,能够抑制接触片82过度地移动,形成于接触片82的第二接触部90与第一触头14可靠地接触。

另外,在接触片82的弹性变形的部分的底面部84侧突出地形成有第二接触部90,该第二接触部90与第一触头14的第一接触部16接触。

从第二触头主体70的底面部84朝向内侧形成有凹陷的凹部。通过形成该凹部,从而在第二触头主体70的内部形成凸部104。该凸部104形成在与第二接触部90对置的部分,被插入的第一触头14由凸部104朝向第二接触部90侧按压。

此外,在第二触头主体70的一个侧面部86形成有孔部94,形成于上述的接触片保护部92的突部96嵌入于该孔部中。

此外,在第二触头主体70的另一侧面部88形成有限制孔98,形成于上述的接触片82的限制突起100嵌入于该限制孔98中。该限制孔98形成为大于限制突起100的大小,限制突起100能够移动。

并且,在另一侧面部88形成有突出的导向突起106。该导向突起106被导向槽部142引导,成为对第二触头68的插入进行导向的部分,所述导向槽部142形成于后述的第二壳体110的第二触头容纳部130。

此外,在线材装配部74具有在装配线材108时进行连接的多个装配片76。进而,通过将该装配片76弯折,从而线材108被装配于第二触头68。另外,装配片76有被装配于线材的导电性的电线部分的部分和被装配于覆盖电线的绝缘性的树脂部分的部分。

下面,主要参照图8a、图8b、图9a至图9d对第二壳体110进行说明。第二壳体110是大致长方体状的块体,由树脂材料等一体形成,该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前面112,其形成有供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第一触头14插入的插入部114和供形成于第一壳体20的导向销46插入的导向孔132;第二后面116,其形成有供第二触头68插入的插入孔118;第二上面120和第二底面122,它们分别形成有被后述的支承部件150支承的轴销128;和一个第二侧面124及另一第二侧面126。

此外,在第二壳体110的第二后面116侧,在一个第二侧面124侧和另一第二侧面126侧分别形成有被支承部件150支承的作为弹性支承部的环形弹簧146。

并且,在第二壳体110的内部形成有:第二触头容纳部130,其容纳第二触头68;和导向销引导部134,其供第一壳体20的导向销46插入并对该导向销46进行引导。

第二壳体110的第二前面112成为与被嵌合的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第一壳体20相邻的一侧的面,在一个第二侧面124侧和另一第二侧面126侧分别形成有多个、在实施方式中是各两个、共计四个供第一触头14插入的插入部114。供第一触头14插入的一侧的各角部被倒角而容易被插入到各个该插入部114中。另外,各插入部114与第二壳体110的第二触头容纳部130连通。

此外,形成于第二前面112的导向孔132成为供形成于第一壳体20的导向销46插入的部分。该导向孔132的入口侧被倒角,成为随着从第一前面24侧朝向内侧而直径变窄的那样的圆锥状,被插入的导向销46被引入到导向销引导部134中。

此外,第二壳体110的第二后面116形成有插入孔118,在组装第二连接器部件66时第二触头68被插入于该插入孔118。该插入孔118以与被连接的第一触头14对应的方式在一个第二侧面124侧和另一第二侧面126侧分别形成多个,在实施方式中是各形成两个、共计四个。此外,在插入孔118形成有导向槽部142,成为形成于第二触头68的导向突起106被插入时对该导向突起106进行导向的部分。另外,插入孔118与第二触头容纳部130连通。

此外,在第二后面116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供第一壳体20的导向销46突出的导向销突出孔144,该导向销突出孔144与形成在第二壳体110内的导向销引导部134连通。

并且,在第二壳体110的第二后面116侧,在一个第二侧面124侧和另一第二侧面126侧的对置的位置,朝向支承部件150侧分别设置有作为弹性支承部的环状弹簧146。

该环状弹簧146为大致长方圆形,从第二后面116侧的第二上面120与第二底面122的大致中央部分向一个第二侧面124侧和另一第二侧面126侧延伸设置,延伸设置出的端部侧具有形成曲面状而连接起来的曲面部148。进而,长方圆形的一个第二侧面124侧和另一第二侧面126侧的各曲面部148被后述的支承部件150支承成能够弹性变形。

此外,在第二壳体110的第二上面120和第二底面122的第二后面116侧分别立起设置有大致圆柱状的轴销128。该第二上面120和第二底面122的各轴销128以对置的方式朝向支承部件150侧形成在相同轴线上,成为被后述的支承部件150支承的部分。

此外,第二上面120和第二底面122沿着导向销引导部134呈曲面状鼓起而形成。

此外,在第二壳体110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第二触头68的多个、在实施方式中是四个第二触头容纳部130。第二触头容纳部130与形成于第二后面116的插入孔118连通,第二触头68从该插入孔118被插入而被容纳在第二触头容纳部130中。在该第二触头容纳部130内形成有爪状的矛部143,该矛部143被卡定于形成在第二触头68上的卡定端部80,对第二触头68进行定位固定。此外,在第二触头容纳部130形成有导向槽部142,该导向槽部142对形成于第二触头68的导向突起106进行导向。

此外,形成于第二壳体110的内部的导向销引导部134为如下部分:与形成于第二前面112的导向孔132连通,对从导向孔132被插入的第一壳体20的导向销46进行导向,导向销46被引导着插入到内部。该导向销引导部134为与导向销46的形状相应的形状,在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十字状的槽。

另外,在第二壳体110的导向销引导部134形成有锁定突起136,该锁定突起136与形成于第一壳体20的导向销46的锁定部52进行卡定(参照图14a至图14d)。该锁定突起136形成于能够弹性变形的锁定片138,在导向销46被插入到导向销引导部134内的情况下,锁定突起136被导向销46的锁定部52按压,锁定片138弹性变形,从而锁定部52能够通过,在锁定部52通过锁定突起136后,借助于锁定片138的弹性力而回到原位置,锁定部52与锁定突起136被卡定并被锁定。此外,锁定片138的端部成为能够按压的操作部140。操作部140从第二壳体110的第二后面116侧突出,通过按压操作部140,从而锁定片138移动,能够解除锁定部52与锁定突起136的卡定,并能够解除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

此外,第二壳体110的第二前面112侧被嵌入到形成于第一壳体20的导向围绕部40的内侧而与第一壳体20嵌合。此时,第一壳体20的导向围绕部40对第二壳体110的第一上面32和第二底面122的一个第二侧面124侧和另一第二侧面126侧的一部分、以及一个第二侧面124和另一第二侧面126进行导向。

下面,主要参照图10a、图10b、图11a至图11d对支承部件150进行说明。支承部件150在将第二壳体110支承成从一侧突出的状态下被安装于设备等。

支承部件150是被如下部分围绕而成的中空的筒状体:前部,其设置有前部侧开口部154,第二壳体110在被支承的状态下从该前部侧开口部突出;后部156,其设置有后部侧开口部158,在组装第二连接器部件66时第二壳体110插入于该后部侧开口部;和上部160、底部164、一个侧部168和另一侧部170,所述支承部件150由树脂材料一体形成。

此外,支承部件150的内部具有空间部172,该空间部172由上部160、底部164、一个侧部168和另一侧部170围绕而成,支承部件150的内部容纳第二壳体110,并且形成如下大小:在第二壳体110脱离支承部件150的支承的情况下,第二壳体110能够移动。并且,在支承部件150的空间部172形成有支承第二壳体110的支承爪部182。该支承爪部182以与形成于第二壳体110的轴销128对应的方式分别形成在上部160和底部164。此外,各支承爪部182由一对爪片184构成为可夹持形成于第二壳体110的轴销128。

在支承部件150的前部152形成有前部侧开口部154,该前部侧开口部由上部160、底部164、一个侧部168和另一侧部170的各端部侧围绕而成,成为供被支承的第二壳体110突出的部分,并且,支承第二壳体110的支承爪部182从上部160侧和底部164侧突出。

此外,在支承部件150的后部156形成有后部侧开口部158,该后部侧开口部158成为在组装第二连接器部件66时供第二壳体110插入的部分。

在支承部件150的上部160和底部164的前部152侧分别形成有中央部分的一部分敞开的上部敞开部162和底部敞开部166。脱离支承部件150的支承的状态的第二壳体110的轴销128进入该上部敞开部162和底部敞开部166中并且能够移动。

此外,上部敞开部162和底部敞开部166的前部152侧分别形成为,围绕该上部敞开部162和底部敞开部166的保护框体174从前部152突出。该保护框体174保护从前部侧开口部154突出的各支承爪部182免受外力,并且对形成有上部敞开部162和底部敞开部166的上部160和底部164进行加强。

此外,在上部160和底部164的各后部156侧分别形成有被安装于设备等的安装突部176。

此外,在支承部件150的一个侧部168和另一侧部170的后部156侧,以与形成于后部156的后部侧开口部158连接的方式分别形成有切口部180。并且,在一个侧部168和另一侧部170的与空间部172相反侧的外侧形成有立起设置的柱状的安装部178,该安装部178被安装于设备等。

此外,在一个侧部168和另一侧部170的内侧分别形成有支承部196,该支承部196对形成于第二壳体110上的环状弹簧146的曲面部148进行支承。该支承部196被设置在一个侧部168和另一侧部170的大致中央部分,并以与环状弹簧146的曲面部148的形状对应的方式作为凹陷成曲面状的曲面凹部198而形成。此外,曲面凹部198的前部152侧成为供环状弹簧146的曲面部148抵接的抵接部200。

此外,在支承部件150的内侧分别形成有支承爪部182,该支承爪部182对分别形成于第二壳体110的第二上面120和第二底面122上的轴销128进行支承。支承爪部182形成为与上部160和底部164的内侧分别对置,各支承爪部182由一对爪片184构成,轴销128被该一对爪片184夹持。另外,各支承爪部182对称地形成,结构相同,因此,以一个支承爪部182为代表进行说明。

构成支承爪部182的一对爪片184分别形成有:一对爪片基部186,它们在支承部件150的后部156侧向空间部172侧突出;爪片臂部188,它们从该各爪片基部186朝向前部152侧分别延伸设置;和夹持部190,其在爪片臂部188的末端侧、即前部152侧夹持第二壳体110的轴销128。

另外,夹持部190在各爪片184的对置的一侧具有呈圆形凹进的凹进部192,以便能够支承圆柱状的轴销,在该凹进部19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突出的一对夹持突部194。进而,轴销128配置在一对爪片184的夹持部190之间,轴销128通过被夹持部190的凹进部192与一对夹持突部194夹持而被支承。

此外,支承爪部182在轴销128被夹持部190的凹进部192与一对夹持突部194夹持的状态下能够在轴销128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移动。并且,支承爪部182以爪片基部186为轴进行弹性变形。因此,通过在轴销128被支承爪部182夹持的状态下支承爪部182弹性变形,从而第二壳体110能够移动。

此外,主要参照图5a、图5b、图6a至图6d、图12a、图12b来对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组装进行说明。在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组装中,首先,将在线材装配部74装配有线材108的第二触头68分别装配并容纳于第二壳体110的第二触头容纳部130中。此时,从第二触头68的开口部72侧向第二壳体110的插入孔118中插入。进而,第二触头容纳部130内的矛部143卡定于所插入的第二触头68的卡定端部80,从而第二触头68被定位固定。另外,在插入第二触头68时,形成于第二触头68的导向突起106由形成于第二触头容纳部130的导向槽部142引导着进行插入。

进而,装配有第二触头68的第二壳体110被安装于支承部件150。该安装以如下方式进行:将第二壳体110的第二前面112侧先从被设置于支承部件150的后部156的后部侧开口部158插入,使形成于第二壳体110的第二上面120和第二底面122上的各轴销128夹持于支承部件150的支承爪部182的各夹持部190,并且使第二壳体110的环状弹簧146的各曲面部148支承于各支承部196,该各支承部196形成于支承部件150的一个侧部168和另一侧部170的内侧。

此时,第二壳体110的轴销128进入到支承爪部182的夹持部190的凹进部192中,在配置于一对夹持突部194之间的状态下被一对爪片184夹持而被支承。此外,第二壳体110的环状弹簧146的曲面部148以嵌入到支承部196的曲面凹部198中的方式被支承,环状弹簧146的端部与支承部196的曲面凹部198的抵接部200抵接。另外,此时,形成于第二壳体110的环状弹簧146的曲面部148与形成于支承部件150的支承部196的曲面凹部198的前部152侧的抵接部200抵接,从而抑制第二壳体110斜着被支承,保持在嵌合的初始位置(参照图16c)。

此外,被组装好的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第二壳体110和支承部件150成为如下结构:在形成于第二壳体110的轴销128被形成于支承部件150的支承爪部182的夹持部190夹持的状态下,形成于第二壳体110的环状弹簧146被支承于在支承部件150上形成的支承部196的曲面凹部198中。

另外,如图13a至图13c所示,在第二壳体110和支承部件150被组装起来的情况下,第二壳体110的环状弹簧146的曲面部148与支承部件150的支承部196的曲面凹部198嵌合,从而曲面部148嵌入到曲面凹部198中,能够配置在规定的位置。此时,第二壳体110能够以被支承部件150的支承爪部182夹持的轴销128为轴进行移动。

因此,在第二壳体110被支承部件150支承的状态下,通过第二壳体110的环状弹簧146和支承爪部182弹性变形,从而第二壳体110能够向支承部件150的x轴方向(左右方向)、即支承部件150的一个侧部168侧和另一侧部170侧移动。

此外,在轴销128被支承部件150的支承爪部182的夹持部190夹持的状态下,第二壳体110能够向y轴方向(上下方向)、即支承部件150的上部160侧和底部164侧移动。此时,环状弹簧146发生弹性变形。

另外,通过将第二壳体110的轴销128与支承部件150的支承爪部182、以及第二壳体110的环状弹簧146与支承部件150的支承部196的各移动方向组合起来,从而能够相对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向斜方向移动。并且,还能够使环状弹簧146弹性变形而进行以轴销128为轴的旋转移动、或使支承轴销128的支承爪部182弹性变形而进行以环状弹簧146的曲面部148为轴的旋转移动,并且,通过使环状弹簧146和支承爪部182弹性变形,从而还能够进行以第二壳体110的导向销引导部134为轴的旋转移动。因此,即使在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的嵌合轴偏离或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嵌合轴的调整。

并且,通过将轴销128脱离支承部件150的支承爪部182的夹持,从而第二壳体110能够在z轴方向(前后方向)移动、即从支承部件150的前部152侧向后部156侧移动。

另外,对第二壳体110的轴销128进行夹持的支承部件150的支承爪部为如下结构:在第一连接器部件12嵌合的情况下,维持夹持,在嵌合后,在受到比嵌合时更大应力的情况下,支承爪部182以爪片基部186为轴向彼此的爪片184打开的方向弹性变形,轴销128的夹持被解除。

下面,主要参照图14a至图20c对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中,为如下结构:即使在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偏离或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调整偏离和倾斜而实现嵌合,并且在向嵌合方向施加较大力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第一连接器部件12和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破损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嵌合轴没有偏离或倾斜的情况]

首先,主要参照图14a至图14d对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没有偏离或倾斜等的情况下的嵌合进行说明。

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未偏离的情况下的嵌合如下:首先,如图14a、图14c所示,使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接近成彼此的嵌合轴成为大致直线状的状态,使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第一壳体20的导向销46插入到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第二壳体110的导向孔132中。此时,形成于导向销46的十字状的各导向片48一边被形成于十字状的槽的导向销引导部134导向一边被插入。

进而,当继续插入时,形成于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第一壳体20的导向围绕部40一边对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第二壳体110的第二前面112侧的外周、即第二上面120、第二底面122、一个第二侧面124和另一第二侧面126进行导向一边被插入。

此外,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第一触头14的第一接触部16从形成于第二壳体110的第二前面112的插入部114被插入。此时,第一触头14从被容纳在第二壳体110内的第二触头容纳部130中的第二触头68的开口部72被插入(参照图7a至图7c),第一触头14的第一接触部16与第二触头68的第二接触部90接触并导通。

进而,形成于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第一壳体20的导向销46上的锁定部52与形成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第二壳体110的导向销引导部134内的锁定突起136卡定,从而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被锁定(参照图14b、图14d)。如上完成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

另外,在将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解除的情况下,对在第二壳体110的第二后面116侧的导向销引导部134形成的锁定片138的操作部140进行按压,锁定片138弹性变形而使锁定突起136移动,导向销46的与锁定部52的卡定被解除,从而能够将第一连接器部件12和第二连接器部件66卸下。

[x轴方向的偏离]

下面,主要参照图15a至图15c对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向x轴方向(左右方向)偏离的情况下的嵌合进行说明。

在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向x轴方向偏离的情况下,如图15a所示,是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与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嵌合轴在向x轴方向(左右方向)偏离的状态下嵌合的情况,在实施方式中,是第一连接器部件12向第二壳体110的另一第二侧面126侧偏离距离d1的状态。

在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向x轴方向偏离的状态下开始嵌合的情况下,首先,从图15a所示的状态起,形成于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第一壳体20上的导向销46被插入到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第二壳体110的导向孔132中。此时,形成于导向销46的末端侧的楔部50在向x轴方向偏离的状态下抵接于导向孔132,但由于导向孔132的入口形成为被倒角的圆锥状,从而如图15b所示地,随着导向销46的插入而按压导向孔132。进而,由于导向孔132被导向销46按压,从而第二壳体110向支承部件150的另一侧部170侧移动,成为导向销46与导向销引导部134能够嵌合的位置,嵌合轴的偏离被调整(参照图15c)。

嵌合轴向该x轴方向偏离的情况下的第二壳体110的移动为:第二壳体110的导向孔132被第一壳体20的导向销46向支承部件150的一个侧部168侧按压,从而形成于第二壳体110的环状弹簧146弹性变形,并且对第二壳体110的轴销128进行支承的支承爪部182弹性变形,第二壳体110在支承部件150内向另一侧部170侧移动。

然后,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的偏离被调整,从而能够进行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另外,能够与上述的嵌合轴没有偏离等的情况同样地进行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参照图14a至图14d)。

[向x轴的倾斜]

下面,主要参照图16a至图16d对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向x轴方向(左右方向)倾斜的情况进行说明。

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向x轴方向倾斜的情况为如下情况:如图16a所示,相对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第一连接器部件12被配置成倾斜角度θ1的状态,在该嵌合轴倾斜的状态下开始嵌合。

在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以向x轴方向倾斜的状态开始嵌合的情况下,首先,从图16a所示的状态起,形成于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第一壳体20的导向销46被插入到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第二壳体110的导向孔132中。

此时,如图16b所示,形成于导向销46的末端侧的楔部50相对于导向孔132在倾斜的状态下抵接,但由于导向孔132的入口形成为被倒角的圆锥状,从而随着导向销46的插入,导向孔132被按压,通过该按压,第二壳体110向导向销46与导向销引导部134能够嵌合的方向移动,嵌合轴的倾斜被调整(参照图16d)。

该第二壳体110的移动为:由第一壳体20的导向销46按压第二壳体110的导向孔132,从而第二壳体110以被支承部件150的支承爪部182的夹持部190夹持的轴销128为轴向与第一连接器部件12嵌合的方向旋转。

然后,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的倾斜被调整,从而能够进行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另外,能够与上述的嵌合轴没有倾斜等的情况同样地进行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参照图14a至图14d)。

[y轴方向的偏离]

下面,主要参照图17a至图17c对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向y轴方向(上下方向)偏离的情况下的嵌合进行说明。

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向y轴方向偏离的情况是如下的情况:如图17a所示,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嵌合轴相对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以向y轴方向(左右方向)偏离的状态嵌合,在实施方式中是第一连接器部件12向第二壳体110的第二底面122侧偏离距离d2的状态。

在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以向y轴方向偏离的状态开始嵌合的情况下,首先,从图17a所示的状态起,形成于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第一壳体20的导向销46被插入到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第二壳体110的导向孔132中。此时,如图17b所示,形成于导向销46的末端侧的楔部50相对于导向孔132在向y轴方向偏离的状态下抵接,但由于导向孔132的入口形成为被倒角的圆锥状,从而随着导向销46的插入,导向孔132被按压。进而,由于导向孔132被导向销46按压,从而第二壳体110向支承部件150的底部164侧移动,成为导向销46与导向销引导部134能够嵌合的位置,嵌合轴的偏离被调整(参照图17c)。

嵌合轴向该y轴方向偏离的情况下的第二壳体110的移动为:由第一壳体20的导向销46向支承部件150的底部164侧按压第二壳体110的导向孔132,从而形成于第二壳体110的轴销128在被支承部件150的支承爪部182的夹持部190夹持的状态下向y轴方向、在实施方式中是底部164侧(下方向)移动。

此外,此时,如图13b、图13c所示,第二壳体110的环状弹簧146的曲面部148成为随着第二壳体110的移动而从支承部件150的支承部196的曲面凹部198脱出的状态。

然后,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的偏离被调整,从而能够进行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另外,能够与上述的嵌合轴没有偏离等的情况同样地进行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参照图14a至图14d)。

[向y轴的倾斜]

下面,主要参照图18a至图18c对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向y轴方向(上下方向)倾斜的情况进行说明。

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向y轴方向倾斜的情况为如下情况:如图18a所示,相对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第一连接器部件12被配置成倾斜角度θ2的状态,在该嵌合轴倾斜的状态下开始嵌合。

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在向y轴方向倾斜的状态下开始嵌合的情况下,首先,从图18a所示的状态起,形成于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第一壳体20的导向销46被插入到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第二壳体110的导向孔132中。

此时,如图18b所示,形成于导向销46的末端侧的楔部50相对于导向孔132在倾斜的状态下抵接,但由于导向孔132的入口形成为被倒角的圆锥状,从而随着导向销46的插入,导向孔132被按压,通过该按压,第二壳体110向导向销46与导向销引导部134能够嵌合的方向移动,嵌合轴的倾斜被调整(参照图18c)。

该第二壳体110的移动为:由第一壳体20的导向销46按压第二壳体110的导向孔132,从而第二壳体110在被支承部件150的支承部196的曲面凹部198支承的状态下以环状弹簧146的曲面部148为轴进行旋转。此时,第二壳体110的轴销128随着第二壳体110的倾斜而倾斜,但通过支承部件150的支承爪部182弹性变形,从而能够使轴销128倾斜。

然后,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的倾斜被调整,从而能够进行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另外,能够与上述的嵌合轴没有倾斜等的情况同样地进行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参照图14a至图14d)。

[旋转方向上的偏离]

下面,参照图19a至图19c对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向旋转方向偏离的情况下的嵌合进行说明。

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向旋转方向偏离的情况为如下状态:如图19a所示,相对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嵌合轴成为向旋转方向偏离的状态,在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第一壳体20相对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第二壳体110向旋转方向偏离角度θ3。

在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以向旋转方向偏离的状态开始嵌合的情况下,相对于图1所示的状态,在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嵌合轴相对于第二连接器部件66扭转的状态下,形成于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第一壳体20的导向销46被插入到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第二壳体110的导向孔132中。进而,如图19a所示,形成于导向销46的末端侧的楔部50被导向孔132引导而被插入到导向销引导部134中。

此时,导向销46与导向销引导部134在向旋转方向偏离的状态下接触,但由于形成为十字状的导向销46要与形成为十字状的导向销引导部134嵌合,从而第二壳体110向能够与第一壳体20嵌合的方向旋转,嵌合轴的倾斜被调整(参照图19b)。

此外,如图19b、图19c所示,第二壳体110的旋转为:第二壳体110的环状弹簧146弹性变形,曲面部148从支承部件150的支承部196的曲面凹部198脱出,并且支承第二壳体110的轴销128的支承部件150的支承爪部182在支承轴销128的状态下向旋转方向弹性变形,从而第二壳体110旋转。

然后,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的旋转方向上的偏离被调整,从而能够进行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另外,能够与上述的嵌合轴没有偏离等的情况同样地进行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参照图14a至图14d)。

[z轴方向上的错位]

下面,主要参照图20a至图20c对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嵌合后向嵌合方向(z轴方向)进一步施加力的情况下的嵌合错位进行说明。

在从图20a所示的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嵌合的状态起,第一连接器部件12进一步向嵌合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如图20b所示,从第一连接器部件12相对于第二连接器部件66向嵌合方向施加力,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第二壳体110被按压,从而轴销128移动。通过该轴销128移动,从而支承第二壳体110的轴销128的支承部件150的支承爪部182被轴销128按压而使得夹持部190向打开的方向弹性变形,轴销128脱离夹持部190(参照图20c)。

进而,轴销128的支承被解除,从而仅与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第一壳体20嵌合的第二壳体110朝向z轴方向(嵌合方向)、在实施方式中是支承部件150的后部156侧移动。此时,第二壳体110的环状弹簧146随着第二壳体110的移动而在支承部件150的支承部196的曲面凹部198上滑动,并脱离支承部196的支承。

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即使对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向嵌合方向施加大于嵌合用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释放该力,并能够抑制第一连接器部件和第二连接器部件的破损等。

此外,由于用于使第二壳体110的轴销128脱离支承部件150的支承爪部182的力大于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嵌合时所需的力,因此,在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嵌合前,能够抑制轴销128脱离支承爪部182。

另外,在第二壳体110脱离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支承部件150时,支承部件150的各支承爪部182嵌入到形成于第一连接器部件12的第一壳体20的第一上面32上的上面敞开部42和形成于第二底面34上的底面敞开部44中。

此外,即使在第一连接器部件12与第二连接器部件66的嵌合轴向斜方向、即x轴方向与y轴方向之间的方向偏离、或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组合上述的x轴方向与y轴方向的调整,来进行第一连接器部件与第二连接器部件的嵌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