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7510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可避免对接连接器刮伤绝缘本体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连接器对接时,插座和插头之间往往没有设计较佳的引导装置,所以在对接的过程之中的在对位时总是会花费很多时间在对位上,插头些许角度的偏移或错位,就会使插头与插座对接不顺畅,甚至造成连接器结构的损伤。专利号为US7226314的美国专利揭示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具有一绝缘主体以及一引导壳体,该绝缘主体包含一对接槽,对接槽开设于绝缘主体的前端面,对接槽相对两个表面设有多个端子槽以收容多个端子。引导壳体由一上板、及两隔板形成一收容空间,该上板朝收容空间弯折形成两弹性臂且引导壳体位于绝缘主体的对接槽开口前端,使得绝缘主体和引导壳体组装成插座连接器。在该专利中引导壳体固定于绝缘主体的对接槽开口前端,当所述插座连接器与一插头连接器对接时,插头连接器受到弹性臂的引导,可有效提供上下垂直位置的快速定位,将插头连接器的一舌板准确地插入对接槽中,且将插头连接器容置于引导壳体的收容空间中,减少连接器对接时无法准确的对位所浪费的时间。然而在该专利中,插头连接器的舌板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时,虽能准确提供上下方向的对位,但却没有针对水平方向的对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当连接器对接时,水平方向没有准确对位,造成舌板容易左右偏移,因舌板对位不正确,容易刮伤插座连接器的绝缘主体,造成绝缘主体的损坏,进而影响插座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对接连接器刮伤绝缘本体的电连接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其包括由一顶板、一底板及两侧板所围成的一对接腔,所述对接腔供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一插接部向后插入,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的相向两内表面设有多个收容槽,每一所述侧板的外表面向外凸设一凸块,所述凸块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对接腔,所述凸块的最低点低于所述对接腔;多个端子,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以及一屏蔽壳体,具有一顶壁及自顶壁相对两侧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相对两侧壁,所述顶壁和两侧壁的前端围成一对接口位于所述凸块前方,所述对接口大于所述对接腔,所述顶壁遮蔽于所述顶板且向前凸出于所述顶板,每一所述侧壁遮蔽于所述侧板且向前凸出于所述侧板,每一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向外凸设一凸部,所述凸部包覆所述凸块。进一步,所述凸块的前端与所述顶板的前端平齐,所述对接腔的前端具有一导斜面,所述导斜面延伸至所述凸块的前端。进一步,自所述基部向后延伸的一框部,所述框部上表面高于所述顶板,且所述顶壁向后抵靠于所述框部前端,所述凸块表面与所述框部侧面平齐。进一步,一抵靠部连接于所述凸块后端,所述侧壁向后抵靠于所述抵靠部。进一步,所述顶壁具有两侧部和位于两侧部之间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具有扣持孔用于锁扣所述对接连接器,两所述侧部向上凸设两凸肋位于所述突出部相对两侧,且所述凸肋位于所述顶板的前方。进一步,所述顶壁设有两第一通孔位于两所述凸肋正后方,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固持。进一步,所述屏蔽壳体还具有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的一底壁,所述底壁设有两第二通孔,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第二卡块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固持,并且两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顶壁上的投影位于两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进一步,所述屏蔽壳体还具有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的一底壁,所述底壁上形成有供所述屏蔽壳体折弯成型后进行固定的接缝部,其中一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底壁上的投影与所述接缝部重叠。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凸设有两安装部安装于一电路板的安装孔中,两安装部其中之一呈菱形而另一个呈圆柱形,所述绝缘本体侧边设有一凹槽延伸至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边缘与所述绝缘本体侧边之间具有间距。进一步,所述顶壁设有扣持孔用于锁扣所述对接连接器,一防尘盖盖设于所述对接口,所述防尘盖设有一扣持部扣持于所述扣持孔中。进一步,所述侧壁的前端设有一凹口,所述防尘盖相对两侧分别于所述凹口的正前方凸设一手抓部侧向凸出于所述凹口。进一步,所述屏蔽壳体还具有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的一底壁,所述防尘盖由塑胶制成,且设有四个定位柱抵靠于所述侧壁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的弯折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板的外表面向外凸设一凸块,所述凸块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对接腔,所述凸块的最低点低于所述对接腔,并且所述金属壳体的侧壁的外表面向外凸设一凸部,所述凸部包覆所述凸块,提高了所述侧板的强度,可有效降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插接部因对位不正而造成所述侧板的刮伤及损坏,提升了所述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让所述电连接器更符合使用者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中端子镶埋于绝缘块中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两端子模块组装一起的示意图;图4为图3旋转180°后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6为图5旋转180°后的示意图;图7为图1中金属壳体的俯视图;图8为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前的示意图;图9为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后的示意图;图10为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实施例中防尘盖与电连接器装配前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防尘盖与电连接器装配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框部11容置腔111扣持槽1111安装部112凹槽113基部12顶板121第一卡块1211底板122第二卡块1221侧板123凸块1231抵靠部1232对接腔124收容槽125导斜面126金属壳体2顶壁21侧部211第一通孔2111凸肋2112突出部212扣持孔2121第一抵靠部213第一插脚214底壁22第二通孔221接缝部222第二抵靠部223第二插脚224凸条225侧壁23凹口231凸部232对接口24端子模块3端子31接触部311尾部312主体部313斜面314绝缘块32扣持块321电路板4安装孔41防尘盖5扣持部51手抓部52定位柱53对接连接器200本体部6定位块61插接部7金手指71锁扣件8锁扣部81【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3、图4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200的一插接部7插接,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安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两个端子模块3,以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的一金属壳体2。如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呈纵长型,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一框部11以及自所述框部11向前延伸的一基部12,所述基部12设有由一顶板121、一底板122及两侧板123所围成的一对接腔124,所述对接腔124贯穿所述基部12,所述对接腔124供所述插接部7插接,所述框部11的上表面高于所述顶板121,所述框部11的下表面低于所述底板122,并且所述顶板121及所述底板122的相向两内表面设有多个收容槽125,所述收容槽125呈上、下两排对称设置。如图4所示,每一所述侧板123的外表面向外凸设一凸块1231,每一所述凸块1231相对于所述对接腔124呈上、下结构对称设置,所述凸块1231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对接腔124,所述凸块1231的最低点低于所述对接腔124,所述凸块1231的侧面与所述框部11的侧面平齐,所述凸块1231的前端与所述顶板121的前端平齐,所述对接腔124的前端具有一导斜面126,所述导斜面126延伸至所述凸块1231的前端,所述基部12的侧板123还设有一抵靠部1232连接所述凸块1231后端。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金属壳体2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金属壳体2由一顶壁21、一底壁22以及两侧壁23所围成,所述顶壁21遮蔽于所述顶板121且向前凸出于所述顶板121,所述底壁22遮蔽于所述底板122且向前凸出于所述底板122,每一所述侧壁23遮蔽于所述侧板123且向前凸出于所述侧板123,所述顶壁21向后抵靠于所述框部11前端,所述侧壁23向后抵靠于所述抵靠部1232。所述金属壳体2的前端具有一对接口24位于所述凸块1231的前方,所述对接口24的宽度大于所述对接腔124的宽度,所述对接口24的长度大于所述对接腔124的长度,故当所述插接部7插入所述对接口24时,所述插接部7与所述对接口24之间有间隙,导致所述插接部7因对位不正容易出现斜插从而造成所述侧板123的刮伤及损坏。每一所述侧壁23的前端设有呈矩形的一凹口231,每一所述侧壁23的后端向外凸伸形成一凸部232,所述凸部232包覆所述凸块1231。所述顶壁21具有两侧部211和位于两侧部211之间的突出部212,每一所述侧部211设有一第一通孔2111,所述绝缘本体1的顶板121对应设有一第一卡块1211与所述第一通孔2111相固持。所述底壁22设有两第二通孔221,并且所述绝缘本体1的底板122对应设有一第二卡块1221与所述第二通孔221相固持,并且两所述第二通孔221在所述顶壁21上的投影位于两所述第一通孔2111之间,所述底壁22上还形成有供所述金属壳体2折弯成型后进行固定的接缝部222,其中一所述第一通孔2111在所述底壁22上的投影与所述接缝部222重叠。如图4至图7所示,自所述突出部212的后端向后弯折形成一第一抵靠部213,所述第一抵靠部213抵靠在所述基部12和所述框部11上,所述第一抵靠部213后端继续向后延伸有一对第一插脚214,所述第一插脚214穿孔焊接于一电路板4,所述突出部212还具有扣持孔2121用于锁扣所述对接连接器200。自所述底壁22后端折弯形成一第二抵靠部223,所述第二抵靠部223抵靠在所述框部11上,自所述第二抵靠部223向后延伸一对第二插脚224,所述第二插脚224也穿孔焊接于所述电路板4,所述第一插脚214沿横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二插脚224之间。两所述侧部211分别向上凸设两凸肋2112位于所述突出部212的相对两侧,所述凸肋2112位于所述顶板121的前方并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111的正前方,所述凸肋2112用于增强所述侧部211位于所述顶板121前方的悬空部分的强度。所述底壁22向下凸设两凸条225,其中一所述凸条位于所述底板122的前方,所述凸条225用于增强所述底壁22超出所述底板122前方的悬空部分的强度。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端子模块3包括一排端子31及与所述端子31镶埋成型的一绝缘块32,所述框部11设有一容置腔111用于收容所述端子模块3,所述容置腔111与所述对接腔124相连通,所述容置腔11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两扣持槽1111,所述绝缘块32设有与所述扣持槽1111相扣持配合的扣持块321,所述框部11的底部向后凸设有两安装部112安装于所述电路板4的安装孔41中,两所述安装部112设于所述容置腔111的内表面并且其形状不同,其中之一呈菱形而另一个呈圆柱形,所述框部11的侧边设有一凹槽113延伸至所述安装部112,所述凹槽113用于自动机械定向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安装部112的边缘与所述框部11的侧边之间具有间距。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端子31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25,每一所述端子31具有一接触部311、一尾部312及连接所述接触部311和尾部312的一主体部313,所述尾部312延伸出所述框部11外,并且表面焊接于所述电路板4上,所述主体部313固定于所述绝缘块32中,所述接触部311进入所述对接腔124中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所述端子31向前伸出所述绝缘块32的部分的相对两侧具有斜面314,所述斜面314起导引作用,可有效避免由于所述插接部7斜插而损坏所述端子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于组装时,多个所述端子31镶埋成型于两个绝缘块32以形成两个端子模块3,将两个所述端子模块3组装在一起后,再将两个所述端子模块3自所述框部11的后端安装至所述容置腔111中,其中所述绝缘块32的两所述扣持块321分别扣持配合于两所述扣持槽1111内,所述端子31收容于对应的所述收容槽125中,所述端子31的接触部311进入所述对接腔124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一防尘盖5盖设于所述对接口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盖5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防尘盖5设有一扣持部51扣持于所述扣持孔2121中,所述防尘盖5相对两侧分别于所述凹口231的正前方凸设一手抓部52侧向凸出于所述凹口231。如图10至图11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盖5由塑胶制成,所述防尘盖5设有一扣持部51扣持于所述扣持孔2121中,且设有四个定位柱53抵靠于所述侧壁23与所述顶壁21和所述底壁22的弯折处。如图8至图9所示,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包括一本体部6,一插接部7设于所述本体部6的后端,以及安装在所述本体部6上的一锁扣件8,所述本体部6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块61,所述定位块61用于与所述凹口231配合以固定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所述所述插接部7设有金手指71用于与所述端子31的接触部311导接,所述锁扣件8凸设有两锁扣部81,所述锁扣部81用于与所述扣持孔2121锁扣以固定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下列有益效果:(1)由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侧板123的外表面向外凸设一凸块1231,所述凸块1231的最高点高于所述对接腔124,所述凸块1231的最低点低于所述对接腔124,并且所述金属壳体2的侧壁23的外表面向外凸设一凸部232,所述凸部232包覆所述凸块1231,提高了所述侧板123的强度,可有效降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插接部7因对位不正而造成所述侧板123的刮伤及损坏,提升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让所述电连接器100更符合使用者需求。(2)所述凸块1231的前端与所述顶板121的前端平齐,所述对接腔124的前端具有一导斜面126,所述导斜面126延伸至所述凸块1231的前端,所述导斜面126提供一引导功能,可利用所述导斜面126将所述插接部7引导进入所述绝缘本体1的对接腔124,降低因所述插接部7对位不正而造成所述绝缘本体1的刮伤及损坏。(3)所述基部12的侧板123还设有一抵靠部1232连接所述凸块1231后端,可进一步提高所述凸块1231的强度,从而提升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4)所述侧壁23与所述顶壁21和底壁22相连接以形成全封闭式结构,可提高所述金属壳体2的对接口24的强度;所述顶壁21设有第一通孔2111与所述顶板121的第一卡块1211相固持,并且所述底壁22设有第二通孔221与所述底板122的第二卡块1221相固持,可增强所述金属壳体2与绝缘本体1的固持强度,有效防止由于所述金属壳体2的松动而影响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的对接性能。(5)所述侧壁23的前端设有一凹口231,所述防尘盖5相对两侧分别于所述凹口231的正前方凸设一手抓部52侧向凸出于所述凹口231,所述手抓部52可方便使用者取出所述防尘盖5。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