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0854阅读:1095来源:国知局
卡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卡形式存储媒体具有轻薄短小、高存储量、耐震、可多次重复记忆等优异特性,因此被广泛的运用在信息家庭、个人计算机或可携带式数字产品上。电子卡与电子产品连接时,必须通过电子卡连接器作为媒体媒介,以便于计算机主机的读取与存储。

现有技术中的卡连接器结构形态多样,其中一类卡连接器包括卡连接器和卡托,所述卡托适于容纳在所述卡连接器的收容腔内。所述卡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盖设在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与金属外壳共同界定形成所述收容腔。存储卡放置在所述卡托后插入所述收容腔实现装配。通过卡托与卡连接器的固持实现电子卡的位置稳定。

然而,现有技术中,卡连接器轻薄化设计,需要保证卡托的强度,所以一般卡托内都存在有金属部件。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卡托会随使用者装卡的过程而拔出脱离卡连接器,由于环境、使用者的摩擦等因素,卡托本身及卡托内金属部件会带有静电,电子卡同样也有可能带有静电。当使用者把带有静电的卡托插入卡连接器后,附着在卡托及卡上无法导出的静电会影响电子卡与端子的信号传输,从而影响卡连接器的使用效果。

有鉴于此,有必要将现有的卡连接器结构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连接器,所述卡连接器能够有效去除卡托上的静电。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及盖设在所述绝缘本体和端子组外围的金属外壳,所述卡连接器形成有插接空间及插入口,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固定在卡连接器远离插入口一端的开关端子,所述开关端子包括可弹性形变的弹性端子和固定端子,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可插入所述插接空间内的卡托,所述卡托包括本体部及固定在所述本体部内的金属部件,所述本体部一端形成供使用者抓取的操作部,所述金属部件形成有露出于所述本体部远离操作部一端的导接部,所述导接部可对应与开关端子中的其中一个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接部从本体部远离操作部一端的端面露出本体部而与弹性端子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部远离操作部一端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让位部,所述导接部从所述让位部露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于卡连接器宽度方向,所述导接部外缘与本体部远离操作部一端的端面齐平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托的本体部包括沿卡托的插拔方向延伸且左右间隔排列的左侧壁、右侧壁、连接左侧壁和右侧壁一端的前端壁及连接左侧壁和右侧壁另一端的后端壁,所述金属部件包括对应埋设于左侧壁内的左侧板,对应埋设于右侧壁内的右侧板,对应埋设于前端壁内的前端板及对应埋设于后端壁内的后端板,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前端板及后端板连接为一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端子组装固定于绝缘本体一端,所述弹性端子包括固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平板状固定部、由固定部折弯延伸用于与对接电路板对接的焊接部、由固定部一端回折并且倾斜延伸入插接空间内的弹簧部、由弹簧部端缘折弯形成的与固定端子接触的对接部,所述固定端子与弹性端子搭接组成常开状态。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及盖设在所述绝缘本体和端子组外围的金属外壳,所述卡连接器形成有插接空间及插入口,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有开关端子,所述开关端子包括可弹性形变的弹性端子和固定端子,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可插入所述插接空间内的卡托,所述卡托包括本体部及固定在所述本体部内的金属部件,所述本体部一端形成供使用者抓取的操作部,所述金属部件形成有露出于所述本体部外的导接部,所述导接部可对应与开关端子中的其中一个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接部从本体部远离操作部一端的端面露出本体部而与弹性端子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部上向内凹陷形成有让位部,所述导接部从所述让位部露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组,包括有三组,且沿卡托的插拔方向前后排列,所述端子组沿卡托的插入方向依次为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及第三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均适用于与一4FF Nano SIM卡对接,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适用于与一Micro SD卡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卡拖内的金属部件形成导接部,导接部对应与开关端子中的其中一个导接,以实现将卡托上的静电通过开关端子导出。进而防止卡托上的静电对电子卡与端子组之间的信号传输产生干扰或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去除卡托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去除卡托后的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述去除卡托后的卡连接器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去除金属外壳后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卡托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卡托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在绝缘本体1内的端子组2、固定在绝缘本体1内的金属底板3、退卡机构5、固定在绝缘本体1一端的开关端子4、组装固定于卡连接器两侧的弹性扣持件6及盖设在绝缘本体1外围的金属外壳7。所述卡连接器形成有插接空间200并形成插入口2001。所述卡连接器100还包括可承载至少一电子卡(未图示)后由所述插入口2001插入所述插接空间200内的卡托8。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端子组2,包括有三组,且沿卡托8的插入方向前后排列,所述端子组2沿卡托8的插入方向依次为第一端子组21、第二端子组22及第三端子组23,所述第一端子组21和第三端子组23均适用于与一4FF Nano SIM卡(第四形式要素集成电路板)对接。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适用于与一Micro SD卡(Trans-flash Card)对接。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述金属外壳7罩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和金属底板3外围。金属外壳7包括平板状顶板71、由顶板71两侧分别向下折弯形成的侧板72、由顶板71一端向下折弯形成的端板73及分别沿侧板72和端板73进一步折弯延伸形成的固定脚74。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所述开关端子4包括有弹性端子401和固定端子402。所述弹性端子401通过组装固定至远离插入口2001一端的绝缘本体1上。所述固定端子402部分埋设于远离插入口2001一端的绝缘本体1上。所述弹性端子401包括有固设于绝缘本体1内的平板状固定部4011、由固定部4011折弯延伸用于与对接电路板(未图示)对接的焊接部4012、由固定部4011一端回折并且倾斜延伸入插接空间200内的弹簧部4013、由弹簧部4013端缘折弯形成的与固定端子402接触的对接部4014。所述弹性端子401和固定端子402组成常开开关。当卡托8完全插入至插接空间200后,由卡托抵推弹性端子401实现弹性端子401与固定端子402断开,以实现开关功能。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所述退卡机构5包括有退卡件501和推杆502。所述退卡件501枢接组装于远离插入口2001一端的绝缘本体1上。所述推杆502组装至卡连接器的一侧,推杆502的一端抵接于退卡件501一端,使用时,所述退卡件501可由推杆502一端抵压驱动而枢转实现退卡动作。

请参阅图2和图4所示,所述弹性扣持件6由金属片冲压折弯形成且通过组装固设于卡连接器两侧。弹性扣持件6中间位置一体固设有塑胶体61,所述塑胶体61至少部分凸伸入插接空间200内,塑胶体61可沿卡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弹性位移。所述塑胶体61用于与对应卡托8的配合结构弹性卡扣限位。

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所述卡托8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本体部80及埋设在所述本体部80内的金属部件82。所述本体部80包括沿卡托8的插入方向延伸且左右间隔排列的左侧壁801、右侧壁802、连接所述左侧壁801和右侧壁802一端的前端壁803、连接所述左侧壁801和右侧壁802另一端的后端壁804及连接所述左侧壁801和右侧壁802中间位置且与前端壁803和后端壁804平行的横向壁805。所述后端壁804位置装设有供使用者抓取的操作部806。

所述本体部80的左侧壁801、右侧壁802、前端壁803及横向壁805共同围设形成前容卡空间8001。所述左侧壁801、右侧壁802、后端壁804及横向壁805共同围设形成后容卡空间8002。所述前容卡空间8001用于容纳一4FF Nano SIM卡对应与第三端子组23配接。所述后容卡空间8002用于选择性容纳一Micro SD卡或4FF Nano SIM卡对应与第一端子组21或第二端子组22配接。所述左侧壁801、右侧壁802的底侧分别向前容卡空间8001及后容卡空间8002内水平延伸形成用于支撑电子卡的支撑部807。所述卡托8的左侧壁801及右侧壁802的外侧缘表面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止位部811。所述止位部811位于靠近前端壁803一端。所述止位部811用于与弹性扣持件6的塑胶体61配合限位以实现卡托3与卡连接器的固定。

请参阅图6所示,卡托8的金属部件82的框体形状与本体部80基本相同,包括沿卡托8的插入方向延伸且左右间隔排列的左侧板821、右侧板822、连接所述左侧板821和右侧板822一端的前端板823、连接所述左侧板821和右侧板822另一端的后端板824及连接所述左侧板821和右侧板822中间位置且与所述前端板823和后端板824平行的横向板825。

请参阅图5结合图6所示,所述左侧板821对应埋设于左侧壁801内,右侧板822对应埋设于右侧壁802内,所述前端板823对应埋设于前端壁803内,所述后端板824对应埋设于后端壁804内,所述横向板825对应埋设于横向壁805内。

请参阅图5结合图6所示,所述卡托8的前端壁803的前端缘对应弹性端子401位置向内凹陷形成有让位部8031,所述金属部件82的前端板823对应延伸形成有凸伸入让位部8031内的导接部8231。当卡托完全插入插接空间200后,所述导接部8231对应与弹性端子401抵触,实现将卡托8上的静电通过弹性端子401导出,进而防止卡托8上的静电对电子卡与端子组2之间的信号传输产生干扰或影响。于卡托8插入方向,所述导接部8231外缘不突出前端壁803的端缘(本实用新型中,于卡连接器宽度方向,所述导接部8231外缘与前端壁803的端缘齐平设置)。如此可保证卡托8的插入止位稳定。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