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4016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安装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天线安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各电信运营商都在大规模建设LTE网络,建设网络需要在可布放通信天线的站点建设配套的通信天线,从而增大通讯信号的覆盖面积。目前,通信天线的站点多设置在较高的屋顶上、信号塔的顶部,或是高度较高的墙面等,由于城市楼层较高且楼宇密布,站点多设置在较高楼层的楼顶上,以减少信号传送过程中的损失,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

通信天线的站点设置于较高楼层的楼顶时,多通过在楼顶设置抱杆,并在抱杆上安装通信天线的方式来实现网络的建设,如图1所示,抱杆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主抱杆件011和辅抱杆件012,且主抱杆件011和辅抱杆件012通过长螺栓013连接来抱紧抱杆01,主抱杆件011远离抱杆01的一侧连接有天线挂架02,天线挂架02用于连接通信天线03,并对通信天线03的下倾角进行调节,以使通信天线03达到最佳的覆盖范围。

但是由于居民对无线电磁环境的恐惧和抵触,使得开辟新站点时物业协调较为困难,目前新开辟站点的可能性很小。而在很多现有的站点上,已经部署了三家运营商的多个系统,无法继续增加新的通信天线,这使得通信天线建设的天面空间已经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情况,技术人员通过合路、更换多端口多系统天线等方法,利用原有站点来实现网络的建设,但合路的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对现有通信天线进行改动,实现过程中技术难度较大且耗费工时较长,而更换多端口多系统天线的方法,原有天线只能废弃,造成资源浪费情况,且会导致实现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安装支架,能够在同一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处安装两个通信天线,增大了该位置处的通讯信号的覆盖面积,且实现技术难度低、耗费工时短且实现成本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固定件上;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以及所述固定件形成封闭的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上均连接有通信天线,所述固定件用于和所述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安装支架,在安装通信天线时,首先将该安装支架配合安装于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可以是抱杆、信号塔或墙壁等。由于该安装支架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均连接有通信天线,这使得同一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可安装两个通信天线,无需增加通信天线的安装位置且无需对现有通信天线进行改装,就能够实现增大通讯信号覆盖面积的目的,降低了实现过程中的技术难度及实现成本,安装时首先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安装于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然后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分别安装通信天线,从而实现在同一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安装两个通信天线的目的,安装过程较为简单,因而耗费工时较短。同时,由于该安装支架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结构,这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天然具有一定的夹角,因此,分别安装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的两个通信天线的通讯信号覆盖面不会产生交叠,能够分别覆盖不同区域,从而增大了同一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的通讯信号覆盖面积。且三角形结构稳定,在使用过程中安装支架不会产生变形,因而通信天线在使用过程中覆盖范围不会出现变化,因而不会影响到用户的正常使用。

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上均设置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固定件对应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处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配合的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之间还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向结构配合导向,以使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对转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定位结构将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锁止,使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调整至预设角度。

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为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上的第一滑槽,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上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两端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且所述第一滑块配合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滑块配合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连接处连接。

所述支撑杆上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配合设置于所述第三滑槽内,当所述第三滑块沿所述第三滑槽滑动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可调整至预设角度。

所述支撑杆下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第一侧边与所述支撑杆相抵靠,第二侧边与所述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固连。

所述支撑板为直角三角形支撑板,所述直角三角形支撑板的一条直角侧边抵靠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另一条直角侧边与所述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固连。

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连接处与所述支撑杆通过连接螺栓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间以及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均使用连接螺栓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以及所述固定件形成封闭的等腰三角形结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的受力相同,安装支架不会倾斜,确保了通信天线的正常使用。

所述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为抱杆,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抱杆两侧的主抱杆件和辅抱杆件;所述主抱杆件的中部向所述三角形结构的中部凹陷形成可与所述抱杆的外表面贴合的弧形面、且所述主抱杆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主抱杆件和所述辅抱杆件通过紧固螺栓连接,以抱紧所述抱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通信天线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安装支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安装支架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安装支架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应用的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安装支架,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第一连杆1的第一端11和第二连杆2的第一端21连接,第一连杆1的第二端12和第二连杆2的第二端22分别连接于固定件3上;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以及固定件3形成封闭的三角形结构,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上均连接有通信天线,固定件3用于和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安装通信天线的安装支架,在安装通信天线时,首先将该安装支架配合安装于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可以是抱杆5、信号塔或墙壁等。由于该安装支架的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上均连接有通信天线,这使得同一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可安装两个通信天线,无需增加通信天线的安装位置且无需对现有通信天线进行改装,就能够实现增大通讯信号覆盖面积的目的,降低了实现过程中的技术难度及实现成本,安装时首先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安装于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然后在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上分别安装通信天线,从而实现在同一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安装两个通信天线的目的,安装过程较为简单,因而耗费工时较短。同时,由于该安装支架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结构,这使得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之间天然具有一定的夹角,因此,分别安装于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上的两个通信天线的通讯信号覆盖面不会产生交叠,能够分别覆盖不同区域,从而增大了同一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的通讯信号覆盖面积。且三角形结构稳定,在使用过程中安装支架不会产生变形,因而通信天线在使用过程中覆盖范围不会出现变化,因而不会影响到用户的正常使用。

通信天线的覆盖面需根据其发出的信号的波长、人口密集程度等等因素来进行调整,这就意味着不同地区所需的信号覆盖面不同,因而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布设通信天线,为此,如图2所示,第一连杆1的第一端11和第二连杆2的第一端21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的第二端12和第二连杆2的第二端22上均设置有第一导向结构,固定件3对应第一导向结构处设置有可与第一导向结构配合的第二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之间还设置有定位结构;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配合导向,使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相对转动至预设位置时,定位结构将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锁止,使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之间的夹角调整至预设角度。工作人员在布设通信天线时,首先根据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处的实际布设需求,将通信天线的覆盖面确定,然后根据通信天线的覆盖面将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之间的夹角确定,调整第一连杆1和/或第二连杆2,在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配合导向作用下,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相对转动至二者间夹角达到预设角度,然后使用定位装置将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之间锁止,使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以及固定件3形成一个固定角度的三角形,避免使用过程中安装支架变形,从而避免了通信天线的覆盖面出现偏移甚至信号交叠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的连接处也可设置定位结构,当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之间的夹角调整至预设角度时,使用定位结构将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之间的相对位置锁止,进一步确保了安装支架的使用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导向结构为开设于第一连杆1的第二端12上的第一滑槽13,以及开设于第二连杆2的第二端22上的第二滑槽23,第二导向结构为设置于固定件3两端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且第一滑块配合设置于第一滑槽13内,第二滑块配合设置于第二滑槽23内。当滑块沿滑槽滑动时,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相对转动,以使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之间的夹角调整至预设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向结构也可以为设置于第一连杆1的第二端12上的第一滑块,以及设置于第二连杆2的第二端22上的第二滑块,相对应地,第二导向结构可以是对应第一滑块开设于固定件3上的第一滑槽13,以及对应第二滑块开设于固定件3上的第二滑槽23。更进一步地,第一滑槽13和第二滑槽23可连通形成一条滑槽,便于加工。

通信天线挂接于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上后,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第二连杆2和固定件3、以及固定件3和第一连杆1之间的连接点形成受力点,受力点处容易形成疲劳甚至损坏,但由于固定件3与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连接,因而分布于固定件3上的一部分力会转移至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处,减小固定件3所受到的力,因此,该结构中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的连接处受力较大,为减轻这一情况,如图2所示,该安装支架还包括支撑杆4,支撑杆4的一端连接于固定件3上,另一端与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的连接处连接。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的连接处所受到的力会有一部分分布于支撑杆4上,从而降低了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的连接处所受到的力,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该安装支架的使用寿命。

为便于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之间的夹角进行调整,如图2所示,支撑杆4上开设有第三滑槽41,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配合设置于第三滑槽41内,当第三滑块沿第三滑槽41滑动时,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之间的夹角可调整至预设角度。第三滑块沿第三滑槽41滑动时,使得第一连杆1的第二端12和第二连杆2的第二端22相对于固定件3的位置发生改变,也即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以及固定件3围成的三角形的一条或两条边长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三角形的内角发生变化,进而实现改变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之间夹角的目的。

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上均连接有通信天线,因而受力较大,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上的部分力通过连接点传递至支撑杆4上,使得支撑杆4产生一定的受力,为避免支撑杆4受力过大产生倾弯甚至断裂,如图3和图4所示,支撑杆4下方设置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第一侧边61与支撑杆4相抵靠,第二侧边62与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固连。支撑板是一种板状结构,其厚度尺寸远小于其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因而将该板状结构中由厚度和长度或宽度围成的表面称为板状结构的侧边。支撑板6的第一侧边61与支撑杆4抵靠,增大了支撑杆4的受力面积,使得支撑杆4单位面积上所分布的力较小,确保了支撑杆4的强度。同时,支撑板6的第二侧边62与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固连,使得安装支架不会因重力因素向下滑动,确保了通信天线的覆盖面不会发生变化,且分布于支撑板6上的力还可传递至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处,进一步增强了该安装支架的强度。

可选地,如图3所示,支撑板6为直角三角形支撑板,直角三角形支撑板的一条直角侧边抵靠于支撑板的下方,另一条直角侧边与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固连。直角三角形支撑板具有三条侧边,其中两条侧边相互垂直,使这两条侧边构成一个直角,因而将这两条侧边称为直角侧边。直角三角形支撑板的一条直角侧边与支撑板固连,保证了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以及固定件3形成封闭的三角形结构的水平程度,使得通信天线不会因外力因素产生角度变化,因而通信天线的覆盖面不会产生变化,确保了用户接收到的信号的稳定性。直角三角形支撑板的另一条直角侧边和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固连,使得支撑板与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之间的连接面积较大,确保了支撑板的支撑强度。

可选地,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的连接处与支撑杆4通过连接螺栓连接。螺栓连接具有方便拆装及固定的优势,工作人员可先根据实际需求将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之间的夹角调整至预设角度,再通过连接螺栓将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固连于支撑杆4上,使得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的连接处与支撑杆4的相对位置固定,不会产生变形,因而不会导致通信天线的覆盖面出现变化。

可选地,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之间、固定件3与第一连杆1之间以及固定件3与第二连杆2之间均使用连接螺栓连接。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之间采用连接螺栓连接,使得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可相对转动,且拧紧螺母后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的相对位置被固定,确保了安装支架的使用可靠性。

示例地,如图2所示,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以及固定件3形成封闭的等腰三角形结构。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的长度相同时,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以及固定件3形成封闭的等腰三角形结构,此时在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上对称连接通信天线时,安装支架的整体重心落在该等腰三角形的重心上。这使得该安装支架的受力均衡,不会出现倾斜,从而确保了通信天线的覆盖面不会变化。

示例地,如图4所示,通信天线的待安装位置为抱杆5,固定件3包括设置于抱杆5两侧的主抱杆件31和辅抱杆件32;主抱杆件31的中部向三角形结构的中部凹陷形成可与抱杆5的外表面贴合的弧形面311、且主抱杆件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连接;主抱杆件31和辅抱杆件32通过紧固螺栓33连接,以抱紧抱杆5。城市地区多采用在抱杆5上连接通信天线来实现信号覆盖的目的,相对应地,采用主抱杆件31和辅抱杆件32配合连接的方式是一种较为节约成本的连接方式,且主抱杆件31和辅抱杆件32配合连接的方式连接简单,操作可控性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安装位置,且无需对抱杆5进行打孔等破坏性操作,确保了抱杆5强度。

示例地,如图4所示,为确保通信天线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强风等外界因素出现偏移,避免通讯信号的覆盖面出现偏差,沿抱杆5的轴向方向设置有两个安装支架,位于上方的安装支架为第一安装支架,通信天线的上端安装于第一安装支架上;位于下方的安装支架为第二安装支架,通信天线的下端安装于第二安装支架上,且通信天线的上端相对于下端远离抱杆5。两个安装支架分别连接通信天线的上端和下端时,使得通信天线的两端均被固定,通信天线受外界因素影响时也不易出现偏移,确保了通讯信号的覆盖面不会出现偏差。同时,在通信天线的两端均固定的情况下,若采用同一安装支架可同时连接通信天线两端的技术方案,安装支架的体积必须较大,这使得抱杆5的负荷较大,受到强风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时抱杆5容易断裂。而当沿抱杆5轴向方向设置两个安装支架时,这两个安装支架的体积可缩小至满足连接需求即可,极大程度上减小了安装支架的体积,也即使得安装支架的质量较小,因而抱杆5的负荷较小,受到强风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时,抱杆5也不易出现断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