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平板变压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0919阅读:9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平板变压器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平板变压器结构。



背景技术:

变压器作为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中。现有的高压输入的平板变压器,为了符合安规,绕线使用三层绝缘线作为导线,三层绝缘线表面绝缘层为非良好导热材料,产品线圈散热完全靠被动散热,磁芯底部虽然有铝基材作为散热介质,但是很难将热量迅速散发出去。也就是说,现有的变压器线圈散热完全靠自身表面积做被动散热,因为绝缘层的存在,很难迅速将热量传导到磁芯,再通过磁芯底部的铝基板散发出去,在设计时,当变热器的功率调大时,其发热量会增加,只能通过设计更大尺寸的变压器来实现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将变压器线圈热量散发出去的新型平板变压器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平板变压器结构,包括左阀芯、右阀芯、设置于所述左阀芯内的磁芯中柱以及套设于所述磁芯中柱上的变压器绕线组,所述左阀芯和所述右阀芯之间还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内嵌设有铜片,所述铜片的两面分别与所述左阀芯和所述变压器绕线组相连,所述底座内还设置有与所述变压器绕线组电连接的第一铜针。

更进一步的,所述变压器绕线组包括初级线圈组和次级铜片绕组,所述初级线圈组包括多个串联的初级线圈,所述次级铜片绕组包括多个并联的次级铜片。

更进一步的,所述次级铜片绕组通过第二铜针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第二铜针贯穿所述底座的两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变压器绕线组包括多个绕线组,每个绕线组均包括初级线圈和次级铜片,所述多个线圈组通过初级线圈串联及次级铜片并联的方式连接为一体;所述每个绕线组的初级线圈和次级铜片之间均设置有绝缘片。

更进一步的,所述次级铜片通过第二铜针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第二铜针贯穿所述底座的两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铜针的数量为2个,且所述2个第一铜针平齐;所述第二铜针的数量为3个,且所述3个第二铜针平齐。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铜针和所述第二铜针分别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变压器绕线组和所述左阀芯及所述右阀芯之间分别设置有绝缘片。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平板变压器结构,在左阀芯和右阀芯之间设置底座,底座套设在磁芯中柱上,同时底座内嵌设有铜片,铜片的两面分别与左阀芯和变压器绕线组相连,铜片可以对变压器绕线组的热量进行传递至左阀芯上,传递效率高,便于左阀芯及时散热;同时铜片在热量传递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散热。在变压器功率调大,热量增加时,不需要更大的尺寸即可实现散热。同时,第一铜针设置在底座内,由底座进行固定,固定牢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平板变压器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平板变压器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平板变压器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平板变压器结构的分解图;

图中标记为:左阀芯1,右阀芯2,磁芯中柱3,变压器绕线组4,初级线圈组41,初级线圈411,次级铜片绕组42,次级铜片421,绕线组43,底座5,铜片6,第一铜针7,第二铜针8,绝缘片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4,详细说明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平板变压器结构,包括左阀芯1、右阀芯2、设置于左阀芯1内的磁芯中柱3以及套设于磁芯中柱3上的变压器绕线组4,左阀芯1和右阀芯2之间还设置有底座5,底座5内嵌设有铜片6,铜片6的两面分别与左阀芯1和变压器绕线组4相连,底座5内还设置有与变压器绕线组4电连接的第一铜针7,变压器绕线组4和左阀芯1及右阀芯2之间分别设置有绝缘片9。在左阀芯1和右阀芯2之间设置底座5,底座套设在磁芯中柱3上,同时底座5内嵌设有铜片6,铜片6优选为紫铜片,铜片6的两面分别与左阀芯1和变压器绕线组4相连,铜片6可以对变压器绕线组4的热量进行传递至左阀芯1上,传递效率高,便于左阀芯1及时散热;同时铜片6在热量传递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散热。在变压器功率调大,热量增加时,不需要更大的尺寸即可实现散热。同时,第一铜针7设置在底座5内,由底座5进行固定,固定牢靠。

变压器绕线组4包括初级线圈组41和次级铜片绕组42,初级线圈组41包括多个串联的初级线圈411,次级铜片绕组42包括多个并联的次级铜片421。与现有技术的变压原理相同,本实施例的变压器绕线组4通过初级线圈组41和次级铜片组42进行变压,实现了新型平板变压器结构的小型化及扁平化。

次级铜片绕组42通过第二铜针8与底座5相连,第二铜针8贯穿底座5的两面且固定连接于底座5内。第二铜针42与次级铜片绕组42电连接,且固定在底座5上,固定牢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选实施例,变压器绕线组4包括多个绕线组43,每个绕线组43均包括初级线圈411和次级铜片421,多个线圈组43通过初级线圈411串联及次级铜片421并联的方式连接为一体;每个绕线组43的初级线圈411和次级铜片421之间均设置有绝缘片9;次级铜片421通过第二铜针8与底座5相连,第二铜针8贯穿底座5的两面且固定连接于底座5内。初级线圈411采用绝缘线,其表面绝缘层为非良好导热材料,其热量可以通过底座5内的铜片6及时传递至左阀芯1进行散热。

具体的,第一铜针7的数量为2个,且2个第一铜针7平齐;第二铜针8的数量为3个,且3个第二铜针8平齐。

变压器绕线组4和左阀芯1及右阀芯2之间分别设置有绝缘片9。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平板变压器结构的制作过程如下:

(1)将第一铜针7插入底座5内固定,同时将第二铜针8插入底座5内固定;

(2)将底座5组装在左阀芯1的磁芯中柱3上;

(3)将变压器绕线组4组装在磁芯中柱3上;

(4)将右阀芯2安装在变压器绕线组4的一侧,保证左阀芯1、底座5、变压器绕线组4及右阀芯2紧密接触。

左阀芯1、底座5、变压器绕线组4及右阀芯2紧密接触,从而底座5中的铜片6可以有效将变压器绕线组4的热量传递至左阀芯1,从而左阀芯及时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平板变压器结构,在左阀芯1和右阀芯2之间设置底座5,底座套设在磁芯中柱3上,同时底座5内嵌设有铜片6,铜片6优选为紫铜片,铜片6的两面分别与左阀芯1和变压器绕线组4相连,铜片6可以对变压器绕线组4的热量进行传递至左阀芯1上,传递效率高,便于左阀芯1及时散热;同时铜片6在热量传递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散热。在变压器功率调大,热量增加时,不需要更大的尺寸即可实现散热。同时,第一铜针7及第二铜针8分别设置在底座5内,由底座5进行固定,固定牢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