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通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0425阅读:1154来源:国知局
磁通变换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磁通变换器。



背景技术:

磁通变换器是智能断路器中经常会应用到的执行元件,当发生过载或短路时,磁通变换器执行脱扣动作,使断路器断开电气电路,但磁通变换器中的垫铁和永磁铁位置移动时,会导致磁通变换器的脱扣电压不稳定,现有的磁通变换器缺少针对垫铁和永磁铁可靠的限位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磁通变换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磁通变换器,其包括壳体1和线圈骨架2,线圈骨架2设置在壳体1内,线圈骨架2内依次设有铁芯31、弹簧32、垫铁34和永磁体(33),壳体1在线圈骨架2的两端设有端盖11和底盖12,永磁体(33)抵在底盖12上,线圈骨架2设有用于对垫铁34限位的第一限位槽41,以及用于对永磁体(33)限位的第二限位槽42,第一限位槽41与第二限位槽42之间形成环形的台阶面43。

可选的,所述线圈骨架2包括筒体21以及由筒体21侧壁的端部分别向外延伸而成的上挡板22和下挡板23,在上挡板22和下挡板23的中部分别设有与筒体21配合的上通孔24和下通孔25。

可选的,所述用于对垫铁34限位的第一限位槽41设置在筒体21内侧壁上,第一限位槽41与筒体21的内侧壁形成第三台阶面44,所述用于对永磁体(33)限位的第二限位槽42设置在下挡板23的下通孔25的内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下挡板23设有延伸部231,所述用于对垫铁34限位的第一限位槽41和用于对永磁铁3限位的第二限位槽42设置在延伸部231的内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下挡板23上设有连接板244和挡板245,挡板245垂直于下挡板23设置,连接板244设有螺纹孔246并向外侧延伸。

可选的,所述下挡板23设有加强筋232,加强筋232一端与延伸部231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的内侧壁配合。

可选的,所述下挡板23设有与底盖12配合装配的限位板233,限位板233围绕在延伸部231四周。

可选的,所述垫铁34端面靠近外沿的位置抵在第一限位槽41上,在垫铁34上设有深入筒体21中与铁芯31配合凸起341,凸起341与垫铁34的端面形成第二台阶面。

可选的,所述下挡板23上设有引线槽234、235。

本实用新型的磁通变换器通过在线圈骨架上设置对垫铁和永磁铁限位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使得磁通变换器在工作时位置不发生移动,保证了脱扣电压的稳定性,装配起来也很简单。此外,在线圈骨架上设有延伸部,并将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设置在延伸部中,能够紧凑磁通变换器的整体结构,增强对垫铁和永磁铁的限位作用。此外,在下挡板设置加强筋,加强筋一端与延伸部连接,另一端与壳体的内侧壁配合,使线圈骨架与壳体配合更牢固,对垫铁和永磁铁的限位作用也更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磁通变换器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磁通变换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磁通变换器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磁通变换器的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磁通变换器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6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磁通变换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磁通变换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磁通变换器包括壳体1和线圈骨架2,线圈骨架2设置在壳体1内,与壳体1之间形成绕制线圈的空间,线圈骨架2内依次设有铁芯31、弹簧32、垫铁34和永磁体33,壳体1在线圈骨架2的两端设有用端盖11和底盖12,永磁体33的一侧抵在底盖12上,铁芯31的一端穿过端盖11。

在线路正常的情况下,线圈不通电,铁芯31在永磁体33的吸力作用下抵在垫铁34上保持吸合状态,弹簧32被压缩弹力最大,垫铁34用于保护永磁体33;当线路发生故障时,电容器通过线圈放电,线圈电流产生的磁场抵消永磁体33产生的磁场,铁芯31的电磁吸力减少,当小于弹簧力时,铁芯31脱扣。

永磁体33用于吸附铁芯31,铁芯31运动至极限位置后由垫铁34对其进行阻挡,永磁体33不吸附铁芯31后,借由弹簧32驱使铁芯31复位。

在线圈骨架2内侧设有用于对垫铁34限位的第一限位槽41,以及用于对永磁体33限位的第二限位槽42,第一限位槽41和第二限位槽42呈环形,且在第一限位槽41与第二限位槽42之间形成环形的台阶面43,永磁体33的一端抵在台阶面43上,另一端抵在底盖12上。当垫铁34与永磁体33外径相同时,可以只设置一个限位槽同时对垫铁34和永磁体33进行限位,也可以采用内径相同的第一限位槽41和第二限位槽42。

具体的,所述线圈骨架2包括筒体21以及由筒体21侧壁的端部分别向外延伸而成的上挡板22和下挡板23,上挡板22和下挡板23为环形,在上挡板22和下挡板23的中部分别设有与筒体21配合的上通孔24和下通孔25(图3),上架板22和下架板23的外沿与壳体1的侧壁配合,由筒体21的侧壁、上挡板22、下挡板23和壳体1围成容纳线圈的空间。

如图2-3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筒体21采用侧壁加厚的结构,所述用于对垫铁34限位的第一限位槽41设置在筒体21内侧壁上,第一限位槽41与筒体21的内侧壁形成第三台阶面44,所述用于对永磁体33限位的第二限位槽42设置在下挡板23的下通孔25的内侧壁上,所述台阶面43在下通孔25的内侧壁上形成。所述下挡板23上设有出线槽234、235。

当然,所述第二限位槽42也可以设置在筒体21的内侧壁上,与第一限位槽41在筒体21的内侧壁上形成台阶面43。

如图4-6示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下挡板23设有延伸部231,延伸部231的端部与底盖12围成对垫铁34和永磁体33限位的空间,所述用于对垫铁34限位的第一限位槽41和用于对永磁铁3限位的第二限位槽42设置在延伸部231的内侧壁上,所述台阶面43在延伸部231的内侧壁上形成。所述垫铁34端面靠近外沿的位置抵在第一限位槽41上,在垫铁34上设有深入筒体21中与铁芯31配合凸起341(图1),凸起341与垫铁34的端面形成第二台阶面。

如图4所示,所述下挡板23上设有连接板244和挡板245,挡板245垂直于下挡板23设置,连接板244设有螺纹孔246并向外侧延伸,连接板244用于限定引线的位置,便于引线与线圈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下挡板23还设有加强筋232,加强筋232一端与延伸部231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的内侧壁配合。

如图6所示,所述下挡板23还设有与底盖12配合装配的限位板233,限位板233围绕在延伸部231四周的设置。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