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接线的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1807发布日期:2018-07-11 04:22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接线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现有的断路器在与电路连接时,通常是借助螺钉将电路的导线固定在断路器的接线孔内,利用螺钉连接的方式在安装过程中不仅要对置预制孔,还需利用起子将螺钉旋紧,在整个接线过程中,操作繁琐复杂,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断路器为通过螺钉一一将电路的导线固定在其接线孔内,导致操作繁琐,安装效率慢且费时费力的问题,现提供一种便于接线的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接线的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所述断路器壳体的两端分别为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断路器壳体的进线端及出线端均具有多个接线孔,所述接线孔的孔底均固定有接线片,所述接线孔内均设置有与接线片相对的金属压板,所述接线孔内的顶端均向上贯穿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均内滑动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下端延伸至接线孔内,并与金属压板固定有连接,所述拉杆上均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在金属压板的上表面,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在接线孔内的顶部,所述拉杆的上端延伸至导向孔外;

所述断路器壳体的进线端上的拉杆均固定在第一连接杆上,所述断路器壳体的出线端上的拉杆均固定在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的下方均设置有拨杆,所述断路器壳体的进线端及出线端上均固定有基座,所述第一连接杆下方的拨杆内端与断路器壳体的进线端的基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下方的拨杆内端与断路器壳体的出线端的基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下方的拨杆与第一连接杆相互交叉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下方的拨杆与第二连接杆相互交叉设置。

本方案中通过将待接线的导线放置在金属压板与接线片之间,在弹簧的压缩作用力下,弹簧向下抵在金属压板上,实现金属压板将导线牢牢的压紧在接线片上;由于需要将导线压紧在金属压板与接线片之间,因此弹簧的压缩力较大,显然在通过拉杆向上提升金属压板以便在金属压板与接线片之间放置导线时,所需的力较大,不易拉动,鉴于此,在断路器壳体的进线端接线时,只需将第一连接杆下方的拨杆上抬,通过第一连接杆带动进线端所有的拉杆上移,从而实现进线端所有的接线孔内的金属压板与接线片分离,以便放入导线,放入导线后,松开拨杆,金属压板在弹簧的作用下会自动将导线压紧在接线片上,上述第一连接杆与其下方的拨杆之间利用了杠杆原理,从而只需轻松的将拨杆上抬即可实现第一连接杆的上移;同理,在断路器壳体的出线端接线时,只需将第二连接杆下方的拨杆上抬,通过第二连接杆带动出线端所有的拉杆上移,从而实现出线端所有的接线孔内的金属压板与接线片分离,以便放入导线,放入导线后,松开拨杆,金属压板在弹簧的作用下会自动将导线压紧在接线片上,上述第二连接杆与其下方的拨杆之间同样利用了杠杆原理,从而只需轻松的将拨杆上抬即可实现第一连接杆的上移。

为了提高导线在接线孔内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压板的下表面沿接线孔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上条形凸起,所述上条形凸起的长度方向与接线孔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接线片的上表面沿接线孔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与上条形凸起相平行的下条形凸起,所述金属压板的上条形凸起与接线片的下条形凸起相互平行,通过将导线夹持在金属压板的上条形凸起与接线片的下条形凸起之间,可提高导线与金属压板及接线片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电效果,且金属压板及接线片对导线的夹持效果更好,导线不易在金属压板及接线片之间发生松动。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金属压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接线的断路器在接线时快速便捷,在同一端接线时,只需将该端的拨杆轻轻上抬即可实现该端所有的拉杆上移,进而使该端接线孔内的金属压板与接线片分离,然后将导线放置在金属压板与接线片之间,松开拨杆,即可实现将导线固定在接线孔内,整个接线过程无需任何工具,大大提高了多接线孔断路器的接线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于接线的断路器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于接线的断路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便于接线的断路器的进线端主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便于接线的断路器的出线端主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便于接线的断路器中金属压板及接线片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断路器壳体,1-1、进线端,1-2、出线端,101、接线孔,2、接线片,2-1、下条形凸起,3、金属压板,3-1、上条形凸起,4、拉杆,5、弹簧,6、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8、拨杆,9、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便于接线的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1,所述断路器壳体1的两端分别为进线端1-1和出线端1-2,所述断路器壳体1的进线端1-1及出线端1-2均具有多个接线孔101,所述接线孔101的孔底均固定有接线片2,所述接线孔101内均设置有与接线片2相对的金属压板3,所述接线孔101内的顶端均向上贯穿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均内滑动设置有拉杆4,所述拉杆4的下端延伸至接线孔101内,并与金属压板3固定有连接,所述拉杆4上均套设有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一端抵在金属压板3的上表面,所述弹簧5的另一端抵在接线孔101内的顶部,所述拉杆4的上端延伸至导向孔外;

所述断路器壳体1的进线端1-1上的拉杆4均固定在第一连接杆6上,所述断路器壳体1的出线端1-2上的拉杆4均固定在第二连接杆7上,所述第一连接杆6及第二连接杆7的下方均设置有拨杆8,所述断路器壳体1的进线端1-1及出线端1-2上均固定有基座9,所述第一连接杆6下方的拨杆8内端与断路器壳体1的进线端1-1的基座9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7下方的拨杆8内端与断路器壳体1的出线端1-2的基座9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下方的拨杆8与第一连接杆6相互交叉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7下方的拨杆8与第二连接杆7相互交叉设置,拨杆8与基座9之间通过销轴铰接,所有拉杆4上均开设有通孔,第一连接杆6依次穿过位于进线端1-1处的拉杆4上的通孔,实现第一连接杆6与进线端1-1的拉杆4固定,第二连接杆7依次穿过位于出线端1-2处的拉杆4上的通孔,实现第二连接杆7与出线端1-2的拉杆4固定。

所述金属压板3的下表面沿接线孔10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上条形凸起3-1,所述上条形凸起3-1的长度方向与接线孔101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接线片2的上表面沿接线孔10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与上条形凸起3-1相平行的下条形凸起2-1,所述金属压板3的上条形凸起3-1与接线片2的下条形凸起2-1相互平行,金属压板3的上条形凸起3-1与接线片2的下条形凸起2-1相互错开,通过将导线夹持在金属压板3的上条形凸起3-1与接线片2的下条形凸起2-1之间,可提高导线与金属压板3及接线片2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电效果,且金属压板3及接线片2对导线的夹持效果更好,导线不易在金属压板3及接线片2之间发生松动。

所述拉杆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金属压板3上。

上述便于接线的断路器通过将待接线的导线放置在金属压板3与接线片2之间,在弹簧5的压缩作用力下,弹簧5向下抵在金属压板3上,实现金属压板3将导线牢牢的压紧在接线片2上;由于需要将导线压紧在金属压板3与接线片2之间,因此弹簧5的压缩力较大,显然在通过拉杆4向上提升金属压板3以便在金属压板3与接线片2之间放置导线时,所需的力较大,不易拉动,鉴于此,在断路器壳体1的进线端1-1接线时,只需将第一连接杆6下方的拨杆8上抬,通过第一连接杆6带动进线端1-1所有的拉杆4上移,从而实现进线端1-1所有的接线孔101内的金属压板3与接线片2分离,以便放入导线,放入导线后,松开拨杆8,金属压板3在弹簧5的作用下会自动将导线压紧在接线片2上,上述第一连接杆6与其下方的拨杆8之间利用了杠杆原理,从而只需轻松的将拨杆8上抬即可实现第一连接杆6的上移;同理,在断路器壳体1的出线端1-2接线时,只需将第二连接杆7下方的拨杆8上抬,通过第二连接杆7带动出线端1-2所有的拉杆4上移,从而实现出线端1-2所有的接线孔101内的金属压板3与接线片2分离,以便放入导线,放入导线后,松开拨杆8,金属压板3在弹簧5的作用下会自动将导线压紧在接线片2上,上述第二连接杆7与其下方的拨杆8之间同样利用了杠杆原理,从而只需轻松的将拨杆8上抬即可实现第一连接杆6的上移。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