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拆纸、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2152发布日期:2018-06-12 22:29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易拆纸、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属于电气元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易拆纸、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具有机身及设于机身内的电池组件,电池组件为电子设备的运行提供电能。电池组件安装于机身内,两者需通过固定方式安装成一体。一些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手机等,其在生产和售后维修过程中,需要对电池组件进行拆解作业。

在相关技术中,电池采用易拉胶纸与机身进行胶接连接。然而易拉胶的材质柔软,在易拉胶带动电池拆离机身的过程中,易拉胶容易撕裂断开,导致电池的拆卸失败。

此外,电池还可采用易拆纸与机身进行胶接连接。采用易拆纸与机身连接时,易拆纸凸出电池的提手部分面积较小,电池从机身上拆卸时,操作者作用于易拆纸的受力面积小,拆卸困难。并且易拆纸与机身的胶接面积大,在拉动易拆纸过程中,易拆纸将拉力作用于电池上,容易导致电池变形,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易拆纸、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具体地,本公开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易拆纸,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机身和电池,所述易拆纸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弱胶部和环绕所述弱胶部的强胶部,所述弱胶部和所述强胶部为可分离结构且可将所述易拆纸对应分离为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弱胶部与所述强胶部用于粘附于所述电池外侧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与所述机身胶接连接,其中,所述强胶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机身的胶接区域外,所述强胶部与所述电池的胶接强度大于所述弱胶部与所述电池的胶接强度,所述弱胶部与所述电池的胶接强度小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机身的胶接强度;

当电池从机身取出时,拉动胶接区域外的易拆纸以使所述第二本体带动所述电池与所述机身分离,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分离并滞留于所述机身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括与所述机身贴合的底面,所述弱胶部的面积小于电池的底面面积,所述强胶部与电池的底面至少部分胶接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强胶部包括提拉部、和所述提拉部相对设置的包尾部、连接所述提拉部与所述包尾部的两侧边部,所述弱胶部位于所述提拉部、包尾部及两侧边部的合围区域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提拉部的边缘处至少部分未涂覆胶接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括与所述底面相对设置的顶面,所述提拉部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电池的顶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包尾部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电池的底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弱胶部自边缘处局部向外凸出并延伸至所述强胶部,且所述弱胶部延伸至所述强胶部的部分与所述强胶部之间具有间隔缝。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括与所述机身贴合的底面、与所述底面相对设置的顶面,所述弱胶部包括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提手部,所述强胶部设有与所述提拉部相匹配的避让缺口,所述电池的底面与所述主体部胶接连接,且所述提手部至少部分胶接连接于所述电池的顶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提手部包括第一无胶部、第二无胶部及位于第一无胶部与第二无胶部之间的有胶部,所述第一无胶部与所述主体部相交,所述有胶部胶接连接于所述电池的顶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强胶部与所述弱胶部为一体结构,两者通过易撕折痕连接;或所述强胶部与所述弱胶部为分体结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和如上所述的易拆纸。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如上述的电池组件。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易拆纸的第一表面根据胶结剂的分布划分强胶部与弱胶部且两者在交界处可分离设置,在拉动电池脱离机身时,第二本体附着于电池上,而第一本体附着于机身上。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离以减小易拆纸与机身的胶接面积,进而减小电池脱离机身时受到的阻力,拆卸方便。第二本体传递至电池的拉力小,电池形变小,可重复拆卸。电池在装配至机身时,易拆纸的第二表面粘附于机身上,电池的固定效果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池组件安装至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易拆纸处于平摊状态下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易拆纸的弱胶部设置提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易拆纸的易撕折痕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易拆纸胶接连接至电池后固定至机身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强胶部至少部分胶接连接至电池底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设置提手部的弱胶部与电池胶接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其中,强胶部10;提拉部11;侧边部12;包尾部13;端部无胶区14;弱胶部20;主体部21;提手部22;第一无胶部221;第二无胶部222;有胶部223;易撕折痕30;虚线部31;间隔缝32;电池40;底面41;顶面42;侧壁43;机身50;电子设备60;处理组件61,存储器62,电源组件63,多媒体组件64,音频组件65,输入/输出(I/O)的接口66,传感器组件67,通信组件68,处理器69。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如图1和图6所示,电子设备包括机身50和电池40,易拆纸为薄纸状结构,易拆纸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至少粘附于电池40的部分外表面,第二表面与机身50胶接连接。例如,电池40包括底面41、与底面41相对设置的顶面42、连接顶面42和底面41的侧壁43。其中,易拆纸的第一表面粘附于底面41、侧壁43及部分顶面42。易拆纸与电池40形成一电池组件,将该电池组件装配至机身50以形成一电子设备。其中,在机身50或易拆纸的第二表面涂覆胶接剂,将电池组件安装至机身50,以使电池40固定于机身50内。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表面包括弱胶部20和环绕弱胶部20的强胶部10,弱胶部20位于强胶部10所包围的区域内,弱胶部20与强胶部10设为可分离结构且可将易拆纸对应分离为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在一实施例中,强胶部10与弱胶部20为一体结构,两者通过易撕折痕30连接。易撕折痕30可设为易拆纸上呈虚线状分布的连续孔/槽,在受到外力拉扯时,强胶部10与弱胶部20可沿易撕折痕30撕开形成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在另一实施例中,强胶部10与弱胶部20为分体结构。强胶部10与弱胶部20分别由两独立部分组合而成,如由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组合而成。两部分独立可以为强胶部10与弱胶部20之间没有相交部分,中间隔开有间隔部位,如间隔槽、无胶区等,或者易拆纸由两个纸片组合而成,其中,弱胶部20位于强胶部10的合围区域内。当强胶部10或弱胶部20受力时,易拆纸拆分成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

如图5所示,将电池40放置于易拆纸上,以使弱胶部20和强胶部10胶接连接于电池40外侧表面,以使易拆纸与电池40形成一体结构。例如,弱胶部20用于粘附于电池40的底面41,强胶部10用于粘附于电池40的侧壁43且至少部分延伸至电池40的顶面42。在一实施例中,机身50设有凹槽形的电池仓,电池40与易拆纸安装至电池仓。其中,电池40的底面41与电池仓的底面41正对,电池40的侧壁43与电池仓的侧壁正对,电池40通过易拆纸的第二表面胶接连接至电池仓,以使电池40固连至机身50。

易拆纸与电池40胶接连接,强胶部1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机身50的胶接区域外。例如,易拆纸包裹于电池40外,电池40的底面41及侧壁43与电池仓的侧壁相对,易拆纸的弱胶部20及部分强胶部10与电池仓的底面及侧壁胶接连接,或者易拆纸的第二表面与电池仓的底面胶接连接。强胶部10至少部分粘附于电池40的顶面42,该部分位于易拆纸与机身50的电池仓的胶接区域外。当需要将电池40从机身50内拆除时,拉动位于机身50的胶接区域外的强胶部10,以带动电池40从机身50内脱离,受力面积大,拆卸方便。

易拆纸与电池40胶接连接,其中,强胶部10与电池40的胶接强度大于弱胶部20与电池40的胶接强度。在易拆纸的第二表面涂覆有胶接剂或者在机身50上涂覆有胶接剂。其中,弱胶部20与电池40的胶接强度小于第二表面与机身50的胶接强度。

当需要将电池40从机身50内取出时,如进行售后维护、更换电池40等。操作者可拉动胶接区域外的强胶部10以使位于机身50内的强胶部10所对应的第二本体带动电池40与机身50分离。由于弱胶部20与电池40的胶接强度小于第二表面与机身50的胶接强度,使得强胶部10拉动电池40脱离机身50时,弱胶部20与强胶部10沿两者的相交部位分离,弱胶部20所对应的第一本体滞留于机身50内。当电池40及强胶部10从机身50上取走后,操作者再将第一本体与机身50分离,机身50的清理方便。第二本体与电池40脱离机身50后,操作者将强胶部10所对应的第二本体从电池40上分离,两者分离方便。

易拆纸应用于电子设备,并将易拆纸的第一表面根据胶结剂的分布划分为强胶部10与弱胶部20且两者在交界处可分离设置。在拉动电池40脱离机身50时,强胶部10所对应的第二本体附着于电池40上,而弱胶部20所对应的第一本体附着于机身50上,减小易拆纸脱离机身50时的胶接面积,进而减小电池40脱离机身50时受到的阻力,拆卸方便。易拆纸传递至电池40的拉力小,电池40形变小,可重复拆卸。电池40在装配至机身50时,强胶部10所对应的第二本体与弱胶部20所对应的第一本体均粘附于机身50上,电池40的固定效果好。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弱胶部20的面积小于电池40的底面41面积,强胶部10与电池40的底面41至少部分胶接连接。电池40的底面41贴合于机身50,其中弱胶部20占据电池40的底面41面积的一部分。例如,电池40的底面41呈矩形,弱胶部20的宽度与电池40的底面41宽度相同。弱胶部20的长轴方向其中一边与电池40的边缘平齐,另一边位于电池40的底面41区域内并与强胶部10相连。当拆卸电池40时,强胶部10所对应的第二本体自电池40长轴方向拉起,以带动电池40从机身50内脱离。其中,可从弱胶部20与电池40底部平齐一端拉起,以使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分离。并在电池40从机身50脱离时,第二本体托起电池40,以使电池40在脱离机身50过程中受力均匀。第二本体的其中一部分与机身50的底面连接,第二本体与机身50分开后,在机身50与第一本体之间形成台阶结构,便于将弱胶部20从机身50的底壁分离。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强胶部10包括提拉部11、和提拉部11相对设置的包尾部13、连接提拉部11与包尾部13的两侧边部12,弱胶部20位于提拉部11、包尾部13及两侧边部12的合围区域内。强胶部10在中部形成一孔状区域,弱胶部20位于该孔状区域内。在一实施例中,提拉部11至少部分贴合于电池40的顶面42。

电池40与易拆纸的胶接连接过程为:电池40放置于易拆纸,其中,电池40的底面41与弱胶部20及部分包尾部13胶接连接。将强胶部10弯曲,以使包尾部13的其余部分胶接连接至电池40的长轴方向的侧壁43,其中,可将包尾部13延长以延伸至顶面42。两侧边部12分别胶接连接于电池40宽度方向的两侧壁43处,提拉部11胶接连接至电池40长轴方向的侧壁43并延伸至顶面42。

强胶部10包裹于电池40的侧壁43及顶面42,在提拉电池40过程中,其作用电池40的作用力均匀。提拉部11位于电池40的长轴方向,其宽度大于或等于电池40的宽度。在提拉电池40过程中,可将位于胶接区域外的提拉部11先与电池40分离并竖起,操作者将提拉力作用于竖起的提拉部11上,以带动电池40及强胶部10所对应的第二本体与机身50分离,提拉方便。易拆纸的提拉作用面大,便于电池组件受力,并可加大作用于提拉部11的拉力,拆卸方便。

在一实施例中,提拉部11的边缘处至少部分未涂覆胶接剂。在提拉部11的预设区域不涂覆胶接剂,可以使提拉部11胶接连接至电池40时,提拉部11未涂覆胶接剂的部分与电池40之间直接分离。例如,在提拉部11的末端设置预设宽度的未涂覆胶接剂区域以形成端部无胶区14。在提拉电池40与机身50分离的过程中,操作者将拉力作用于端部无胶区14以使提拉部11与电池40的顶面42分离并竖起,再进行强胶部10所对应的第二本体与机身50的分离的下一步骤。操作者通过端部无胶区14可方便将提拉部11分离,操作方便。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包尾部13至少部分贴合于电池40的底面41。弱胶部20的面积小于电池40的底面41的面积,其中提拉部11为将电池40与机身50分离的拉力作用部分,包尾部13带动电池40与机身50脱离部分。包尾部13至少部分贴合于电池40的底部,以使电池40的底面41、侧壁43及顶面42均被包尾部13所包裹至少一部分。在第二本体带动电池40与机身50脱离时,包尾部13作用于电池40的拉力均匀,对电池40的整体性能保护好。

弱胶部20位于强胶部10所环绕的区域内,并与强胶部10通过易撕折痕30相互连接。例如强胶部10环绕形成一矩形孔,相应地,弱胶部20呈矩形并与矩形孔边缘处形成易撕折痕30。在一实施例中,弱胶部20自边缘处局部向外凸出并延伸至强胶部10,且弱胶部20延伸至强胶部10的部分与强胶部10之间具有间隔缝32。间隔缝32的两端分别连接易撕折痕30的虚线部31,当易拆纸受力分离时,强胶部10与弱胶部20可沿与间隔缝32相交处的虚线部31依次展开并分离以形成第二本体和第一本体。

如图3和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弱胶部20包括主体部21和自主体部21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提手部22,强胶部10设有与提拉部11相匹配的避让缺口。电池40的底面41与主体部21胶接连接,且提手部22至少部分胶接连接于电池40的顶面42。

主体部21与电池40的底面41正对设置。例如,电池40的底面41呈矩形,相应地,主体部21设为与电池40的底面41相匹配的矩形。提手部22自主体部21的边缘向外延伸,例如,提手部22位于提拉部11一侧,其向提拉部11方向延伸。相应地,在提拉部11处形成有避让缺口,并且在提拉部11与提手部22之间形成间隔缝32,以将两者隔开。在将提拉部11胶接连接至电池40的侧壁43及顶面42时,提手部22向电池40的顶面42方向弯曲,提手部22至少部分与电池40的顶面42胶接连接,以使提手部22贴合于电池40的顶面42。其中,提手部22与电池40的顶面42胶接连接的部分位于易拆纸的第二表面与机身50的胶接区域外。在弱胶部20设置提手部22并在于电池40胶接连接后至少部分位于机身50外,在将电池40从机身50拆除过程中,按住电池40并拉动提手部22,以使提手部22与电池40的顶面42分离。在提手部22按于机身50处,并拉动提拉部11,以使提拉部11带动强胶部10所对应的第二本体与机身50脱离。强胶部10与弱胶部20沿提手部22处的间隔缝32向易撕折痕30处扩展并使两者分离形成第二本体和第一本体,两者的分离导向性好。

在一实施例中,提手部22包括第一无胶部221、第二无胶部222及位于第一无胶部221与第二无胶部222之间的有胶部223,第一无胶部221与主体部21相交,有胶部223胶接连接于电池40的顶面42。第一无胶部221位于主体部21与有胶部223之间,当提手部22胶接连接至电池40时,第一无胶部221位于电池40的侧壁43处,两者可分离。有胶部223胶接连接至顶面42,第二无胶部222位于提手部22的边缘处并与电池40的顶面42分离。在将电池40从机身50拆除过程中,操作者作用于第二无胶部222以带动有胶部223与电池40的顶面42分离。相应地,提手部22在第一无胶处与电池40的侧壁43分离。当提拉部11带动电池40与机身50分离时,强胶部10沿间隔缝32向易撕折痕30处扩展并使两者分离。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69;用于存储处理器69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池组件。

例如,电子设备6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8,电子设备6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61,存储器62,电源组件63,多媒体组件64,音频组件65,输入/输出(I/O)的接口66,传感器组件67,以及通信组件68。

处理组件61通常控制电子设备6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6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9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6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61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61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64和处理组件61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62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6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6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6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63为电子设备6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63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子设备6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64包括在电子设备6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64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电子设备6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65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65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电子设备6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62或经由通信组件68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65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输入/输出(I/O)的接口66为处理组件61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67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电子设备6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67可以检测到设备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电子设备6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67还可以检测电子设备60或电子设备6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电子设备6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电子设备6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电子设备6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67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67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67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68被配置为便于电子设备6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电子设备6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68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68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6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

(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69(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69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