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74969发布日期:2019-07-13 10:0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具有一厚膜层的发光元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的发光原理是利用电子在n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体间移动的能量差,以光的形式将能量释放,这样的发光原理有别于白炽灯发热的发光原理,因此发光二极管被称为冷光源。此外,发光二极管具有高耐久性、寿命长、轻巧、耗电量低等优点,因此现今的照明市场对于发光二极管寄予厚望,将其视为新一代的照明工具,已逐渐取代传统光源,并且应用于各种领域,如交通号志、背光模块、路灯照明、医疗设备等。

图1a是现有的发光元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现有的发光元件100,包含有一透明基板11、一位于透明基板11上的半导体叠层12,以及至少一电极14位于上述半导体叠层12上,其中上述的半导体叠层12由上而下至少包含一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20、一活性层122,以及一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124。

此外,上述的发光元件100还可以进一步地与其他元件组合连接以形成一发光装置(light-emittingapparatus)。图1b为现有的发光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一发光装置200包含一具有至少一电路150的次载体(sub-mount)21;至少一焊料(solder)22位于上述次载体21上,通过此焊料22将上述发光元件100粘结固定于次载体21上并使发光元件100的基板11与次载体21上的电路150形成电连接;以及,一电连接结构24,以电连接发光元件100的电极14与次载体21上的电路150;其中,上述的次载体21可以是导线架(leadframe)或大尺寸镶嵌基底(mountingsubstrate),以方便发光装置200的电路规划并提高其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包含:提供一载体;施行一涂布步骤,包含涂布一膜层于载体上;施行一烘烤步骤,包含于一第一温度下烘烤此膜层;及重复一预定次数的涂布步骤及烘烤步骤以形成一厚膜层。

本发明提供一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其步骤还包含:提供一第二基板;形成一发光二极管外延结构于第二基板上;形成一接合层于厚膜层上,且通过此接合层将厚膜层与发光二极管外延结构接合;及移除第二基板。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的发光元件结构示意图,图1b为现有的发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g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制造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3a至图3j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制造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透明基板12:半导体叠层

14:电极20:发光元件

21:次载体22:焊料

24:电连接结构30:发光元件

40:灯泡41:灯罩

42:透镜43:载板

44:发光模块45:灯座

46:散热鳍片47:电连接器

100:发光元件102:膜层

103:厚膜层120: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

122:活性层124: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

150:电路200:发光装置

201:第一基板202: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

203:活性层204: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

205:发光二极管结构206:致密层

207:导电反射层208:电极

209:切割道210:载体

301:第一基板302: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

303:活性层304: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

305:发光二极管结构306:致密层

307:导电反射层308:电极

309:切割道310:载体

311:第二基板315:发光二极管外延结构

316:接合层402:膜层

403:厚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请参照下列描述并配合图2a-图4的附图。

图2a至图2g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制造流程结构示意图,是包含:提供一第一基板201,如图2a所示;通过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metal-organicchemicalvapordeposition;mocvd)于第一基板201上形成一发光二极管结构205,其中此发光二极管结构205由下而上包含一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202,一活性层203及一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204,如图2b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载体210包含第一基板201和发光二极管结构205。

随后,于发光二极管结构205之上形成一致密层206,如图2c所示。其中形成致密层206的方法包含物理气相沉积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组成致密层206的材料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或磷化镓;其中金属氧化物可为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氟锡、氧化铝锌、或氧化锌镓;金属氮化物可为氮化镓或氮化铝。接着,于致密层206上形成一膜层102。膜层102包含导电纳米粉体,于此实施例中是利用ito蒸镀锭或zno靶材以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制成,例如物理方法可为机械球磨法,气相冷凝法或物理粉碎法;化学方法可为气相沉积法,沉淀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或微乳液法。膜层102还包含一粘结剂(图未示)用以黏结上述的粉体。膜层102可以涂布方式形成于致密层206之上,其中涂布的方法例如为旋转涂布法或刮刀涂布法。于此实施例中,此膜层102的厚度介于10μm至30μm。其中,致密层206具有增加膜层102与发光二极管结构205之间的接合性的功效。

接着于第一温度下施行烘烤此膜层102的步骤;并重复一预定次数的上述的涂布步骤和烘烤步骤以形成一厚膜层103,其中此预定次数为至少十次或二十次,如图2d所示。并于一第二温度下施加一压力于此厚膜层103,其中第二温度高于第一温度。最后所形成的厚膜层103的厚度介于100μm至600μm,其穿透率介于60%至90%,电阻率介于10-2至10-4ω-cm。

组成导电纳米粉体的材料可和致密层206组成材料相同或不同,其中导电纳米粉体的材料包含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或磷化镓;金属氧化物可为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氟锡、氧化铝锌、或氧化锌镓;金属氮化物可为氮化镓或氮化铝。其中粘结剂的材料包含低温玻璃或纳米级二氧化硅;在此的低温玻璃是指具有75℃至150℃的玻璃转换温度的玻璃材料,在此的纳米级二氧化硅是指尺寸小于100nm的二氧化硅管芯或颗粒。

接着,移除第一基板201以暴露出发光二极管结构205的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202,如图2e所示;其中移除暂时基板201的方法包含湿式蚀刻法或干式蚀刻法。于厚膜层103相对于致密层206的另一面上形成一导电反射层207,如图2f所示;其中此导电反射层207由金属所组成,同时具有反射层及电极的功用。再于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202之上形成一电极208,并沿着切割道209切割以形成一发光元件20,如图2g所示。

图3a至图3j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制造流程结构示意图,是包含提供一第一基板301,如图3a所示;通过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metal-organicchemicalvapordeposition;mocvd)于第一基板301上形成一发光二极管结构305,其中此发光二极管结构305由下而上包含一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302,一活性层303及一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304,如图3b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载体310包含第一基板301和发光二极管结构305。

随后,于发光二极管结构305之上形成一致密层306,如图3c所示。其中形成致密层306的方法包含物理气相沉积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组成致密层306的材料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或磷化镓;其中金属氧化物可为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氟锡、氧化铝锌、或氧化锌镓;金属氮化物可为氮化镓或氮化铝。

接着,于致密层306上形成一膜层402。膜层402包含导电纳米粉体,于此施实例中是利用ito蒸镀锭或zno靶材以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制成,例如物理方法可为机械球磨法,气相冷凝法或物理粉碎法;化学方法可为气相沉积法,沉淀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或微乳液法。膜层402还包含一粘结剂(图未示)用以黏结上述的粉体。膜层402可以涂布方式形成于致密层306之上,其中涂布的方法例如为旋转涂布法或刮刀涂布法。于此实施例中,此膜层402的厚度介于10μm至30μm。其中,致密层306具有增加膜层402与发光二极管结构305之间的接合性的功效。

接着于第一温度下施行烘烤此膜层402的步骤;并重复一预定次数的涂布步骤和烘烤步骤以形成一厚膜层403,其中此预定次数为至少十次或二十次。并于一第二温度下施加一压力于此厚膜层403,其中第二温度高于第一温度。最后所形成的厚膜层403的厚度介于100μm至600μm,其穿透率介于60%至90%,电阻率介于10-2至10-4ω-cm。组成导电纳米粉体的材料可和致密层306组成材料相同或不同,其中导电纳米粉体的材料包含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或磷化镓;金属氧化物可为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氟锡、氧化铝锌、或氧化锌镓;金属氮化物可为氮化镓或氮化铝。其中粘结剂的材料包含低温玻璃或纳米级二氧化硅;在此的低温玻璃是指具有75℃至150℃的玻璃转换温度的玻璃材料,在此的纳米级二氧化硅是指尺寸小于100nm的二氧化硅管芯或颗粒。再于厚膜层403之上形成一接合层316,如图3d所示。

提供一第二基板311,并通过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metal-organicchemicalvapordeposition;mocvd)于第二基板301上形成一发光二极管外延结构315,其中此发光二极管外延结构315由下而上包含一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一活性层及一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图未示),如图3e所示。再通过接合层316将厚膜层403与发光二极管外延结构315接合,如图3f所示。利用湿式蚀刻法或干式蚀刻法移除第二基板311以暴露出发光二极管外延结构315,如图3g所示。再次利用湿式蚀刻法或干式蚀刻法移除包含第一基板301和发光二极管结构305的载体310,如图3h所示。于致密层306之上形成一导电反射层307;其中此导电反射层307由金属所组成,同时具有反射层及电极的功用。再于发光二极管外延结构315之上形成一电极308,并沿着切割道309切割以形成一发光元件30,如第3i,3j图所示。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公开一灯泡结构示意图。灯泡40包含一灯罩41,一透镜42,一发光模块44,一灯座45,一散热鳍片46,一结合部47及一电连接器48。其中发光模块44是包含一载板43,并在载板43上包含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例中的发光元件20,30。

上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202,302与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204,304是电性、极性或掺杂物相异,分别用以提供电子与空穴的半导体材料单层或多层结构(「多层」是指二层或二层以上,以下同)。其电性选择可以为p型、n型、及i型中的任意二者的组合。活性层203,303是位于上述二个部分的电性、极性或掺杂物相异、或者是分别用以提供电子与空穴的半导体材料之间,为电能与光能可能发生转换或被诱发转换的区域。上述发光二极管结构205,305其材料包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元素选自镓(ga)、铝(al)、铟(in)、砷(as)、磷(p)、氮(n)以及硅(si)所构成群组。常用的材料是如磷化铝镓铟(algainp)系列、氮化铝镓铟(algainn)系列等iii族氮化物、氧化锌(zno)系列等。活性层203的结构是如:单异质结构(singleheterostructure;sh)、双异质结构(doubleheterostructure;dh)、双侧双异质结构(double-sidedoubleheterostructure;ddh)、或多层量子阱(multi-quantumwell;mqw)。再者,调整量子阱的对数也可改变发光波长。

以上各附图与说明虽仅分别对应特定实施例,然而,各个实施例中所说明或公开的元件、实施方式、设计准则、及技术原理除在彼此显相冲突、矛盾、或难以共同实施之外,吾人当可依其所需任意参照、交换、搭配、协调、或合并。

虽然本发明已说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顺序、或使用的材料与制作工艺方法。对于本发明所作的各种修饰与变更,皆不脱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