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4417发布日期:2018-08-17 22:3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多功能插座。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插座为了实现多种功能,通常在主插座模块上连接其他功能设备模块。但是,主插座模块与功能设备模块之间以及功能设备模块与功能设备模块之间在相互配合以实现电性导通时,配合位置和配合角度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给用户带来连接困难的同时,也无法改变配合位置和配合角度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相互配合模块之间的配合位置和/或配合角度可改变的多功能插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插座,所述多功能插座包括主插座模块、功能设备模块以及至少一个连接器,所述功能设备模块包括N级,1级功能设备模块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主插座模块配合,M级功能设备模块通过所述连接器与(M-1)级功能设备模块配合,N、M均是自然数,N≥1,2≤M≤N,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至少两对正负极触点,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一对正负极引脚,所述正负极引脚能够与任意一对所述正负极触点电性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1级功能设备模块与所述主插座模块之间以及所述M级功能设备模块与所述(M-1)级功能设备模块之间均还通过所述连接器实现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正负极引脚为探针,所述正负极触点为导电套,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二者中的一个还包括凸起,另一个还包括能够与所述凸起可拆卸连接的凹槽,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第二磁性件。

进一步地,对于所述1级功能设备模块与所述主插座模块的配合而言,所述1级功能设备模块与所述主插座模块中的一个包括第一配合面,另一个包括第二配合面,对于所述M级功能设备模块与所述(M-1)级功能设备模块的配合而言,所述M级功能设备模块与所述(M-1)级功能设备模块中的一个包括第一配合面,另一个包括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配合面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均呈正方形,且所述第一配合面的边长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的边长相等,所述正负极触点有两对,所述两对正负极触点分别沿所述第一配合面的两条对角线设置,并且,所述两对正负极触点分布在以所述第一配合面的中心为圆点的同一圆周上,所述正负极引脚沿所述第二配合面的其中一条对角线设置,所述正负极引脚之间的距离与任意一对所述正负极触点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所述正负极引脚分布在以所述第二配合面的中心为圆点的同一圆周上。

进一步地,所述正负极引脚为探针,所述正负极触点为导电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一个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一个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均设置为正方形,且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配合面为同心正方形,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为同心正方形,或者,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均设置为圆形,且所述凸起的圆心为所述第一配合面的中心,所述凹槽的圆心为所述第二配合面的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四个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四个第二磁性件,四个所述第一磁性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四个夹角处,相应地,四个所述第二磁性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面的四个夹角处。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对正负极触点共用一个正极触点或者共用一个负极触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第一数据传输触点,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第二数据传输触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插座,通过在各模块之间设置连接器,使得主插座模块与1级功能设备模块之间以及M级功能设备模块与(M-1)级功能设备模块之间配合时,能够实现配合的模块间电性导通且配合位置和/或配合角度可改变的目的,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多功能插座的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多功能插座中主插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多功能插座中照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多功能插座中任意两对正负极触点的设置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多功能插座中任意两对正负极触点的另一设置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多功能插座中任意两对正负极触点的又一设置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其编号分别为:

主插座模块1 第一连接部51 第二连接部52

第一磁性件513 无线启动按钮14 USB接口15

电源插孔16 照明模块2 蓝牙音箱模块3

无线充电模块4 无线充电底座41 正负极触点511

正负极引脚521 凸起512 凹槽522

第二磁性件52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插座,其包括与外部电源连接的主插座模块1以及功能设备模块,所述功能设备模块包括N级,1级功能设备模块通过连接器与主插座模块1配合实现电性连接,M级功能设备模块通过连接器与(M-1)级功能设备模块配合实现电性连接。其中,N、M均是自然数,N≥1,2≤M≤N,1级功能设备模块的个数≥1,当(M-1)级功能设备模块的个数≥1时,M级功能设备模块的个数≥0,当(M-1)级功能设备模块的个数=0时,M级功能设备模块的个数=0。如此,主插座模块1可以与功能设备模块根据用户的期望进行组合,使得外部电源能够为主插座模块1提供电驱动的同时,还能够通过主插座模块1为各级功能设备模块提供电驱动。可以理解地,由N≥1,2≤M≤N可知,当N=1时,M不存在,即,功能设备模块仅包括1级功能设备模块。本实施方式中,功能设备模块包括3级,各级功能设备模块均为1个,主插座模块1、1级功能设备模块、2级功能设备模块以及3级功能设备模块,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

请参阅图3和图4,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对于主插座模块1与1级功能设备模块的配合而言,主插座模块1与1级功能设备模块中的一个包括第一配合面,另一个包括第二配合面,第一连接部51设置在第一配合面上,第二连接部52设置在第二配合面上;对于M级功能设备模块与(M-1)级功能设备模块的配合而言,M级功能设备模块与(M-1)级功能设备模块中的一个包括第一配合面,另一个包括第二配合面,第一连接部51设置第一配合面上,第二连接部52设置在第二配合面上。本实施方式中,主插座模块1的上端面、1级功能设备模块的上端面及2级功能设备模块的上端面均为第一配合面,每个第一配合面上设置一个第一连接部51,1级功能设备模块的下端面、2级功能设备模块的下端面及3级功能设备模块的下端面均为第二配合面,每个第二配合面上设置一个第二连接部52。

第一连接部51包括至少两对正负极触点511,第二连接部52包括一对正负极引脚521,该对正负极引脚521能够与任意一对正负极触点511电性导通。当用户需要改变主插座模块1与1级功能设备模块之间以及M级功能设备模块与(M-1)级功能设备模块之间的配合位置和/或配合角度时,只需使得正负极引脚521与符合要求的一对正负极触点511配合即可。

请参阅图5-7,任意两对正负极触点511之间的设置位置有三种情况,即,一对正负极触点511的连线或其延长线与另一对正负极触点511的连线或其延长线可以相交或者平行或者处于同一直线上。

当一对正负极触点511的连线或其延长线与另一对正负极触点511的连线或其延长线相交时,通过选择正负极引脚521与这两对正负极触点511中的一对电性导通,可改变相互配合的模块之间的配合位置的同时也可改变配合角度。可以理解地,一对正负极触点511的连线或其延长线与另一对正负极触点511的连线或其延长线相交时,这两对正负极触点511可以存在的一种布局方式为两对正负极触点511共用同一个正极触点或共用同一个负极触点。例如,共用一个正极触点,负极触点设置在以该正极触点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

当一对正负极触点511的连线或其延长线与另一对正负极触点511的连线或其延长线平行或者处于同一直线上时,通过选择正负极引脚521与这两对正负极触点511中的一对电性导通,可改变相互配合的模块之间的配合位置,而不可改变配合角度。

为了使得电性连接更加可靠,1级功能设备模块与主插座模块1之间以及M级功能设备模块与(M-1)级功能设备模块之间均还通过连接器实现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正负极引脚521与对应的正负极触点511插接的方式,在实现相互配合的模块之间的电性导通功能的同时也实现了相互配合的模块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关系。具体地,正负极触点511为导电套,例如,铜套,正负极引脚521为探针,当模块之间配合时,探针插接在导电套内,从而使得相互配合的模块之间电性导通,并形成可拆卸的连接关系。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3和图4,第一连接部51还包括凸起512,第二连接部52还包括与凸起512配合的凹槽522。通过凸起512与凹槽522的配合,使得相应的模块之间可拆卸连接。并且,当凸起512插设在凹槽522内时,正负极引脚521与正负极触点511中的一对电性导通。由此,使得两个配合模块之间实现电性导通的同时也实现了可拆卸的连接关系。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51包括凹槽522,第二连接部52包括与凹槽522配合的凸起512。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3和图4,第一连接部51还包括第一磁性件513,第二连接部52还包括第二磁性件523。通过第一磁性件513与第二磁性件523的配合,使得相应的模块之间可拆卸连接。并且,当第一磁性件513与第二磁性件523相互磁性吸合时,正负极引脚521与正负极触点511中的一对电性导通。由此,使得两个配合模块之间实现电性导通的同时也实现了可拆卸的连接关系。

可以理解地,1级功能设备模块与主插座模块1之间以及M级功能设备模块与(M-1)级功能设备模块之间可以通过上述三种可拆卸连接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进行配合。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51包括两对正负极触点511,第二连接部52包括一对正负极引脚521。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均呈正方形,且第一配合面的边长与第二配合面的边长相等。两对正负极触点511分别沿第一配合面的两条对角线设置,即,一对正负极触点511沿第一配合面的一条对角线设置,另一对正负极触点511沿第一配合面的另一条对角线设置。并且,两对正负极触点511分布在以第一配合面的中心为圆点的同一圆周上。正负极引脚521沿第二配合面的其中一条对角线设置,正负极引脚521之间的距离与任意一对正负极触点511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正负极引脚521分布在以第二配合面的中心为圆点的同一圆周上。如此,只要使得第一配合面的边与第二配合面的边相对齐,就可以确保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相配合时,正负极引脚521与其中一对正负极触点511电性导通,使得用户在组装时较为方便。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两对正负极触点511分别沿第一配合面的两条中垂线设置,且两对正负极触点511分布在以第一配合面的中心为圆点的同一圆周上。相应地,正负极引脚521沿第二配合面的其中一条中垂线设置,正负极引脚521之间的距离与任意一对正负极触点511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正负极引脚521分布在以第二配合面的中心为圆点的同一圆周上。

本实施方式中,正负极触点511为导电套,正负极引脚521为探针,因此,只要使得第一配合面的边与第二配合面的边相对齐,那么,在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相配合时,不仅可以确保正负极引脚521与其中一对正负极触点511电性导通,还可以确保正负极引脚521插入该对正负极触点511内实现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的可拆卸连接,即,实现了与第一配合面对应的模块和与第二配合面对应的模块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51还包括一个凸起512,第二连接部52还包括一个凹槽522。为了不破坏上述所述的安装的便利性,凸起512与凹槽522均设置为正方形,且凸起512与第一配合面为同心正方形,凹槽522与第二配合面为同心正方形。根据上述所述的两对正负极触点511的设置方式可知,这两对正负极触点511可以设置在凸起512上,也可以不设置在凸起512上。相应地,正负极引脚521可以设置在凹槽522内,也可以不设置在凹槽522内。在本实施方式中,两对正负极触点511设置在凸起512上,相应地,正负极引脚521设置在凹槽522内。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凸起512与凹槽522还可以均设置为圆形,且凸起512的圆心为第一配合面的中心,凹槽522的圆心为第二配合面的中心。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51还包括四个第一磁性件513,第二连接部52还包括四个第二磁性件523。四个第一磁性件513分别设置在第一配合面的四个夹角处,相应地,四个第二磁性件523分别设置在第二配合面的四个夹角处。如此,不会破坏上述所述的安装的便利性,还可以在第一磁性件513和第二磁性件523的磁性吸合下使得与第一配合面对应的模块和与第二配合面对应的模块之间的连接更可靠。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1级功能设备模块与主插座模块1之间或者M级功能设备模块与(M-1)级功能设备模块之间可能还需要实现数据传输。为此,第一连接部51还包括第一数据传输触点,第二连接部52还包括第二数据传输触点,当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相配合时,第一数据传输触点与第二数据传输触点导通,从而可以实现数据传输。为了不破坏上述所述的安装便利性,第一数据传输触点设置在第一配合面的中心,第二数据传输触点设置在第二配合面的中心。

本实施方式中,功能设备模块包括作为1级功能设备模块的照明模块2、作为2级功能设备模块的蓝牙音箱模块3以及作为3级功能设备模块的无线充电模块4,其中,无线充电模块4位于多功能插座的顶层,主插座模块1位于多功能插座的底层。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功能设备模块还可以包括温湿度检测模块、空气净化模块、摄像模块、收音机模块、多媒体播放模块等,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插座具有多种功能。

本实施方式中,主插座模块1的侧壁上设置有无线启动按钮14、多个USB接口15以及多个电源插孔16。

主插座模块1和/或至少一个功能设备模块内设置有WIFI模块、蓝牙模块、红外模块、4G模块等无线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无线模块连接至无线启动按钮14。当启动无线启动按钮14后,设置有无线模块的主插座模块1以及功能设备模块可被搜索、连接,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搜索并连接这些设置有无线模块的主插座模块1以及功能设备模块,从而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远程控制这些设置有无线模块的主插座模块1以及功能设备模块;多个USB接口15可供USB数据线插入以实现供电/充电功能、数据传输功能;电源插孔16包括两孔和三孔两种类型,用以向其他用电设备供电。

另外,主插座模块1和/或至少一个功能设备模块上设置有独立的可充电电池以及为可充电电池充电的充电插口。如此,设置有可充电电池以及充电插口的模块可独立通过充电插口连接外部电源进行充电,并可通过可充电电池向与其电性连接的模块供电。

另外,照明模块2上设置有照明控制按钮,该按钮可实现对光照亮度及范围的控制,蓝牙音箱模块3上设置有音量控制按钮,该按钮可实现对音量大小的控制。可以理解地,上述的无线启动按钮14、照明控制按钮以及音量控制按钮可以是触摸型按键或机械型按键。

无线充电模块4用于给诸如手机等需要充电的设备充电。无线充电模块4包括无线充电底座41,无线充电底座41采用无线充电技术,利用无线充电底座41内发射线圈中的交流电生成磁共振,从而在无线充电底座41与设备之间的电场和磁场中传输电能。本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以手机为例,使用时,将手机放置在无线充电底座41的顶部即可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插座,通过在各模块之间设置连接器,使得主插座模块1与1级功能设备模块之间以及M级功能设备模块与(M-1)级功能设备模块之间配合时,能够实现电性导通且配合位置和/或配合角度可改变的目的,实现方便连接的同时,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