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0310发布日期:2018-11-09 21:3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移除地连接到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和包括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中,为方便两条电缆的电连接,通常将两条电缆分别连接至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通过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两条电缆的电连接。在一些情况下,利用连接器将电缆连接至印刷电路板上。

一般地,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设置在绝缘壳体内的多个导电端子。在电缆与插头或插座连接器的连接过程中,电缆被剥离绝缘层以暴露出导线,导线插入并电连接到插头连接器或插座连接器的位于绝缘壳体内的导电端子中,通过导电端子与配合的插座连接器或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连接实现电缆之间的电连接。

在现有的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在插入插头连接器或插座连接器后不能从其中移除。这导致在导电端子出现问题而导致导电性变差(例如,导电端子和导线或配对导电端子之间接触不良,导电端子过度磨损等)时,不易更换导电端子,只能更换整个插头连接器或插座连接器,降低了工作效率,极大地提高了使用插头连接器或插座连接器的成本。

因此,亟需一种便于更换的导电端子和对应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使用插头连接器或插座连接器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该导电端子能够方便地从该电连接器中移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中形成至少一个容纳通道;以及至少一个导电端子,在插入方向上分别插入并安装在该电连接器的容纳通道中,每个该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具有第一端和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夹持部,设置在该主体部的第一端,并被构造成夹持电缆的导线;以及弹性的锁定部,设置在该主体部上,从该主体部在远离主体部的方向上朝向该第二端倾斜延伸,并且该锁定部被构造成能够与该容纳通道的底壁结合并利用在该插入方向上插入的外部工具驱动该锁定部解除该锁定部与该容纳通道的底壁的结合,以将该导电端子可移除地安装在该容纳通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该壳体包括:至少一个锁定凹槽,分别设置在容纳通道的底壁中,该锁定凹槽被构造成在导电端子插入容纳通道中时,至少部分地容纳该导电端子的锁定部,以阻止该导电端子在与该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脱离该容纳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该锁定部包括:连接臂,从该主体部在远离主体部的方向上朝向该第二端倾斜延伸;和锁定头部,从连接臂的自由端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在与该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突出;该锁定凹槽包括:凹陷部,从容纳通道的底壁向下凹陷形成;以及坡道,从容纳通道的底壁向下倾斜并与该凹陷部连通,使得在导电端子插入容纳通道中时,该连接臂被容纳在该坡道中,该锁定头部被容纳在该凹陷部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该壳体还包括至少一个阻挡台阶,在该插入方向上形成在该凹陷部的上游侧并位于该坡道的两侧,该阻挡台阶用于抵接位于凹陷部中的锁定头部,防止导电端子沿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该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引导通道,分别设置在容纳通道中并且沿插入方向延伸,以引导外部工具驱动该锁定部脱离该锁定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每个该引导通道由在该容纳通道的底壁上突出并沿该插入方向延伸的两个引导突起限定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该引导通道与坡道连通,以引导外部工具驱动连接臂使锁定部脱离该锁定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该壳体还包括释放孔,设置在容纳通道的底壁中并且沿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以引导外部工具驱动该锁定部脱离该锁定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该主体部具有在垂直于该插入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肩部,该壳体还包括端子阻挡突起,形成在该容纳通道的侧壁上,该导电端子的肩部抵靠在该端子阻挡突起上,以防止导电端子在该容纳通道中的进一步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该壳体还包括,支撑台阶,沿容纳通道的两个侧壁延伸并且终止于端子阻挡突起,以将主体部和锁定部的两侧可移动地支撑在支撑台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该壳体还包括至少一对引导凹槽,分别在容纳通道的两个侧壁中凹陷形成并且终止于端子阻挡突起,以引导肩部的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每个引导凹槽的入口端形成有扩张部,以引导该肩部插入该引导凹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夹持部包括,支撑臂,从主体部的第一端延伸;和夹持臂,从该支撑臂且朝主体部的第二端相对于支撑臂弯曲成锐角,该支撑臂的自由端与该容纳通道的顶壁协作夹持电缆的导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该夹持臂的自由端形成刃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该壳体在容纳通道中还包括,电缆阻挡壁,防止插入壳体中的电缆的导线沿插入方向进一步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该电连接器被构造成插座连接器或者插头连接器,并且该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能够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电缆与电缆的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该插头连接器的壳体包括:第一基部,用于将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主体部和夹持部容纳在该插头连接器的位于第一基部中的容纳通道中;以及插头部,用于将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容纳在该插头连接器的位于插头部中的容纳通道中,该插座连接器的壳体包括:第二基部,用于将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主体部和夹持部容纳在该插座连接器的位于第二基部中的容纳通道中;以及插座部,用于将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容纳在该插座连接器的位于插座部中的容纳通道中,其中,该插头部适用于插入到该插座部中,使得该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插入到该插头连接器的容纳通道中,以与该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该插头部和该插座部中的一个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突起部,在该插头部和该插座部中的另一个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与该突起部配合的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该主体部的第二端没置接触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件的左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件的右视图;

图6是图3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7是导电端子在图6所示的插头连接器中被锁定时的截面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左视图,其中一个容纳通道中未插入导电端子,另一个容纳通道中插入导电端子;

图9是图7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右视图,其中两个容纳通道中都插入导电端子;

图10是图7所示的导电端子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导电端子的另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13是图10所示的导电端子在图12所示的插头连接器中被锁定时的截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件的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件的左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组件的右视图,电连接器10的两个容纳通道31中都插入了导电端子1。

如图1,2和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电连接器10和配对连接器20,电连接器10和配对连接器20都可以分别与外部电缆电连接,从而实现这些外部电缆的快速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此处电连接器10为插头连接器,配对连接器20为插座连接器,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应该理解该电连接器可以为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中的一个,该配对连接器为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中的另一个。下面以插头连接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进行描述。

参见图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电连接器10包括壳体3以及安装在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导电端子1。

图6是图3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截面图;图7是导电端子在图6所示的插头连接器中被锁定时的截面图;图8是图7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左视图,其中一个容纳通道中未插入导电端子,另一个容纳通道中插入导电端子;图9是图7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右视图,其中两个容纳通道中都插入导电端子。

参见图1-3,5-9,壳体3中形成至少一个容纳通道31,容纳通道31具有分别位于第一基部101和插头部102中的两部分。导电端子1在插入方向D1上分别插入并安装在该电连接器10的容纳通道31中。

类似地,参见图3-4,在配对连接器20(此处为插座连接器)的壳体4中形成至少一个容纳通道41,容纳通道41具有分别位于第二基部201和插座部202中的两部分。导电端子1在插入方向D2上分别插入并安装在配对连接器20的容纳通道41中。容纳通道41的结构与容纳通道31的结构相同,为了简洁起见,下文以容纳通道31为例进行描述,应该理解,容纳通道31的内部结构同样适用于容纳通道41。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一种立体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导电端子的另一种立体示意图。

此处为了便于描述,将在插入方向D1上插入电连接器10的容纳通道31中的端子和将在插入方向D2上插入配对连接器20的容纳通道41中的端子(如图3所示)都称为导电端子1。如图6、7、10和11所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电端子1包括:平坦的主体部11,具有第一端和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夹持部13,设置在该主体部11的第一端,并被构造成与电连接器10的容纳通道31的顶壁37协作以夹持电缆的导线;以及弹性的锁定部12,设置在该主体部11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从该主体部11在远离主体部11的方向上朝向该第二端倾斜延伸,并且锁定部12被构造成能够与该容纳通道31的底壁39结合并能够利用在该插入方向上插入的例如螺丝刀之类的外部工具驱动该锁定部12解除该锁定部12与该容纳通道31的底壁39的结合,以将该导电端子1可移除地安装在该容纳通道31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6-11,壳体3包括至少一个锁定凹槽32,锁定凹槽32分别设置在容纳通道31的底壁39中。该锁定凹槽32被构造成在导电端子1插入容纳通道31中时,至少部分地容纳该导电端子1的锁定部12,以阻止该导电端子1在与该插入方向D1相反的方向上脱离该容纳通道31。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6-11,锁定部12包括:连接臂121,从该主体部11在远离主体部11的方向上朝向该第二端倾斜延伸;和锁定头部122,从连接臂121的自由端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在与该插入方向D1垂直的方向上突出。锁定凹槽32包括凹陷部321和坡道322,凹陷部321从容纳通道31的底壁39向下凹陷形成,坡道322从容纳通道31的底壁39向下倾斜并与该凹陷部321连通,使得在导电端子1插入容纳通道31中并且锁定头部122移动到锁定凹槽32上方时,锁定头部122被连接臂121按压进入和容纳在凹陷部321中,此时该连接臂121被容纳和支撑在该坡道322中。

由于坡道322相对于底壁39向下倾斜并与该凹陷部321连通,在该插入方向D1上在该凹陷部321的上游侧和该坡道322的两侧形成阻挡台阶35,当锁定头部122被连接臂121按压进入凹陷部321中时,阻挡台阶35抵接位于凹陷部321中的锁定头部122,防止导电端子1沿与插入方向D1相反的方向移动以脱离锁定凹槽32。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6-9,壳体3包括至少一个引导通道392,分别设置在容纳通道31中并且沿插入方向D1延伸,以引导外部工具驱动锁定部12的连接臂121以带动锁定头部122脱离锁定凹槽32。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引导通道392由在容纳通道31的底壁39上突出并沿插入方向D1延伸的两个引导突起391限定成。引导通道392与坡道322连通,以引导外部工具驱动连接臂121,带动锁定头部122脱离锁定凹槽32,然后可以沿与插入方向D1相反的方向从壳体3中拉出导电端子1。相对于其他引导外部工具的方式,在容纳通道31中沿插入方向D1引导外部工具能够减少电连接器的漏电和进入容纳通道31中的灰尘。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引导通道形成为在容纳通道的底壁上沿该插入方向延伸的凹陷。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的截面图;图13是导电端子1在图12所示的电连接器10中被锁定时的截面图。电连接器10的其它特征与上文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电连接器10中还包括释放孔393。释放孔393设置在容纳通道31的底壁39中并且沿与插入方向D1垂直的方向延伸,以引导外部工具驱动容纳在凹陷部321中的锁定部12。更具体地,在外部工具的驱动下,锁定头部122脱离锁定凹槽32,然后可以沿与插入方向D1相反的方向从壳体3中拉出导电端子1。在本实施例中,释放孔393的横截面积与凹陷部321的横截面积一致,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释放孔393的横截面积也可以比凹陷部321的横截面积小,只要能够允许外部工具穿过该释放孔393驱动该锁定部12脱离该锁定凹槽32。

进一步地,该主体部11上形成解锁凹槽111,该解锁凹槽111成形为能够容纳锁定部12。连接臂121具有弹性,能够朝远离主体部11的方向按压锁定头部122,在锁定头部122或连接臂121受到外部工具的外力作用时,连接臂121和锁定头部122能够在彼此的带动下,朝接近主体部11的方向移动,甚至能够移动通过解锁凹槽111,从而使锁定部12解锁,以从壳体3中移除导电端子1。在图10和11中,锁定头部122被示出为矩形的,然而应该理解,这不是限制性的,锁定头部122根据需要可以被设置成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或甚至其他不规则形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部11还具有在垂直于插入方向D1的方向上延伸的肩部112,该肩部112被构造成与该容纳通道31的侧壁结合以防止该导电端子1在该容纳通道31中沿插入方向D1进一步移动,从而有利于固定导电端子1。接触部14设置在该主体部11的第二端,并被构造成与配对连接器20中的导电端子1(也称为配对端子)的接触部14电接触。

在图7中还可以看到,在锁定头部122被容纳在该凹陷部321中的同时,该导电端子1的肩部112抵靠在形成在该容纳通道31的侧壁上的端子阻挡突起34上,以防止导电端子1在该容纳通道31中进一步沿插入方向D1移动。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截面图。图14中的容纳通道31中还形成支撑台阶36,通过释放孔393和引导通道392释放锁定部12,容纳通道31的其它结构与图6和7中示出的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图14中,支撑台阶36沿容纳通道31的两个侧壁延伸并且终止于端子阻挡突起34,以将主体部11和锁定头部122的两侧可移动地支撑在支撑台阶36上。因此,当导电端子1插入容纳通道31中时,主体部11和锁定头部122未接触底壁39,而是被支撑台阶36支撑而沿支撑台阶36移动,此时在主体部11和锁定头部122以及底壁39之间存在间隙,并且锁定部12位于解锁凹槽111中。可选择地,在支撑台阶36的位于锁定凹槽32上方的部分处形成凹口361,凹口361的横截面的形状与锁定凹槽32一致,便于锁定头部122移动到锁定凹槽32上方时不被支撑台阶36支撑而被连接臂121按压到锁定凹槽32中。然而应该理解,凹口361的横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不与锁定凹槽32一致,只要锁定头部122移动到锁定凹槽32上方时不被支撑台阶36支撑而便于被连接臂121按压到锁定凹槽32中即可。

由于设置了支撑台阶36,导电端子1在容纳通道31中被抬高,导电端子1的接触部14在电连接器10的插头部102中被相应地抬高,从而当该插头部102插入到配对连接器20的插座部202中时,便于插头部102中的导电端子1的接触部14与该插座部202中的配对的导电端子1的接触部14电接触。

在图6和7中还可以看到,壳体3还包括至少一对引导凹槽311,分别在容纳通道31的两个侧壁中凹陷形成并且终止于端子阻挡突起34,以引导肩部112的移动,图中仅示出了一个引导凹槽311。每个引导凹槽311的入口端形成有扩张部,以引导肩部112插入引导凹槽311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部13包括,支撑臂131,从主体部11的第一端延伸;和夹持臂132,从该支撑臂131的自由端且朝主体部11的第二端相对于支撑臂131弯曲成锐角,以与电连接器10的容纳通道31的顶壁37协作夹持电缆的导线,防止导线沿与插入方向D1相反的方向脱离容纳通道31。为了增大对导线的夹持力,增强导电端子1与导线的电连接,该夹持臂132的自由端1321形成刃部,使得自由端1321能够刺入导线中。

如图12-14所示,该壳体3在容纳通道31中还包括电缆阻挡壁38,防止插入壳体3中的电缆的导线沿插入方向D1进一步移动。详细而言,电缆阻挡壁38与端子阻挡突起34一体形成,电缆阻挡壁38从壳体3的顶壁37沿与顶壁37垂直的方向向下延伸。

可以从图8看出,引导凹槽311的下边缘与引导突起391的顶部平齐或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在肩部112被引导凹槽311引导时,主体部11被引导突起391支撑,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引导凹槽311的下边缘与引导突起391的顶部也可以不平齐或在同一水平面上。图9是图7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插入导电端子1时的右视图,其中两个容纳通道31中都插入导电端子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被构造成插座连接器或者插头连接器,并且该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能够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电缆与电缆的电连接。

作为插头连接器的电连接器10的壳体3适用于与作为插座连接器的配对连接器20的壳体4至少部分地结合。壳体3包括第一基部101和插头部102,壳体4包括第二基部201和插座部202。在导电端子1被锁定在容纳通道31中时,导电端子1的主体部11和夹持部13被容纳在该电连接器10的位于第一基部101中的容纳通道31中,导电端子1的接触部14被容纳在该电连接器10的位于插头部102中的容纳通道31中。

类似地,当配对的导电端子1在该配对连接器20的壳体4中被锁定时,配对的导电端子1的主体部11和夹持部13被容纳在该配对连接器20的位于第二基部201中的容纳通道41中,配对的导电端子1的接触部14被容纳在该配对连接器20的位于插座部202中的容纳通道41中,当该插头部102插入到该插座部202中时,使得该配对连接器20的配对的导电端子1的接触部14插入到该电连接器10的容纳通道31中,以与该电连接器10的导电端子1的接触部14电接触。

为了便于电连接器10的壳体3和配对连接器20的壳体4之间的连接,在插头部102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突起部103,如图3和9所示,在插座部202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与该突起部103配合的凹部(未示出)。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应该理解,也可以在插头部102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凹部,在插座部202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与该凹部配合的突起部。

另外,如图3所示,在第二基部201上设置有与释放孔393结构和功能相同的释放孔493,以允许外部工具穿过从而将该配对的导电端子1从壳体4中移除,此处不再赘述。

总之,在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时,在导电端子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能够便于更换出现问题的导电端子,而不必更换整个电连接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地降低了使用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的成本。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改变,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