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用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4605发布日期:2019-02-22 21:30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行车用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设备的输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车用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设备的输电技术领域中,通常会采用滑触线和集电器的配合来达到长距离输电的要求。滑触线是指其内部插设有导电片的方管,集电器是指滑移在滑触线内,其内部设有电路并通过碳刷与导电片电性连接的设备,碳刷弹性连接在集电器的两侧。

目前,公开号为CN10407881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滑触线,它包括导管、吊装架、固定座、螺栓、螺帽、导轨、导电器、拔叉,所述导管上安装有吊装架,所述吊装架上顶端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上设置有螺帽,所述导管内部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旁边设置有导电器,所述导电器旁边设置有拔叉。这种安全滑触线在将导电器装入导管的过程中,需要将导电器两侧的碳刷分别压入导电器内,然后再滑入导管内,导电器进入导管内后,导电器的碳刷弹出导电器并抵压在导管内的导电片上,从而实现长距离的输电。

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导电器两侧碳刷的数量通常至少含有3个,工作人员在将导电器滑入导管的过程中需要分别按压碳刷,而碳刷与导电器之间的弹性力较大,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消耗大量体力才能将导电器滑入导管内,降低了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车用供电装置,其具有使集电器更加快捷方便地进入供电导管内,从而提高安装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行车用供电装置,包括集电器和供电导管,所述集电器滑移连接在供电导管内,所述供电导管外滑移连接有滑移套,所述滑移套竖直方向上的两内侧壁上分别开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转动连接有导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供电导管内装入集电器时,沿着供电导轨移动滑移套,使得容纳腔漏出供电导管。接着转动导向板,使得导向板指向供电导管内,再次移动滑移套,使得导向板进入供电导管内,并将导向板压紧在供电导管的两内侧壁上,形成斜坡。滑入集电器,集电器的碳刷沿着导向板的引导进入供电导管内。通过导向板的引导,在向供电导管内安装集电器时,无需分别按压碳刷,在节省劳动力的同时,使得集电器进入供电导管内的过程更加简单快捷,提高了向供电导管内安装集电器的效率。

进一步设置:所述容纳腔内竖向插设有转杆,所述转杆穿过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转动连接于转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板绕着转杆在滑移套内转动,结构简单,可实施性强。

进一步设置:所述转杆位于滑移套的端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了导向板的转动力臂,在转动过程中,导向板的张开角度更大,导向板能够更加方便地进入供电导管内。

进一步设置:所述滑移套竖直方向的两侧壁上横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腰形孔,所述腰形孔贯通至容纳腔,所述腰形孔内插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伸入容纳腔内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导向板,所述连接杆伸出滑移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滑移套之间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套设在连接杆的杆身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导向板指向供电导管内腔时,回位弹簧被压缩,当导向板进入供电导管内时,导向板依靠回位弹簧的回复力压紧在供电导管的内侧壁上。当集电器安装完毕后,抽出导向板,导向板依靠回位弹簧的回复力被拉到容纳腔内。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板伸出滑移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形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能够利用U形把手转动导向板,导向板的转动更加方便省力。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板远离U形把手的一端开有嵌合口,所述嵌合口位于导向板朝向连接杆的一面,所述供电导管竖直方向的两内侧壁上开有与嵌合口相咬合的承压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向板盖合在供电导管的内侧壁上时,嵌合口与承压口互相抵触,降低了导向板高出供电导管内侧壁的高度,从而减小了导向板的坡度,使得集电器的滑入更加省力。

进一步设置:所述嵌合口朝向承压口的一面设有限位凸楞,所述承压口上开有与限位凸楞配合的限位卡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凸楞和限位开口互相抵触,从而有效减小在滑入集电器的过程中,导向板从供电导管内脱落出来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滑移套、导向板和U形把手均由工程塑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程塑料具有较高的绝缘性能和较强的机械强度,能够适应高强度的供电环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导向板的引导,在向供电导管内安装集电器时,无需分别按压碳刷,在节省劳动力的同时,使得集电器进入供电导管内的过程更加简单快捷,提高了向供电导管内安装集电器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体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滑移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滑移套与导向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用于体现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用于体现限位卡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电器;2、供电导管;21、承压口;211、限位卡口;3、滑移套;31、容纳腔;32、腰形孔;4、连接杆;5、导向板;51、嵌合口;511、限位凸楞;6、挡块;7、回位弹簧;8、转杆;9、U形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行车用供电装置,参照图1,包括集电器1和供电导管2,供电导管2为空心方管,集电器1滑移于供电导管2内。

参照图2,在供电导管2(参照图1)外套设有滑移套3,滑移套3能够沿着供电导管2的长度方向进行滑移。在滑移套3竖直方向上的两内侧壁上分别开有容纳腔31,滑移套3竖直方向上的两侧壁开有两个腰形孔32,两个腰形孔32沿着竖直方向开设,腰形孔32贯通至容纳腔31。

参照图3,在腰形孔32内插设有连接杆4,两根连接杆4伸入容纳腔31(参照图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板5。连接杆4伸出滑移套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挡块6,在挡块6和滑移套3之间夹设有回位弹簧7,回位弹簧7套设在连接杆4的杆身上。

参照图2,在容纳腔31内竖向插设有转杆8,转杆8与导向板5(参照图3)的板面互相平行。转杆8穿过导向板5,导向板5转动连接于转杆8。为了增大导向板5在转动过程中所张开的幅度,转杆8设置在滑移套3的端口处。

参照图3,在导向板5伸出滑移套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形把手9。在使用过程中,移动滑移套3,使得滑移套3内的容纳腔31(参照图2)漏出供电导管2(参照图1)的端部。接着握住U形把手9,转动导向板5,使得导向板5朝向供电导管2的空腔内,此时回位弹簧7被压缩。

参照图3,当导向板5进入供电导管2(参照图1)内后,松开U形把手9,导向板5依靠回位弹簧7的弹力,使得导向板5压紧在供电导管2的内侧壁上,导向板5在供电导管2内形成斜坡,集电器1(参照图1)沿着导向板5滑入供电导管2内,无需一个个按压集电器1的碳刷,节省了集电器1滑入供电导管2内的时间。

参照图4,在导向板5远离U形把手9的一端开有嵌合口51,嵌合口51位于导向板5朝向连接杆4(参照图3)的一面。在供电导管2(参照图5)竖直方向的两内侧壁上开有与嵌合口51相咬合的承压口21(参照图5)。在嵌合口51朝向承压口21的一面设有限位凸楞511,限位凸楞511沿着嵌合口5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承压口21上开有与限位凸楞511相配合的限位卡口211(参照图5),限位卡口211的宽度大于限位凸楞511的宽度。

参照图4,通过限位凸楞511和限位卡口211(参照图5)的设置,导向板5抵压在供电导管2(参照图5)内侧壁上时不易脱落,从而提高了集电器1(参照图1)沿着导向板5进入供电导管2内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中,滑移套3、导向板5和U形把手9均采用工程塑料制成。工程塑料具有高绝缘性能,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能够满足高强度的供电环境。

具体工作过程:在朝向供电导管2滑入集电器1之前,将滑移套3滑移至供电导管2的端部,使得滑移套3内的容纳腔31漏出在供电导管2之外。

握住U形把手9,使得导向板5转动,这时回位弹簧7被压缩。当导向板5面对于供电导管2的内部空腔时,移动滑移套3,使得导向板5进入供电导管2内。

松开U形把手9,导向板5依靠回位弹簧7的回复力移动至供电导管2的内侧壁上,嵌合口51咬合在承压口21上,同时限位凸楞511嵌在限位卡口211内。

将集电器1沿着导向板5滑入供电导管2内,无需按压集电器1的碳刷,碳刷随着导向板5的引导,自动收入集电器1内,当集电器1离开导向板5后,集电器1的碳刷由集电器1内弹出并贴合于供电导管2内的导电片上。

在集电器1完全进入供电导管2内后,再次握住U形把手9,转动导向板5,使得导向板5由供电导管2的内侧壁上脱离。移动滑移套3,使得导向板5由供电导管2内脱离出来。最后松开U形把手9,导向板5依靠回位弹簧7的回复力被收入容纳腔31内。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